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928章 开疆拓土

书名: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第928章开疆拓土

多尔衮这道命令,可真让无数大金国将领们摸不着头脑了,咱们这位贝勒爷,放着大好州城不占领,还主动把已经打下来的城池让出来,脑袋被驴踢了,还是被女人迷昏了头脑,神志不清了

不管大金国的将领们如何不满,可军令就是军令,没人敢违抗汗王督师亲自下达的命令,于是,两天时间内,大金国近三万大军陆陆续续撤出宁州城和顺州城,对全宁城更是秋毫无犯。

多尔衮傻么不,他一点都不傻,甚至可以说聪明到了极点,他就是要主动把全宁城等地让给宋人,把这些城池让给大明,也算履行了盟约约定,如果以后再发生什么事情,那就不算大金国毁约了吧而且,他多尔衮虽然想要全宁城,可一点都不想这个时候耗费粮食去供养那几十万张嘴,倒不如让大明帮帮忙。

大明朝富庶的很,可不缺粮呢,那明军占据全宁城后,一定会大肆运粮,以供应全宁百姓的吧,等到时机差不多了,再重新夺回全宁就好,到时候不光全宁城是自己的,还平白多了一批粮食,岂不美哉

大明也有军队守城呵呵,多尔衮从未将那些软弱的京营士兵放在眼里过,只要他想,随时都能打败那些所谓的京营禁军,更何况,小辽河的水少不了,能淹杜棱洪就不能淹大明的禁军了

多尔衮既然决定当一回好人了,那就大张旗鼓的当,当天就行文天下,光明正大的将全宁等地让给大明,如此一来,可真是震惊天下了。要说大明陛下乃至几代帝王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当然是收复北地州县了,尤其是当朝陛下朱由检,这些年被内阁和铁墨逼得焦头烂额,就想着收复州县之地争一争丢掉的声望呢,大金国主动让出全宁等地,可真是雪中送炭了。

因为要是大金国真的想要全宁,占着不松手,大明朝也是毫无办法,大金国兵马何等凶猛,朱由检是知道的,大明几万京营面对人数少于自己的蒙古兵,依旧是败多胜少,很多时候还被打的落花流水,可人家女真兵马,却能追着蒙古兵的屁股揍,如此一比,可见一斑。

当后金国的行文来到京城,大明朝廷可着实高兴了一把,当天让人通告京城全城,要全城庆贺。当然,陛下这一高兴,也给一个人带来不少好处,这个人便是督抚蓟州一带的杨嗣昌了。本来杨嗣昌配合攻打全宁,可是败多胜少,尤其是杜棱洪重新占据全宁后,四处劫掠,打的大明兵马溃不成军,现在陛下大肆宣扬禁军作战如何勇猛,夺城如何厉害,总之,看陛下拟定的行文,简直把大明兵马说成了天下无敌,那全宁城完全是大明兵马一口气夺回来的,所以,夺回全宁是大明禁军的功劳,更是他这位大明天子的无尚荣耀。

朱由检如此宣传,还能再怪罪杨嗣昌么要是还怪罪杨嗣昌,那岂不成了打自己的嘴巴么

正如别人预想的那样,杨嗣昌忙着让人占领宁州等地时候,一纸调令下发全宁,着令杨嗣昌即可回京,论功行赏。杨嗣昌站在全宁城头,看着遥远的南国,无声地叹了口气,抬手捋了捋几根胡须,面上满是自嘲的笑容,呵呵,普天之下,打了打败仗还能论功行赏的,恐怕他杨嗣昌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吧

大明朝举国欢庆,可杨嗣昌做为北伐统帅,并不像京城里的人那般乐观,他有些了解多尔衮的,这位金国多贝勒计谋频出,阴险毒辣,典型的无利不起早的主,他主动让出全宁等地,会是好事情么而且,如今全宁城里烂摊子可不少,首先缺粮,虽然军中有余粮,可那也撑不了多久的,得尽快调集粮食来全宁城才行。

