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225章 :收货

书名: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2:52

“阿爸,我担心破倒屋上面盖的篷布,台风天一来的话八成会被掀翻。”

“现在石块和蛎灰都有了,等下午我师兄弟他们到了,我们就先把那排破倒屋修葺好,将房顶盖起来。”

张得金请来的三个总领工匠,都是他的师兄弟。

这三人又把平时一起干活的工匠喊了一些来,打算赶工把破倒屋修缮好,堆材料做事都方便。

李父乐呵呵的说:“建房子你是师傅,房子交给你了,你看着办就是。”

李大哥接过去说道:“阿金,下午就开工干活的话,怎么不把你师兄弟也叫上,来家吃顿便饭?”

“都是自己人没那么多讲究。”张得金笑道,“他们在沙基村扫尾,中午在那边吃,下午顺便就过来了。”

李大哥想了一下,看向李长乐,“那等会儿给准备点鮳头,给他们带走。”

张得金的师兄弟都是他们村的,他们那边不靠海,稀罕鱼鲞。

“好,他们就喜欢这些。阿喜让我回去的时候,带些腌好了的墨鱼卵回去,上次我带回去的几个孩子也喜欢。”

“家里腌了两大缸,等会儿多给你装一些。”李父说着又道,“下午让你丈母娘收拾点鱼鲞,给你那个卖石头的朋友也带一些去。”

张得金应下,扭头问李长乐,搭架子的事,他还没搞明白,李长乐说的可以伸缩的篷布该怎么弄?

李长乐想要的是后世那种伸缩式遮雨棚,便把他看过的遮雨棚的样子,连比带划的跟他说了一遍。

张得金听后,默不作声的想了一会儿,“阿乐,照你说的样子,可能要买些角铁,找人钻孔后用螺链接起来才能达到伸缩的功能。”

“姐夫脑子就是灵光,难怪那么多人找你干活。”

李长乐晓得自己这个姐夫,虽说看着忠厚老实,但是在做手艺方面,脑子却十分灵光。

就是胆子小,不然的话,再过几年可能就是有名的包工头了。

张得金憨厚的笑笑,“手艺人做的就是名声,主人家满意了,才会给你介绍下家。”

金老头点了点头,“阿金,移民村过来的还有几家没动工,今天运东西的时候,他们也来看过,等你们动工了,我让他们来看看。”

“多谢金大伯。”张得金感激的说道。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走到弄巷口。

李二哥对李长乐说道:“要不要去阿春家看看鱼鲞?”

“去看看也行!”

李长乐应下,跟葛昌发打了声招呼,跟着李二哥从左边的巷道口进去,朝西头最后那家走。

一路过去,几户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晒有鱼鲞,五花八门的啥品种的都有。

到了最后那家,一个瘸腿男子在院子里翻晒马鲛鮳头,只见竹架和竹扁上都晾满了鱼鲞。

院子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一看就是爱干净的人家。

李长春是本家叔伯的小儿子,跟他同年,家里以前也有一条小木船,有一次出海打渔遇到风暴,拼死摇撸逃到一座小岛上面,虽说断了一条腿,但保住了性命。

堂叔老俩口心疼儿子,就从老大家搬到他家,堂叔帮着出海捕鱼,他在家下地笼,放钓抓一些鱼获。

大的卖给海鲜行,小的就留着晒鱼鲞卖。

“阿春,还在忙啊?”李二哥笑着打招呼。

“你们来啦!”李长春笑着放下手里的马鲛鮳头,掏出香烟,递给了兄弟俩,“昨晚倒地笼,弄到几条马鲛鱼,我杀了腌起来晒了。”

李长乐看了看挂在竹架上的鳗鲞,只见刀口要端正平滑,快干了的水潺、马鲛……鮳头,气味、颜色还有摸起来的手感都不错。

不像有的人家没晒干的鱼鲞,摸起来粘乎乎的,一看就是翻的不勤,或是腌的太久。

晾晒鱼鲞的竹架和竹扁看样子也经常在清洗,不像那些不爱干净的人家,竹架和竹扁上面黑乎乎的一层,看着就倒胃口。

“阿春哥劈鲞的刀工不错。”

“阿安劈的比我好多了。”

李二哥:“我哪有你劈的鲞好,你劈鲞一刀划到尾,连顿都不带顿一下的。”

“又给我戴高帽子!”李长春说着拉了凳子给两人坐,“前天从你家门口过,看到你家满院子都是鱼鲞。”

“问了二伯娘,才晓得你们晒了送鹿城卖的,今天遇到阿安,我就提了一嘴。你看看,要是看得上,你就收去,看不上,就当我没说。”

李长乐笑道:“你家晒的鱼鲞不错,就是价钱上,我们给得肯定没你在镇上卖的价钱高。”

“都是自家人,我也不瞒你,主要是镇上的销量少,连我家晒的他们都卖不完。”

“镇上卖鲜货的多,大多都买了自己晒。”

李长乐指着院子里那些鱼鲞,“我家晒鳗鲞用的都是四五两一条的鲜货晒的,那种的你卖的多少一斤?”

