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175章 :风刮来的宝贝(修)

书名: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2:52

李长乐跟陈永威,把陈会计说的一百块交到村里回家,张得金和李大哥、李二哥已经把房顶的瓦片用砖头压好,收拾了东西准备回家。

李大嫂拿了鱼干、虾干,李二嫂拿了海蜇皮,周若楠拿了些海马干、青占、马鲛鮳头,还有蛎肉干给她装了一大包。

李母拿了一大包梅干菜、一篓咸鸭蛋、一大捆豆面往三轮车上装。

李长喜哭笑不得的指着豆面,“阿娘,我家里才做了不少豆面,这次还给你们送了不少来,你还给我装。”

“你的是你的,我做的是我做的。”李母不由分说的放到三轮车上,“阿乐,把你姐和姐夫送到马路上。”

“好嘞!”

李长乐把两个外甥女和小外甥抱上车,跨上三轮蹬着往村外走,李母跟在后面高兴的把女儿一家送到村口,才依依不舍的回家。

虽说沙头村和里岙走路也就两三个钟头,但李长喜除了逢年过节,很少来外家,李母更是一年到头也没去女儿家一趟。

李长乐把姐姐一家送到大马路,等小巴车到了,把他们送上车,才骑着三轮往回走,只见前方一片乌云飞过,雨像大浪一样席卷而过。

海边的天气就这么奇怪,不过相隔十几米远,前面的人被大雨浇了个透心凉,后面的一滴雨都没淋到。

等他蹬着三轮到家,父母在家织网,几个小的噘着嘴在家帮着晒蛎肉干和鱼干,其他人都去南山挖树桩、黏土去了。

风这么大,也不晓得潮水有没有退下去一点?

有退下的话,这样的天气正是捡海货的好时候。

李长乐蹬着三轮到弄巷了,想了想,又停下车往回走。

李父停下手里的梭子,“你回来做啥?”

“我喝口水!”

李长乐随口敷衍了一句,回屋拿了些麻绳、几个网兜迭好揣裤兜里,将抄网卷好藏在身后,趁李父低头飞快出了院子,蹬着三轮去了南山。

到了南山路口,伸着脖子看了看山凹里忙碌的几人,停下三轮下车锁好,提着抄网朝海边走去,风吹得呼呼作响,卷毛顿时成了鸡窝。

走过一片奇形怪状的低矮礁石时,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海蟑螂爬在上面,看得人一阵头皮发麻。

这东西恶心归恶心,据说还是一味中药,渔村有得疔疮、跌打扭伤的,就会抓一些回去捣烂后敷在上面,几次就好。

穿过礁石堆,朝海边走,远远就看到潮水就退下去一点点,海浪一层一层的卷进。

李长乐忽然发觉海面上有些不对,忙朝前跑了几步,只见海面上成群结队的漂浮着,一个个色彩斑斓的圆球状的半透明物体。

“卧槽~难不成是海蜇潮?”

他惊呼一声飞奔上前,只见大大小小的海蜇,像一个个降落伞一样漂浮在浑黄的海面上,还有的搁浅在沙滩上。

“我勒个去,果真是海蜇!”李长乐想到前世差点把发电站攻陷的海蜇潮,没想到自己能亲眼看到一次。

只见成群结队,成千上千万只海蜇飘在海面上,壮观极了。

他可惜自己没有手机,不然拍一张下来,等儿子回来给他们看看,开开眼。

李长乐看了一会儿,将抄网铺在沙滩上,把一个搁浅的脸盆大小的海蜇抓起来装进抄网,提起的时候才发现看着没多大,重量却不小,估摸有二三十斤。

“码嘚,肉没二两,浑身都是水分!”

李长乐提着海蜇跑了几步,停下看着网兜里水汪汪QQ弹的海蜇,觉得带着就是累赘,干脆扔下抄网转身拔腿朝地基那边跑。

跑到宅基地那儿,累得将双手撑在膝盖上,弓着身子呼呼喘气。

李二哥见他跑得气喘吁吁的,笑着打趣,“跑这么快做什么,有狗子在后面追你啊?”

周若楠见他裤子都湿透,“阿乐,你又跑海边去啦?”

“嗯!”李长乐喘匀一口气,冲陈永威挥手,“海上好多海蜇,阿威赶紧骑车回去拿胶手套和抄网、箩筐、竹刀。”

“哦哦!”陈永威二话不说,扔下锄头,跨上自行车就回家拿家什去了。

“阿乐,水母跟海蜇长得差不多,你不会是把水母当成海蜇了吧?”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啊!我亲手捞起一个,嫌碍事,连抄网扔在海边呢!”李长乐说罢转身就跑。

海蜇也是水母属,但水母却不是海蜇。

海蜇只是水母家族中的一个小分支,这年头作为渔业资源,大量捕捞用来食用的有面蛰、沙蛰等。

面蛰口感较好,个头也不大,一般就在十几斤到二三十斤,沙海蜇体型就大多了,几百斤重的都有。

“阿乐,等等我!”周若楠拔腿就追,

李二哥反应最快,“管他是不是,去海边看看不就晓得了!”说罢也追了上去。

“阿芳、阿珍赶紧把畚箕、箩筐带上,万一真的是,也有东西打捞。”

