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94章 :满载而归

书名: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字数:3.0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2:52

四人还没到海沟边的滩涂地,远远就看到陈永威的头灯光,还在海沟边忙碌。

“大嫂、二嫂你们赶紧去,加把劲,能抓多少抓多少。”

“好的,我们等会儿回来帮你们绑。”李大嫂和李二嫂拔腿就朝陈永威那儿跑,生怕去晚了,螃蟹跑了抓不到了。

李长乐带着和周若楠继续往前,看到地上放着的几个网兜,连连惊呼,“阿乐,真的还有这么多啊!这里都有好几十斤了吧?”

“你刚才还以为我骗你啊?”李长乐得意的睨了她一眼。

“没有,我不晓得你带的大网兜。”周若楠还从未尝试过满地捡螃蟹的感觉,拿着手电冲他说道:“阿乐,我也想去找螃蟹。”

“机会难得,你也去过把瘾,顺便把水壶送去给阿威,让他来歇会儿。”李长乐把头灯和水壶给她,接过手电筒。

“哦哦!等他回来你也来一起找。”周若楠急匆匆的走了。

李长乐过去坐下后,解开网兜抓出一只青蟹绑了起来,蟹腿和大鳌健全的放一个背篓,残废的,瘦的放一个背篓。

看着网兜里的螃蟹,越绑越高兴,这可都是钱啊!今天这些螃蟹卖了后,离建新房又近了一步。

不晓得是重生大神关照还是老天爷关照,回来后,海运和财运都好,淘海能遇到海胆,下个地笼也能遇到螃蟹迁徙,整个渔村恐怕也只有他和阿威了。

陈永威提着网兜过来,“哥,我这里还有,里面有大半是膏蟹。”

“这里的膏蟹也有不少。”李长乐掏出香烟,递给他一支,“可惜的是有的大鳌和蟹腿断了。”

“断了的拿去卖可划不来,我们留着捣蟹酱,做呛蟹吃。”

“也行,挑些肥壮的给你姑姑送点过去,我给我小舅还有阿姐送点过去。”

“我只给大姑、二姑送,小姑姑家就算了,人家有钱人不缺这一口。”

陈永威想到小姑姑看自己的眼神,心里就有气,觉得有的亲戚还不如朋友。

“自己的东西,想给谁就给谁。”李长乐把竹篓放他跟前,“你接着来,晚上蛇虫多,我去看看你阿嫂。”

“好嘞!”陈永威看着地上放着的装满螃蟹的网兜,高兴的干了起来。

李长乐还没走到,就听到李大嫂爽朗的笑声,还有周若楠的惊呼声。

“你看我又抓到一只大的!”

“阿威说阿乐走的时候,这一片的螃蟹跟晒谷子一样到处都是,现在都不好找了,早晓得就跟阿乐一起来了。”

“能捡个尾巴也不错,一会儿功夫,就比我们以前找一下午的收获还大。”

李长乐过去笑着问道:“还没到就听到你们在笑,这么高兴,抓到多少了?”

李大嫂乐呵呵的说:“我已经抓到七八只,阿珍也抓了几只,你家阿楠运道最好,抓到三只黄油蟹。”

周若楠献宝似的,拿起一只螃蟹冲他高兴的说:“阿乐你看看,这只青蟹浑身都是橙黄色的,像是连骨头缝里都钻满了膏一样。”

李长乐拿起看了看,灯光下整只青蟹橙黄通透,连蟹钳都渗透了蟹膏。

“黄油蟹是这样的,听镇上那些吃客说,这时节日头太过毒辣,浅水区的水温升高后,产卵的膏蟹受到刺激,

身体里的蟹膏像炼猪油一样融化成金黄色的蟹油,在螃蟹身体里扩散渗透,就长成这样了。”

他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听他们说,最好的黄油蟹的每一只蟹脚都渗透了蟹膏,就像你说的,像是连骨头缝里都钻满了油膏一样。

田蟹和别的蟹也会有黄油蟹,但黄油蟹数海油蟹味道最好,吃起来油香足,鲜的掉舌头。”

他说着接过周若楠递来的黄油蟹绑好装水桶里,这东西可得小心,如果大螯和蟹腿弄折,黄油就会从伤口处泻出,没了黄油的黄油蟹,与普通膏蟹就没什么区别了。

黄油蟹以油膏甘香、肉质鲜嫩见称。因此最好是清蒸上桌,保持其原汁原味。

揭开蒸好了的黄油蟹的蟹盖,其特有的蟹油香味扑面而来,蟹盖上那黄澄澄的蟹膏,吃起来甘香嫩滑,肉质鲜嫩可口,可谓“蟹中极品”。

周若楠看着侃侃而谈的李长乐,觉得这样的他看着精神又帅气,“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李二嫂诧异的扭头看了他一眼,第一次觉得自家这个二溜子小叔,还有可取之处,勉强配得上阿楠。

前面的李大嫂笑道:“阿乐出去没白玩,还学了不少东西。”

李长乐:“大嫂,你这是贬我还是夸我呢?”

