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451章 撤退路线

书名: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第451章撤退路线

巴托与敏特之间的分歧,直接导致了两路兵马分道扬镳,次日清晨,乌兰城外围发生了诡异的一幕。北边的巴托调头去归宁城捞好处,而敏特依旧指挥着大军留下来攻打乌兰城。虽然敏特已经增加了攻城兵马,可巴托的离开,依旧让乌兰城守军放轻松了不少,再面对敏特所部进攻时,士气自然高涨了一些。

又是一天鏖战,损失了三千多兵马后,敏特寒着脸下令大军后撤二十里地。这个时候敏特也认清现实了,以他现在的实力,强攻乌兰城不在话下,可耗费时日一定少不了。到时候拿下了乌兰城,却被晋北主力重重围困,到那时候换自己来守乌兰城可未必能撑这么久了。

敏特立刻修书一封飞传后方,他将这里的情况原原本本的叙述了一遍,想要听取林丹汗的意见。

一日后军报抵达王庭,林丹汗看完信之后,老脸一黑,气的是破口大骂,“巴托小儿,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哼”

林丹汗瞬间就有了决定,眼下只能让敏特撤兵回来了。让敏特的主力独自力扛乌兰城,还要面对晋北主力的围剿,这种风险是林丹汗接受不了的。一旦损失太大,自己就要被女真鞑子压的抬不起头来了。

林丹汗的撤兵命令送来后,敏特没来由的松了口气,他就怕林丹汗碍于脸面,非要在瀚海草原上打出一番胜仗,那样的话,大军就要陷入苦战了。

敏特本就没心思在乌兰城苦战,林丹汗的命令一送过来,他立刻下令各部兵马有序的往东撤。瀚海草原上的攻防战,一开始轰轰烈烈,最后虎头蛇尾,这让一些人多少有些失望。不过乌兰城守军却是长舒一口气,这段时间为了乌兰城,城中青壮也都加入了进来,城内军民可谓是伤亡惨重,如果敏特和巴托继续像之前那样强攻下去,也真的挺不了多久了。不得不说,巴托真的帮了大忙,巴托不撤,敏特也不会撤的。

敏特撤兵之后,张北方面迅速做出了反应,将还在休整中的三个营兵马送到了乌兰城。当然,这近两万大军去乌兰城依旧是休整,但离着归宁城却近了,而且这两万大军全都是装备精良的骑兵。很明显,这些动作都是为夺回归宁城做准备的。只是张北方面在作出简单地调兵动作后,后边又开始偃旗息鼓了。

张北局势可以说牵动了许多人的心,朝廷方面对此非常关注,一点瀚海草原生变,大同、宣府又将不得安宁,新成立没多久的云府也将处在兵祸之送达张北,着令宣化府、大同府以及云府出兵草原,给予巴托和林丹汗迎头痛击。公文一式两份,一份送到了铁墨手里,另一份送到了大同府满桂手中。

满桂的心情本来就不怎么样,见到朝廷的公文,那就更差了。满桂的愁心事可不少,王自用撤回黄河以北后,在山西南部折腾一番,又跑到了陕北闹腾,眼下宣府西边也受到了影响。满桂可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赶紧把王自用这股流寇剿灭掉呢。至于朝廷着令边军对林丹汗和巴托发起反击,简直就是乱弹琴。那些蒙古各部要是这么好对付,也不会拖到今天了。再说了,仗该怎么打不应该是边军自己决定么什么时候轮到内阁做主了最可笑的是,此事竟然没经过兵部同意,直接下达的。可以想象,内阁方面是故意绕过兵部尚书侯世禄的。

凝着眉头想了许久,满桂修书一封送往张北,他希望跟铁墨统一下意见。可以说满桂的想法跟铁墨不谋而合,要是按照内阁的示意办事,那边军还不得累死巴托那边可以打一打看,但是林丹汗可不是好相与的,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最好是不要动林丹汗。

