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71章 马屁拍对了

书名: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第171章马屁拍对了

王大梁对奇门坡印象深刻,正常情况下,这里绝对算得上是用兵的好地方了。

天蒙蒙亮,晨风吹动,带着丝丝的凉意。队伍继续前行,离着奇门坡越来越近,不知怎地,王大梁心跳加速,越来越快,就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一般。

勒住马缰,观望着近在咫尺的奇门坡。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山林多了几分绿意,却依旧掩不住关中的苍凉。

不知是谁的战马出了问题,发出一串刺耳的嘶鸣声。王大梁眉头紧蹙,忽然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

山林已有绿意,如今又是五月份,林中怎么会没有鸟儿要说关中干旱缺粮,林中野兽被捕食一空,可鸟儿是不可能吃尽的。尤其是那些乌鸦,由于啃食尸体,一只只长得肥肥的。

奇门坡有问题

似乎是在验证王大梁的判断,当队伍离着奇门坡不到半里地的时候,终于看清楚了眼前的情形。

一支人数上千的骑兵横在奇门坡前方,他们振兴严密,耐心的等着,那条经过奇门坡的必经之路,更是被堵了个水泄不通。骑兵,不一样的骑兵,铁索连环,人马披甲。

一名身着黑甲的男子打马走到前方,大声喝道:“王大梁,本将军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你已无路可逃,为了避免多造伤亡,你还是投降吧。”

王大梁长呼一口气,忍着心中的惊怒,遥遥的拱了拱手,“将军可是晋北铁墨铁守备”

“正是本将”

得到准确的答案,王大梁心中最后那点希望也荡然无存了。晋北活阎王,但凡义军就没有不知道这个人的,吴延贵、王嘉胤、王自用等人在这个人手上屡次吃瘪。如果只是寻常人,也当不得活阎王这个称号。

此时,王大梁也解开了心中最后的疑惑。昨夜商州乱局,对方已经明明拿下了北城门,可是主力援兵却拖了许久才到。当时还以为是对方有什么事情耽搁了,现在想来,根本不是。对方一定是在等着骑兵先行抵达奇门坡进行埋伏后,这才彻底攻下商州,完成真正的合围。

对方是清一色的骑兵,又是以逸待劳。反观自己这一边,刚刚新败,士气低落,长途赶路,身心疲惫。这场战斗还未开始,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此次,希望渺茫了,可是王大梁脸上的慌色全无,有的只是冷笑,“铁将军,你果然好算计啊,算准了时机,在奇门坡等着王某送上门。不过可惜了,王某这辈子什么事儿都敢做,就是不敢做投降官兵的怂货。”

“王某一家十几口,全因县官枉法,失了家业,最后活活饿死。让老子投降官府,我呸”

铁墨苦笑着摇摇头,战马稍微往后退了退,很快抬起了右手,“既然如此,那就听天由命吧”

当手落下那一刻,早已蓄势待发的铁甲骑兵如洪流一般,朝着对面的农民军涌去。对于这支骑兵,大多数人并不陌生,不久前,洛南城的兄弟就是被这支骑兵杀的几乎全军覆没的。

听说归听说,可真正见识到这支骑兵的可怕之处后,才明白所有的恐惧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震彻天地的马蹄声,蜂拥而过,铁索上挂着残肢断臂与无数碎肉,地面上是殷红的鲜血,还有许多不断哀嚎的人。

地狱般的场景,刺激的人要么发疯,要么发狂,要么直接抱头求饶。

这场仗看似惨烈,可实际上结果早已经注定。当李万庆与刘国能的兵马从商州方向压过来之后,这支农民军的败亡速度急剧加快。

王大梁挥刀厮杀着,哪怕明知必死,他也没有退后分毫。奇门坡下,王左挂的目光一直停留在王大梁身上,渐渐地心中生出一丝钦佩之意。

“王大梁也算是一名义士了,至少在王某眼中,此人要比王嘉胤、吴延贵之流更懂得体恤部下和百姓”

铁墨点点头,有些可惜的说道:“是啊,他是个好人,只是他选的这条路拯救不了黎民百姓,只会给百姓带来更多的苦难。”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奇门坡下已经被血腥味覆盖,当王大梁倒下那一刻,这场战斗也差不多结束了。徐力等人选择了投降,余者要么跪地求饶,要么四散逃窜。

铁墨与刘应遇和吴国辅合兵一处,在奇门坡合围王大梁主力,一战之下,王大梁兵败身亡。盘踞在山阳城的残余农民军,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便放弃了山阳,全部向南逃到了汉中腹地,至此,涌入陕西,为祸商洛道近半年的王大梁所部宣告瓦解。

崇祯二年五月十五,铁墨等人连胜王大梁,重新夺回了商洛道。捷报送达紫禁城,面对这份捷报,崇祯皇帝可就有些头疼了。

奇门坡大胜后不久,一支庞大的车队来到了延安府,他们带来的大量的粮食,在延安、安塞、甘泉设了不少粥棚,开始赈济灾民。这支车队由晋商自发组织,打的旗号是替陛下救灾。

粥棚设在了各处,每个粥棚附近都有一个嘴皮子利索之人,不断喊着话。

虽然喊的话五花致的。意思是这批粮食是陛下倾尽内帑买下来的,有粥喝的饥民,应该感谢皇恩浩荡,并感念上苍赐给大家一个好皇帝。

延安府施粥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自然不是什么秘密。

这种事儿根本不需要晋商费心思,自有人将事情捅到了紫禁城。三边总督杨鹤更是上书盛赞一番,把崇祯夸得天花乱坠,就差说崇祯是尧舜重生了。

坐在皇宫里的朱由检十分的莫名,自己有没有买粮赈灾,难道自己还不知道么

为了支援辽东,再加上去年赈灾,内帑几乎被掏空了,朱由检还为到哪儿弄钱心烦呢,哪来的钱买粮食赈灾

百思不得其解的朱由检赶紧派人去调查,很快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知道这事儿是铁墨动员晋商做的后,朱由检却觉得有些惭愧了。人家铁墨主动招呼晋商赈灾,最后好名声还落到了他崇祯头上,结果自己还对人家铁墨心生不满。

因为赈灾的事情,崇祯对铁墨的印象大为改观,似这等忠臣,若是不赏,岂不是寒了对方的心

很快,一纸公文送到了陕西。

圣旨中,崇祯对铁墨特别勉励了一番,除此之外,还加封铁墨为宣府副总兵、云府守备,并挂兵部主事衔。

当然,除了铁墨之外,但凡参与奇门坡一战的其他人都有封赏。不过刘应遇等人,跟铁墨一比,那就啥都不是了。

宣府副总兵,听上去牛哄哄的,但职权依旧是个云府守备,其实实权没增加多少。可那个兵部主事官衔,那可就大大的不一样了。

铁墨是谁那就是个大头兵出身,都不知功名为何物。

这样的土包子居然当上了兵部主事,简直是罕见。

刘应遇等人艳羡不已,可铁墨并没有太兴奋,为了拍崇祯的马匹,自己可是耗费了不少钱粮啊。

不过幸亏,马匹拍对地方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481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