“哦哦!”李大嫂和李二嫂快速将家什誊空,提着就追。

那边李二哥跑到路口,见他把三轮停在路边,忙上前看了一眼,见锁头锁着的,这才继续追。

几人追到海边,看到李长乐已经提着抄网开干,周若楠没工具,只能在那激动的干看着。

因为海蜇的刺细胞分布在海蜇口腕表面,且对触碰十分敏感。

一旦被触碰到就会弹出含有毒液的刺丝,扎入对方体内,被蜇伤后,轻者皮肤红肿,痛痒,重者休克,甚至死亡。

但水母就不同了,著名的有箱水母、僧帽水母、狮鬃水母、北极霞水母等,这些被称为游动的杀手,一旦被它们盯上,就只有死路一条。

“我的个乖乖!”李二哥看着海面惊叹出声,“还真的到处都是海蜇!”

“哥,干看着做啥,赶紧拿竹筐来捞啊!”李长乐吃力的提着满满一网兜海蜇,浑身湿漉漉的朝岸上走。

“哦哦!”李二哥接过李二嫂递来的竹筐,提着就朝海水里走,抓住竹筐沿口,一下就捞起来几只。

李大哥也激动的提着竹筐下海打捞起来,岸上的妯娌几个不敢下水,就拿着畚箕把搁浅的水母撮起来,端去倒在离海边稍远的沙滩上。

李大嫂翻开一个海蜇,从旁边的大海螺里爬出来一只八爪鱼,蠕动着触须快速朝海边逃窜。

“娘吔!”她惊喜的喊了一声,抓起八爪鱼,不停扒它往自己手上缠绕的触须。

周若楠撮起一个海蜇,扭头就看到一只白蟹从李二嫂身后爬过,“二嫂快点,你后面有一只螃蟹!”

“在哪儿?”

李二嫂抬头往后一看,只见一只白蟹横着在沙滩上跑的飞快,快跑几步一脚踩在它背壳上面,伸手抓住蟹壳两侧大喊,“阿乐,带麻绳了没?”

“带了的!”李长乐将网兜里的海蜇倒在沙滩上,从兜里掏了一把麻绳递给她,还带出来几个网兜。

“嘻嘻!”李大嫂看着沙滩上的网兜笑了,“阿乐裤兜就跟百宝袋一样,啥都有!”

李长乐忙捡起来揣兜里,得意的说道:“我这就叫有备无患,你们就不懂了吧!”

“阿乐现在做事比我们还稳妥。”

李大哥提着竹筐兴奋的大喊,“卧槽~这么重,压得我差点没抓住竹筐。”

李二哥提着竹筐浑身湿透的走了上来,“阿乐,这么多海蜇,我们咋整?”

他们捞起来的这些海蜇,小的十几斤,大的三四十斤的都有。

“还咋整?”李大哥乐呵呵的说,“把捞得到的都捞起来,送渔业合作社卖,捞他个几百个,少说也能卖二三十块。”

李长乐听后皱了皱眉头,“这么少?”

“你以为按斤数称的啊!”

李大哥笑着指着自己竹筐里,那只起码有三四十斤重的海蜇,“三十斤以上的渔业合作社收三角一个,二十斤以上的两角、十斤以上的一角一个。”

“太便宜了,卖鲜货划不来!”李长乐果断摇头,“全都做成海蜇皮,送到鹿城给我丈母娘卖!”

他记得海蜇里子、脑子都是比较值钱的,虽说出的比较少,一般几百斤鲜货也出不了一斤,但一斤也能卖一两块了吧?

把海蜇都杀了,收集起来送海鲜楼卖,应该还不止这个价钱。

“海蜇脑子”就是海蜇的生殖腺,成果冻状,味道极其鲜美,“海蜇里子”是从鲜海蜇肉里面的一层薄皮、色白、微黄,口感滑脆细腻。

海蜇血是海蜇的伞部位置内侧,撕下来的一层薄薄的褐色血丝膜状物,一大只海蜇只有一丁点儿血。

而且还不是每只海蜇都有,只有生长期较长的海蜇,表皮自然脱落且呈红褐色的那层膜才可称为“海蜇血”。

所以在海蜇里面也是最为值钱的一部分。

这几样东西不能像海蜇头和海蜇皮那样,可以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得简单的水煮后用冰块冷冻起来储存。

周若楠点头道:“我觉得可以腌了送鹿城卖,我上次见我阿娘买的海蜇头一块一斤,海蜇皮也能卖八九角。”

她说着用畚箕戳了一下一个海蜇,只见那只伞下有一层薄薄的褐色血丝,“还有这种的,一斤能卖到十多块呢!”

李长乐接过去说道:“八九斤鲜货就能出一斤干货,大的有三四十斤,一个海蜇不算海蜇脑和海蜇里子,就能卖一块多。”

“大的一个至少能挣一块,小的也能挣几角,台风天不能出海,我们自己做,不过就是费点功夫罢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