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65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书名: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第365章偷鸡不成蚀把米

队伍惊慌失措的奔逃着,可是不知不觉中,没人发觉樊灵不见了。此时的樊灵已经换上一身粗衣烂衫,跌跌撞撞的往崇德县走去。

未时,樊灵所部兵马与奥尔格的骑兵碰个正着。奥尔格本来是想追着贼兵,看看能不能扩大战果的,结果却碰到了意外之喜。双方碰面,没有二话,一番虐杀之后,残兵沿着李岩的脚步逃向海宁县。

直到逃出生天,吕伟良才发现樊灵不见了。

“樊灵呢”

“吕先生,樊头领之前就不见了”

“”

吕伟良眼前一黑,差点从马背上栽下来。自己辛辛苦苦带着人过来帮忙突围,拼死一战,九死一生逃了出来,结果樊灵却找机会逃命去了。吕伟良可不觉得樊灵已经战死了,那家伙要有战死的决心,就不是樊灵了。这会儿樊灵要在眼前,绝对要把这家伙活剐了。

收拾好心情,吕伟良压住心中怒火,带着残兵继续往海宁县撤。此时的残兵,可谓凄惨无比。来时将近万人,跟云府骑兵打个照面,余下不到五千人,几乎折损过半。幸运的是靠近海宁县之后,官兵就撤了,并没有继续追过来。吕伟良心里也清楚,官兵肯定是忙着收拢物资呢。

想起物资,就心疼的很。大军经过个把月努力,在嘉兴府又抢掠十来天,抢来了丰厚的物资,最后几乎全被活阎王给夺走了。辛辛苦苦为他人做嫁衣,这种事情谁碰上谁生气。

海宁县,此时也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这里的问题由来已久,而流寇肆虐浙江,更将其中的问题加剧化,最终酿成了一场可怕的风暴。海宁不仅有着钱塘江大潮,更有着浙江境内最大的盐场,所以自大明立国以来,这里便是江南最重要的官盐重地。有盐场,自然有盐丁。

得益于大明户籍制度,盐丁世代沿袭,以前,盐丁收入还算不错,可渐渐地,越来越少。盐运,作为大明朝最暴利的行业,应该不缺钱才对。事实上并非如此,盐运是不缺钱,可最终落到盐丁手里的钱却微薄的很。永乐朝以后,盐丁收入就已经走下坡路了,到正德年间,盐丁收入几乎只能维持温饱。到现在,官场贪腐成风,加上江南远离朝廷中枢,厂卫体系崩坏,缺少有效监督,底层官员更是肆无忌惮,竞对盐丁的辛苦钱下手。

由于种种原因,处在大明盐务最底层的盐丁,居然经常吃不饱饭,大多时候得了重病都付不起医药费。自去年开始,盐运司又下了命令,为了增加官盐产量,增加了工时。盐丁们拿的钱少得可怜,干的活却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能不出问题么很早之前,盐丁们就已经心生不满了,为了讨生计,许多人开始偷偷倒卖私盐,干起了杀头的买卖。这也是为什么江南私盐,屡禁不止的原因。去年夏末,长芦盐场就发生了一场暴乱,当时盐场盐丁已有两个月没有收到工钱,于是闹事,不过因为当时心不齐,再加上朝廷应对及时,这场暴乱很快被压了下去。

长芦盐场的事情已经给江南官场提了个醒了,可惜,吃一堑,未必长一智。南直隶官员,似乎从来没把盐丁们放在眼里过,这件事情过去以后,依旧我行我素,盐运方面的官员没有任何改变。各盐场是没什么问题,但矛盾却越来越深,只要一个引子,矛盾就会爆发出来。

很不巧,流寇打进了南直隶,并一路顺风顺水的打到了浙江。流寇大多都是原来的底层百姓,他们起兵闹事,很多都是为了一口饭吃。来到浙江这个花花世界,顿时迷了眼,这里有着太多好东西了,他们可以尽情的抢掠。流寇们在抢,这一切落到盐丁们眼中,心中颇感不公平。

