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56章 寒冬腊月天

书名: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第256章寒冬腊月天

喜峰口,侯世禄率众将亲自迎接,隔着老远,李嘉盛便跑了过来,给了铁墨一个有力的熊抱。

“哈哈,贤弟,你这次可是立大功了,要不是你在鞑子后边捅这么一下子,这会儿鞑子还在京城肆虐呢”李嘉盛靠的很近,神秘兮兮的嘀咕着:“嘿嘿,贤弟,我可是探过侯总兵的口风了,陛下有意让你入京,到时候封赏少不了,到时候你可别忘了哥哥啊。”

铁墨翻个白眼,轻轻的推了推李嘉盛,“兄长,小弟哪次有好处,少过你们的”

由于喜峰口城下都是大同府和宣府的老熟人,倒也不用过多介绍。侯世禄看着眼前的铁墨,眼中尽是欣慰之色,伸手拍了拍铁墨的肩膀,笑道:“嗯,看来没受什么伤,回来就好”

简单的话,却饱含了侯世禄真挚的关切,铁墨由衷道:“牢总兵大人挂怀,其实末将此行并没有什么危险,要说危险,就是回来的时候怕皇太极不惜代价要将末将留下来。不过,总兵大人及时接应,算是把这层危险也解除了。”

“好了,自家人就别客套了,孙督师呢你小子,这次不该带孙督师一起去的,若是孙督师出什么岔子,老夫非拆了你不可”

“呵呵,你老别生气,老师在后边马车里呢,虽然身体抱恙,但并无大碍,将养些时日就好了”铁墨赶紧解释几句,将侯世禄等人领到了马车前。

一路上颠簸劳顿,孙承宗终究还是有些扛不住,好在有海兰珠照顾着。侯世禄带着众人拜见,孙承宗才在海兰珠的搀扶下走出马车。至于马车里为什么会有个美女,侯世禄等人都自动过滤掉了。就算有人想问,也没人会在这个时候找茬。

谁都知道铁墨是侯世禄的心腹爱将,找铁墨的茬,还能有好日子过

铁墨平安归来,最尴尬的莫过于袁崇焕了。遵化城下,袁崇焕恭恭敬敬的对孙承宗施了一礼,孙承宗望着面前的袁崇焕,却是五味杂陈,只能轻轻了叹了口气。

当然,还有一个人也是觉得很尴尬。赵率教站在刘国能旁边,有些不知道该如何自处。他当初进攻林西镇,可是私自用兵,更是违抗了袁崇焕的军令,主动突围。放在平时,军法处置之下,赵率教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不知不觉中,祖大寿来到了赵率教身旁,“哎,老赵,你这次胆子够大的啊,我看袁督师的意思,这件事不会这么轻易遮过去的。”

赵率教皱了皱眉头,面露苦笑。他觉得很委屈,甚至有些生气,要按照袁督师的命令,自己麾下这群人只能白白死在遵化城下,赵率教不怕死,可不想死的没有意义。好不容易逃出生天,还在辽东立下不小的功劳,回来了,反而面临被军法处置的危险。

夜,一间朴素的房间里,一张方桌,两人相对而坐,一壶小酒,几碟小菜。孙承宗抿口酒,考虑着接下来的话该怎么说。本心里,他不想多管的,可有些话必须要说。

“袁大人,如今鞑子撤兵,已无危险,可曾想过以后的事情”

袁崇焕正喝着酒,不由得为之一愣。他抬起头,脸上多了几分疑惑,“老师,此话何意学生自当回归辽东,继续为陛下平定辽东的。”

“哎,你啊,你知道鞑子这次劫掠京师,我大明损失有多大么你知道多少士绅百姓家破人亡么鞑子在京畿走一遭,我大明犹如被闷雷轰了一次。那些死去的人,那些损失的钱粮物资,你觉得该由谁来负责那些活下来的人,他们会生气,会愤怒,他们的怒火该向谁发”

孙承宗不满沧桑的目光里,多了几分失望之色。为了保住袁崇焕的命,他还做着最后的努力,可惜,一切注定都是徒劳的。

袁崇焕大皱眉头,手中的酒杯重重的放在桌子上,眼中闪过一丝怒色。他整了整有些发皱的袖子,低声道:“老师,依你的意思,难道这些都是学生的错么”

