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183章 :幸灾乐祸的味道

书名: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2:52

李母说道:“金家阿蝉挺好,模样好身段也好,金老头爷俩也是好相处的,等陈阿奶来家,我问问她。”

周若楠看向李长乐,“前些天不是说,赖阿美要把她小姐妹介绍给阿威么?”

“阿美提这事的时候,阿威一口就回绝了她,我去打听消息的时候,王家推口说想留闺女两年,事情就没再提。”李母接过了话头。

“等台风一过,你去帮打听一下,如果能成的话,还真是老天爷帮阿威挑的!”

在新地基那边干了几天活,李家几个女人都认得金蝉,都觉得她说话做事爽利,都觉得她不错。

周若楠想到他们家跟阿威的关系,也希望他能讨一个性情爽利的姑娘,担心他讨一个精怪的女人回去,以后的相处麻烦也多。

李母觉得这事应该能成,阿威家现在的条件也不错,就祖孙俩人口也简单,老太太虽说有些泼辣,但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

可惜她家没年纪合适的侄女、外甥女,不然她早就帮着撮合了。

吃过饭,李长乐兄弟各自回屋,打开房门,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不时有瓦片被风刮起,掉落在地上的声音。

好像前两次的风雨好像只是给人们一个警示,重头戏正式登场。

李长乐拉着周若楠三步并作两步跑到自家门口。

屋里传来狗子的吠叫声,原来起风时,周若楠就把它们挪到屋里住了。

大黄和阿旺趴在狗窝里,吓得不时吠叫两声,觉得山下真可怕,连风都比山上大。

两人进屋,拿着手电在屋里检查了一遍,往日漏雨的地方,这次一点都没有渗透的迹象,都觉得张得金的办法不错。

以他们以往的经验,像这种级别的台风,至少要持续两天的时间,不会这么快就结束。

不用担心屋里漏雨,也不用一大早就起来干活,李长乐拉着老婆做了一场运动,满足的搂着她呼呼大睡。

大风裹挟着大雨肆虐了一晚,直到凌晨才逐渐减缓。

天刚蒙蒙亮,李长乐迷糊间听到狗子在外面呜呜叫着,不时还用爪子挠几下房门。

“死狗,再叫打你一顿。”

“狗子要拉屎拉尿,我去把门打开,放它们出去拉。”周若楠说着就要起身。

“你睡你的!”李长乐拉住了她,柔声说道,“我起来撒尿,顺便出去看看。”

电还没来,李长乐打开手电趿拉着鞋出门,见两只狗子夹着屁股在外面转圈,忙上前把门拉开,狗子飞快的窜了出去。

风小了,还下着中雨,他拿着雨伞飞快的朝山脚的茅坑走,只见院子里一片狼藉,碎瓦片、树枝、树叶,不知谁家的柴草被风刮的满地都是。

盖在大缸上的篷布上面落满了枯枝树叶和碎瓦片,大水井里的水已经漫出了井口。

小溪边几棵碗口粗的枣树也被风刮断,浑黄的溪水漫进了旁边的菜地,瓜架、豆角架倒了一片。

等他跑到茅坑前,一排茅坑就剩下几根毛竹,上面的稻草早已被台风卷走,李长乐这才明白,那些柴草是从哪儿刮来的。

等他从茅坑回来,见李母拿着扫帚在清扫院子,李父拄着拐棍查看那些大缸。

“阿爸,我看过了,没打坏了的。”李长乐指了一下那边的菜地,“菜地里的瓜架全都被吹倒。”

“后院的瓜架也吹倒了,山上的还不晓得咋样了呢?等会儿吃过饭,先去稻田看看,再上山把瓜架扶起来。”

“我先去海边看看。”李长乐回屋换上长筒雨靴,出来就遇到穿着蓑衣出门的李大哥。

兄弟俩一起朝海边走,还没走出巷子,就遇到一群从海边回来的村民。

大伙儿都在议论昨晚的台风,几人看到李长乐兄弟,告诉他们海浪比小山还高,海水漫过堤坝,码头几家海鲜行,还有小卖部的屋里已经灌进了海水。

近海都这么大的浪头,外海更不用说了,想出海捕鱼的都不约而同的叹气。

有活干的时候,想在家歇着,现在真没事可做了,又愁没钞票进账。

隔房的大伯对李大哥说道:“阿平,你家当初不该把地基批在南山的,这还只是强台风,码头那些屋子就已经灌水,南山那边这会儿还不晓得咋样呢?”

“强台风算啥,我记得小时候那次的超强台风,把好些人家的屋顶都掀翻了,后来才换成瓦片屋顶的。”

“是啊,大伙儿就是觉得南山靠海太近,回南天潮湿不说,台风天风也比村里大,才不去那儿批地基,要不然,三间地基作两间早就批没了。”

李长乐不晓得是他多心还是怎么的,总觉得听出一股幸灾乐祸的味道。

李大哥听后一脸担忧的看向他,“阿乐,南山那边不会也被海水淹了吧?”

