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185章 : 吉米,阿加

书名: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2:52

李长乐把鱼饵全都挂好下水后,伸腿勾过小板凳坐下,看着渔线慢慢下沉,兄弟仨都没说话,只静静的等着鱼儿上钩。

坐那等了有十几分钟,才看到渔线上的浮漂点了一下,握竿的手感觉水下钩饵在颤动。

这是有鱼在试探,他稳稳地握住鱼竿没动,当手上感觉到鱼咬饵,传来的拖拉力道时,握竿的手用力向上一顿,用力快速提竿。

鳗鱼上钩后,得立即提竿将鱼拖出水面,不然吃痛的鳗鱼会到处乱钻,缠在水草上或是钻进障碍物,线断钩折后逃脱。

李二哥见吃痛后卷缩成一团的鳗鱼,被他拉出了水面,忙用抄网将鳗鱼接住,放进水桶里面,用手指扣住其头部,将鱼钩取了出来。

李长乐看着桶里的比小树杈粗不了多少的河鳗,“哈哈,开张了,继续干!”

那边李大哥也有鱼咬钩,拉起来一条六七两重的河鳗,只有李二哥还没拉起过鱼了。

“这位置不行,得换个位置下钩。”

“哥,我跟你换换?”

“不用,我到前面试试看。”李二哥说着换了个位置,继续下钩。

过了半个小时,李长乐和李大哥相继钓起了两条河鳗,还有一条鳜鱼,他的鱼竿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手气还想钓几条大的,连一条都不上。”

钓鱼是需要耐心,但他等了一个小时,阿乐钓起了两条河鳗。

大哥钓到两条河鳗,一条一斤多的鳜鱼,就他还没开张,手跟摸了大便一样臭。

李二哥有些坐不住了,将三根鱼竿收起,拉起来有的只剩下个虾头,有的只剩下一个泥鳅脑袋挂在上面。

“我不钓了,半天一条都不上,还不如拿抄网去前面那个排水口捞鱼来的快!”

他刚才跟李长乐去小树林那边看水的时候,看到有个水缺往长塘排水,下雨天这种水缺口的鱼特别多。

“二哥,我跟你一起去!”

李长乐也耐不住性子在这守鱼竿,拿起大抄网冲李大哥说道:“大哥,你在这守着,我们去那边捞几网试试。”

“你俩都是猢狲屁股,坐不住的!”李大哥笑骂一句,冲两人挥手,“去捞两网回来,等雨快停下来,我们也该回去干活了。”

“嗯嗯!”李长乐拿着抄网,提着水桶朝前面水缺跑去。

刚到第一个水缺,就听到泛起白色浮沫的入水口,传来噼噼啪啪的拍水声。

“有货!”李长乐激动的将抄网斜插入水,握住手柄将抄网朝水缺口推进,快速舀起,只见里面有泥鳅、鲫鱼,河虾。

最多的还是小的只有牙签粗细,大的跟小指差不多,一条条如玉似雪,洁白透明的银鱼。

身形纤细,身长寸许的银鱼,只有一根自头部贯穿至尾部的脊椎软骨,细嫩透明、洁白如银,肉密且无鳞无刺,无骨无肠,肉质细腻,没一点腥味。

“阿乐,我捞到不少银鱼,你那有么?”李二哥激动的问道。

“有,我这里也有不少。”李长乐提着抄网过去,“你看,这一网该有七八两重了吧?”

“不错,能卖到七八角一斤呢!”

“比钓鳗鱼划得来!”李长乐将鱼倒进水桶,再次将抄网放入水中,沿着塘岸边缓缓推进,到水缺口时提起抄网。

网里也有不少银鱼,还有一条一斤来重的草鱼,和一些麦穗鱼还有泥鳅。

“阿乐,快看,那边有彩虹!”李二哥指着南面的山顶喊道。

李长乐扭头看去,只见一道美丽的彩虹横亘天际,闪烁着七彩的光芒,憋了半天,说道:“风雨过去了!”

“过去了,明天就可以出海捕鱼了。”李二哥应了一声,提着抄网到岸边捞了起来。

两人的欢呼声引得钓鱼的李大哥也没了兴趣,拿着抄网跑了过来,“我看看有多少?”

“一次捞起来的银鱼都有几两重。”李长乐笑嘻嘻的看着他,“你那没鱼上钩啊?”

