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157章 :起风了

书名: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2:52

李二哥把活舱盖好,拉着蹲在那看鱼的两人,过去把渔网里的黄占、马鲛还有小杂鱼抓起来装活舱和水桶里面,让李长乐趁手红,再来一网。

网到一条大米鱼后,李长乐信心倍增,连地方都没挪一下,在原地又撒了一网。

不晓得是那一网把好运用完了,还是别的缘故,这一网就捕捞到几条刀鱼,鳎鱼皮、还有几斤皮皮虾,一斤重以上的鱼一条都没有。

李二哥把船往前开了几海里,让他再次撒网,这一网更差,就几条小杂鱼,简直跟空网差不多。

陈永威撒了一网,也只是鱼稍微大点罢了,有些沮丧的对李长乐兄弟俩说:“算了不撒网了,海龙爷觉得给了我们一条大米鱼,已经够了,让我们该回航了。”

“可能是,那就收网了呗!”李长乐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都快十二点了,我们把干粮吃了,就把船开过去收延绳钓。”

“对,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李二哥颠颠的去驾驶室拿了饭盒出来,“你二嫂做的吹饭,煎了鸡蛋、炒了些盐菜裹的饭团。”

“我也有,我阿奶给做的食饼筒,还给煮了海龟蛋!”陈永威连忙跑去翻自己背篓。

李长乐没想到三人都带了干粮,笑着对李二哥说:“阿楠煎的麦饼,里面也是夹的鸡蛋和盐菜。”

“吃我的,吃我的。”陈永威说着把饭盒打开,“我家的食饼筒好吃,里面还放了香菇、豆腐干、胡萝卜、虾仁、鸡蛋。”

李长乐兄弟俩看着他饭盒里的食饼筒,再看看自己饭盒里的麦饼和吹饭,兄弟俩对视一眼,长叹一口气。

“唉,看样子还是阿奶疼孙子啊!”

“嘿嘿!那你们就吃我的。”陈永威得意的拿起一块食饼筒,一个海龟蛋放在李长乐饭盒里,又拿了同样的给李二哥,“哥,你们尝尝我阿奶的手艺。”

李二哥咬了一大口食饼筒,“不行,回去得给她们提提意见,下次不能再马马虎虎的,对待辛辛苦苦的在外面挣钞票的男人。”

早上看到吹饭还高兴的很,现在跟陈阿奶准备的吃食一比,差远。

李长乐点了点头,忘了自己早上还说老婆好,一大早还给煎麦饼。

三人把陈永威带的食饼筒和海龟蛋全都解决,手在身上擦了几下,把带着的饭盒放回驾驶室,发动渔船驶到放延绳钓的位置,开始干活。

李二哥担心李长乐掌控不好速度,走到驾驶位,扯着嗓门,连比带划的让他和陈永威一起收延绳钓,他来掌舵。

机器太吵,李长乐没说话,只点了点头就朝陈永威走,过去看到他已经用铁钩把浮标勾上来,开始拉线。

“阿威手感怎么样,有货没?”可能是那条大米鱼的缘故,李长乐总觉得今天的延绳钓收获不大。

“有点轻,就算有也不是啥大货。”陈永威缓慢的将渔线拉了上来,一条半尺长的海鲈鱼挂在钩上。

“不错,没空钩!”李长乐将鱼放进水桶,把线组整理好,等着他拉下一钩。

陈永威想到昨天比这条还大多了的海鲈鱼,他连正眼都懒得瞧一下,“哥,一条小鲈鱼你就满意,啥时候要求变的这么低了啊?”

李长乐笑道:“不是我要求低,是觉得我们得学会知足,已经有一条大米鱼了,还不知足的话,我担心海龙爷以后不关照我们了。”

“说的对!”陈永威扭头看了他一眼,“刚才在岛上,我还担心你飘了,看不起小钱了呢!”

“看得起,小钱大钱都是钱,天天有钱进账,也不可细算的。”李长乐看着他提上来的空钩,耸耸肩,将钓钩上的半截鱼头取下来,将线组收好放竹筐里。

果然不出他预感,三排延绳钓收完,也就收获了几条一斤来重一条的黄鱼,两条黑鲷,五条黄翅鱼,十来条梭子鱼、红眼鱼和水潺有十来斤。

和昨天的渔获比起来,差别还真不是一点半点,李长乐觉得可能是那条大米鱼,把今天的运道用完了。

“走了,去看看地笼的收获咋样?”李二哥拍拍李长乐,过去发动渔船朝凹槽岛方向驶去。

到了第一组地笼的浮标前,阿威让李长乐先来,他觉得刚才就是第一组线,是自己先拉的缘故,后头的两组才没啥收获的。

李长乐用铁钩钩浮标钩上来的时候,在心中暗暗祈祷,地笼收获好一些,担心这六组共计六十六口地笼,也像三排延绳钓的渔获那么少。

下在海里的地笼比小树林深多了,李长乐拉了好一会,才第一口地笼给拉上来,他和陈永威都有些紧张的盯着地笼,当地笼露出水面,看清楚后,都露出了笑容。

“我看到海鳗、青蟹、兰花蟹,还有黄占,哥,还是你手气好,以后每次都让你先拉。”

李长乐看到地笼里的渔获后,也高兴的咧嘴,有鱼获就代表有钞票进账,新房,大船全都指着它们呢!

