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57章 辽东将领的担忧

书名: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第257章辽东将领的担忧

袁崇焕被捕入狱,只是一个开始,同时被拿下的还有兵部尚书王洽、总兵朱国彦等等。

因为鞑子扣关,一大批的人以不作为或者临阵脱逃的罪名被拿下。次日朝会,朝堂上再出变故,由于钱龙锡与袁崇焕有故,崇祯又以结党之名将钱龙锡拿下。

朝会上兵部侍郎周廷儒状告王洽贪赃枉法,导致山西兵哗变,并指出王洽数桩罪行。这些罪名可以说是实打实的,辩无可辩,再加上王洽也是咎由自取,内阁方面默认了对王洽的处置。可是轮到钱龙锡,钱谦益、张凤翼等人全都求起了情。

“陛下,钱大人与袁崇焕有旧,那也是正常,钱大人当时有监察百官之责,与外将联系,绝非为了结党营私,还请陛下明察”

“还请陛下明察,还钱大人一个清白”

转眼间,满朝文武有一半人跪在地上替钱龙锡求情,他们言辞恳切,说的崇祯都有点信了。没人发觉,此刻崇祯扶着龙椅的手轻轻颤抖起来。真是一群好臣子啊,杀袁崇焕,这些人一个个叫好,杀钱龙锡,却一个个像被踩了尾巴的兔子一样,实在可恨至极。

钱龙锡冤不冤确实有点冤枉,他跟袁崇焕却是算不上结党营私,可处死他,又并不冤枉。崇祯恨透了钱龙锡,此人一把年纪,身为朝中重臣,每每有事,不想着为朝廷分忧,老是耍心思,带头制造阻碍。就拿认捐的事情来说,钱龙锡穷么他一点都不穷,老家几百亩田,半座县城的产业都是他家的。明明权势滔天,富得流油,却只肯拿出几十两银子,还一副倾家荡产的样子。

崇祯就是想借着袁崇焕为由,拿下钱龙锡,震慑下朝中这些口是心非的家伙。可是,没想到竟然遇到这么大的阻碍。

“好吧,钱龙锡一事朕还会继续让人查下去,先让那些有功之人进殿吧”

崇祯松了口,钱谦益等人自然不会死揪着不放。接下来,侯世禄等人相继进殿,参拜圣恩。这时王承恩拿出一份圣旨宣读一番,说的便是兵部尚书一事,算是确认了侯世禄入朝做兵部尚书的事情。铁墨等人早听到了风声,自然不觉得奇怪,可是周廷儒就有些懊恼了。

为了扳倒王洽,主掌兵部,进入内阁,周廷儒费尽了心机。好不容易配合皇帝送走了王洽,最后却便宜了侯世禄,这不是为他人做嫁衣么

周廷儒很不甘心,可有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侯世禄可是万历年间的三甲进士,多年戍边,战功彪炳,可以说要资历有资历,要人脉有人脉,邀功老友功劳,他当这个兵部尚书,谁也不敢说个不字。

朝堂上,铁墨、黑云龙等人悄悄地观察着整个金銮殿,而成基命、钱谦益等朝中大臣也在观察着他们,尤其是对铁墨格外关注。

如今侯世禄入朝为官,宣府已经归在铁墨麾下,虽然还是个副总兵,那也是因为铁墨年纪小,资历不够,怕他遭人口舌罢了。代掌宣府,不过是变相的保护,宣府总兵的位子,早晚是铁墨的。最重要的是,他是孙承宗的学生。

这个学生跟袁崇焕那种挂名学生不一样,这可是孙承宗亲自教导过的关门弟子。也就是说,铁墨跟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同窗,有这层关系在,皇帝必然对铁墨另眼相看,有孙承宗的牌子挂着,铁墨出身不正的问题也解决了。

以后,铁墨能成长到什么程度,就很难想象了。若是让他彻底掌控了宣府和大同府,对于兵部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但,能拦得住么君不见侯世禄和孙承宗已经开始替他铺路了。

文华殿,散朝之后,铁墨就被单独召见到了御书房。此时御书房内除了崇祯主仆,还有孙承宗。

崇祯一身米黄色锦袍,嘴角含笑,眉宇间藏着一丝沧桑,鬓角可见一缕白发。看得出来,崇祯心情不错。铁墨整整官袍,赶紧施了一礼。

“快快免了,此处并无外人,放轻松些。你我同为孙老师的学生,按照外边的说法,也算是同门了,哈哈”

