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648章 通古斯河大战

书名: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第648章通古斯河大战

两天时间里,共有四万多西伯利亚军民死于这次战乱中,无数村寨被毁灭,西伯利亚本来就人烟稀少,如此沉痛的打击,无疑给大宋的西伯利亚战略泼了一盆冷水。韩牛儿迅速调驻防泰梅尔高原的骑兵南下,并将负责征讨东西伯利亚的兵马也调了回来,可即使如此,想要将联军赶到叶尼塞河以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一次沙俄对西伯利亚可谓是志在必得,将沙俄东部所有能征调的兵马全部集中起来,再加上神圣罗马的四万多得德意志人,总兵力接近十万,光骑兵就超过了三万。斯拉夫人和德意志人陆陆续续的集结于蔚蓝城附近,在西伯利亚一带,联军势力已经超过了西伯利亚驻军,而且最致命的是西伯利亚驻军骑兵太少,而西伯利亚却是骑兵发挥的天堂。

崇祯六年秋末冬初,沙俄联军一反常态的来到叶尼塞河,开始向东北方向集结,其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要一口吞下正在建设中的北塞河城,占据泰梅尔高原。兵力不占优势,联军又没有分兵迹象,再如此不利的情况下,韩牛儿只能下令泰梅尔高原上的军民迅速向东北撤离,进入西伯利亚城,并提兵向西北方向移动,终于在通古斯卡河拦住了联军东进的路。韩牛儿的目的就是要借通古斯卡河,将联军抵挡在西面,哪怕将泰梅尔高原拱手相让。

西伯利亚方面应对的非常仓促,铁墨等人对沙俄的贪婪早有预料,但谁也没想到俄国人会选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冬季攻势,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西伯利亚的冬天本身就是个敌人。由于没想到,所以各方面准备也不足,这才导致了一败涂地。

这两天,韩牛儿的心情非常糟糕,脸色也阴沉的可怕,从联军对叶尼塞河发起突袭,整整几天时间里,竟然没有挡住联军前进的步伐。在斯拉夫人屠戮米努辛斯克的时候,韩牛儿亲自领兵赶到了萨彦岭,可是在萨彦岭,晋北军竟然一败涂地,韩牛儿永远也忘不了当时的情景。

十一月十二,夺取蔚蓝城之后,联军分兵向南攻打哈卡斯高原,打垮米努辛斯克人之后,联军继续向东最终与韩牛儿的兵马对峙于西萨彦岭一带。在这里,晋北军再次见识到了斯拉夫人的疯狂,嗜血狂暴的斯拉夫人竟然从西萨彦岭南面高地滚下来,付出许多伤亡后,不可思议的出现在了韩牛儿驻军的后方,再加上几千神圣罗马骑兵从北面包抄,韩牛儿大败亏输,仅仅带着一半人逃回了东萨彦岭,靠着中间的峡谷,才堪堪抵挡住联军的疯狂猛扑。

通古斯卡河临时军营,韩牛儿眼神冰冷,像个疯子一样咆哮着,“白嵩呢、姜笑磊呢,本将让你们打探蛮军,到现在你们除了告诉我对面是一群斯拉夫人,还能说些什么那些裹着黑甲,拿着烧火棍的人到底是哪方势力,谁要再告诉本将是斯拉夫人,本将先把你们的脑袋扭下来。”

韩牛儿这次是气到了极点,自从随着铁墨在张北起家开始,起起落落这么多年,不敢说战无不胜,但从来没打过如此稀里糊涂的仗,哪怕当年的野狐岭大战九死一生,也打得非常清楚,可是这次呢,被打的溃不成军,甚至到现在都不知道败在了谁手上。韩牛儿可以保证,那些诡异的骑兵绝对不是斯拉夫人的骑兵。

这支骑兵训练有素,全身裹在黑甲之中,头盔逞一种圆形平顶,手中的武器是一把狭长的黑色利剑,他们进退有度,手段狠辣,与斯拉夫人的战斗模式完全不一样,从他们身上甚至看出了一点云府骑兵的影子。这支骑兵虽然勇猛善战,却维持着一种高贵气息,至少在斯拉夫人对平民大肆屠杀的时候,这支勇猛的骑兵却选择了回避,并没有加入到疯狂的屠杀行列中来。