虽说宣府、云府以及大同府边军加起来足有十万多,可眼下边军也是任务繁重,不仅要守着河套,还要面对流寇,真正能投入到草原上的兵力也就四万多。想靠着四万多兵马灭巴托和林丹汗,痴心妄想呢有时候铁墨真怀疑成基命那些人是不是吃错药了,胃口怎么就这么大呢是不是近些年云府精兵表现的强势了一些,他们就觉得林丹汗等草原枭雄都是土鸡瓦狗了

朝廷公文下发好几日,铁墨和满桂都是按兵不动,一点响应朝廷号召的意思都没有,这下可就引起众人不满了。亦或者说,就连崇祯也是有所不满的。自从流寇过黄河,祸乱中原以及南直隶以后,大明民心不稳,连带着崇祯的威望也深受打击,崇祯很需要做些事来树立自己的威望。崇祯很想证明自己是大明中兴之主,是一个好皇帝,所以继续一场胜利振奋人心。

所以,原则上朱由检也盼着铁墨那边能有所进展,因为这些,内阁方面有此提议的时候,他也没拦着。

如今铁墨和满桂都不响应朝廷号召,百官也有了理由弹劾二人。朝会上,朱由检能明显的感觉到气氛有一丝不对,果不其然,王洽拱手言道:“启禀陛下,大同、宣府方面对朝廷命令置若罔闻,实乃罔顾朝廷法度。臣等建议必须严办,大同府满桂如此恣意妄为,如何能总领大同府军政要务。既如此,不如调满桂入京,另选他人去大同府。”

朱由检还觉得有点怪,这次矛头所指不是铁墨,竟然是大同府的满桂。朱由检一时间不明就里,可侯世禄已经瞬间看透了王洽的心思。动满桂是假,针对铁墨才是真的。如今宣化府、大同府以及云府几乎连成一片,各方互相守望。满桂与铁墨私交更是很好,内阁方面数次想向云府掺沙子,全都无功而返,究其原因便是满桂等人坚定的站在铁墨那一边。一旦动了满桂,那么就能动别人,等着大同府等方面的人不再跟铁墨穿一条裤子了,那时候再动铁墨就容易多了。

想对孤立的晋北势力,又能可怕的哪里去铁墨这个人之所以如此难办,就是因为此人长袖善舞,关系网经营的特别大。动铁墨,先动其羽翼。

侯世禄岂能看着内阁方面阴谋得逞于是立刻出列,义正言辞的辩驳道:“王大人此言差矣,陛下,臣以为满桂等人违抗朝廷命令之事纯属无稽之谈。”

说罢,侯世禄转过头盯着王洽,厉声问道:“王大人,本官问你,公文下发之前可曾经兵部参议为何本官对此事毫不知情亦或者,陛下有所批复,盖了大印”

王洽双眼一眯,眉头也轻轻皱了起来。谁不知道你侯世禄跟铁墨是穿一条裤子的,找你商量,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至于陛下的大印,也是没有的。内阁下发公文,没必要非要一步步走流程的,只是现在后世路非要较真,你也没法反驳。

朱由检看二人似乎要吵起来,这时也有点回过味儿来了。虽然对铁墨有所戒备,但他还不至于蠢到这个时候跟内阁沆瀣一气,出手对付铁墨。前些日子老师孙承宗派人送来一封信,孙老师在信中说了许多,其中一番话朱由检着实记在了心里。

铁墨一天天做大,尾大不掉,成为隐患,孙老师也在信中提及了此事,一点没有避讳。这让朱由检心里暖暖的,现在敢说真话的人可不多了。不过孙老师对双方的关系有自己的想法,铁墨的实力虽然一天天做大,不可控制,但没必要太担心,至少现在没必要对铁墨做什么。眼下大明最紧要的任务是剿匪,清除大明国内隐患,再解决辽东问题,接下来才是铁墨的问题。

