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227章 :多少钱合适

书名: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2:52

张得金师兄弟从房顶下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对收拾工具的李父说道:

“明天再忙一天房顶就能完工,到时侯你们就可以搬点人过来,在这边开火,就不用来回跑了。”

“让阿乐他们先搬过来。”李父顿了一下,“照这个速度,新房要不了三月就能完工吧?”

“要是没台风的话,阴历十月底应该能完工,遇到台风天可能就要晚些时候了。”

“李大伯,明天再砍些毛竹来,先做几道门,住人放东西也有个关挡。”张得金堂兄张得山说道。

“好,明早我就去砍。”

等李长乐一伙人将蛎灰和钢筋搬到屋里出来,李父他们已经把工具收拾好,一行人回老宅吃饭。

一路上,遇到的村民都在议论沙基村要连做七天大戏的事。

性急的已经去那边,把这七天要做的戏的剧名,还有做戏的“顶家”是谁都打听清楚了。

除了那两场,演的都是大伙儿喜欢的经典剧目,有《八仙过海》《盘妻索妻》《十五贯》《关羽温酒斩华雄》……

李三叔笑道:“看关羽斩华雄这场戏,斩了华雄进城那段,戏场里的人看得最仔细了。”

金老头不解的看着他,“演关羽的唱的特别好啊?”

“不是!”李父笑道,“以前有戏班在盘镇演《关羽温酒斩华雄》。

演到关羽斩了华雄骑着赤兔马,举着青龙偃月刀回城时,一阿公说戏班演的不对,要罚戏。

班主问他为啥,阿公说,关羽是大个子,坐在赤兔马上本来就很高了,再高举着青龙偃月刀进城,刀头可能比城门还高,难不成拆了城门进城?

最后戏班班主认为阿公说的有理,同意罚戏,当晚的戏免费看。有人学到了,就想挑刺免费看戏。”

旧时演员社会地位不高,在三教九流中,属于下九流的行当,在当地被贬称为跳板头。

那时的观众对戏班的要求很高,动作不到位,或是唱词唱错都要被罚。

一旦罚戏,遇到好说话的观众,最多就是当晚这场戏白演,遇到难缠的可能会被连罚几场。

“原来这么回事。”金老头笑道,“我听说盘镇还有个演正生的男角,平时说话结巴的特别厉害,唱戏的时候一点都不结巴,是不是真的啊?”

“是真的,那人就是阿金他们村的。”

张得金接过话头,“听说他是小时候跟结巴学话,才变成那样的。

最经典的是那年他阿爸走了,他去阿姐家报信,到那后结巴的更厉害了,急得鼻涕眼泪一大把,偏又说不出来。

他阿姐让他别慌,不用说的,用唱的,结果他脱口就唱:姐姐呀!大事不好了。爹爹大人亡故了!”

金老头听他绘声绘色的表演后,叹道:“原来是真的啊,我还以为是瞎编瞎传的。”

“是真的,他家以前就跟我家住一个弄堂。”张得才笑道,“他现在还唱戏,每天下午就在廊檐下拿着把胡琴,自拉自唱。”

“现在都去大地方接戏班来唱,村里的草台班子也没人听了。”

“是啊,还是这两年好,看大戏班唱戏也不用给钱,前两年,一角钱一张的戏票钱都拿不出来,小孩子没少为这个挨打。”

“小孩子哪管那么多,只要晓得别的孩子去,他们也要去,要不咋说,锣鼓响,脚板痒。儿要茫(看),娘要打。”

大伙儿说着以前看戏的趣事往回走。

到家,见院子里已经摆好了八仙桌,李长乐父子热情的招呼大家坐下,周若楠婆媳就捧着菜上桌了。

排骨、墨鱼鲞炖冬瓜,鳗鲞炒芹菜、老酒姜丝蒸马鲛鮳头、脂眼鲱、凉拌海蜇皮……

除了猪肉是买的,其他的都是自家菜地和海里捕捞回来的。

十几口人,加上来帮忙的亲戚朋友,还有张得金师兄弟和四个木匠,坐了四桌,热热闹闹的喝酒吃菜。

吃过饭,李母婆媳又给张得金师兄弟几个,拿了些鮳头、鳗鲞、墨鱼墨,还让他给阿广也带了一份。

张得才几个见李家给的都是上好的东西,心里也很高兴,客套一番后,拿着东西骑车回家了。

李父见天色黑下来了,便和金家父子一起去南山,李三叔他们也告辞回家,李长乐兄弟拉了板车,朝李长春家走。

陈永威走到他旁边说道:“哥,下午阿水跟我说,想买我家的老房子,让我问问阿奶要多少钱,他先付一点,剩下的一年还一些,照利息给我。”