“你老夫没说是你的错,可总要有人负责才行。听老夫一句劝,主动向陛下认个错”

袁崇焕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双手按住桌面,用力的摇了摇头。如果说话的不是孙承宗,恐怕他早就怒了,“老师,学生没有错,为什么要认错陛下乃一代明君,又怎么会冤枉我”

孙承宗叹口气,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将话题转移到了别的地方。

“赵率教的事情还是酌情处理吧,他虽然违抗了军令,但也是因为老夫。看在老夫的面子上,之前的事情就不要过多追究了”

袁崇焕慢慢坐下身,“学生身为蓟辽督师,若是麾下大将不尊军令,老师,你觉得学生这个蓟辽督师还能继续当下去么”

孙承宗眉头微蹙,眼中也多了几分不悦,实在没想到,袁崇焕连这点面子都不给。准确来说,赵率教有什么错错的是袁崇焕。难道真的毫无意义的战死在遵化城,才算精忠报国,忠臣名将袁崇焕啊袁崇焕,太过执拗,太在乎脸面以及手中的权力了。

大军在遵化停留两日,如李嘉盛说的那样,崇祯的旨意终于送到了遵化。圣旨中,着令铁墨等人进京面圣,宣府、大同府兵马则暂时驻扎在京营的地盘。

圣旨洋洋洒洒,提到了很多人,可偏偏将蓟辽督师袁崇焕给遗忘了。

铁墨和孙承宗心里都明白,崇祯这是动了杀心了。之前鞑子围攻京城,处处要用袁崇焕,好多地方还得靠辽东兵马,所以崇祯只能捧着袁崇焕。现在鞑子退了,大同府、宣府精兵也都在,崇祯也就不装了。

哎,袁崇焕这次是真的没救了。而且,铁墨也从来没想过救袁崇焕。

因为袁崇焕该死

从遵化到京城,起初的喜悦,被一路上冰冷的寒风给吹灭了。隆冬腊月,一路走来,看着两侧的景象,没人能高兴的起来。

残破的房屋,随处可见烧灼的痕迹,甚至有些地方还有一些没来得及处理的尸体。年关将至,那些活下来的人面临着无粮可吃,无房可住的窘境。鞑子被打退了,有的人论功请赏,而有的人则以泪洗面。队伍缓慢的前行,忽然,一个身影从角落里窜出来,抓住一块破土块,朝队伍中间的铁墨等人扔了过去。

“你们这群废物一年年的养着你们,你们却让鞑子来京师祸害人,你们这群孬种”

那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汉,身子很瘦,眼眶红红的。

卫兵早已经扑上去,将老人重重围住,老人没有一点惧色,他撕开单薄的衣服,露出瘦骨嶙峋的胸膛,“来啊杀了老子我那可怜的儿子儿媳,一家子都没了,我一个老东西活着有什么意义,来啊,杀了我”

铁墨吆喝一声,将卫兵喊了回来,身旁的沙雕更是神色痛苦的叹道:“或许,死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实在没想到,京畿附近的情况竟然这么惨。”

“鞑子肆虐,还能留下半点好”铁墨不自觉的看了一眼前方的袁崇焕,袁督师啊袁督师,难道到现在你还没意识到自己的错么如果不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谁能心服

莫说京畿士绅百姓,便是铁墨,也是一肚子火气。几万辽东精兵,竟然跟在鞑子屁股后边吃灰,你袁崇焕越权杀毛文龙的狠劲去哪儿了在女真扣关这件事情上,袁崇焕要是有杀毛文龙那样的狠劲儿,皇太极估计刚到喜峰口,就灰溜溜滚回沈阳了。