掌军中大权这么多年,杨嗣昌在军中势力无人能比,他行走在全宁城头,几个指挥使恭恭敬敬的跟在身后。其实几个指挥使也是有些不解的,陛下的行文明明是好事,可为什么杨督师还愁眉苦脸的呢。来到城垛拐角处,参将付成欢便向前问道,“督师,陛下调你回京论功行赏,你为何还闷闷不乐”

杨嗣昌眉头紧锁,双眼眯了起来,手抚城垛,淡淡的笑道,“你们啊,都太大意了,也不想想那多尔衮是什么人,你们觉得那多贝勒像是慈悲为怀的大师么如果那多尔衮借机找咱们大明勒索点东西,反而不觉得奇怪,可偏偏他什么都没要,又是如此大方,本督师心中不安哪。”

杨嗣昌是真的不安,可是他就是想不清楚多尔衮要做什么,也许这才是最可怕的吧明明知道别人有阴谋诡计,却不能加以防范,而且最让人苦恼的是,杨嗣昌不能也不敢对朱由检说,如今陛下早已被喜悦冲昏了头脑,说这些话,不是惹陛下不高兴么

两日后,杨嗣昌返回了京城,第二天大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王承恩宣读圣谕,称我大明兵马英勇善战,攻城略地,方才凯旋归来,更是得益于杨嗣昌指挥得当,特此加封杨嗣昌为兵部侍郎。莫看实职只是挂了一个兵部侍郎虚衔,可跟之前却有着天壤之别,谁又说得准这是不是想让杨嗣昌去兵部顶替侯世禄呢。

反正,在这些年,什么奇葩事都可能发生。杨嗣昌自然是千恩万谢的,可心中终究是万分担忧的,只是看着大家喜笑颜开的脸,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当天,决定在御花园大宴群臣,于是朝会很快就散了,杨嗣昌并没有急着离开,他靠在宫门内侧耐心的等着一个人,当成基命从御书房出来后,杨嗣昌赶紧迎了上去。杨嗣昌有心把心中担忧告诉陛下的,可没胆子自己去说,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请陛下身边的成基命代为转述了。也许与成基命有着这样那样的不满,可有一点杨嗣昌不得不承认,那就是成基命能耐很强,也值得在内阁待这么多年。

成基命远远地就瞅见杨嗣昌了,所以凑今后,主动拱手笑道,“恭喜杨督师了,此次北伐,夺取全宁,你可是为我大明立下了不世之功啊。”

不知为何,听了成基命的话,杨嗣昌觉得脸上臊得慌,他草草的回了一礼,一牵成基命的袖子,二人来到了一个角落里,确定没人经过后,杨嗣昌才又重新恭恭敬敬的行了个大礼,“成大人,以前童某确实多有得罪之处,可还请成大人大人有大量,莫要计较”

成基命煞是好奇,不由得笑道,“当不得,当不得,你我同朝为官,政见不和,互有争执,在所难免,这番大礼,宫某可是受不了的。杨督师,你有何事,就请明说吧”

见成基命如此豪爽,杨嗣昌也没有隐瞒,将自己的心事倒了出来,成基命一直眯着眼仔细听着,当杨嗣昌说完,他凝眉沉思片刻,随后压低声音慢慢说道,“杨督师,你所忧心,正是宫某所忧心的,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般简单的道理,陛下会不知道么那多尔衮何时吃过亏,陛下不知道担忧么总之,这些话本官是不会跟陛下说的,如何做,杨督师自己决定吧”

成基命只是几句话,杨嗣昌就愣住了,仔细一想,忍不住拍了下额头,随后痛苦的闭上了眼睛。是啊,陛下又不是傻子,他会不知道其中的蹊跷之处么,可他还是假装看不见,还大肆的庆祝封赏,这是为何原因太简单了,陛下觉得自己可以放弃一些东西,但是一定要把收服全宁等地的事情坐实了,因为他快被铁督师逼疯了。

最终杨嗣昌低着头落寞的离开了皇宫,看着通关的背影,成基命嘴角一翘,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那笑容像是嘲讽又像是慨叹。