李长乐想到李玉芳的遭遇,说道:“阿水为人跟四叔、四婶不一样,你回去跟阿奶商量一下,要是想卖的话,还是可以卖的。”

李大哥接过去说道:“阿威,还有一点,你家批了新地基,老房子你们可以住,但以后不能拆了重建,拆了地基村里就会收回去,批给别的人家。”

他觉得阿水买陈家的房子搬出来挺好,陈家是石头墙的瓦房,屋旁有菜地,还有个院子,比老宅的木板房好多了。

陈永威点了点头,“阿奶那天也跟我说过,还说等新房建好,我们都搬到那边住了,老房子一两年没人住就坏了。我觉得阿水想买的话,她应该会卖。”

他顿了一下,又道,“我想问问你们,如果卖的话,多少钱合适?”

“我也不清楚。”李长乐看向李大哥和李二哥,“你们晓得么?”

两人摇头,“村里又没人卖过房子,我们哪晓得多少合适?”

“阿奶应该晓得,你回去跟她老人家商量一下。”

陈永威应了一声,拉着板车刚到李长春家巷口,就看到他家老大在巷口张望,看到他们过来一溜烟朝家跑。

嘴里还喊着,“阿爸,阿乐叔他们拉着板车来了。”

李二哥摇了摇头,“阿春两口子这性子,还担心我们不去呢!”

李长乐一点都不奇怪,毕竟中午只是看了货,提了一下要求,又没给人一分钱的定金,空口说白话,人家不信也正常。

几人还没走到,李长春就迎了出来,尬笑着说道:“我说你们忙,可能要晚点来,阿仙担心你们忘了,让阿狗去你家看看,刚到巷口就看到你们来了。”

“今天工地上是有点忙,回家吃了饭过来,就有点暗了。”

李长乐兄弟跟他客套了几句,一起进了院子,只见廊檐下放着好几个大竹筐,王水仙殷勤的打开给他们查看了一番。

四人逐一检查了一下,见中午说的虾须也修剪干净了,鮳头、鳗鲞和墨鱼鲞颜色和形状都板正,才开始往他们带来的油布袋里装。

李长乐把大杆秤拿出来,挂在绳扣上开始过秤。

“墨鱼鲞89斤,1块6一斤,卖了142块4。鳗鲞175斤,1块1一斤,192块5。虾干62斤,1块5一斤,93块、水潺、青占……”

把所有的干货过秤后,他们收了一千五百多斤鱼鲞,结账的时候一共给了李长春家956块。

李长乐把钱拿出来点给了李长春,“阿春哥,你点一下对不对?”

“哦哦!”李长春有些激动的接过,紧紧捏着钱,蘸了点口水数了起来,好一会儿抬头冲他说道,“对的。”

“好,那我们就先回去了。”

王水仙忙道:“阿乐,再过几天又能干一批了,要不我们给你送去?”

还是一个村的好,现货现款,还不克扣他们的秤头。

“你送来也行。”李长乐话锋一转,严肃的说道,“但还是那句话,检查后质量不好的话,就算你送到我家,我也不收。”

“你放心,不好绝对不往你家送。”李长春和王水仙连声应道。

陈永威拉着板车,李大哥帮着推着往外走,几人还没走出李长春家,就被几个村民拦住了。

一大叔拿着香烟,脸上挤满了讨好的笑容,“阿平,听阿仙说你家要收干货,我家也晒了不少干货,我拿来给你们看看。”

“我家也有,虾干、鳗鲞、鮳头都有。”

“你们看看,都是鲜货杀了晒干的。”

四人还没反应过来,几人就把袋子和竹筐提到板车前,牵开了袋子,争着给他们看。

李大哥为难的说道:“阿华叔,我们已经收了不少了……”

“看看,看得上你们就要,看不上就算了。”

李大哥扭头看了一眼李长乐,“阿乐,看一下吧!”

“我看看,行的话我就给你们收了,不行只有下次晒了再送来了。”

“好,你看看,能卖几个是几个。”

李长乐牵开第一家的袋子,只见里面杂七杂八的装着好几个品种,小黄鱼、马鲛、水潺……

马鲛鮳头的颜色焦黄一点都不鲜白,水潺鮳头细细的弯弯曲曲的,一看就是腌制后没捋直,拿出来就放竹扁上了。

都太小太细,还没卖相,自家吃的话还好,卖的话就不行了。

“这样的不行!”

“怎么不行?我们送镇上也卖钱的。”

“价钱不一样的。”李长乐说着将板车上的袋子打开,对他们说道,“你们看一下,我只收这样的货,太差的我不收。”

几家人涌到板车前看后,强笑道:“我们的便宜,这种的价钱贵,当然不一样咯。”

感谢友友1763……0160,看我骚不骚,打赏支持!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