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23章 飞舞的纸片

书名: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第223章飞舞的纸片

钱龙锡等人并不傻,可以看得出来,山西那边的事情是崇祯默许的。如今民间舆论一边倒,京城大街小巷茶余饭后全都在议论这件事。

加征商税,按说是一件好事,商人有钱,多征点也是应该,比起其他的,商人三十税一真的很少了。可是只加晋商,不加江南,怎么看都有些不伦不类的。而这种政策,竟然出自堂堂大明中枢,朝廷到底想干嘛就算偏向江南,是不是未免太明显了

就在这节骨眼上,京城里突然下起了雨。不是真正的雨,而是一堆纷飞的纸。纸上的内容很有趣,尤其是一件事,让大家议论个不停。

去年陕西大灾,晋商组织了百万两白银赈灾陕西,相比之下,朝堂上那群中心爱民的好官员,捐款却是少得可怜。多的一百两,少的十几两,崇祯皇帝统计完,最后才凑出两千三百两的捐款。两千三百两,这就是那些官员们对陕西的心意。

工部尚书张凤翔捐银五十两,可是自家孙子满月,请客满月酒,竟大摆宴席,足足花费了五千多两白银。

纸上列举的例子,不胜枚举。京城百姓对外边的事情不太了解,但是张凤翔的事情还是很清楚的,工部尚书张凤翔两个月前喜得麟孙,大请宾客,从城西几座酒楼请去好几个大厨,此事京城的人都知道。就那场合,那流水席,五千两绝对不止的。

这下,京城百姓就有些不满了。这就是口口声声中的正仪君子这就是所谓的廉洁好官

陕西那么大的乱子,舍不得捐款,孙子满月酒,几千两花出去都不眨下眼睛。问题是,工部尚书一个月多少俸禄并且,也没听说张凤翔在老家有什么大的家业啊,一个满月酒几千两白银,这钱从哪来的

因为这些纸张的出现,朝堂立刻来了一场三级大地震。纸上的内容,半真半假,可这才是最可怕的,尤其是张凤翔等人的事情,刚刚过去没多久,京城百姓还没健忘到几个月的事情都记不住。市井之间,已经有人对此表达不满,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偏偏国子监有些不懂事的学生也跑出来掺和。

几十名国子监学子,自发的组织起来,在大明门外静坐,要求朝廷清查百官,惩治贪腐,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惩治贪腐找几个小鱼小虾,杀鸡骇猴,做做样子还行,真要彻查,满朝文武能剩下几个这些还是次要的,国子监的学生,那可是未来东林党栋梁啊,怎么攻击起自家人来了年轻人不懂事,那些国子监负责人也不懂事

事情越闹越大,内阁都有些压不住了。到底是谁在搞事情,大家心知肚明,肯定是晋商派人弄出来的事情。这些晋商也够狠的,内阁给晋商喂毒药,晋商转脸给朝廷送了一坨屎。

李标、钱谦益等人不得不下令京城各部张贴公文,解释纸片的事情,说纸上的内容都是某些人胡编乱造。为了增加说服力,还刻意抓了几个地痞流氓,说这些人是伪造纸张内容的人。

不过效果甚微,因为这样的纸张还不断地出现在京城大街小巷。

李标也看明白了,要是不把加征晋商税赋的政策收回来,这事情就没完了。可政策是内阁为首,六部统一同意的,现在收回来,那不是打自己的脸么李标等人着实有些为难,这种自己打自己脸的事情,还从来没做过。

李标等人找过崇祯,按时崇祯,希望皇帝陛下能当一下和事老,劝劝宣府那边的人赶紧收手。可崇祯的态度很坚决,这破事懒得管。

想想也是啊,之前崇祯不同意,内阁六部还是要拟一道决议,现在骑虎难下了,想起皇帝陛下了。得,崇祯不管,李标只能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张北孙承宗手中。

李标现在能指望的就只有孙承宗了,希望孙老大人能顾及大局,劝那些晋商见好就收,当然,朝廷也会适时地把加征商税的事情压一压。不过加征商税这个决策却不能免,毕竟,朝廷也要脸面啊。

信很快送到了孙承宗手中,对信中内容,孙承宗也是苦笑着直摇头。这些人啊,太爱惜羽毛了,这个时候了,居然还要保留脸面。哼,之前搞这些烂事的时候,怎么没想过朝廷脸面

在朝堂上,孙承宗可以说算是一个另类了,他被捧为东林党领袖,多半是因为威望太高。但实际上,孙承宗是个非常务实的人,以前主政辽东,也没少跟魏忠贤交流。在孙承宗看来,只要对大明国体有利的事情,都可以尝试一下的。相反,党同伐异,对人不对事,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有时候,孙承宗在想,如果自己不是两代帝师的名号顶着,估计也早被那些人挖出来,打到阉党一派去了。

这次征税的事情,原则上孙承宗是同意的。商人富足,尤其是晋商和江南商人,手底下阔绰的很,偏偏朝廷定制的商税三十税一又很少,暂时改十税一也没问题。可只收晋商,不收江南,这偏袒的也太明显了。朝廷做事这般过分,晋商就算再能忍,也咽不下这口恶气啊。

也亏得晋商们上边有铁墨压着,要是没有铁墨,孙承宗很难想象,晋商会跟朝廷决裂到什么程度。

孙承宗反感朝堂某些人的做法,可又不希望山西乱的太厉害,毕竟陕西那边还等着钱粮援兵呢。只不过,孙承宗有些不好开口。

虽然是铁墨的老师,吩咐下去,铁墨多半会听。可孙承宗不得不多考虑一些事情,来云府也有一段时间了,云府的事情尤其是晋商的事情,孙承宗了解的深了许多。

铁墨现在可以算得上是晋商领袖,晋商都服他,这种信任,可是从利益处罚的。这个时候,一句话让铁墨收回命令,不让晋商闹事,那之前的损失怎么办

因为山西的局势闹得很厉害,太原府那边靠着兵马,非常强硬的抄了几家晋商。

总之,这事儿要是不给个满意的答复,哪怕铁墨出面,晋商们恐怕也会有所不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404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