地笼放在甲板上后,陈永威提起地笼将渔获全都抖入集鱼袋里面,李长乐解开上面的绳套,将渔获全都倒进了橡皮桶。

两条有小孩手腕粗的海鳗,几条小黄占,张牙舞爪的大鳌比大鸡腿还粗的大青蟹三只,大概有八九斤的样子。

还有两只半斤重的,三只兰花蟹翻过来,看到圆圆的肚脐,一眼认出是母蟹,上手捏了一下,还挺肥。

李二哥伸着脖子看后,也高兴的咧嘴,“不错,不错,还是阿乐的手气好,三只大青蟹就能卖十多块了。”

“下一口有这一口的大半渔获,我就高兴了。”李长乐咧着嘴,抽出麻绳将青蟹和兰花蟹绑起来装桶里。

陈永威把海鳗装活舱,黄占放货仓回来,将小杂鱼装水桶里,等一排地笼收完后装饵料袋,下地笼。

第二口地笼收上来后,又有两只大青蟹,三只梭子蟹,两只墨鱼,让三人喜出望外的是,还有两条四五斤重一条的大石斑。

“哥,上次那条大的,五块一斤卖的,这两条小的,三块应该没问题吧?”陈永威喜滋滋的接过放进活舱,还细心的加了两铲冰块在里面。

李二哥笑道:“就算卖不到三块,两块也不错,这两条也能卖二十来块了,就看这两条,就已经比第一口地笼的收获大多了。”

一连拉了两个地笼,渔获都不错,李长乐信心也足了起来,利落的将螃蟹绑好,装水桶里,脚步轻快的拿起铁钩将第三口地笼勾了上来。

这一口差一些,有两只龙虾,一只大青蟹,还有两条海鳗,然后就是些杂鱼和大海螺。

两人将渔获分拣好,开始收下面的,这一网的鱼货就杂了,数量看着挺多,但都是些不值钱的。

一连几个都跟刚才那笼的渔获不差上下,到最后一口时,三人又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这一笼里面居然有七只大青蟹,几只兰花蟹,简直就跟淘海时捣到蟹窝差不了多少。

可惜的是有两只在地笼里决斗的大青蟹,干到最后,落了个两败俱伤,各断了一只威风凛凛的大鳌。

“哥,这两只给你和大哥解决。”

“回去让阿娘做了大家一起吃,把海鳗也炖两条,孩子们都该补补,一个二个黄皮寡瘦的,刮大风都担心被吹跑了。”

李二哥比李大哥舍得多了,他觉得挣钱就是为了过得好一点,要是累死累活还是顿顿吃红薯饭,那还不如不干。

李长乐和陈永威都连连摇头,“那就多拿两条海鳗回去炖,青蟹我们不要,上次遇到螃蟹搬家,全家吃了几顿青蟹、膏蟹吃伤了,现在连蟹看都不想看一眼。”

“等回家了再说,赶紧收,还有五排地笼,照你俩的速度,到天黑都收不完。”

“哦哦!”李长乐两人加快了动作,第二排的第一个笼子,就让三人激动的咧嘴傻笑,又是大青蟹。

橡皮桶里五只两斤以上的大青蟹,三斤以上的一只,半斤以上的三只,一个网里就有九只青蟹,还有两条马鲛。

第二排地笼收完,橡皮桶里已经有七八十只青蟹,两排地笼不算别的渔获,就青蟹已经有两百来块的收获。

李长乐估计把地笼全部收完,今天的能有一千出头的收入。

陈永威放鱼获到活舱时,发现大米鱼彻底嗝屁,李二哥把剩下的冰块全都倒进棉絮里,将大米鱼包裹起来装橡皮桶里,放进活舱冷藏起来,这才发动渔船继续往前行驶。

换了陈永威拉第三排,这家伙像是出门踩了粑粑似的,拉起的地笼网,鱼获一笼比一笼差。

连第三排都没收完,就沮丧的拉着李长乐,让他继续干。

为了早日住进新房,李长乐再次接下开盲盒的重任,继续为新房添砖加瓦。

手气果然比陈永威好了一丢丢,最后两笼,接连收获了两条七八斤重的大海鳗,还有几只青蟹。

第五排地笼的渔获最差,几乎些海螺还有些不值钱的黄占,青占,青蟹、海鲈鱼和海鳗都很少。

原本以为今天的收获破千的李长乐,也没了刚才的乐观。

到最后一排时鱼获还算不错,刚开始乐观的两人发现起风了,原本风平浪静的海面,浪花起起伏伏,浪头一浪大过一浪,晚霞也被乌云遮挡。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