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453章 粮食危机

书名: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第453章粮食危机

一场大战,漠北的实力再次折损一半,巴托担心的是经过此事之后,各部勇士可还有南下之心刚刚恢复平静的漠北,会不会因为此事再次陷入混乱之中巴托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威望正在急速下降,某些人已经露出了锋利的獠牙,等着扑上来撕咬一番。

归宁草原一战,云府铁骑再次扬威,一战扭转乾坤,大搓巴托的漠北联军。此战大大地震慑了草原各部,尤其是瓦剌人,见识到晋北边军的勇猛之后,固始汗更是坚定了依附晋北之心。没等铁墨亲口下令,战事刚刚结束,他便对那些有不臣之心的部落展开了主动攻击。瓦剌再次陷入了内乱,不过这次内乱来得快去得也快,刘国能引一路兵马配合固始汗清扫各部,仅仅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便将瓦剌内部的墙头草梳理了一遍,对于那些不安分的家伙,也没有客气,直接送去见长生天。

草原便是如此,想要在这里生存,就要想办法把自己变成一头狼,对于敌人,打就要打死。半个月时间,历经归宁草原大战以及瓦剌内乱过后,漠南草原变得更加稳定了。大战过后,漠北再不复以前,巴托的掌控力直线下降,而晋北方面也变得安静了许多。铁墨并没有趁机攻打漠北,一方面是因为冬天到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自身的考虑。

云府兵马近两年剿匪加上跟蒙古各部交战,可以说那根弦一直绷得紧紧的,也需要时间休养生息了。士兵是人,不是机器,边军将士不可能无休止的处在战火中,而晋北也没那么多的财力物力支撑大军不断征战。进入初冬之后,晋北恢复了往日的太平祥和,虽然经历了一场大战,不过晋北百姓却没受到太大的影响,这里的人早就适应这样的生活了。

与草原接壤,似乎战事从来没远过,晋北边军变得强势起来,也就这两年的时间罢了。冬天,对北边的人来说挺难熬的,尤其是草原上的人。往年,为了熬过冬天,草原各部经常打草谷,但是现在打草谷完全不现实,所以漠南一些部落渐渐南迁,依附在云府管辖之下。铁墨也没有阻拦,只要这些部落愿意放下成见,真心依附,那就来者不拒。靠着粮草,依托着瀚海草原,云府的管辖范围往外扩充了不少。

不知道什么原因,今年的冬天特别冷,还没进入隆冬,北风呼啸之下,有些地方已经飘起了鹅毛大雪。都说瑞雪兆丰年,可对草原各部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吉兆,而是大大的凶兆。一场严寒突然而至,冻死牛羊无数。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这些草原子民只能靠近乌兰城,寄希望于云府能接纳他们,否则,失去了牛羊再加上严寒,又不能打草谷,大家都不知道如何熬过这个冬天了。一场猛烈地严寒席卷草原,这是所有人始料不及的。

铁墨只能让常闵月和海兰珠想办法尽量的筹措过冬的粮食,另外向乌兰城增兵,防止那些草原各部狗急跳墙。在生存遇到危机的时候,人会变得非常疯狂,往往是没道理可讲的。武力施压再加上粮草供给,总算是镇住了那些蠢蠢欲动的家伙,有时候草原上的事情,还得靠拳头说话。

相对晋北的情形,大明朝的日子可就有点不太好过了。自中原大乱之后,流寇高迎祥、王自用、张献忠四散逃窜,一个去湖广,一个去陕北,一个去巴蜀,直接导致了陕西、四川以及湖广战事不断。尤其是巴蜀一带,张献忠为了制造更多的流民,入冬之后劫掠四方,致使川北难民成灾。湖广也不太平,本来之前土司们就打的昏天暗地,现在高迎祥加入进来之后,土司们与高迎祥继续打,双方你争我夺,将施州以及周边数个州县折腾的乱七八糟,民不聊生。

