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532章 前兆

书名: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第532章前兆

张存孟如独狼一般,但不得不赞叹一句,这也是张存孟最后的筹码,光脚不怕穿鞋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眼下的形势错综复杂,宜川城一带,重兵围困,五万多大军驻防,可以说势在必得,所以宜川城方向根本不需要有任何担心,重要的还是延水河沿岸,“估计现在宜川城赶来的上万兵马已经在绵长镇驻扎,他们远道而来,势必疲惫,很难立刻对我们发起进攻,东面绵长镇一线没有攻势的话,张存孟主力以及刘文秀所部估计也会在白山村一带休整,所以这两天估计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铁墨颇为同意的点了点头,如今流寇最大的倚仗就是两面夹攻,只要打,就一定是两侧同时发起进攻。

张存孟如此聪明的人,绝对不会蠢到放弃优势,暴露短板的。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不两面夹击,但靠一方面大军,那就是在送菜。张存孟不是蠢才,他应该了解,能顺利打赢白山村一战,那帮子炮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旦别人有了准备,这些炮灰发挥的作用就十分有限了,“虽说如此,但我们不得不小心应对,白山村一战,咱们的兵力进一步缩减,现在能动用的也就两万人,其中还有五千骑兵,反观流寇,东西两侧至少有精锐三万余人,再加上那些炮灰,人数多达六万,形势不容乐观啊,我觉得,这种情况下,石桥据点已经没必要守了,那里的五千守军可以撤回来了。”

“嗯,目前的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集结兵力,越分散,对我们越不利。白山村一战虽然是败了,但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以防御阵型应对,当为最佳”耿仲明一直在思考具体的迎敌策略,此次遭遇两面夹攻,寻常的阵型很难发挥作用。铁墨对此并不是太担忧,将一张图纸放在案子上,“此战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圆形阵,以圆阵为基础,设置八卦防御阵。”

“八卦阵”周定山等人紧皱眉头,八卦阵从圆形阵演化,但复杂了十倍不止,可以说晋北军熟练掌握各种阵型,唯独八卦阵有些生疏,最要命的是,麾下士兵很多都不是纯粹的步兵,而是骑兵下马客串,这些骑兵能正确发挥八卦阵的威力么八卦阵以圆形阵为模板,外围置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个矩形阵代表着一个方向,每一个方向又包含千变万化,什么时候动,什么时候出钩镰枪,什么时候阵型扩充,什么时候阵型收缩,什么时候火枪发威,所有的一切都有旗语,八方相互配合。在八个矩阵之内,则是太极演化的阴阳阵,阴阳对立,两个圆形阵以不同的方向运转,中间是一字长蛇阵组成的杀招。

旦实战中,更是复杂十倍百倍。

铁墨看出周定山等人心中的担忧,他信心满满道,“其实个阵型阵脚能不能准确读懂旗语信号,这些问题并不大,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在军营都有严格的训练。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能不能抗住对方的进攻,张存孟和刘文秀憋了这么久,接下来的进攻肯定是疾如风火。而且,目前来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八卦阵为基础的防御阵,毕竟我们在兵力上不占优势,骑兵也不是太多。”

周定山等人默然无语,这可是血淋淋的事实,流寇弄出那么多炮灰兵,根本不怕消耗,如此一来,本该兵力差不多的形势就改变了。

炮灰兵也是兵,己方也有仆从军,但不敢用啊,那些陕西卫所兵,一旦打血战的时候,十分的不可靠。王左挂也是果决之人,当即笑道,“既然如此,都按照督师说的做吧,定山,麻烦你去传令,今夜戌时,所有把总以上的将校全部到帅帐听令,王某要给他们温习一下旗语课程。定山,你的骑兵也要好好准备,为了配合八卦阵,骑兵要分为十个小队,进入整个大阵。”

