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118章 :商量

书名: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字数:3.0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2:52

隔一间屋的李大哥家,夫妻俩呼吸声有些急促的并头躺在床上。

片刻后,李大嫂耳边传来了李大哥的呼噜声,她侧身拍了李大哥一下,撑起身子看着他说道:“阿平,你猜猜阿乐这段时间挣了多少?”

“这还用猜啊!”李长平睡眼惺忪的说,“捞大米鱼、大花龙,还有那些螃蟹,小鲨鱼,起码挣了好几百!”

“不止的!”李大嫂掰着手指头,“去下地笼遇到鱼翻塘,台风后去淘海又捡到海胆,下地笼又网到鳕鱼。”

“阿乐还买了几百个塑料罐子钓八爪鱼,我们也买了一些,晚上你跟他一起去下。”

“阿乐从小就聪明,要是阿爸他们以前管他管得严一点,也不会瞎混到现在才懂事了。”李大哥说着也来了精神,坐起来点了支香烟抽了起来。

“还不止呢!他还跟涂下桥的凤凰酒楼的管事坤叔,拉上了关系,两人在荒岛上弄回来的佛手螺,都卖了一百多。”

“那老三这段时间岂不是挣了上千钞票了?”

“怎么没有!”李大嫂羡慕的说,“还是阿威那傻小子机灵,老三第一天去淘海就找过去了,跟他后面帮忙。”

“阿乐的性子跟你一样,大方的不行,还跟他四六开,这些日子,阿威也分了不少钱。后来买家里的渔船,阿威出了一百多,镶了两成股。”

阿楠说,阿乐怕他吃亏,让阿威加一股,那小子还不干,说是已经占便宜了,等以后他们挣了钱,买大船的时候再说。”

“阿威从小就是阿乐的小跟班,那孩子是真心对阿乐好,两家挨着的稻田每次都是他帮着犁,帮着放秧水,还帮着收回家。”

李大哥说着叹了一口气,“阿乐要是一直跟阿威玩,也不会变得跟个混子一样了。”

李大嫂见自己说了半天,他还没明白自己的意思,拐了他一下说道:“阿乐在家淘海也有这么好的收入,你就没点想法?”

“我怎么不晓得!”李大哥扭头看着她,“我晓得你看到阿乐挣这么多心动了,但我们跟大船还有两年的约,中途退出船老大不会同意的。”

李大嫂瞪眼,说话的声音不由得高了两分,“我们只是跟他签的长约,又不是卖给他了,你一心不想去,他还能拿绳子把我们绑去啊?”

李大哥忙道:“这倒不至于,但中途退出真的不行,年底了他们不好也招人。”

“你替别人着想咋不替我想想!”李大嫂想起他不在家的日子,鼻子一酸抹起泪来,哽咽着说道:

“你在外面我一点都不放心,只要有风我就整晚整晚的睡不着,还有小洋一天天大了,那小子一点都不好管,偷跑去海边淘海都去了几次了。”

“特别是这段时间见他三叔淘海也能挣钱,天天在我耳边念,说他不想读书,想跟他三叔淘海挣钱,还要买大船当船老大。”

儿子一点点大就晓得挣钱买船自己干,老子就晓得帮人,真是个老实头子。

李大哥叹了口气,“臭小子就不是块读书的料,最多念到小学毕业,初中是别想了。”

“我还想让他把初中读完,跟他阿叔一样当海军,以后回来去大船,一月的工钱就是两百。”

李大嫂嫌弃的撇嘴,“两百块有啥稀奇的?阿乐淘海运道好一次都不止!”

“等小洋参军回来就不止了,现在工钱是年年涨,在船上是级别越高工钱越高。”

李大嫂见说着说着话题又说远了,气呼呼的说道:“还级别越高工钱越高,难不成你想小洋、小涛长大了还去帮人?”

“我跟阿珍商量过了,我们合伙买艘小船,下地笼去近海捕捞,淘到好货还可以请阿乐帮忙卖,不管咋样也比去帮人强。”

“我晓得你想买船自己干,你想想还有五个月不到就要过年了,就算要退出来自己干,也得把今年干满才能退出,不然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随你!”李大嫂见他还认死理,没好气的说道,“你以为我愿意让人说闲话啊?

你咋不想想,孩子一天天大了,小洋和小涛是男孩子不管咋样都好,小青是女孩子,家里就这么点大,你让她去哪里住?”

“我咋不晓得,原本去帮船,就是想攒钱建新房的,现在见阿乐淘海挣钱,你又想买船自己干。”李大哥烦恼的抓了抓头发,“等老二起来,我跟他商量一下。”

“随你!”李大嫂起身三两下穿好衣裤,出门织网去了。

李大哥见她走了,也睡不着了,想着一天天大了的孩子,房子就这么点大,又想建新房,又想买船挣钱,到底先顾哪头才好?