“过去看看不就晓得了。”李长乐果断转身往回走,走到一半就遇到跟阿威一道过来的李二哥。

四人一起朝南山走,山沟里的水已经漫到路上,土路上到处都是积水,水坑里还有两条巴掌大的鲫鱼。

路边横七竖八的倒伏着被风刮倒的树木,地里的玉米杆子被吹得东倒西歪,倒伏了一大片。

到了南山路口,见除了被吹倒的树以外,屋外的道路也没被水淹过的迹象,四人不约而同松了一口气。

现在就等着风停雨住,去张家埠头把船开回来,一道出海捕鱼。

“哥,你们看路口都没事,我们还在里面,更不会有事。”

陈永威说罢飞快的看一眼金蝉家的方向,想到昨天盖在头上的衣服,耳根又烫了起来。

这时,金家的门开了,金辉从院子里走了出来,“阿乐,还在下雨,你们就要干活了啊?”

“他们说码头那边的几户,家里都进水了,我们来看看。”

“你们放心,我家住这边几年了,强台风的时候,海水最多就涨到小礁石那片,从没上来过。”

李长乐四人听后彻底安心了,“那就好,我们先去海边看看,潮水有没有退下。”

“对,去海边看看潮水涨到哪里了?”兄弟几个想到那天的海蜇,都跟着李长乐朝海边走。

越往前,风越大,吹得人眼都有些睁不开,传来的海浪声也越来越大,耳边也全是轰轰的声音。

一穿着蓑衣、提着水桶的小老头,弓着身子朝这边大步走来,走近后才看清是金家老头。

“金大伯这么早就去淘海了啊,淘到啥好货没?”

“啥都没有!”金老头把提着的水桶往前递了递,“浪头大的很,海水把小礁石那片都淹没了,等退潮去海边,肯定有好货。”

李大哥看了看天色,“没搞头就回家,吃过饭去稻田看看,还要上山扶瓜架。”

几人一起走到路口,跟金老头道别往回走。

李长乐拍了陈永威一下,“兄弟,我阿娘和几个嫂子都觉得金家阿蝉不错,要不要帮你打听一下?”

陈永威涨红着脸,扭捏了半天,才道:“哥,你说她看得上我么?”

李长乐笑着睨了他一眼,“去问问不就晓得了。”

“阿威,你也不差,高高大大的还顾家,我觉得能成。”李二哥也在一旁鼓励道。

陈永威不好意思的点头,“哥,麻烦你跟伯母说说,请她帮我去金家探探口风。”

“好,回去我就跟她说,你回去也跟阿奶说说。”

“嗯!”

四人走到弄堂口,陈永威拐进自家那条巷道,李长乐兄弟仨回了家。

到家后,在家等消息的几人得知南山那边没有海水灌进去,也都松了一口气。

李长乐还没来得及跟李母说金蝉的事,陈阿奶戴着顶草帽,就乐颠颠的来了家。

“阿花,金家那姑娘不错,麻烦你去她家打听一下,姑娘定人家了没?”陈阿奶欢喜极了,巴不得现在就把姑娘讨进门。

“好,吃过早饭我就去问问!”

吃过饭,李母换了身出门的衣服,就去南山金家打听消息去了。

李长乐兄弟仨挑着稻草,拿着镰刀去稻田扶稻谷砍玉米。

走到长塘边,就看到王老扁抱着一捆细竹竿在塘岸边,隔几步远就插上一根。

李长乐见他在线头上系上一块螺肉,就明白他在钓田蟹,“老扁,钓到几只田蟹了?”

“刚来!”王老扁笑着指了一下空桶。

李大哥笑道:“现在还有点早,等稻黄的时候来,要好钓一些。”

对,这个时候还不是钓田蟹的最佳时节,等到晚稻开镰前后才是。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秋风起,蟹脚痒。到那时,也是田蟹最馋的时侯,它们纷纷从稻田回到水塘,藏匿在塘底石洞缝隙。

钓田蟹不用鱼钩,将螺肉或是泥鳅绑在细麻线上,系在细竹竿上,选在清晨时分,将挂着诱饵的竹竿,一排散开插在塘岸边,诱骗田蟹上钩。

当田蟹刚开始撕咬诱竿上的泥鳅或是螺肉时,沉住气,别急着用提竿将它捞起,而应该让它充当义务诱导,因为钓线上的肉它越咬越香,根本舍不得松口。

它的存在,对于水塘里别的田蟹来说,就是一种安全信号,用不了多久,成群结队的田蟹群就出现了,争先恐后去咬食诱饵。

到那时,你再去收那一根根诱饵,提起来一根上面就有一只肥美的田蟹。

李长乐兄弟四个小时候,来塘边一次能钓满满一桶田蟹,蒸好的田蟹能挖满满一碗蟹黄。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