王左挂此举颇有临时抱佛脚的意思,不过临阵磨枪,谁说不管用呢官兵这边紧锣密鼓的做着准备,流寇那边也没有闲着,谁都知道接下来的大战才是真正的殊死决斗,谁要是败了,就让出了安塞城,也让出了整个延安府。战争就在眼前,每个人都感受到莫大的压力。

王自用以及张存孟也在绞尽脑汁,思考着接下来的战斗该如何打,经过白山村一战,他算是见识到官兵阵势的厉害,冲阵,可不是什么好办法,必须找到阵法漏洞才行。撞城木这个方法,只能用一次,官兵可不是傻子,会没有防备

“张头领,东边送来消息,宜川城方面军已经驻扎绵长镇一线,现在正做休整。宜川城城那边,张献忠也动用了所有兵马,将官兵死死拖在宜川城,不过最近官兵有分兵延水河的意图,张献忠希望我们能尽快发起决战,一旦官兵不顾一切的驰援延水河,那绵长镇一线的大军就要陷入虎口了。”

张存孟摆摆手,心中一片了然,张献忠心中着急,他又何尝不急,宜川城附近的官兵想要驰援延水河,两天之内就能到达。张献忠为了拖住官兵,恐怕是连吃奶得劲儿都用出来了吧。不管有没有张献忠的消息,决战都必须尽早打响的,时间拖久了,白山村一战振奋的士气,估计很快就能泄干净。

崇祯五年五月二十九,驻守石桥据点的几千兵马向南撤到中军大营,至此,延水河南岸所有的官兵士兵全都集中在了一起,与此同时,刘应遇麾下的兵马也向附近靠拢。短短几天时间内,巴蜀兵马,陕西兵马以及晋北军全部聚拢在延安府南部。可以说除了曹文诏的主力需要牵制王自用的大军不能动外,其他兵马几乎全部调了过来,莫说铁墨,就连陈奇瑜也被接下来这一战揪着心。

而流寇也不断集中,兵力不断汇集,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官兵,双方目的都很明显。毕其功于一役,谁都不想再耗费时间。至此,官兵共集中三万人,而农民军东西两侧兵马相加达到了恐怖的六万多。论战力,自然是官兵高出一筹,可论兵力以及地利优势,自然是流寇,所以说,这一战双方算是公平决战,石桥据点附近,乃是广阔的平原,铁墨选择的决战地点也是很讲究,此处四野开阔,战略空间充足,在这种地方,很难策划什么阴谋诡计,此战到底结果如何,双方各凭手段。

这么多年,不知道经历过多少生死鏖战,从漠北血战到南直隶恶战,如今的铁墨早已是宠辱不惊,他没什么压力,但不代表普通的士兵没有压力。毕竟流寇可是集中了六万多人的兵马,在宜川城方向不能及时驰援的情况下,己方可是处在绝对的劣势地位。

又一次夜晚降临,星空满布,苍穹明朗,预示着明天又是一个晴天,在大营角落里,有一名普通的士兵抱着长枪蜷缩在军帐外边。如今陕北进入初夏时节,即使到了晚上,穿着一件单薄的薄甲也感受不到冷。他叫胡伟贤,来自开封城羧义街,胡伟贤并非普通出身,胡家在开封虽然比不上那些豪门勋贵,但也是大门大户。父亲胡应元十多年前便已经入朝当上御史,自年前中原大乱,铁墨入中原剿匪后,胡应元因为种种缘由,也投到了晋北党门下。

按说,胡伟贤这种出身,根本不需要他参军的,更何况胡家就他这么一个独子。可是,胡伟贤自小便与常人不同,他并不想靠家里,他想依靠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片天地。

明天,就是真正的决战了,兴奋中也带着一丝焦虑,胡伟贤脑海中总是闪现出母亲的样子,一定要胜利,一定不能死,如果自己死在这里,母亲还能活么这一刻,胡伟贤竟然有了一丝悔意,如果此战能够或者回家,再也不任性了。哪怕再渴望建功立业,终究不能忘记家人。两年的军旅生活,跟随督师从中原入陕西,不仅学会了如何去战斗,更学会了什么是责任。