相比之下,以前最为凄凉的陕北反而闹腾的最轻。王自用逃回陕北之后,龟缩在延安府一带,竟然学起了铁墨,开始休养生息。不仅如此,王自用改变了以往的流寇作风,不再无休止的劫掠,而是开始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并像官府一样收税。只不过手底下的人办起事情来,可就有点南辕北辙了。

王自用手底下的人收税数目是见人下菜碟,尤其是对那些富户,恨不得把人家的家财全都当税赋给收了。当然,陕北当地也没多少富户了,不过来往路人商贾,依旧免不了被盘剥一番,这也导致陕北百姓暗地里怨声载道。不过,不管怎么说,比起以前,流寇已经收敛许多了。

王自用本人其实是真心想立足一方,徐徐发展的。在经历过那么多事情后,他也算活明白了,再像以前打打杀杀,抢掠四方,真的没什么前途,于是,这才有了在延安府慢慢发展的心思。自打他这样做之后,陕西兵马以及大同府边军也渐渐停止了进攻脚步。

王自用庆幸自己转变了策略,要是还跟以前一样搞得陕北哀嚎遍野,朝廷压力骤增之下,肯定会强令各部兵马剿匪。诚然,无论自己怎么做,在朝廷眼里依旧是叛乱分子,剿灭那是早晚的事情。不过,只要官兵不急着进攻,让他王某人先熬过这个冬天就行了。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谁知道后边会发生什么事情

不得不说王自用这一步棋走对了,因为他改变策略当起了乖宝宝,朝廷的目光就全部放在了张献忠身上。可以说张献忠和王自用完全是两个极端,王自用一心想着稳定陕北,洗心革面当好人,而张献忠却是一心把川北折腾个稀巴烂,诚心当个大恶人。张献忠不仅能制造难民,更是能杀,对那些不愿意依附的巴蜀百姓,他可不会客气,入冬之后,张献忠兵锋直指松州,打下松州之后,城中军民群情激奋,不愿意臣服,张献忠一怒之下竟然下令屠城。

那几日,松州城成了人间地狱,全城老幼,不论男女,全成了流寇的刀下亡魂。寒冷的冬天,有一个好处,就是尸体放在外边不容易腐烂,也不会引起疫病。

张献忠可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错,他这辈子走到今天,就靠着这把大刀杀出来的。正因为如此,张献忠觉得杀人有时候比什么办法都有效,而且见效最快。在张献忠这种疯狂的杀戮之下,巴蜀百姓恨得咬牙切齿,但同样有的人为了生计,有的人迫于无奈,总之,依附张献忠的人越来越多,转眼间张献忠已经用兵十余万,成了堪比高迎祥的祸患。

秦良玉与耿仲明等人全力剿匪,可奈何兵力有限再加上物资补给跟不上,只能扼守住成都府以及剑门关,将张献忠限制在四川东北部。不过就算是这样,也已经很不容易了,入冬之后,再加上难民涌入,成都府一带已经是难民成灾,粮食也成了最大的问题。成都府聚集了几十万难民,一旦断了吃喝,这些难民转眼间就可能变成暴民,到时候张献忠再趁机一蛊惑,成都府非乱不可。

秦良玉不仅是总兵,同时还是巴蜀土司,所以不仅要操心军务,还得想办法解决难民的吃饭问题。粮食,还是粮食,天府之国千里沃土,没想到竟然也会缺粮。可事实如此,而且四川缺粮也不是一两年了,这些年老天爷也不睁眼,搞得大明朝上下惨事不断,似乎除了江南,其他地方的百姓都不好过。

粮食可不好弄,成都府方面的存粮不够,数次上书朝廷,也没见朝廷宋粮过来。渐渐地秦良玉也有点明白了,朝廷也是无粮可派了,亦或者说朝廷也没钱买粮了。这年头粮食堪比黄金,百姓都指着这个活命呢。思来想去,秦良玉还是将主意打到了铁墨身上,这个时候,能帮忙筹措粮食的也只有铁墨了。

