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226章 :烂泥就是烂泥

书名: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2:52

李长乐到家,就看到几个孩子围在八仙桌前,桌上摆了一堆新课本,还有几张日历画,“放学啦。”

李小洲扭头看到他,飞快的从条凳上爬了下来,“阿爸,我跟阿美一桌的。”

“好好的,不许吵架。”李长乐撸了他一把,看向李小海几个,“新书都要包起来啊?”

他记得自家老大爱惜课本的很,李小洋几个小学毕业后,课本书本全都成了擦屁股的纸。

就他的,全都收拾的整整齐齐的,后来村里有哪家的孩子掉了课本,就来他家借。

李小海使劲点头,“嗯!阿姐教我包书壳。”

“下午还要去上课么?”

“下午不上课,要大扫除。”

“每次开学都要大扫除。”李小洋一脸郁闷,“我们那组被抽去打扫厕所,大热天,臭的要命。”

“唉!”李小慧哀叹一声,“我们那组也一样,被抽去打扫女厕所。”

李长乐回想起上学时,学校的厕所也觉得一阵恶寒,摇摇头去了父母那边。

葛昌发和张得金正在收拾扑克,屋子里弥漫着跳跳鱼炖豆腐的香味。

“怎么不打了?”

葛昌发笑着指了一下厨房,“姨娘喊开饭了,太鲜了,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跳跳鱼炖豆腐,能不鲜么!”李母端着斗碗走了出来,“我到码头刚好遇到抓跳跳鱼的上岸,买了几斤,又买些沙噀回来炖豆面。”

“还有海参炖鸡。”李二哥端着瓷钵从厨房出来,笑嘻嘻的看着几人,“中午这一顿,全是带补的哦!”

话音未落,周若楠又端着一盆沙噀炖豆面出来,放在桌上。

李长乐笑道:“下午还要卸几船预制板,不整点好的,怎么有力气干活?”

金老头笑呵呵的说:“主人家,太客气了。”

李父跟他客套了几句,大伙儿坐下开席,下午还要抬预制板,一家就喝了两杯老酒,就开始吃饭。

……

李长乐吃过午饭,便让李小洋去项家把项小鱼叫来,把卖八爪鱼的钱给他,然后就带着他去礁石滩下罐子。

“小鱼,下次去涂下桥卖鱼获,我带上你一道,以后,我跟阿威叔不在家,你就自己送鱼获去那卖。”

“八爪鱼收获好的话,你可以去上次买罐子那里,再买些罐子,多下几组。”

项小鱼点点头,想想又问:“阿乐叔,我去可以么?”

他记得阿爸说过,每家都有自己卖货的渠道,一般都不会带人去抢自己买主。

“怎么不可以?”李长乐笑着看了他一眼,“要是抓到啥好货,你自己送去卖就是。”

“但千万别去水深的地方,还有烂滩涂,万一陷下去了,你自己晓得后果。”

“我不会去的。”项小鱼停下来看着他,认真的说道:“谢谢你,阿乐叔!”

“小鱼,别人帮不了你一辈子,只有学到你自己手里的本事,才是你永远的靠山。”李长乐揉揉他脑袋,朝山洞口走去。

“嗯!”项小鱼冲他应了一声,垂头用手背横着揩了一下眼,大步跟上他走出山洞,下山到了礁石滩,只见潮水已经全退下。

李长乐把罐子从麻袋里取出来,“还记得那天,我是怎么教你下罐子的么?”

“记得,我下给你看。”项小鱼拖着渔绳下水,一直走到齐腰深的位置才停了下来,将渔绳两头绑在竹竿上拉直,用力插入泥沙。

李长乐坐在礁石上,见他回头看自己,便冲他点了点头,示意他没做错,等他把两组罐子都下好,起身拍拍屁股,将麻袋卷好等他回来。

“我还要回去干活,你要去淘海么?”

项小鱼点头,“大阿公说他要教我怎么掏青蟹,我想跟他学。”

李长乐想了一下,才想起来是项老头,“好好学,青蟹价钱不错,要是能弄到软壳蟹,价钱更高。”

项小鱼想起李小洋说他喜欢吃跳跳鱼,“阿乐叔,我还会抓跳跳鱼,等会儿我抓了送来给你吃。”

李长乐也不跟他客气,“叔今天中午才吃过,过几天有的话就送点来给我。”

“哎!”项小鱼高兴的提着水桶,冲他挥挥手,朝滩涂地那边走去。

李长乐走到山头,看向下面的滩涂地,只见不少滩涂地已经挖成了蟹塘。

一块块蟹塘之间垒起了田垄,每道田垄中间还竖了张青绿色的纱网,防止青蟹到别家“窜门”。

他记得养殖青蟹失败后,有的把承包了的滩涂地退还给村里,还有的去别的地方学了技术回来,养殖紫菜、养青子、扇贝、蛤,坚持下去的也挣了钱。

等他回到家,李父他们已经去了工地,刚准备过去,李大哥就蹬着脚踏车进了院子。

“阿乐,我看到大姑家在拆墙,大伯也在那,看样子他们两家合伙干了。”

“管他的,只要别来找我们就成。”李长乐看着他,“你干啥去了?”

