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423章 死路一条

书名: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第423章死路一条

中原战况十分紧急,也由不得铁墨再拖下去了。如果任由高迎祥几股农民军肆虐中原,实力太过膨胀的话,以后再想收拾局面就很麻烦了。而且,浙江这边的事情也相对稳定了些,此时解决中原的乱局,也算合适。就算不动身,也不行的,估计过不了多久,朝廷的调令就该来了。

调到中原剿匪,这是可以预知的事情,关键是浙江这边不能再出乱子了。为了稳妥起见,铁墨特意将李嘉盛调到了浙江,有李嘉盛这个自己人在这里盯着,也算安心不少。

李嘉盛倒也没有推辞,早早地就赶到了杭州,得知铁墨的心思后,他挠着头苦笑道:“贤弟,为兄看着这摊子事情倒没什么问题,可你知道,为兄就是个粗人,常年在北地打磨,对这边的事情是一窍不通。为兄防着别人闹事,不在话下,可让我管这么多事情,是不是有点为难为兄了”

倒不是李嘉盛推辞,浙江这摊子事情,可不是领兵打仗那么简单。不仅要跟浙江这群人勾心斗角,还得顶着海贸上的事情,又要防着郑芝龙,总之,要管的事情太多了。李嘉盛为人刚猛,但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他不怕担责任,就怕耽误了大事。

铁墨也晓得有些为难李嘉盛了,但眼下资历足又值得信任的人并不多。周定山倒是何时,可剿匪那边更需要周定山领兵打仗,除了周定山,也就李嘉盛了,总不能再千里迢迢的把黑云龙从陕北调过来吧想了想,笑道:“兄长不必担心,徐大小姐最近会留在杭州的,东海贸易商行的事情牵扯甚广,国公府那边也是下了心思的。这边各方关系,若有不明白的,可以让大小姐帮忙,另外,谢智此人可以一用,有什么事,可以让谢智去做。”

“至于杜福山、翁同明那些人,经过这么多事情,他们估计不敢折腾的太厉害了。如果他们不识抬举,你不妨让白轩领着都指挥司兵马去布政司走一圈。哦,白轩这边,兄长该怎么应付吧”

提起白轩,李嘉盛眉毛一挑,大笑道:“贤弟打趣为兄呢咱们可都是底层爬起来的军汉,对军中之事还能生疏了不成一个白轩而已,只要咱们一点点控制住都指挥司,拳头够硬,白轩还能生出其他想法来”

“对,就是这个道理,兄长,你记住一点,浙江这地方,能讲道理就讲道理,讲不过那就手底下见真章。徐文海的兵马就驻扎在码头附近,都指挥司有一半的人也倒向了我们,只要杜福山那些人脑袋没进水,就不敢跟我们来硬的”

“哈哈,这事最好办了。其实啊,要是几位弟妹留在杭州的话,为兄就可以少操点心了,毕竟徐家大小姐咱不熟,人家也不是自己人,真碰到事情,你保证人家没有别的心思”

李嘉盛一番话,说的铁墨野口无言。谁说李嘉盛是个莽汉,这不活的挺明白的嘛。不过这事儿也就想想,海兰珠和常闵月要处理南直隶商场的事情,又要兼顾浙江这边,自然不能长期呆在杭州的。至于徐美菱,她对商场上的事情几乎一窍不通。

“好了,不提这些了,咱们喝酒,估计过不了几天,朝廷调令就该到了,到时候咱们兄弟又要分开了”铁墨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李嘉盛也不禁有些发愁,随着铁墨身份越来越高,但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兄弟们相聚的日子反而少了。想当初晋北铁三角,经常聚在一起喝酒吹牛,如今一个在陕北一个在浙江,另一个居无定所。想起往事,李嘉盛不禁叹道:“中原那边真的如此严峻了么”

“哎,不乐观,根据之前得到的消息,我估摸着流寇要直插开封府北部,对郑州动手了。以袁崇焕的性子,心寻思着找个地方跟流寇决战呢。”

