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201章 :有的钱不是我们能挣的

书名: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2:52

李长乐刚到家,就见李母端着饭碗站在洗衣板那儿,大声和几个帮着杀鱼的老姐们闲聊,语气里满是欣慰。

几个姨娘都夸她有福气,两个大的勤快肯干,小儿子在部队干受上峰赏识,现在连最不听话的阿乐也这么有出息。

李长乐见母亲扬眉吐气的模样,不禁莞尔。

李母见他回来,忙端着碗朝他走,“忙了一天了,不赶紧吃饭,又干啥去了?”

李长乐担心等会儿项小鱼兄弟俩来,老娘嫌他们干活不利索,白挣工钱,上前两步把请那孩子来家干活的事告诉了她。

“你以为老娘就那么心狠啊?”李母嗔怪的剜了他一眼,“现在家里跟以前不一样了,你们兄弟几个都在海上讨生活,就当做好事,给你们积福了。”

“还是老娘觉悟高!”

得了李母一个白眼的李长乐笑着进屋,见陈永威已经回来了,“怎么样,旗鱼坤叔要了没?”

那条旗鱼李大哥见卖给阿东家要少卖几十块,便没送去他家,说宁愿便宜点卖给酒楼。

“要了。”陈永威乐呵呵的说:“坤叔在海门没回来,阿胜打电话问了坤叔收的。阿胜说他们老板在海门的酒楼,生意好得不得了。

还说坤叔说了,让我们有好货,尽管送过去,要是弄到好货,太晚不方便过去,可以给他去电话。”

李大哥高兴的说道:“还是坤叔仗义,阿东还说,昨天上的大货太多,价钱卖不上去。”

陈永威看向他,“大哥,你不晓得,酒楼的鲜货卖得可贵了。听阿胜说,一碟金枪鱼生鱼片就十几片的样子,弄点酱料端上桌,一份就是几块。”

李二哥听得一脸羡慕,“还是开酒楼来钱,一碟鱼片就几块,一条不得卖好几百块啊!”

自己兄弟几个累死累活的捕鱼,结果人家一条鱼,就能把几条的本钱挣回来。

李长乐:“哥,小饭馆一碗米面也要一角多钱呢,米面才多少一斤?有的钱不是我们能挣的,你看着人家挣钱,你去开一个说不定就得赔钱了。”

阿胜这嘴不行,这样下去别说接坤叔的班,连现在的活都干不长久。

李大嫂:“阿乐说的对,就像上次我们去涂下桥卖鱼获,那两个市场管理的不找别人麻烦,就找我们的,要不是坤叔帮忙,那次就麻烦了。”

李父点头,“阿安,你们现在已经很不错了,人得知足,一个村子都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城里的门道更多,有的钱就不是我们挣的。”

李二嫂睨了李二哥一眼,“就是,村里不少人想跟酒楼攀上关系,把鱼获送到他们那卖,还攀不上呢!只有酒楼生意好了,我们才挣得到更多的钞票。”

李长乐觉得还是二嫂犀利,冲她竖起拇指,“二嫂这话在理!”

李二哥讪笑,“我没想开酒楼,就是那么一说。”

“吃饭了。”周若楠把饭碗放到李长乐跟前,“那孩子答应来干活了么?”

那孩子是个懂事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可惜父母走的早,虽说她帮着申请了困难家庭补助,大队也给兄弟俩免了学杂费,但两个孩子要吃饭,最后还是辍学在家。

以前家里条件不好,她也有心无力,现在条件好了,伸一把手帮帮他们,让小的那个也能念几年书。

李长乐点头,“答应了,我说是你让他来的,他说会好好干。”

大伙儿都看向了两人,李父不解的问:“谁啊?哪个孩子?”

李二哥明白了,“阿乐,你刚才是去叫项家那孩子来家帮着干活啊?”

李长乐:“就是那孩子,小涛说兄弟俩连饭都吃不饱,晚上还要剥皮皮虾,剪虾须挑虾线,我就去喊他来干活了。”

李大嫂说道:“我晓得那孩子,干活蛮利索的,不比请村里那些懒婆娘差。”

陈阿奶想到儿子走时,孙子就跟项家小的那个差不多大,叹道:“没娘爸的孩子难啊!以后还要请人,就把他叫上。”

李小涛拉拉李长乐,“三叔,小鱼兄弟俩也是来挣工钱的啊?”

“对,他们是来挣工钱的。”李长乐看向几个大的,“小鱼兄弟俩挣工钱是为了养活自己,你们挣工钱是为了做什么呢?”

“三叔,我们攒着买笔,买本子……”李小洋几个看着他,说不下去了,埋头数着碗里的饭粒。

李长乐敲敲桌子,“好了,没说不给你们,工钱发给你们了,就是你们的,该怎么用都好好想想。”

李小海一脸茫然,“我没有工钱。”

周若楠笑道:“上次挣工钱你跟弟弟在鹿城没回来,不过哥哥姐姐干活都很卖力,帮了我们大忙!”

李父看着大的几个说道:“家里供你们吃,供你们穿,忙不过来的时候,还要拿钱哄着你们干活。

你阿爸他们跟小海、小美一样大的时候,就要帮着带弟妹,捡牛粪、割草、淘海挣工分养家了。”

李小海看看哥姐,“阿爷,我不要工钱!”