“臣不敢”铁墨拱着手,诚惶诚恐的低下头。崇祯虽然嘴上这么说,自己听听就行了,可不能当真。有道是,皇帝心,海底深,谁知道崇祯心里是怎么想的

果然,见铁墨如此知进退,尊礼数,崇祯眼中的笑容更盛了几分,看向铁墨的目光也柔和了一些,“好了,坐下说话,朕又不是吃人的老虎。”

再三谢恩,铁墨才在孙承宗旁边坐下来。聊起正事,崇祯脸上的神情严肃了许多,“铁总兵,你是去过陕西的,朕想听一些实话,陕西的流寇情况,到底如何”

铁墨大皱眉头,想了想,他谨慎地问道:“陛下,不知你具体想知道哪一点”

“朕想知道,这些流寇能剿灭么陕西何时能恢复太平”

“陛下,陕西的流寇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便是杀了高迎祥和王自用,自然还有别的人取而代之。陕西民乱,源于百姓食不果腹,多年饥荒。民乱,不再剿,而在赈灾,朝廷一天赈灾不够,民乱就一天不会停止。”

“几个月前,朝廷大军围攻高迎祥,若是真能把高迎祥这支流寇灭掉,短时间内能少些压力,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可惜,鞑子扣关,失了机会”

随着铁墨说下去,崇祯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这就是实话,但实话往往太刺耳。满朝文武,敢跟崇祯说流寇剿不尽的,恐怕只有孙承宗和眼前的铁墨了。记得以前,朝堂议事,那些人一个个叫嚷着朝廷大军一到,流寇烟消云散。可提起粮饷一事,全都哑了火,一个个拿不出好办法。

良久后,崇祯苦笑着叹了口气,“哎,一切让你说准了啊。”

这时,铁墨才知道陕西发生了什么事情。由于鞑子扣关,各路兵马忙着进京勤王,围攻凤翔府的兵马一撤,高迎祥就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北攻下了平凉府,随后与王自用相互配合,席卷陕西北部。十一月中旬,有感于陕北苦寒,粮食不多,王自用和高迎祥有了南渡黄河的念头,很快,李自成奉命再战斜谷关。

高迎祥和王自用也知道,继续强攻西安府,希望并不大。杨鹤就像个铁王样,把西安府守得密不透风。等鞑子一走,朝廷大军复来,继续在西安府拖延,只会重蹈覆辙。

南渡黄河,或许是最好的出入。李自成再战斜谷关,仅仅一日,便拿下了斜谷关。一天之后,李自成大军进入汉中府,此时,在汉中府还藏着一支伏兵。

之前朝廷围攻,花小荣转道向南,逃出生天,最后逃到了汉中府山中藏匿。再后来朝廷大军进攻凤翔府,搞得花小荣一时之间回不去,只能继续在山里藏着。现在李自成兵出斜谷关,花小荣的机会终于来了。

花小荣所部突然下山,渡过西水,强攻汉阴。由于汉阴方面所有兵马都去堵子午口,防着李自成了,实在没料到会有一支兵马突然杀到汉阴城下。花小荣用了半个时辰,便打下了汉阴。如此一来,汉阴守备处三千兵马被两面夹击,堵在了子午古道之中。

汉阴兵马本来是去堵李自成的,反过头来,被别人堵住了两头。闻听汉阴陷落,汉阴兵马士气大崩,不战自溃,很快李自成大军追着溃兵涌入汉中府。

铁墨只觉得脑袋嗡嗡的,他发现历史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来的轨道。皇太极比历史上,更早的滚回了辽东,而在陕西,高迎祥等人也比历史上提早做了南渡黄河的心思。

流寇不过黄河,也知能祸害陕西或者西北,可要是过了黄河,进入川蜀或者中原,那整个大明朝就要被搅得天翻地覆了。大明中原地带,多少人口,多少粮食

“陛下,决不能让流寇过汉中啊否则,就是猛兽入海,再难收拾了”

“是啊”崇祯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把流寇限制在陕西,流寇再能祸害,也就祸害陕西那个烂地方。陕西已经烂透了,再烂又能烂到哪里去要是中原生变,整个大明江山都要震动。