“袁崇焕本以为他会死在牢里呢,没想到还当上三省巡抚,你是不知道,当时公文发下来之后,可把满总兵给气坏了”宣府那边的人,多多少少都对辽东出身的有点意见,尤其是对袁崇焕,那更是看不上眼。李嘉盛亦是如此,他对袁崇焕可不感冒,就因为袁崇焕当政,搞得一切资源供应辽东,偏偏袁崇焕还没什么进展。

至于满桂,那就更不用提了,他跟袁崇焕素有仇怨,之前袁崇焕下大狱问斩,就有满桂的功劳。现在袁崇焕不仅出狱,还摇身一变,成了三省巡抚,严格意义上来说,满桂这个大同府总兵遇到战事还得听袁崇焕节制呢。碰到这种糟心事,一向心高气傲的满桂,不生气才见鬼了呢。

一切如铁墨预想的那样,很快流寇进逼郑州的消息就传到了南直隶,而朝廷迫于压力,也不得不调铁墨紧急驰援中原。成基命、王洽等人自然是不希望铁墨插手中原事务的,可实在是袁崇焕太不争气了,现在中原形势急转直下,莫大的压力下,成基命等人也只能认同了侯世禄的建议。

很快,朝廷六百里加急公文送到了杭州。虽然快,但公文抵达的时候,已经是六月初九了,短短几天时间里,中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势进一步恶化。郑州乃是河南境内除洛阳和开封之外最坚固的城池了,流寇如果一味的强攻郑州,也未必讨得到什么好处。

或许是因为存着这种心思吧,袁崇焕给郑州方面的兵马下了死命令,必须死守郑州城,拖住流寇的脚步,待主力赶到,决战于郑州城下。可以说这道命令,直接将郑州战局推向了深渊。

袁崇焕的将令,问题真的很大,死守郑州城没问题,关键是让郑州兵马拖住流寇,这下可真要了郑州守备姜东才的老命。姜东才也不是什么无能之辈,他一眼就看出命令有问题了,可不敢不听。如今各级将领都知道袁大人的性子,袁大人这个人从辽东到中原,行事风格一点变化都没有。打胜仗的本事不出众,但是动起军法来,那绝对是毫不留情,异常严格。据说,当时在辽东,一些不听话的将领,愣是让袁大人亲手抽了个半死。

姜东才赶紧修书一封送给李正乾,此时李正乾率兵赶到了杏花营镇,见姜东才发牢骚,他只能假装没看见。这可是袁大人的命令,谁敢不听

许多人都意识到有问题了,偏偏袁崇焕没觉得有什么问题。袁崇焕一心想着决战,想着一战歼灭敌军有生力量,这便是铁墨一直对他看不上眼的原因。袁崇焕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灵活应对,不能对症下药。对面可不是经常大规模正面作战的蒙古人,那可是比后金铁骑还要油滑的流寇,当初在北直隶被后金人溜了一圈,现在还没有意识到问题,还想着跟流寇决战。

所以,袁崇焕的愿望注定要落空了。高迎祥、李自成等人没有在西华镇跟官兵大打出手,那么自然不会死磕郑州城。很快,在见识到郑州城的防御强度后,李自成当即亲自率领一支兵马斜插郑州西部的荥阳县。荥阳,看上去不怎么起眼,可知情的人都晓得这个地方十分重要。

荥阳,自古人杰地灵,隋唐时期的大族郑氏便在荥阳,哪怕时至今日,荥阳郑氏依旧影响着周遭数个州县。原因很简单,郑家握着河南境内一半的粮食买卖,而荥阳也成了河南境内最大的粮仓。李自成突然发兵荥阳,其目的就是冲着那里的粮食去的。