大的几个都抬头看向李父,“我们以后不要工钱了!”

“阿爷,我也不要!”李小洲拉着李父,“阿爸要挣钱给我们讨老婆,讨老婆很花钱的。”

“哈哈哈!毛都没长齐,就惦记着讨老婆了。”大人小孩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一家子吃过饭,就各自去忙自己的事去了,周若楠和陈阿奶收拾了锅灶就忙着给皮皮虾焯水。

李长乐和李二哥继续腌制杀好的马鲛、青占,李父带着几个孩子剪虾须、虾刺、挑虾线。

李家自家吃就是这样做的,虽说要麻烦一些,但晒出来的虾干口感更好,看着也清爽。

这样晒制的出来的干虾,一斤的价钱比没剪虾须,挑出虾线的干虾贵一角。

李小洲和李小美两个小不点也在那帮忙,不时还要撒撒娇,指着自己被虾刺了的小手给李父看,让给他们擦药药。

“汪汪…汪汪……”趴在院子里的大黄和阿旺冲弄巷里叫了起来。

“阿乐叔!”

李长乐抬头看到项小鱼牵着一个,瘦得显得脑袋有些大的孩子,站在院子外面,呵斥了狗子一声,把兄弟俩带到父母那屋。

“周老师在屋里煮皮皮虾,你带弟弟进去就是!”

“好的!”项小鱼牵着项小星进去,拘谨的冲李父打招呼。

“快进来坐!”李父让李小洋给兄弟俩拉了根条凳,又问道,“你们吃过饭没?”

“李阿公,我们吃了的。”兄弟俩坐下后说道。

李小洋把剪刀和竹签递给了他,冲他挤挤眼,“干饿了可以吃皮皮虾!”

项小鱼笑笑,拿起竹签利落的将虾背上的虾线挑了出来,项小星也拿起剪刀帮忙剪虾须。

李小海笑嘻嘻的说:“我们刚才就吃了好多,晚上饭都吃不下了。”

“我们昨晚吃,今天又吃,放的屁都有股皮皮虾味道。”李小涛皱着鼻子说道。

李小洋白了他一眼,“屁虫一个,今晚别跟我一床睡!”

周若楠也闻声走了出来,看着瘦的脱相的孩子,鼻子有些发酸,“小鱼,你们真的吃了吗?没吃老师给你们盛。”

项小鱼忙站了起来,“周老师,我们吃了的!”

“好,你们干活的时候小心点,别把手剪了。”

周若楠叮嘱了一句,就去厨房忙碌去了。

倒大半碗盐下锅翻炒几下,等盐炒热后,将竹筐里的皮皮虾倒进大铁锅,再倒一些老酒在里面翻炒几下。

然后盖上盖子大火焖几分钟,捞出倒进筲箕里面,端出去凉一下就可以剥皮皮虾虾仁了。

虾干就得把煮出来的水份炒干后,再起锅端出去摊开晒起来。

李长乐兄弟俩忙到九点,就把杀好后需要腌制的鱼码进了大缸。

李母婆媳带着十几个妇人开始杀墨鱼,陈永威已经拉了几大缸海水回来清洗墨鱼。

因为渔村人发现用海水清洗干净后晒出来的墨鱼鲞,不管肉质还是肉色都比用淡水洗后,晒出来的墨鱼鲞品相更好。

从那后,晒制墨鱼鲞时都用海水清洗墨鱼。

剖墨鱼的时候也有讲究,轻轻将墨鱼肚子剖开,再割开墨鱼的两只眼睛放出里面的黑水,保留背骨,取出墨鱼腹内的内脏。

墨鱼这种海味可谓浑身是宝,不但鱼肉能吃,墨鱼卵、墨鱼膏、墨鱼墨也是能吃的。

剖出后只需稍作整理,就撒上盐进行腌制。

一般两到三天就腌制入味了,做饭的时候,舀一勺出来装盘子里放饭甑里蒸熟。

蒸制后的墨鱼墨、墨鱼卵和墨鱼膏会变硬,吃起来味道咸香可口。

墨鱼骨还是一味常用中药,中医称其“海螵蛸”,有制酸、止血、收敛的效果。

墨鱼墨在旧时,骗子常用来写借据或契约进行诈骗。

墨鱼墨写的字,当时看着跟普通的墨汁所写的并无不同,但过了一段时间字迹会逐渐消失。

后来,人们得知墨鱼墨是罪魁祸首时,也将墨鱼作为骗子的隐喻。

墨鱼一般是淡晒的,将清洗好的墨鱼,用竹篾将鱼身最大限度撑开,以防鱼身合拢,影响干燥和品相,早晚晒背部,中午晒腹部,即日翻晒两次,晴好的天气,三四天就可以晒干。

晒好的墨鱼鲞还要装入大缸发花。

装缸前,以防返潮得事先用稻草铺垫一层在大缸里面,捂上几天后,墨鱼鲞的背上就会出现一层,类似于柿饼上的那种白霜。

这样的墨鱼鲞,才能成为标准的上品墨鱼鲞。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