“你跟小鱼刚走,阿冬伯就拿电汇单来了,阿欢给家里汇了五百块钱来。”李大哥笑道,“不晓得那小子攒了多久,才攒起来的。”

“给阿娘给他攒着,等他转业还要买房子,实在不行,还得在他单位附近给他买地皮建房子呢!”

李大哥好笑的看着他,“你真以为你袁天罡转世啊?掐指一算,就晓得他回来在哪里上班。”

“反正不是边防派出所,就是海事局,我觉得他八成就在这两个地方。”

“神叨叨的。”李大哥说着又道,“我回来的时候,听他们说,沙基村从初九就开始做戏,连做七天。”

“听说还是他们村两个大户,跟他们村委一起凑钱请的大戏班,不是村里的草台班子。”

“卧槽~连做七天,谁这么牛啊?”李长乐跟着他朝屋里走。

“可能是周家兄弟吧?听说第一场演《五女拜寿》还有《何文秀》。”

李母听说有戏看,忙从里屋出来,“阿平,沙基村真的请了大戏班来唱啊?”

“对!听说他们村都开始搭戏台了。”李大哥乐呵呵的把钱递给她,“初九那天你们都去看戏,我在家守着。”

“有耳福了,初九那天看戏去。”李母高兴的拿着钱朝里屋走,想想又道,“这钱你拿去给你阿爸,把买预制板的钱给了,省得你们去取钱。”

“行,等忙完了,我们取来还你。”李大哥接过钱装好,跟李长乐一起去了南山。

下午来帮忙的人更多了,李长清爷俩和李长水也来了。

张得金几个师兄弟也来了,李父和金老头、李大嫂、李二嫂留在工地前,帮忙活灰浆,送去给他们砌墙。

十间破倒屋,就中间的几间墙体还算完整,特别是灿头两堵山墙已经塌掉大半。

他们得把山墙砌好,然后将梁重新架上,钉上檩条然后盖上瓦片。

李长清看着宽敞的地基,羡慕的说道:“阿乐,你们这里不错嘛?早晓得我也批这边了。”

“那是,我眼光有差了的么!”李长乐也觉得很好,特别是前后院,整个村也就他们几个才有。

“阿乐,我问你件事。”李三叔拉着他一起朝海边走,“阿威家的新房建好了,他家老房子打算咋做,有没有跟你提起过?”

“他没说,我也没问。三叔你想买啊?”

“我买了做啥?”李三叔小声道,“我帮阿水问的。”

“是你想到的,还是阿水自己想到的?”

“是阿水想到的,他们想从那儿搬出来。”

李三叔神色复杂的说道,“那晚你跟阿水把你四叔找回来,你们走后,两公婆在家打得是哭爹叫娘。

阿四自从跟许仙梅那疯婆子干了一架后就变硬气了,出海回港直接就去涂下桥码头卖货。

卖鱼获的钱也不拿出来给你四婶,回家还要找她算账,让她把以前那些钱都拿回来。”

“四叔在涂下桥找姘头了啊?”

李长乐觉得李四叔那种男人,就是天生的软骨头奴才命,除非又找到一个勾得他卖命的女人,才会对许仙梅那么硬气。

“听村里几个船老大说,他好像跟一个在饭店帮工的寡妇好上了。”李三叔啧啧两声,“我昨天去涂下桥码头看了看,现在反倒收拾的像个人样了。”

“他倒是跑出去跟人风流快活去了,许仙梅拿不到钱,天天像个疯婆子一样在家咒骂。阿水、玉芳就惨了,他们才想搬出来的。”

“三叔,四婶那人你晓得的,买房子的事我不好出面,你让阿水自己找陈阿奶打听。”

李三叔想到许仙梅的为人,也觉得头疼,“行,等会儿我跟阿水说去。”

叔侄俩说话间就到海边,货船到了后,十几个人喊着号子,将一张张预制板抬上车拉到工地,然后就是蛎灰,石块、石条。

一艘接一艘货船靠岸,建筑材料源源不断的往工地上送,一直忙到黄昏,货船才没了,所有的材料也都准备齐全。

张得金和三个师兄弟干活的速度堪称神速,一下午就把垮塌的地方全都修缮好,梁也架好了,木匠已经订好了两间屋子的椽子和檩条。

还把灿头那间屋的灶台和烟囱也修砌好了,以后就不用从老宅烧开水送到这边。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