“夸你!”李大嫂笑道,“以前都以为你出去不是打扑克,就是搓麻将呢!”

“我也是听他们瞎吹的,是不是真的我也不清楚。”李长乐把黄油蟹放水桶里,“我来提着,你运道不错,继续找。”

周若楠把水桶递给他,在海沟边寻找起来,“大嫂二嫂也说今晚的螃蟹特别多,好抓不说个头还大,她们抓到的最小的也有六七两重,大的有一斤多的。”

“趁机会好好找找。”

李长乐提着水桶跟在她后面,看到前面的水坑边有蟹爪印,上前用钳子戳了几下,戳到蟹盖,用钳子压住螃蟹,放下水桶,蹲下将它抓了起来。

周若楠看着青蟹鸡腿般的大鳌,“这只有一斤多。”

“可惜不是黄油蟹。”李长乐用绳子绑好,将它装水桶里,夫妻俩继续寻找。

一旁挖螃蟹的李大嫂说道:“阿乐,你就知足吧,你看附近几个渔村谁有你这么好的运道,短短半月功夫,就挣回了你大哥一年的工钱。”

“大哥一年一千多的工钱,我哪挣了那么多?”

“反正这段时间,我看你淘到的渔获都眼热的不行,等你大哥回来,我就让他去问问,能不能提前解约?”

现在的渔获价钱比去年高了一些,不像前两年,几分一斤的渔获占大多数,一块几角一斤的海货都少见。

加上阿乐还有酒楼的门路,好货价钱更加贵。

李大嫂笑嘻嘻的说,“能解约的话,我们也去买艘小船,你们兄弟几个一起出海捕鱼,大家有伴不说,还能沾沾你的好运。”

“到时候没大哥出去跑船挣得多,你可别怪我!”

“不怪你。阿娘也说你从小就海运好,每次去淘海,只要带上你就能淘到好货,大了长歪了不着调了,运道才不好了的。”

“大嫂,阿娘的意思是说,阿乐现在走正道了,好运又回来了是吧?”周若楠好奇的说道。

李大嫂点头,“应该是这个意思,你自从他开始干正事,运道多好。”

李长乐一边听两个女人扯着嗓子聊天,一边在石头堆里翻找,想着能多找几只黄油蟹出来,送酒楼看看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翻开几块石头,在坑底找到一只,还差点被大鳌夹了一下,忙用钳子夹住,一手压住蟹壳,将青蟹抓起来,看到鼓起的蟹壳,不用反过来看,就晓得是一只满膏的膏蟹。

有些可惜不是黄油蟹,但还是高兴的拿出麻绳将它五花大绑后装水桶里。

四人在海沟边找到一点多快两点,李长乐和周若楠又找到四只黄油蟹,两人提着的水桶已经装满。

越往后走,螃蟹越不容易找到,眼看潮水涨起来了,才转身朝滩涂那边走。

陈永威已经把螃蟹全部绑好,趴在背篓上睡的流口水。

李二嫂看着背篓里和网兜里的螃蟹,“真的还有这么多啊,我看加上家里那些,至少有一百多斤。”

“应该有一百六七。”李大嫂羡慕的说道。

“断掉蟹钳的还有不少呢!”李长乐放下水桶,拍拍陈永威,“阿威醒醒,我们回去了。”

陈永威睡眼惺忪的看着既然,脸上还有几道背篓印子,和蚊子盯咬后留下的大包。

“哥,我们的罐子还没收呢!”

“没事,明早退潮后再去收也一样。”

“嗯嗯!”陈永威起身伸了伸懒腰,“我才绑好一会儿,太困了,趴在背篓上睡着了。还是第一次绑青蟹,绑到手指头像得了鸡爪疯一样,伸都伸不直。”

李大嫂笑道:“回去蒸几只大青蟹好好补补。”

陈永威乐呵呵的点头,“背篓里断了大鳌和蟹腿的青蟹有不少,想做呛蟹就做呛蟹,想捣蟹酱就捣蟹酱。”

几人收拾好,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回走,夜深人静,村子里到处都静悄悄的,几人沉重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特别响。

到了李长乐家,李母从屋里出来,看到几人的手都没空着,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

“你阿爸说,你们肯定是遇到迁徙的青蟹了,可惜就你俩个,要是家里人都去了,今天就发财了。”

陈永威想到那些跑掉的螃蟹还有些心疼,“是啊,要是近的话,我们就回来喊你们了。”

“抓到这么多已经不错了,这么多放在一起,等会儿压死掉了,先弄出来养木盆里面。”

李母见一个二个都没啥精神头,“你们赶紧去睡一会儿,这里我来弄。”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