铁墨并没有反意,用好了他就是以为拱卫边疆的一代名将,用不好,就可能适得其反。这个时候跟着内阁的叫不走,对铁墨进行威逼,那就是逼着铁墨自立门户了。孙承宗认为,只要大明稳如泰山,解决了眼下的内忧外患,那么铁墨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孙承宗指出了朱由检之前的不妥之处,对此,朱由检没有什么不满。也是孙承宗的信,让朱由检晓得自己做事太过着急了。

眼下侯世禄与王洽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他也就知道这些人的意图了,说是对付满桂,实际上还是想动铁墨。这些人是动不了云府和宣府,打算从大同府下手啊。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有些苦涩,因为朱由检发现,自己之前竟然让这些人牵着鼻子走了。

好在亡羊补牢犹未晚,“好了,既然满桂他们有自己的想法,那就让他们自己做决定吧,我们不了解边关状况,也就被多插手边关军务了。诸位爱卿,眼下既然林丹汗以及巴托的人都已经撤离瀚海草原,想来那边问题不大了,大家不妨琢磨琢磨巴蜀的事情。秦良玉数次上书朝廷,言说巴蜀局势严峻,眼下流寇张献忠霸占巫山,劫掠四方,搞得川北百姓怨声载道,不知哪位爱卿有什么好办法”

这些年,跟群臣明里暗里的争锋,朱由检也学会了打太极的手段,三两句就把话引到了别处。成基命等人自然不想这样的,可朱由检提起巴蜀之事,又不能不理会,只好顺着朱由检的话,沉声说道:“陛下,如今王自用重归陕北,搞得陕北一片狼藉,陕西兵马要忙着对付王自用,段时间无暇他顾。臣建议不如继续留赵率教所部剿匪,着令他带一部分辽东兵马入川北,协助秦总兵解决张献忠所部。”

朱由检微微蹙着眉头,苦笑道:“成爱卿所言甚是有理,不过辽东方面也不止一次表示过想法,他们也有意调赵率教所部回辽东。近些日子,女真皇太极以及林丹汗也是动作不断,似有不稳之迹象。辽东方面希望能加强蓟州以及锦州的兵力,现在朝廷要调赵率教继续剿匪,恐怕辽东那边会有想法啊。”

成基命挑了挑眉毛,心中踌躇片刻,神情严肃的说道:“陛下,如今九边重镇,当属辽东方面还算安稳,不从辽东抽调兵马,还能从何处调”

朱由检心中暗笑,从不从辽东调兵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成基命等人被这件事吸引过来就行了。朝堂方面勾心斗角,而漠南草原的情况也变得扑朔迷离。

如今巴托所部已经占领归宁城有七日有余,可从开始到现在,张北方面除了调两万精兵进入乌兰城外,再无其他动作。狼山所部驻军毫无出兵夺回归宁城的迹象,不知什么原因,他们最近两天甚至停止了对漠北各部的袭扰,专心收缩兵力。

巴托渐渐有了一丝担忧,张北方面越是没有大动作,越是觉得事情不简单。巴托有意立刻离开归宁城,可对那些躲在归宁城享乐的家伙来说,这样的命令显然是有点遭人恨的。

果不其然,巴托的担忧成了真。崇祯四年十月十二,张北方面突然有了新的动作,铁墨麾下刘国能以及大同府参将耿亮兵出张北,他们领着将近两万大军直扑居延海。铁墨的意图很明显,想占据居延海,一边清剿那些不听话的瓦剌人,另一方面堵住巴托所部西边的路。

铁墨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做的,当初能将阿巴岱打得伤亡惨重,有的就是这个方法。现在不过是故技重施罢了,甭管老套不老套,但真的很实用,兵马只是开始调动,巴托就有些慌了。原本躲在归宁城享乐的蒙古头领们,心中也生出了一丝担忧。

这里边有些人也是跟着阿巴岱来过漠南的,他们对当初归宁城之战印象深刻的很,眼下汉人用同样的手段兵出居延海,能不慌么

不用巴托发话,众人已经主动要求撤退了。可这个时候才发现留给他们的选择不多了,狼山方面严防死守,与此同时乌兰城方面的兵马也向北边挺进,似乎只剩下向西这一条路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487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