可以说萨彦岭一战,让韩牛儿对西方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如果说以前对西方有着小觑甚至是瞧不上眼,那么现在已经有了该有的畏惧之心。对于未知,人类应该畏惧,否则一定会受到惩罚,韩牛儿已经为自己的狂傲付出了代价,所以他不想继续无知下去了,再没有弄清楚对手是什么人的情况下,绝对不会贸然大规模碰撞的。

十几名西伯利亚驻军将领全都垂着脑袋,任由韩牛儿喝骂,韩牛儿是一个祥和的人,似这般疯狂的咆哮,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这些晋北军将领同样是羞愧难当,这一次,所有人都被联军打得晕头转向的。伊凡杰地位仅在韩牛儿之下,此时只能站出来,低声道,“韩大人还请息怒,眼下还是该想想怎么应付罗曼诺夫的走狗才对,以我们手中的兵力,很难做到面面俱全的,所以,不如调西伯利亚仆从军进入西伯利亚城,帮忙防守贝加尔一带。目前伊丽莎白小姐正在云中休养,由她出面,西伯利亚各部断然不会拒绝。”

西伯利亚驻军并不是太多,尤其是骑兵更是短缺,本心里,韩牛儿不希望各部联军进入西伯利亚的,这些人也是野心勃勃,在这个时候让他们进驻西伯利亚核心地带,搞不好就是引狼入室。不过眼下,伊凡杰说的不失一个办法,“嗯,派人通知伊丽莎白公主,不过不要太多,只要图瓦部两万仆从军进驻贝加尔湖就好。伊凡杰阁下,你应该明白,西伯利亚各部至今为止没有答应合并统一,调太多人进入西伯利亚核心地带,恐怕之后会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现在我们唯一能放心动用的只有图瓦部。”

当初伊丽莎白家族可是莫斯科大贵族之一,其麾下最忠实的部落便是图瓦部。由于有伊丽莎白的关系在,事实上图瓦部已经成了晋北军在各部的代言人。可以说图瓦部与晋北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个危难的时候,能指望的也只有图瓦部了。

因为西伯利亚的局势,考虑到伊丽莎白的身份,韩牛儿可生怕伊丽莎白出什么事儿,所以让人将伊丽莎白送到了乌尔格。

多年的云府生活,伊丽莎白早已经习惯了汉家女子打扮,一身淡红色长衫,脚下一双飞云靴,乌发束起宛若一条马尾,再加上一口流利的汉话,不知道的绝对想不到她曾经是一名沙俄皇室后裔。临近午时,伊丽莎白刚刚离开府衙,身后就响起了喊声,回头一看,伊丽莎白不禁纳闷,因为来人竟然是达哈勒身边的亲兵统领乌兰切。

“伊丽莎白公主,西伯利亚方面刚刚发来急报,事情紧急,达哈勒大人请你速回府衙商讨”乌兰切的话,让伊丽莎白为之一愣,她本能的感觉到应该是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了。

乌尔格大帐达哈勒与伊丽莎白以及诸将全都冷着一张脸,谁能想到晋北军会在西伯利亚遭遇到强大的挑战。至少在达哈勒想来,在西伯利亚蛮荒之地,晋北军应该是无敌的存在才对,哪怕西伯利亚驻军总共才不到五万人。其实伊丽莎白并没有太多选择,以她跟铁墨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她必须站出来,这是她的责任,关键是,仅仅调图瓦部族兵进入西伯利亚,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达哈勒同样充满担忧,云府骑兵现在分别驻扎在晋北、中原以及关中,距离西伯利亚最近的便是驻防乌尔格和归宁城的骑兵,可是这些一万多名骑兵想要驰援西伯利亚,也需要时间集结的,等抵达西伯利亚的时候怎么也得四天以后了。

“伊丽莎白公主,事不宜迟,还麻烦你速回图瓦部找伊戈尔大人商议一下,某也要调归宁一带骑兵过来,如果等到张北方面做出反应,一切就太迟了”消息传递不及时,可以说是目前晋北军面临的一大难题了,从西伯利亚到张北遥遥千里远,等消息送到张北,形势不知道发生什么变化了,所以铁墨一直告诫各部,遇到大事要随机应变,免得出现不必要的损失,有时候哪怕做错了,也比什么都不做强。