许多盐丁们开始羡慕流寇,他们也曾想过打倒那些欺压盐丁的贪官污吏。这种想法人并不少,当有人带头,很快就形成了一股洪流。去年腊月下旬,盐丁魏晨因为倒卖私盐一事事发,于是一怒之下杀了护盐队官兵。此事一出,更多的人跟着魏晨一起闹事,至除夕,暴乱一发不可收拾,盐丁们霸占了盐场,海宁巡检司以及卫所兵更是被愤怒的盐丁打得抱头鼠窜,早早地逃出了海宁县。

海宁知县白立德对此一筹莫展,眼下嘉兴府被流寇闹得七零八落,杭州府那边也是自顾不暇。海宁盐丁之乱,此时竟然无人可管。因为盐丁闹事,海宁几乎成了不设防的地方,这让李岩以及吕伟良的残兵不费吹灰之力便通过了海宁县。

话分两头,当李岩的残兵安然无恙的通过海宁县时,宣府大军已经在德清城外做好了攻城的准备。正月初二,德清新市镇响起了枪声,预示着德清之战正式打响。新市镇位于德清东边,扼守着官道路口,背靠封山,正好与德清城形成了掎角之势。所以,农民军之前便在新市镇部署了一支六千余人的大军。

这地方靠着登山,两侧又有河流,不利于骑兵机动,所以能投入到新市镇的只有火枪兵。新市镇的农民军自来到这里,可一直没有闲着,他们将新市镇打造的如铜墙铁壁一般。而且,长时间跟宣府精兵交手,他们也渐渐学会怎么跟火枪兵对阵了。

来开阵势跟火枪兵正面厮杀,那纯属是找死,最好的办法就是躲在掩体后边耐心等着。一旦陷入近战,火枪兵就没什么优势了。

新市镇外,火枪兵方阵列着整齐的阵型,慢慢靠近镇子南口。枪声已经响了一刻钟,但效果甚微。

镇子外,铁墨一行人密切留意着前线的一切情况,事情发展也在预料之中。徐芷欣见进展缓慢,不禁有些不解,“为何不将炮兵派过去,只需一番炮火,就可以将里边的贼兵逼出来。”

“没这个必要,我们打新市镇,本来就是向德清城施压,真的打下新市镇,最后不也还得打德清城么”铁墨托着下巴,淡淡的说道。有一点,他并没有告诉徐芷欣,烈火营手里的炮弹已经不多了,只能维持一场大战,所以,需要省着用才行。

徐芷欣也是极为聪明的女子,稍一琢磨,便明白了铁墨的意图,“你是有意留着德清和新市镇,放嘉兴府的贼兵顺利西撤为什么不趁机会在德清尽可能的多造杀伤”

铁墨抿着嘴,满脸苦笑。王左挂叹口气,在桌上拿起一封公文递了过去,“徐小姐,你看看这封公文,就什么都明白了。”

徐芷欣面露疑惑,但还是拿着公文看了起来,看罢,那张清丽的面容冷若寒霜,良久之后,气道:“这些混账东西,一个个只知道盯着钱,现在好了,盐丁趁机闹事,这次,怕不是一个海宁县的问题了。哎多事之秋,让人应接不暇啊”

徐芷欣这时已经明白铁墨的心思了,这个时候盘踞在嘉兴府以及德清城的流寇已经是小事了。盐丁的问题才是大事,最好是先放贼兵西撤,若是强行把流寇堵在东边,流寇一旦有心掺和盐丁的事情,到时候流寇带头,盐场近三十万盐丁闹事,到时候流寇实力迅速膨胀,可真就灭不了了。

盐丁闹事跟流寇造反完全不同,决不能相提并论。

铁墨派火枪兵进攻新市镇,虽然效果甚微,但还是对德清城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徐北川可谓是坐卧不安,他担心的不是新市镇,而是炮弹什么时候落在自己头上。看上去新市镇守得稳如磐石,那也是因为活阎王没有下狠心。如果将炮兵推上去,再将丁路言的河南兵马,新市镇绝对守不住的。

