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131章 :糯滋滋的炊圆

书名: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字数:3.0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2:52

“大哥、二哥也决定回家买船跟阿乐一起淘海,到时候我们多多的做了送来。”

“一起也好,挣了钱,早点把新房建起来,省得孩子们大了,都挤在一屋。”

“阿乐说新房建好了,就接你去住。”

“我要守菜摊,一月下来也有三四十块钱的收入,丢了可惜了。”周母慈爱的看着她,“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宅基地,钱不够的话,阿娘给你。”

“你的钱你留着,建新房的钱我们慢慢攒。”

周若楠见她又提起钱的事,起身将放在碗柜里的牡蛎珠取了出来,“阿娘,你看看,这几颗珠子就是从那些牡蛎里面找到的。”

“真好看!”周母捏起一颗浑圆的珠子,“牡蛎珠以前也有人找到过,品相比这颗差远了,能找到一粒,运道已经很好了。”

“阿乐想送去看看,能卖多少钱一颗?”

“不清楚,吃过午饭我带你们去市里解放街那家老店问问。”

“那家金店,又开出来了啊?”

“开了两年了,生意还不错。”周母说着起身,“阿乐喜欢吃炊圆,我去称两斤糯米粉回来,中午蒸炊圆给他吃。”

周若楠忙拉住她,“阿娘,这次回来带了不少鲜货,我们中午先把大黄鱼还有青蟹,望潮吃了,明天再做炊圆给他吃。”

每次都是这样,只要他们一回来,阿娘就张罗着做好吃的,恨不得两天功夫,就把所有的好吃的都做给他们吃一遍。

“阿乐难得来一次,我少做几个费不了多少工夫的。”周母说着就往外走。

“阿娘,等一下,还有布料呢!”周若楠忙起身拉着她去房间看料子。

想想都觉得羞愧,每次来阿娘大包小包的给他们准备,他们就只有公婆给的海货,几年了,还是第一次给阿娘买东西。

周母摸摸料子,又高兴的拍拍闺女,“我有穿的,阿乐买这么多,你也不说说他。”

“他买料子的时候根本就没告诉我,买回来我才晓得的。”周若楠笑吟吟的看着她,“给我和孩子,还有你跟公婆都买了,他自己一样也没买。”

“你怎么不给他做一身啊?老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阿乐要去卖货,出门穿的太差让人瞧不起的。”

“他说自己长得好,穿旧衣服一样好看。”

周母听后笑得牙花子都露出来了,“阿乐就那张嘴会哄人。”

母女俩在屋里说话,外面外面响起了李小洲的喊声,“外婆,哥哥叫你找零钱。”

“来咯!来咯!”周母脚步轻快朝外面走,那动作一点都不像五十多的老妇人。

出去看到李小海像个小大人似的,帮买菜的大婶拿香葱,“小把的一分钱一把,大把的两分,外婆都洗干净了的。”

阿香婆笑嘻嘻的说道:“阿霞,你家两个小外孙都会做买卖了。”

买菜的大婶接过周母找补的零钱,“你家这外孙子可机灵了,会帮着卖菜不说,还会算账呢!”

周母脸上的笑容更深了,骄傲的说:“是的呢!看过我卖一次就会了,机灵着呢!”

送走顾客,周母让小家伙看着菜摊,她去买豆腐回来裹炊圆。

……

屋里,周若楠放好珠子,起身去了菜园,见李长乐固定好瓜架后,又拿着锄头在挖地,笑着上前,“在挖地啊!现在又不用你挣表现了,等太阳下山了再来挖也不迟。”

李长乐嬉皮笑脸道:“我不挣表现,周老师生气了不要我了怎么办?”

“去你的!”周若楠笑着拍打了他一下,“太热了,进屋歇会儿,等太阳下山我陪你一起挖。”

“不用,你看就剩下饭桌这么大一块,一会儿就好了。”李长乐抡起锄头哼哧哼哧的挖了起来。

“我去摘几个甜瓜回去放水里镇着,等你把地锄好了吃。”周若楠像只欢快的小鸟似的,回去提了菜篮去瓜架下摘甜瓜去了。

等她摘好甜瓜,李长乐也把那点地全都挖好了,走到厨房外面,就听到“咚咚”地剁猪肉的声音。

进屋见周母在剁肉馅,桌上还放着糯米粉,一盘虾、耗油、还有一块豆腐和一把葱。

李长乐看后想到李家的过年过节做炊圆时的情形,家里人口多,李母每次都是买一条大肥肉回来,豆腐好几块,典型的肉不够豆腐凑。

“阿娘,才吃了点心,现在就开始做炊圆,太早了吧?”