走过长街,来到一处还算巍峨的院门前,这处宅院本是秦良玉夫家产业,后来到成都府剿匪,耿仲明一个外来户,没有住所,秦良玉便将这里借给了耿仲明暂住。走进院子,便看到大厅的门开着,耿仲明正与陈耀峰趴在桌子旁商量着事情。

“咦,原来是秦总兵到了,恰好,耿某也有事找秦总兵商议呢,来”耿仲明笑着打了个招呼,招手示意秦良玉赶紧进来,“秦总兵,刚刚耿某与陈将军商量着,是不是趁机打一打张献忠的嚣张气焰。眼下隆冬时节,张献忠依旧没有收敛,已经让艾可奇领兵在成都府东边盘山口驻扎。探子回报,艾可奇所部防守非常松懈,显然没想过会遇到什么麻烦,这可是好机会。”

“嗯,如果贼兵疏于防备,我们趁机出手,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自然不错的”秦良玉也是想打一打贼寇的,最近一段时间张献忠太过嚣张了,要是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他还真以为自己已经是巴蜀之王了呢。

耿仲明笑着点了点头,很快他便发现秦良玉似乎并不怎么兴奋,眉头一直深锁着,愁容满面。想了想,拱手道:“秦总兵,你这次过来,是不是有什么要事”

秦良玉看了一眼耿仲明,有些不好意思的叹道:“确实有点别的事情,此事本来不该麻烦耿将军的,只是秦某实在无法了,不得不厚着脸面过来。耿将军,想必成都府附近的情况你也知道,眼下府衙存粮已经不多,朝廷那边也没有动静,若是再不想办法弄些粮食,莫说军粮无法保证,恐怕断炊之后,整个成都府都会大乱的。所以,秦某想着,可否麻烦耿将军跟督师说一说此事,看看督师可否帮衬一下。”

这番话说完,秦良玉已经有些惭愧的低下了头。要不是被逼无奈,她是真的不好意思说这番话的。当初请督师调兵帮着剿匪,可是跟督师保证过,只要兵马进了四川,一应供给全归她秦良玉解决。现在倒好,三个月不到,竟然反过头来找铁督师帮忙筹措粮草。

耿仲明倒没有嘲弄秦良玉,他思索一番,抬手刮了刮下巴,面带难色的说道:“秦总兵,耿某与督师说一说此事倒是无妨。可是你也要有个心理准备,眼下不仅咱们缺粮,督师那边也不轻松。日前督师率大军连战漠北蒙鞑子,耗费不小,眼下督师能不能拿出粮食支援我们,还是个未知数,还有啊,从晋北到这里,山高路远,流寇一旦听到一丝风声,随时都能把粮食劫了。搞不好,我们就是给流寇运粮了。”

秦良玉神色暗淡了许多,仔细想想,耿仲明的话也很有道理。眼下大家都缺粮,流寇那边都恨不得吃人肉了,现在山高路远运粮,那些流寇要是闻到风声,眼睛估计都得变绿了。

“哎,这可如何是好”

“秦总兵先别急,耿某先修书一封送往晋北,看看督师那边是什么态度岸吧”耿仲明面露苦笑,安抚几句便坐下身写起了公文,没过多久,一份措辞诚恳的公文就成了。

公文倒是顺利送到了张北,不过眼下铁墨头疼的事情也不少呢,漠北乱局,再加上隆冬时节,乌尔格到张北这条商路算是断了。铁墨倒是可以熬过去,眼下晋北并不怎么缺钱,可是乌尔格那边就有些难了。初冬一场大雪,瀚海草原附近的部落都遭了灾,更北边的乌尔格就更加严峻了。

哈斯勒来了几封信,诉说了乌尔格当地的情况。乌尔格问题倒不是太大,但哈斯勒的部落却是损失惨重,牧场牛羊死伤无数,更要命的余粮也不多了,尤其是缺盐。粮食不够,可以吃死去的牛羊,可是长期缺盐,哪里受得了

铁墨了解哈斯勒,要不是被逼到一定份上,哈斯勒是不会这样祈求帮助的。哈斯勒轻易不开口,说什么也要帮这个忙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399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