“我拿给你看看。”李长春转身进屋,拿了一块晒干了的鳗鲞还有马鲛鮳头,递给李长乐。

“这就是四五两一条的鲜货晒的,我送到镇上卖的一块一一斤。院子里那种大虾干一块五,墨鱼鲞一块六,青占、水潺这些都是一角二一斤卖的。”

李长乐算了一下,就照这个价钱收,送到鹿城一斤有四角的赚头,他抬头看了一眼李二哥,这才对李长春说道:

“阿春哥,你把墨鱼鲞和别的都拿来我看看,可以的话,我就照你们送镇上卖的价钱收。”

“好嘞!阿仙把缸里的鱼鲞拿几样出来。”李长春高兴的扭头冲屋里喊了一声,不一会儿,一个三十来岁的圆脸妇人,提着背篓走了出来。

“阿乐,你看这是刚发花的墨鱼鲞,还有这些水潺、青占……”

王水仙脸上挂着殷勤的笑容,“你放心,我家的鱼鲞都洗得干干净净的,墨鱼也是背到海边杀了洗的。”

李长乐看了发花后的墨鱼鲞,还有虾干,“你家的虾干只抽了虾线,我收的话,你得把虾须剪干净了才行。”

“虾干大概有五六十斤,你全要啊?”

“你收拾干净了我就全要……”

王水仙抢着说道:“你放心,我立马就开始剪,保证修剪的干干净净的。”

“好!”李长乐指着簸箕里的鱼鲞,“墨鱼鲞、鳗鲞和那些鮳头,只要跟我现在看过的货,品质一样,你家有多少我要多少。”

“还有不少的,你真的全要啊?”王水仙语速飞快的说道,“发花了的墨鱼鲞大概有八九十斤。

虾干五六十斤,下午就给你收拾干净,鳗鲞也有一百多斤。黄占、青占、水潺……这些就有点多了,大概八九百斤左右。”

她担心李长乐在说大话,还担心过秤后拿不到现钱,堂伯家的人是不错,但阿乐以前的名声可不怎么好。

他们一直跟镇上的小贩合作,现在晒鱼鲞送镇上卖的人家越来越多,镇上的生意也不好做。

两个月前送去的鱼鲞,还有好几十块钱的货款没给,阿春才想着重新找人合作的。

如果阿乐也跟镇上的小贩一样,她还不如就送那卖,还不用跟阿堂伯、阿安他们起纠纷。

李二哥笑道:“阿春嫂,你放心,我家阿乐说了全要就全要,现货现款。”

王水仙听后高兴的点头,

李长春忙陪笑道:“阿乐,女人家就是这样,你别跟她一般见识。”

“没事,嫂子问一下是对的。”李长乐冲两人说道,“阿春哥,大家都是叔伯兄弟,我先把丑话说在前头。

只要你家另外的鱼鲞品质,跟你们给我看的一样,我就全要。”

李长春连连点头,“阿乐你放心,我家的鱼鲞都是一个晒法,保证干净。”

王水仙也道:“我家自己也吃的,还要送点给亲戚家。再说,下嘴的东西不弄干净,哪好意思拿去卖钱。”

“嫂子说的对,进口的东西卫生最重要,只要你们东西好,我们两家以后就长期合作。”

李长乐说着起身站了起来,“家里还有客人,我们就回去了。你们把鱼鲞收拾好,我们从工地回来验货后就过秤。你们放心,现款现货。”

“放心,放心!”李长春夫妻俩,殷勤的把兄弟俩送了出去,看着他们走远才乐呵呵的往回走。

李长乐兄弟走到巷口,李二哥说道:“阿乐,青占和水潺这些,除了运费算下来没多少赚头。”

李长乐算了一下,“有八分的差价,除去开支一斤能赚五六分,虽说便宜,但买的人比较多,出货量大的话,算下来挣的也不少。”

“做买卖我们不懂,你看着办就是。”

“阿春家的收了后,鳗鲞、虾干就够了,等家里的墨鱼鲞发花,我就把货送过去。”

“昨下午才装缸,发花还要几天。”李二哥说着又道,“那天我跟大哥、大嫂还有阿珍商量过了。

发工钱的事就照你说的做,你丈母娘那里,扣除开支,咱们抽一成利润给她,你看怎么样?”

李长乐听后见跟他预想的差不多,点头道:“行,晚上收工跟阿娘、阿爸也说一声。”

李长安拍拍他肩膀,“以后就辛苦你了。”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