从遵化到京城德胜门,战后的惨状,将胜利的喜悦冲的荡然无存。年关,这些人可怎么熬过去指望朝廷朝廷钱粮不足,连陕西赈灾都不够用,现在又出了这种事,够朝廷头疼的了。

崇祯二年,大明王朝真的是多灾多难,简直是天灾人祸不断。

德胜门下,兵部尚书王洽、内阁大臣韩爌、成基命、周廷儒、何如宠等人刷领群臣在城外迎接。有孙承宗、袁崇焕、侯世禄等大佬在,应付公事的事情,倒不用铁墨操心。

铁墨还是第一次来京城,所以对许多地方都觉得惊奇,高耸的城门楼子,宽阔的街道,单单一条南北大街,就比过了整个张北城。京城街头,百姓林立,争相欢迎,他们脸上的喜色,与城外百姓的落寞和悲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很快,由各路将领组成的百人队伍就来到了紫禁城宫门外。王承恩来到门口,与孙承宗耳语几句,孙承宗便随着王承恩进了大门。

崇祯在封赏各路将领之前,单招孙承宗私下议事,显然是有什么拿不定的事情,要跟孙承宗商量一下。众将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一等便是小半个时辰,当王承恩重新出来时,有的人已经冻得腿脚发麻了。

王承恩操着公鸭嗓子,读着手中的圣旨,但凡提到名字的,无不露出喜色。因为只要提到名字,就意味着有封赏。

当轮到铁墨时,众人全都支起耳朵,打起了精神,哪怕内阁六部大臣,也是无比关心。对铁墨的封赏非常简单,官职没有动,依旧是宣府副总兵,云府守备,可是在这后边,加了个代掌宣府军务事宜。这下,可就有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了。

身为副总兵,代掌宣府军务,实际上就是行使总兵的权力了。这只不过是文字游戏罢了,只要铁墨不犯什么大错,不需一年时间,那个副总兵就会直接变成正印总兵。

铁墨年纪轻轻,掌宣府万全都司,这也太扯了。有人想提出反对意见,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因为圣旨中说的是代掌,可没说让铁墨任职正印总兵,人家是代掌,你能说什么

许多人很纳闷,铁墨代掌宣府军务,那侯世禄呢,春秋鼎盛的侯世禄直接当傀儡很快,群臣的疑惑就解开了。

侯世禄调京城,任职兵部尚书,同时兼任宣府总兵。这下,谁也说不出话来了。侯世禄调任京师当兵部尚书,让铁墨代掌军务,合情合理啊,就算有谁不服,那也是宣府自家事情。

至于宣府方面,马芳、李嘉盛、黑云龙等人,那可都是跟铁墨穿一条裤子的。铁墨虽然年轻,可这两年所作所为,让人心服口服,铁墨代掌宣府军务,马芳等人除了高兴,哪会反对

侯总兵当家的时候,大家做事情还得偷偷摸摸的,不敢做的太过分。但是铁总兵当家,那大家就可以甩开膀子做事情了。

大战结束,有赏就有罚。只不过谁也没想到,第一个开刀对象竟然是袁崇焕。

袁崇焕在等待的时候,几名锦衣卫就走了过来,直接将袁崇焕围了起来。此时,王承恩才宣读另一道圣旨。

“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

仅仅片刻的时间,王承恩宣读了袁崇焕九条罪名,这里边每一条罪名拿出来都是砍头的罪。袁崇焕整个人都懵了,祖大寿、何可纲等人更是面露震惊。

封赏没提到袁崇焕的时候,祖大寿已经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了,可做梦也没想到陛下会这样问罪。

莫看洋洋洒洒九条大罪,可在铁墨看来,其实就一条,付托不效,其他罪名都是或真或假,加上去的。

有道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现在已经好多了,要是崇祯再狠一点,文武群臣再无情一点,谋反通敌的罪名也能扣到袁崇焕脑袋上。

祖大寿、何可纲等人吃惊不小,可是周定山、刘国能、李万庆等人却神色平静,并不觉得意外。尤其是伤还没好利索的满桂,嘴角一咧,忍不住笑出声来。

“姓袁的,你也有今天啊”

袁崇焕没有理会满桂,他伸手示意祖大寿等人不要妄动,望着北方,正色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不相信陛下会如此待我”

“袁督师,请吧”

一名锦衣校尉,侧身让开路。袁崇焕拧紧眉头,朝着镇抚司方向走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881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