“是啊,我肚子还是饱的。”李长乐也说道。

“小海,小洲说要吃,再说都十点多了,不早了。”

“他们才吃了点心。”

“小孩子消化快,一会儿就饿了。”

李长乐觉得这个年纪的孩子吃东西就没有够的,小洲还好一些,小海饿得才快,刚吃过饭,再吃一个火烧饼也不会积食,难怪老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周母慈爱的看了看两人,“阿楠,舀盆热水给阿乐擦擦。”

“不用,我去水井边冲洗一下就行。”李长乐说罢朝天井走去,周若楠叫住他,让他把甜瓜放水井里面镇一会儿才吃。

等他回到厨房,周若楠在剁肉,周母在揉面,他不想看电视,端着盘子坐到后门口帮着剥虾。

周母扭头见后让他去看电视,还说这活不是他干的,见他一定要帮忙,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

这年头的男人很少有帮着做灶上活的,海边的男人更是,出海回家过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周母把肉剁好后,放入豆腐、姜碎、剁细了的虾肉,加入黄酒、耗油、盐拌匀。

炊圆的馅心,五花八门,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香干、笋干、香菇啥都可以。

做炊圆的粉是用糯米粉和早米粉,大多是以一比一的比列混合制成的,如果糯米粉过多,炊圆蒸熟后,会软趴趴瘫在蒸篦上面。

周若楠将面团搓成两根长条,切成一个个剂子,搓圆后像包包子一样,放入肉馅用虎口收小,最后留一个小口,捏点葱花放在口子上,做好的炊圆有点像烧麦。

周母将屉布浸湿后铺在蒸笼里面,将白白胖胖的炊圆放在上面,李长乐屁颠屁颠的帮着烧火。

土灶做吃食就是快,几分钟后蒸笼就开始上汽,肉香味散发出来,十几分钟后炊圆就蒸熟了。

周母将蒸笼盖子揭开那一瞬,肉香四溢,看着蒸笼里白胖胖,糯滋滋的炊圆,李长乐情不自禁的咽了咽口水,觉得这年头的猪肉就是香。

两个小家伙闻到香味都跑了进来,“外婆,炊圆好香哦,我都流口水了。”

“慢点,外婆这就给你们夹。”

周母听后心疼死了,心肝肉的叫着,给两人夹了一个炊圆在碗里,又忙着给李长乐夹,放到桌上又去倒了碗黄酒给他。

“阿娘,你也吃。”周若楠端着碗过来说道。

“你们吃,我要留着肚子吃望潮、大黄鱼。”

周母说罢又去忙着做午饭,边做边扭头看看几人,看他们吃的高兴,笑得比天井里的太阳花还灿烂。

一家四口吃过软糯Q弹的炊圆,周若楠忙着收拾,爷仨也被周母赶去外面看电视,母女俩在厨房忙着做午饭。

爷仨走到外面,见买菜的人多了起来,下班回家的都这会儿来,顺便带点菜回家。

阿香婆见他们出来,冲李长乐招了招手,等他过去后,说道:“阿乐,你们有空多来看看你丈母娘,她一个人冷冷清清的,前些日子着凉,在家躺了好几天呢!”

李长乐想到她一个人病了,连水都没人端一口的情形,心里涩涩的难受,“晓得了阿婆,多谢你们帮忙照看我丈母娘。”

“几十年的老街坊了,大家互相关照。”

“周老师都走了几年了,再等几年,阿霞想通了,应该会原谅阿彬两公婆的。”

“阿霞的脾气我最清楚了,看着好说话,其实性子跟牛一样犟,想她原谅他们,难啊!”

阿香婆说着叹了一口气,冲李长乐说道,“要是你大舅哥两公婆没做那种事,一家子在一起多好啊!”

李长乐不知道说什么才好,那些年这样的事多多了,但是像他大舅哥这样的,还真没几个。

“阿爸,”李小海拉了李长乐一下,“你看大舅娘和大舅。”

周大舅两口子就在离老街不远的学校工作,一个是数学老师,一个是语文老师。

李长乐觉得“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这段话说的相当不错,这两公婆就是典型。

他怀疑以这两人的人品,怎么能教出好学生?

周大舅夫妻也看到了爷仨,大舅娘林雪芳看着他们,脸上露出了嫌恶的表情,“哟,这不是我那乡下妹夫吗?”

“怎么了,家里又没吃的啦?我小姑又带着一家子来,找我婆母做好吃的,给你们打牙祭了啊!”

李小海拉了李长乐一下,担心的说:“阿爸,他们每次来都会跟外婆吵架,他们走了,外婆就会躲家里偷偷的哭。”

李长乐摸摸他脑袋,“阿爸晓得了,把里屋的门关上,别让外婆晓得他们来过。”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