“没有,你们走了,鱼也不来了。”李大哥拿起抄网在塘边捞了起来,网兜里忽然溅起一阵水花,手柄差点滑落在长塘里面。

“卧槽~杀甲得猛!”他连忙握紧手柄,将抄网提出了水面,只见里面有一条五六斤重的大鱼时,他兴奋的喊了起来,“大鳜鱼一条。”

鳜鱼头尖,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

因其肉多刺少,蒜瓣状的肉质洁白细嫩、鲜美,与黄河鲤鱼、松江四鳃鲈鱼、兴凯湖大白鱼齐名,被誉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

“我看看!”李二哥和李长乐都提着抄网跑了过来,“乖乖,大哥今天的手气爆好,明天出海定能弄到大货。”

李二哥乐呵呵的点头,“没白来,加上鳗鱼和那条小的,也能卖个七八块了。”

李大哥也很高兴,“雨都停了一会儿了,桶也快满了,一人再捞两网,就回去干活。”

接下来两网,又捞到两条鲻鱼,一条鲤鱼,无数的小银鱼,还有些泥鳅,兄弟仨才收工往回走。

“哥,台风过去了,我们明早出海还是今天半夜出海?”

李大哥看了看天,“今晚三点就可以出海,我们选的日子还有两天,明早我们陪你阿威一起去。”

李长乐点了点头,“那我们两点起来去水路张开船去。”

李二哥接过去说道:“今晚我跟大哥去水路张开船,到时候就在水路张把油加满,你在家多睡一会儿,到时候跟阿威一起把东西拉到码头,三轮就放阿东家。”

“好嘞!”

到家,只有李父和几个孩子在家,周若楠婆媳已经去了南山干活。

“阿爸,我们去干活,你跟小洋一起把鳜鱼和鳗鱼送去卖钱,银鱼和鲻鱼留着晒鱼干,其他的烧了吃。”

“你们去忙你们的,我来收拾就行。”李父这段时间受伤的腿能用上一些力,放开拐棍也能走几步。

李长乐三人把鱼竿放好,就挑着箩筐扛着锄头、铁锹去了新地基,到那见陈永威推着翻斗车从山上下来。

打了招呼,李大哥和李二哥朝山上走。

李长乐看着他推着的翻斗车,笑嘻嘻的问道:“看电影的回来啦!”

“嘿嘿!”陈永威憨笑,“回来一会儿了,我们看的歪果电影,跳迪斯科的,唱的歌好听,跳的舞也好看、带劲。”

“我晓得,吉米,阿加!吉米,阿加!让我们手牵手,来跳跳迪斯科,爱你在心里头,忘掉那忧和愁……”

李长乐边唱边还扭了几下。

“对对对,就是这样唱的。”陈永威一脸崇拜的看着他,“哥,你扭得还有点像。”

“那是,连迪斯科都不会跳的话,就没人说我天天混街的二溜子了。”李长乐踢了一下翻斗车,“哪来的新式武器?”

“阿蝉家的!”陈永威心情愉快的应道。

“怎么样?跟阿蝉还有话说么?”

“有,她说她家在岛上的时候,她怎么捕鱼的,还说她只读了两册书,现在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要是能早点移民过来,她就能多读点书了。”

“我让她以后跟嫂子学……”

“呆瓜,又不用教啥知识,名字你教她不就行咯,文化人管这叫红袖添香!”

“我们哪来的香添!”

陈永威把黄泥倒草棚里,推着翻斗车朝山上走,“我送阿蝉回家,金大伯说海水还没退下,可能要明早才退。”

“我们明早就开船出海,你两点半过来,我们一起去码头等我哥。”

“好啊,总算能出海捕鱼了!”

“是啊,两天没钞票进账,天晴钱哥就要送木料过来。”李长乐说到这儿,忽然想起一事,“等收工我去姐夫家一趟,让他抽空来看看木料。”

“木料也要不少钱了吧?”

“是啊,只要开始动工,钞票就像水一样往外流。”

到了山上,李母她们挖出来的黄泥已经堆成了山,雨后土质疏松,比晴天土质板结的时候,好挖多了。

有了三人帮忙,黄土堆肉眼可见的缩小,陈阿奶和李母婆媳几个加快了手上的动作,挖起来的黄土还勉强供应得上。

收工后,李长乐拿了些银鱼和鲫鱼,骑着脚踏车去了里岙,到桥头就看到李长喜在塘岸边洗菜,“姐,我给你带了些银鱼还有鲫鱼来。”

“你怎么这会儿来了?”李长喜见他天都快黑了来家,还以为家里出啥事了,连菜也顾不得洗了,急忙朝岸上走。

“没事!阿发带我去鲤鱼山他朋友那买的木料,明天应该会送来,让姐夫有空带上木匠去看看。”

“哦!吓我一跳。”李长喜松了一口气,“木匠你姐夫已经叫好了,他大哥跟他师兄弟一起去。”

“张大哥带木匠去当然最好了。”李长乐把腌制海蜇卖的事跟她说了一下。

“你跟姐夫说,我们打算先把后面那排破房子修整好,先搬到那边住,看工地啥的也方便。”

“不错嘛,等腌好了又有进账了。”

李长喜高兴的看着他,“你姐夫干活的那家,本来明天就要完工的,打台风又耽搁了几天,你姐夫这会儿还在那边加班干活呢!”

“没事,这两月台风本来就多,你跟姐夫说,我们又不等着房子住,安全要紧!”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