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178章 :全家齐上阵

书名: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2:52

金辉老婆见还是拿的现钱,激动的拉着周若楠妯娌去清点自家那堆。

“哟,金大伯爷俩眼真亮,大个的有二十个,就是六块,中个的有三十个也是六块,小的二十个两块钱,一共十四块。”

“谢谢周老师,你算账可真快!”金辉老羡慕又婆激动的接过钱小心揣兜里,提着竹筐去海边接海蜇去了。

移民村的另外几家,来得晚,比他们少了不少,六家人一共才捞了五十三个大海蜇,中等的六十五个,小的有四五十个。

其他晚来的村民就更少了,好的有十来个,差的才七八个,三五个。

女人们拿到钱也很高兴,在家织一天网也才几角块把钱。

男人在家闲着没事,牌桌上还要输几块呢!

李大嫂快速将海蜇伞下那一层薄薄的褐色血丝,用刮刀刮下放进水桶里。

扭头小声对李母说道:“金大伯家的海蜇好,有好几只都有海蜇血。”

李母扭头看了一眼,高兴的点头,“多点就好了,一斤能卖十多块呢!”

李大嫂看着堆成山的海蜇,心里有些没底,“阿娘,你说我们做了能卖掉么?”

“阿乐不是说了么,海蜇脑、海蜇里子和海蜇血酒楼会收。”李母看了看刚收的那堆海蜇,心里有些发愁,“要是海蜇皮,酒楼也会收就好了。”

李大嫂点头,“是啊,我也担心海蜇卖不出去。你看一会儿功夫就收了好几十块钱的了,还要买大缸、买海盐、明矾,万一卖不掉,就砸手里了。”

“我找阿乐说说!”

李母将刮好的海蜇皮,拉到挖海沙埋海蜇的李长乐跟前。

“阿乐,你去酒楼卖海蜇脑那些的时候,问问他们收不收海蜇皮和海蜇头?”

李长乐想着腌制好,还要两三个礼拜,“别着急,腌制好了送去给他们尝尝,味道好了再说其他。”

见他质疑自己的技术,李母不满的睨了他一眼,“家里腌的海蜇皮你又不是没吃过。”

李长乐赔笑道:“阿娘,我不是怀疑你的技术,主要是家里一次才腌多少,一百斤海蜇顶天了,这次至少一万斤以上。”

“一百斤和一万斤都是一样的腌制办法,不过就是一个多,一个少罢了!”李母又小声道,“我就怕卖不出去,你们又要用钱。”

“放心,只要腌制出来的海蜇质量和卖相都好,就算酒楼不收,送鹿城也不愁卖。”

“那就好!”李母见他信心十足的样子,放心干活去了。

李长乐把海蜇埋好,见陈永威回来了,将水桶里的海蜇脑、海蜇里子还有海蜇血分别倒进油布袋里。

“阿威,你把这些带回去,让我阿爸分类煮了,你拿棒冰箱去码头,找阿东买一块钱的冰块回去保鲜。”

“好嘞!”陈永威将油布袋装背篓里,提着朝南山走去。

陆陆续续又有村民拉着竹筐来卖海蜇。

一个多小时后,陈永威蹬着三轮带着午饭回来,“哥,阿堂伯已经把海蜇脑那些煮好了,我都放到棒冰箱里了。”

“你吃了没,吃了就把这些送回去?”李长乐把水桶里的海蜇脑这些,让他送回去煮了放冰块里保鲜。

“我吃了来的!”陈永威将砂罐从三轮车里面端出来,又抱了一摞斗碗出来,“米面在里面你们自己舀。”

陈阿奶看了孙子一眼,“哟!谁在家煮的米面?”

“小青和小慧煮的米面,小洋和小涛几个在家盯着晒蛎肉干鱼干,小的两个帮阿堂伯应梭线。”

“连小的几个也没空闲,全家齐上阵。”

陈永威笑着点头,“我走了,来的时候把橡皮桶带来。”

李长乐挥挥手,不歇气的干了两个多钟头,早就饿了,忙拿了碗筷捞米面。

揭开砂罐鲜香扑鼻,令人食欲大开,只见里面装着满满一砂罐,用蛎肉、虾干、小唐菜、还有鸡蛋煮的米面。

一人舀了满满一大碗,找块礁石坐着就开吃,唏哩呼噜的吃的满头大汗。

肚子填饱后,几人的速度快多了,沙滩上堆满了压着海蜇皮的沙堆。

这时,海面上的风浪越来越大,能捕捞到的海蜇越来越少,不少人家收了抄网,把自家捞到的海蜇,朝李长乐家杀海蜇的地方送。

这一批海蜇就少多了,多的才十几个,少的才五六个,一群人围着李家的摊子,叽叽喳喳的像一大堆鸭子吵个不停。

金家兄弟和金辉父子拉着海蜇过来,见围满了人,把海蜇放在李家杀海蜇的地方,就回去换衣服去了。

用了李家抄网的那个汉子,也帮忙用海沙压海蜇皮脱水,李长乐忙让他回去了。

前后弄堂住着,不过就用一下抄网,让人浑身湿漉漉的帮忙干活,这事他可做不出来。

拿了钱的村民,羡慕的看着堆成山的海蜇,“阿乐啊,收了有一万多斤了吧?”