农民军缺什么需要什么不是钱,是粮食,抢钱抢物,最终也都是为了换粮食。现在一个诺大的粮仓摆在眼前,要是打下来,农民军的境况便会彻底扭转。有些事情只有自己人知道,最近义军的日子不好过。义军在南直隶走一遭,损兵折将不说,物资还被活阎王刮了个一干二净。退回汝宁府后,几万农民军士气低落,也是最近打了几个胜仗才恢复一些士气。可这些远远不够,农民军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粮食。如果物资充足,粮食够用,高迎祥不会让近十万农民军停留在汝宁府,早就派兵西进,攻打襄樊或者重新过黄河打进山西或者山东境内了。

李自成大军兵锋直指荥阳,与此同时,徐北川以及郑国松也从另一个方向对北边的河阴县发起了猛攻。这种情况下,郑州城内的姜东才就有些左右为难了。袁大人的命令是想尽办法拖住流寇,眼下流寇都跑去攻打荥阳和河阴了,这不是把军令当成了耳旁风么

思来想去,姜东才做了一个让他后悔终生的决定,“茂才、高博,你二人率本部人马出城,给老子盯住李自成的后队打,一定要拖住流寇的脚步。”

郑州与荥阳之间的距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李自成的兵马已经朝着荥阳走了半天了,为了完成姜东才交代的任务,茂才和高博二人只能催促着麾下士卒加快脚程,迅速渡过了清水河。二人领兵过清水河没多久,一直率领大部兵马居后压阵的高迎祥径直扑向郑州城。不过高迎祥和李自成一样,只是虚晃一枪,同样转道向西。

这个时候李自成也迅速做出决定,暂时放弃了攻打荥阳的计划,调转马头,朝着清水河方向杀了过去。李自成麾下两千骑兵担当先锋,速度奇快无比。此时李自成从西向东,高迎祥从东向西,竟然对茂才和高博的兵马形成了夹击之势。

茂才与高博所部兵马不足万人,面对穷凶极恶,人数众多的额农民军,又是被人夹击,情况可想而知。双方于清水河附近爆发了惨烈的厮杀,最终以茂才和高博的惨败告终,二人带着不到千人的残兵往郑州方向逃窜,而高迎祥、李自成以及徐北川却完成了集结,一时间五万大军挥着残兵扑向郑州城。

姜东才做梦也没想到派出去的兵马这么快就让对方打了个落花流水,失去了近万人的兵马,再加上流寇迅速集结了数万兵马,郑州还怎么守

入姜东才预想的那样,在失去大量兵马后,再面对流寇的强攻,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姜东才率部血战两天,中原还是没能挺住。

崇祯四年六月十一,未时三刻,徐北川率先登上了郑州城头,郑州城宣告城破。姜东才率部节节抵抗,近傍晚时分,最终还是被赶出了城。逃出郑州城后,姜东才身边仅余两千余名残兵,还各个带伤,麾下两名爱将,也只有茂才跟着出了城,高博为了掩护众人撤离,战死于南城街头。

诺大的梧桐树下,看着周遭一个个绝望的士兵,姜东才双眸含泪,他颤抖着握紧刀柄,猛地往自己的脖子抹去。茂才就在旁边坐着,幸亏他眼疾手快,猛地扑上去,将姜东才的胳膊压在了身下,“将军,你这是干嘛胜败乃兵家常事,你要是这样,那高兄弟不是白死了么”

姜东才惨然一笑,看着远处的夕阳,满是痛苦之色,“郑州丢了,你觉得袁大人来了,我还能活么现在死还能体面点,我不想被袁大人军法处事。”

“将军,郑州的事情,不能全怪你啊”

茂才张了张嘴,后边的话没敢说出来。要不是袁大人的军令,不至于败得这么惨。近两万兵马加上青壮,如果死守郑州城,靠着城高墙厚,流寇一时半会也讨不到好处。之所以有此败,还不是要拖住流寇的脚步。

现在流寇的脚步是拖住了,但郑州城丢了。

大家思来想去,忙这忙那,弄了半天,还是死路一条。早知现在这种结果,当时还不如违抗军令,铁了心死守郑州呢。

很快,郑州陷落的消息便传了出去,这下子整个中原犹如遭了七级大地震,所有人都觉得天空多了一层阴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88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