他索性坐了起来,靠在床头一支接一支的抽烟,狭小的房间里不一会儿就烟雾弥漫。

李大嫂听到屋里的咳嗽声,气得过去冲过去冲他说道:“都咳成这样了,还抽抽抽,你少抽点不行啊?”

“好,我不抽了!”李大哥把烟熄灭,抱着脑袋躺了回去。

……

李长乐一觉醒来,见两个儿子腆着小肚子还在酣睡,出门见周若楠也不在,觉着她应该去阿香家做衣服去了。

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了几口,砸吧了几下,喝出是老娘在山上采回来的野茶,觉得口感比后世的假龙井好多了。

就看到李母戴着斗笠提着菜篮,大哥扛着锄头、竹竿出来,“阿娘,这么大的太阳,你们下地做什么?”

李大哥笑道:“阿娘说山上瓜架结的大冬瓜有点重,担心把瓜架压垮掉,让我扛几根竹竿上去加固一下,顺便摘点豆角、茄子、天萝回来。”

李长乐想起以前家里的琐事,也是大哥帮着阿娘做,“大哥,你一回来就帮着阿娘做事,难怪你走了阿娘老是念叨你。”

李母嗔怪的瞪了他一眼,“还好意思说,你要是肯帮我一下,就不用等你大哥回来干了。”

“我今天帮你干!”李长乐跑回去拿了斗笠,跟李父打了声招呼,出来接过李大哥手里的锄头,跟着两人一起朝山脚走去。

李大哥回头看了看他,等他走到,“阿乐,你大嫂想……我想等把今年干满再说,你大嫂都等不及,你说到底是先买船自己干好,还是先挣钱建新房好?”

他从没想到,自己还有找老三讨主意的一天。

“大哥,”李长乐直言不讳道:“依我说当然是挣钱要紧。老话不也说,欠账如牛毛,海水着一潮!

运道好,几趟就能挣到一年的工钱,只要我们手里有钱,新房建起来也就三五月的事。”

李长平听后觉得他说的没错,“我们这次在舟山渔场那边,有一家的渔船运道就特别好,两百多一担的大黄鱼,就捕捞到二三十担。”

“跟他后面的渔船也比我们的好,长贵背地里说船老大航线没走对,还被他姨父的儿子当着众骂了一顿。”

李母在一旁撇嘴道:“猪脑子,船老大也敢得罪,挣了点钱连姓啥都忘了。”

她说着又看向李长平,“阿平,我看你还不如就听阿芳的,跟老二合伙买艘小船先干着,你们兄弟几个一起出海,万一遇到啥事,也有个照应。”

李长乐点头道:“是啊大哥,一起出海也有个照应。”

海上跟陆地不一样,这些年南岸人仗着渔船大,经常跟北岸抢夺地盘干仗,大船撞小船的事常有发生。

李大哥:“老二还没起来,等他睡醒了,我问他一下,看他怎么想的?还有,不管买二手渔船还是新的,都要一段时间,就算自己干,也得等人家把人手找到才能辞工。”

今年本来就不好招人,少一人还好,兄弟俩都不去了,那边肯定不会放。

李母:“你们商量着办,不想去的话,就早点跟人说清楚。”

李家的山地就在半山腰,走十几分钟就到了,山上的地没整块的,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

远远就看到半山上那几棵高大的栲树,李长乐抬头望了望大树,想起以前经常跟哥哥来山上摘栲树果子吃。

“阿娘,栲树分给谁家了?”

“没分哪家,还是大队的。”李母笑道,“你阿爷在的时候说这片山以前全是栲树,这种树在旧时值钱着呢,后来有了尼龙线才把树砍了的。”

“以前有听阿奶讲过。”

在旧时,渔民都是用苎麻编织渔网,因为容易破烂,后来发现将栲树皮放大锅里煎煮,能得出的汁液里含有的胶质物,能增强渔网韧度,提高抗海水腐蚀能力。

在新的渔网编织好后,都要用栲树皮熬煮出来的栲汁浸湿加固,渔民管这叫“栲网”。

栲树皮煎煮出来的汁液呈红褐色,有一股相当难闻的恶臭味,渔网经过“栲网”,再捞出来晒干,最后还要放入盛满猪血的水池中浸湿,渔民称之为“血网。”

为了增加渔网的牢固性,每次出海回来都要重新“血网”然后再晒干,旧时下海捕鱼一般都是7-15天回航。

“三天张虾,四天晒网”的老话,就是从这里来的。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