李长乐也不瞒他,“收了八九千斤,加上我家捞的,有一万三四吧?”

“海盐和明矾也要一百多块了,海蜇起码也要一百多块,你家收这么多,要是卖不出去就麻烦了哦!”

“镇上到处都是卖海蜇皮的,一天也卖不了两斤!”

“阿爸,你也是的,海蜇腌好了,用盐卤泡着,卖一年也不会坏。”金辉觉得自家老头多管闲事。

李长乐笑了笑,“我也是这样想的,主要还是我丈母娘在鹿城有铺子,外面就是菜市,等腌制好了送过去请她帮忙卖。”

“哦,原来是送鹿城卖啊,大城市拿工资的人多,一天卖个十来斤,应该没问题。”

“小花婶,还是你家阿乐福气好,我们村讨城里老婆的,回城后就不来了。”

“就是,你看人家周老师,文化高人长得也好看,不嫌弃我们渔村日子苦,连丈母娘对你家都那么好。”

金辉老婆羡慕的看了一眼一旁记账的周若楠,想到自己大字不识一箩筐,心里有些发酸。

“我家阿楠跟亲家母良心好,不嫌弃我家穷,老大和老二媳妇持家也是把好手,家里多亏她们操持。”

李母夸完周若楠还不忘夸夸两个大的。

葛昌发浑身湿淋淋的拖着竹筐过来,往李长乐跟前一扔,“你清点一下,我回去换了衣服来帮你弄!”

“行,晚上做海蜇脑汆鸡蛋下酒。”李长乐拉过竹筐,“还不错嘛,一会儿功夫也捞了十来个起来。”

“多亏阿威把你家的抄网送来给我用,我跑礁石那边捞到的。”葛昌发说罢就要走。

“慌个屁啊,一共才十来个,把钱给你再走。”李长乐把海蜇从竹筐里抓出来,清点后让周若楠把钱给了他。

葛昌发拿着两块钱,乐呵呵的走了。

李长水兄妹也放弃捕捞海蜇,回到沙滩上忙着分拣海蜇卖钱。

李玉芳兴奋的把一个三四十斤重的大海蜇扒拉出来,放到大的那堆,“哥,大的有多少了?”

“加上你这个已经十五个,”李长水把一个中号的放到一边,“中等的有二十个,小的也有十五。”

“大的十五个,三角钱一个,小的两角,二十个是多少钱啊?”

李玉芳算不清楚了,气自己没上过学,连算术都不会,找到算钱给村民的李长乐,“阿乐哥,快去帮我们算一下,看看我哥捞了多少海蜇起来?”

李长乐回头见她头顶那,稀稀拉拉的三根头发还在滴水,忙道:“浑身都湿透了,以后老了有你的苦头吃。”

“没事,我头发少,一会儿就干了。”李玉芳拉着他回去,帮他们算兄妹俩分家后的第一桶金。

“哥帮你算,你先回去把衣服换了,不然老了风湿骨痛,有你受的!”

李长乐想着兄妹俩这辈子分家早,玉芳丫头不会再像前世那样,不过三四十岁,连儿子都没看着长大就没了。

李母闻声扭头,上前捏了她一把,“死丫头,你看你这一身,全都湿透了,赶紧回去换一身干衣服来,这里你哥嫂晓得弄,不会少算一个的钱。”

说着又指向阿水,“你也回去,找你二伯拿些姜回去,煮了吃了再来。”

李玉芳以前身上的衣服在滴水,亲娘也从没管过自己,眼眶有些泛红,“二伯母,我们不是为这个,你们这么忙……”

“忙也不差这一会儿功夫,赶紧走。”李母像赶鸭子似的,冲兄妹俩挥了挥手。

周若楠拿了账本上前,“阿水、玉芳,你们赶紧回去换身衣服,嫂子保证帮你算好。”

兄妹俩已经分拣的差不多了,剩下几只一眼就能看明白。

“好的嫂子。”李长水拉了妹妹一下,“二伯母,我们这就回去。”

兄妹俩走后,李长乐帮着清点了一下,大海蜇十八个,五块四角钱,中等的有二十一个,四块二,小的也有十六个,一块六,一共挣了十一块二。

周若楠记好账看了一下,发现阿水一个人都快赶上金家兄弟,不由得叹道:“阿水和玉芳干活,比那些大人还卖力!”

李母摇了摇头,“家里就那么点粮食,房子是住过几代人的老房子,不卖力点以后连老婆都讨不到。”

海蜇收完后,周若楠继续杀海蜇,李长乐一个人在沙滩上挖坑,一个个沙堆沿着他家杀海蜇的地方垒了起来。

李母婆媳和陈阿奶忙了大半个小时,把刚收起来的那些海蜇杀出来,陈永威就蹬着三轮来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