剿匪、赈灾,可都要钱粮。想起钱粮,崇祯就觉得头疼得很。

京城外,军营林立,由于打退了鞑子,许多人受到了封赏,营中将士自然喜气洋洋。可唯独辽东方面一片死气沉沉,从将领到小兵,脸上看不到一点喜色。

蓟辽督师袁崇焕下大狱,让军中上下人人自危。谁都知道,若朝廷有意对辽东人员下手,那肯定不止袁督师一人,接下来会轮到谁祖大寿何可纲还是别人

倒是有一人最是泰然,这个人就是赵率教。袁崇焕下狱,他心里也不是滋味,但要说担心惊慌,也没有,顶多就是叹息一声罢了。

祖大寿、何可纲将辽东方面十几名重要将领召集到一起。何可纲沉着眉头,满是担忧之色,“锦衣卫抓捕袁督师,看样子是有意对我们下手啊。”

“何将军,咱们辽东子弟苦苦撑着辽东,年年跟鞑子打得头破血流,朝廷怎么能如此对我们”

一名青年将领大是不服,他脸色气怒,再加上脸上一道刀疤,看上去甚是吓人。何可纲看了一眼说话之人,原来是自己麾下的都司左良玉。

何可纲看着左良玉,轻轻点了点头,“是啊,朝廷怎能如此对待有功之臣所以,本将与祖总兵商量一番,决定联名上书,共保袁督师。若是朝廷实在容不下我们,那我们就回辽东。”

另一边,赵率教听得大皱眉头。何可纲这番话虽然是说救袁崇焕,可实际上却是在问众人的意见。要是朝廷有意追究辽东方面人员,那他们就直接会辽东,拥兵自重。这种想法,实在有谋反之嫌了。不过,赵率教什么都没说。

很快,众人就有了决断,十几个人一个反对的都没有。此时此刻,大家心里都很明白,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为了辽东大局,只能共同进退。也正因为这一点,赵率教才什么都没说。

次日,朝会还未开始,天蒙蒙亮,一名太监来到了孙承宗府上,说是崇祯有要事相商。

铁墨刚刚入京,也没有宅院,倒是有不少晋商提供住处,但铁墨还是听孙承宗的,住到了孙府。所以,传旨太监来的时候,他是知晓的。看看天色,铁墨有些不放心,找了辆马车,陪着孙承宗已经进了宫。

卯时末,天色暗淡,冷风如刀。铁墨未得召见,只能躲在院外等着。

文华殿内,崇祯脸色气怒的拍着桌子,“老师,你看看这公文,这叫什么事不放袁崇焕,他们就回辽东。他们这是在威胁朕,他们到底是朝廷的兵,还是别人养的私兵”

看着那份公文,孙承宗的脸色也不是太好。任孙承宗再怎么睿智,也没想到会出这种事。

“陛下,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如今之计,还是先想办法将辽东兵马安抚下来。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这种事,还需袁崇焕出面才行”

孙承宗虽然没有明说,但崇祯还是听懂了。这是让他去找袁崇焕谈,可崇祯真的不想,堂堂大明天子,竟然被边军威胁,还要去找臣子讨教。

文华殿外,铁墨靠着宫墙瑟瑟发抖,这鬼天气,真是要人命了。不仅冷,还湿气重,一不注意,额头就挂上一缕冰碴子。

“哎,老师也是的,是不是把我忘了不让进御书房,让人传个话,去偏房暖和下也行啊。”

铁墨很伤心,御书房不能随便进,但是偏房可以去的。但是皇帝没发话,也不敢乱闯啊。门口,两名侍卫如石头人一般,眉毛挑了挑,肚里憋着笑。

正在懊恼,身后亮起一丝晕黄的光,随后响起一串清脆的轻笑声。

“咯咯,你倒是有趣”

“咦”看到来人,铁墨本想随意的说句话,可想起是在宫里,他赶紧抽出袖子里的手,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臣,参见皇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免了吧,铁将军,你莫杵在这里吹冷风了。既然孙老和陛下把你忘了,想来有要事相商,一时半会完不了,不如随本宫去御膳房那暖和下。”

不提御膳房还好,一提起来,铁墨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468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