随着西伯利亚急报送入来,图拉河以及归宁附近的晋北军迅速行动起来,十一月下旬,当地百姓明显的感觉到晋北军调兵频繁,官道上纵马奔驰的斥候也多了许多。十一月十九,在得到伊丽莎白的劝告后,伊戈尔集结族中所有战士,亲自领兵朝西伯利亚赶去,至当月二十一,两万多图瓦部骑兵在伊戈尔的率领下抵达贝加尔湖一带。可刚刚抵达贝加尔湖的图瓦骑兵来不及休息,就赶紧朝西伯利亚城西北奔去,因为刚刚来到贝加尔湖,伊丽莎白就得到了从图拉城发来的军报,此时蛮军正与西伯利亚驻军于通古斯卡河展开激战。

从来没想过西伯利亚战局竟然紧张到了这种地步,伊丽莎白凝眉深思,将实情告诉了身边的伊戈尔,“伊戈尔,通古斯卡河战况对我方不利,恐怕我们无法修整了,必须放弃进入西伯利亚城,迅速赶赴前线才行。此去通古斯卡河,生死未知,你若现在回去,本公主也不会怪你的。”

伊丽莎白一席话,为这个冬天平添了几分凄凉,以她和铁墨的不清不楚的关系,再加上与莫斯科波耶贵族之间的仇恨,西伯利亚战事必然要管的。可是伊戈尔没有必要的,作为图瓦部的族长,每一步都要为族人考虑。不曾想,伊戈尔浓眉上挑,哈哈大笑起来,“公主,你说的是什么话,我们图瓦人重情重义,这些年我王伊万陛下对我族的好无可挑剔,我们岂能背信弃义。放心吧,上帝一定会保佑我们的,我们这就去通古斯卡河。”

伊戈尔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因为他觉得晋北军纵横天下如此多年,不会就这样倒在西伯利亚,另一方面,如果晋北军垮了,图瓦部也无法拥有现在的地位了。

崇祯六年十一月下旬,修整几天的联军最终还是对通古斯卡河流域发起了进攻,目标直指北面的泰梅尔高原。西伯利亚驻军严阵以待,双方一开始只是小规模的骑兵试探,云府骑兵再次遭遇到了铁锤骑兵团,狂暴的斯拉夫人再一次感受到了铁浮屠的威力,铁浮屠重骑兵,要比十七世纪西方重骑兵严格了许多,尤其是在防御方面,几乎无懈可击,唯一缺点就是机动性。

这一次铁浮屠骑兵学聪明了许多,主动展开阵型,而不是以尖锐阵型冲锋,致使铁锤骑兵团的冲锋就像碰到了一堵墙。论战阵之法,兵种配合,斯拉夫人比晋北军相差太远了,有了铁浮屠的拦截,轻骑兵两侧包抄,步兵迅速推进,直接将大批的铁锤骑兵团顶在了通古斯卡河岸边,不可一世的铁锤骑兵团在失去速度和冲击力后,立刻陷入了苦战,可是他们各自为战,没有配合,自身的勇武又能发挥多少作用呢

通古斯卡河西面上游一带,一支三千多人的骑兵整齐的列在草原之上,他们全身包裹在黑色铁甲之中,圆形平顶的帽子看上去有些不伦不类,可是黝黑的长剑却透着一股嗜血而神秘的气息。他们神圣罗马帝国的日耳曼骑兵,有着不同于斯拉夫人的战术纪律。

这支骑兵是德意志人的先锋,驻扎此地就是为了帮助斯拉夫人的,负责人正是骑兵团的法务官罗伊尔。罗伊尔神情严峻,目光冷酷,拥有着早期日耳曼人的呆板和坚韧,“柏腾恩,命令士兵们冲锋吧,这些东方人很厉害,他们的步兵阵型严谨,相互配合非常娴熟,那些斯拉夫人不是对手的,再过一会儿,这些斯拉夫人恐怕都要放弃战马往河里跳了。趁着斯拉夫人还能折腾,我们必须冲过去,等着东方人解决了斯拉夫人,我们的压力就很大了。”

之前的胜利,并没有让罗伊尔生出小觑之心,萨彦岭一战,东方人是败了,可是他们撤退有序,没有溃败,这可不是一支乌合之众拥有的战术素养。日耳曼人天生严谨,即使是十七世纪,日耳曼民族依旧拥有这种严谨的特征,这在西方世界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严谨,做事一丝不苟的民族,注定会不断主导世界潮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18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