督师不像其他人,他很少讲那些大道理,可是很多话却深入人心。他胡伟贤不是一个人,身后还有着胡家,作为独子,任性妄为,将自己置于危险的战场,对整个胡家都是极大的不负责任。犹记得一年前督师说过的话,他说每一次战斗,每一次拼搏,并没有多么高尚,为的就是让家人过得更好,活得更安稳。

到了督师那个位置,整个晋北已经成了他的家,而他胡伟贤呢,胡家就是他的家。什么功劳,什么荣耀,没有了家,一切都没了意义。耳畔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响起,胡伟贤微微抬起头,看清楚来人后,他猛地站起身,慌忙行了一礼,“参见督师。”

“小贤”铁墨记忆力不俗,一眼就认出了胡伟贤,他对胡伟贤可是印象深刻,“呵呵,怎么,是不是在担心明天的战事”

胡伟贤心中一片火热,没想到督师竟然还认得自己,不由得挺了挺胸膛,“不担心,属下认为,流寇已经是强弩之末,无论如何,我军必胜。”

胡伟贤本就长相神武,此时挺着胸膛,摆正脸色,倒还真有股说不出的霸气。铁墨上下打量一番,目光灼灼的笑了笑,“你这小子倒是厉害了,啧啧,真的就一点都不担心”

被铁墨实质般的眼神盯着,胡伟贤有种被看穿了的感觉,转眼间就泄了气,胸膛一收尴尬的挠了挠头,“要说不担心那是假的,属下着实有些害怕的,毕竟流寇可是集结了所有可战之力。属下可是怕出事的,家里就我一个孩子,娘亲自幼宠着,若出了事,娘亲生怕活不下去的。”

铁墨并没有流露出什么不满,反而有些欣慰的点了点头,相比以前性格张扬,目空一切的少年郎,他更喜欢现在的胡伟贤。或许没了当日的锐气,但更加成熟了,至少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义务,拍拍胡伟贤的肩头,靠在军帐外,月朗星稀,穹隆广阔,遥远的天空中不知道有什么在飞舞,“小贤,你终于长大了。只有怕,才会明白如何去生,每一场战斗都该怀着畏惧之心,战场之上千变万化,谁也说不准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你只要记住,到了战场上,我们唯一的目的就是活下去,勇敢地活下去,因为身后有着许多牵挂的人。作为一方将领,更要畏惧,更要谨慎,因为在你眼前,就是麾下兄弟,没有畏惧之心,很可能无辜葬送这些人的生命。”

靠在军帐外,二人聊了许多,直到海兰珠过来,才各自散开。这一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中军大帐内处处散发着大战来临的压抑,许多士兵都在思考着自己的后事,缅怀着过往。

而在另一方,流寇的阵营中同样弥漫着恐慌与不安,就连张存孟都做不到宠辱不惊,更何况普普通通的农民军士兵。张存孟唯一庆幸的是自己不惜一切打赢了白山村之战,提振了一下士气,否则的话,所谓的决战就是笑话了。

之前逃兵事件屡见不鲜,军中可谓是人心惶惶,如果不提振下士气,根本无法进行一场大战的。在东面绵长镇方向,便是刘文秀统领的宜川兵马,此次为了应对延水河决战,张献忠可算是耗尽了家底,不光宜川兵马,还将许多附近的小股流寇也集中起来,满打满算凑足了两万大军。此战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可是对未来的决战,刘文秀无心入眠,副将包岑烈同样毫无睡意,“刘大哥,还请放平心态,不管怎么说,延水河都是我们的地盘,官兵远道而来,争不过我们的。”

“包老弟,我想还是小心为妙,官兵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他们既然敢在这里决战,就一定有所倚仗”刘文秀颇有些忧心忡忡的抚着胡须,当初西伯利亚一战,可是亲眼见识过官兵军阵的厉害,至今为止,各路义军都无法训练处一支如臂指使的大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53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