京城大肆庆贺,御花园灯火通明,而此时太原府内,铁墨也在凝眉想着事情。多尔衮这家伙还真够狠的,竟然如此大方的将全宁让给了大明。

全宁回归大明手中,第一步已经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杜棱洪了。铁墨希望杜棱洪去投降赵陛下,因为那样多尔衮就会找到理由,像疯狗一样扑向大明边地的。不过铁墨不急,因为着急的是多尔衮才对。四月末,全宁附近各方兵马相安无事,短时间内,全宁竟然初夏了一副虚假的繁荣景象,就这样,时间飞速来到了六月份。

六月里,池中莲花盛开,烈日骄阳如火,就在这炎热的季节里,突然起了变化。六月初五,五千女真兵马突然出现在白马山脚下,当夜对白马上防线发起了猛攻,战斗持续了三个时辰,等到天色蒙蒙亮,女真兵已经完全占有了白马山。当事情传到伊州城,杜棱洪惊得眼珠子差点没掉地上,白马山为什么会丢的这么快,原因是这次统兵攻打白马山的不是别人,而是完颜宗翰。

多铎有勇有谋,论行军打仗,也仅次于阿敏、多尔衮和阿济格。他一路命令大军昼伏夜出,不声不响的到达白马山,随后派兵袭扰佯攻,成功绕到白马山西边,从侧翼发起猛攻,由于辽军反应不及时,立刻被杀了个大败亏输。白马山这一丢,整个全宁北边就没了屏障,西边赤州也已经被晋北军重新占据,指望晋北军帮忙抵御女真鞑子,开什么玩笑,晋北军不敲锣打鼓,给双方打气看热闹就算不错了。

如果不能将多铎赶出白马山,那死守东面的玉山也没有意义了,于是杜棱洪当机立断,领韩镕泽领着近万兵马赶赴白马山一带,韩镕泽也是当世名将了,一来到白马山南边的丘陵路下,他就立刻下令全军停止前进。韩镕泽看着眼前的丘陵,赶到了一种深深的不安,因为从全宁一路赶来,竟然没有遇到一点阻拦,这可不是什么好迹象。

停住马,韩镕泽派出斥候去周边打探,还严令扩大范围,一直停止不前一个时辰后,斥候传来了一个让韩镕泽头皮发麻的消息,发现大批女真兵马迹象,现在已经从奇峰一带进入太宁山。听到这个消息,韩镕泽就觉得心口一疼,久闻这多铎作战用兵凶险,往往让人不敢想象,今日一见果然是惊人啊。

太宁山位于全宁与赤州之间,可以说得上深入腹地了,而多铎并无援军,他如此做就是典型的孤军深入,要是被人包饺子,那是连跑都没地方跑。可看似凶险,实际上却是奇招,因为赤州的汉人是不会与大蒙古兵马合力围困多铎的,那多铎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兵行险招的。

明知道这招险,可韩镕泽一点脾气都没有,如今玉山有近两万人防着全宁城的汉人大军,全宁诸城分散开来后,全宁城守兵仅有不到三千,多铎的大军要是出太宁山奇袭全宁城,岂不是要出大事了几乎没有多想,韩镕泽立刻翻身上马,挥舞马鞭,大声叫道,“回全宁,快快后队改前队,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全宁城”

真的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近万大军在白马山一带露个脸又消失了,看似潇洒,可对这近万士兵来说,无异于受罪了,从全宁到白马山,骑兵还好说,可那些步卒,真的要累的吐血了。

五月十三,太宁山脚下出现一批庞大的军队,这就是多铎所统领的兵马,傍晚时分,遥望全宁城,多铎嘴角上翘,满是自信的笑容。现在只剩下等了,等天色彻底暗下来,就要将那杜棱洪一举赶出全宁。

戌时,多铎统领的兵马开始向东潜行,天上月光明亮,所以也不会有行军不便的事情,戌时初发,到达全宁城的时候正好是丑时,此时城中大多数人正在熟睡,就连城头守卫都在打盹,可想多铎发兵的时间有多巧妙了。

岁月当照,寂寞歌谣,乘风而起,乘风而落,杜棱洪裹着披风,靠在一处低矮的青砖墙下,月光唯美,星辰满布,好久没看过如此美丽的风景,好久没有轻松地心境。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606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