对于德清城内的贼兵,无异于度日如年。正月初四,在经过一番煎熬之后,李岩以及吕伟良终于带着嘉兴府残兵抵达了新市镇,随后休整片刻,便撤离新市镇,与德清城的徐北川完成了会师。双方见面,徐北川与吕伟良拥抱了一下,相视苦笑,双方什么也没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徐北川看出来了,嘉兴府兵马持有的物资少得可怜,将士们一个个蔫头耷脑,像失了魂一样。由此可见,吕伟良以及李岩败得更惨,他们不仅损兵折将,还把从嘉兴府抢来的物资丢给了活阎王。两支兵马汇合了,但是气氛却很压抑。

德清县衙后堂,徐北川、吕伟良、郑国松以及李岩等人聚在一起,几人心事重重,尤其是徐北川,似乎早有想法,但没好意思开口。相比之下,郑国松就少了些忌讳,他摩挲着刀柄,面无表情地说道:“诸位,说句丧气话,德清城是肯定守不住的,我们还得趁早撤离的好。只有跟李将军的兵马汇合之后,我们才能有一战之力。”

李岩有些无奈的点了点头,“李某同意郑大哥的看法,眼下我们两部兵马连番兵败,士气低落,实在不适合再行大战。而且,在这里跟官兵大战一场,也没有必要。眼下,浙江我们是待不下去了,估计很快就要撤兵了,所以还需尽快跟李将军汇合才行。”

几名头领出奇的一致,被宣府兵马狂奏一番后,众人脑子反而清醒了不少。之前李岩也好,徐北川也罢,还都寻思着找机会给活阎王点颜色瞧瞧呢。心气很高,结果很惨。铜陵城内,徐北川被连番炮轰,炸得脑袋都进水了。李岩就更惨了,辛辛苦苦抢了半个月,半路上让活阎王派兵抢走了,还折损了将近一半兵马。

崇祯四年正月初四,不到辰时,天还没有放亮,城内农民军便放开城门,趁着天色还暗,迅速朝余杭方向逃去。至辰时初,天色大亮之后,农民军已经彻底撤出了德清。

农民军撤出了德清,不久之后与李自成的兵马汇合,此时李自成手中已经是五万多人的大军。或许是看到德清被宣府兵马收回吧,杭州府方面士气大振,想着借流寇士气低落的机会,抢回被流寇占据的独松关。正月初六,杭州府近两万大军兵出钱塘,向北而去,初七,杭州府兵马与李自成大军在独松关南边展开了一场大战。

此战,李岩、郑国松、徐北川等人全都憋着一股劲。厮杀半日,杭州府兵马被杀的大败,仓皇逃回钱塘。可是钱塘早在半个时辰之前便被吕伟良偷袭,钱塘镇外,杭州府兵马被李自成的大军围起来狂揍一番。没奈何之下,浙江都指挥使白轩只能派兵攻打钱塘,牵制李自成一部分兵力,另一边传令钱塘附近的杭州府兵马往东北方向逃,绕道德清退回杭州。

独松关一战,白轩成了最倒霉的人。辛辛苦苦调集兵马,想要扬眉吐气一把,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一时间,白轩这位都指挥使,成了浙江百姓眼中的笑料。

白轩也很委屈,因为出兵独松关并不是他的意愿,是布政使杜福山等人的意思。现在作战不力,所有责任全部让他白某人扛了。

自宣府出兵庐江以来,屡战屡胜,捷报频传,可谓是振奋民心。尤其是连下武康与德清之后,浙江百姓更是将这支北边来的边军当成了救星,三省总督铁墨的大名更是名扬南直隶。南直隶方面自然不愿意看着自己的名声被一个外来户盖过,于是传令浙江方面一定要想办法把脸面挣回来。

可笑的是杜福山等人觉得眼下就是个机会,流寇新败,士气不振,正是夺回独松关的大好机会。

于是乎,杜福山等人命令白轩派兵出征,并且出兵之前,都没跟铁墨打招呼。

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到最后,还亏了德清城方面的宣府大军威逼独松关,才让杭州府兵马安全撤回杭州。

余杭,刚刚胜了一场的李自成并没有太兴奋,这场胜利对他来说毫无意义。打败了杭州府兵马,又能如何呢活阎王的大军正在德清附近休整,对独松关虎视眈眈,这种情况下,他李自成还能继续进攻杭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5070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