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百八十章 大烹小鲜

书名: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0

六部之中的礼部,就好比五寺之中的光禄寺用得上的时候,无比重要,重要过一切衙门;用不上的时候,除了消耗银两,规矩又多,几乎排不上大用场。

但在这万历年间,礼部和光禄寺大多时候都处在用得上的情况。

这也就让两个衙门养成了同一个习惯不轻易站队,实在要站,就选万岁。

因此,如今在礼部坐着的两位皇子,对此一时的礼部而言,没有主次之分,实在要分,皇三子优先。

这已经与山海合宴时的礼部,发生过明显的变化了,从他们的选择上也能把背后的原因判断得很清楚,全因为郑皇贵妃十年有余的运作。

说到郑皇贵妃,礼部尚书和左右侍郎简单问候过皇长子,转而好声好气地询问皇三子。

“三皇子殿下,明日将要下入民间,此一刻怎得上敝处逛逛”礼部右侍郎平时在翊坤宫走动最多,所以由他先说话,没什么不可。

“哎,右侍郎何出此言,我明日下民间,与今日上礼部看看,并无冲突。平日要不是课业繁忙,我想来还不得。更何况今日,这是有事上门。”皇三子有些顾虑地看了眼自己的老师,礼部尚书兼翰林院讲读,没有把话放在身份高的一端说。

“殿下既是有事,还请尽早告知吾等,以便吾等尽早着手准备。”礼部尚书带着为皇子教书先生的威严,与皇三子对视一眼。

皇三子目光下移,从袖中取出瑛儿与他一同做出的食谱,交在他手里,“这回我娘郑皇贵妃娘娘说,光禄寺离得远,就不劳烦光禄寺准备,由尚膳监特派一位御厨即可。”

尚书接过稍微确认了一下,就直接把纸条转交给郎中手里,郎中双手把纸展开,细细反复看了两遍,“既是娘娘的口谕,下臣这就去安排。此刻距明日用午膳尚不足一日,我三人须先往尚膳监去宣照会,之后再议。”

三人正要走出去,却被皇长子在身后叫住,“依我之间,既是由尚膳监特派一位御厨就定下何贵如何”

在场的所有人只有皇三子从郑皇贵妃处,略听说过一些皇长子与何贵的实际关联。其他几人只知皇长子因爱吃这位御厨所做料理,将其从光禄寺调入尚膳监的事。

这种事虽不常有,但毕竟是皇长子的决定,礼部也不会闲到去认真深究其中原因。

因此,此时除皇三子觉皇长子主动提出要自己喜欢的御厨随行去民间,有些奇怪之外,另外几人都觉得既是皇长子的建议,甚至对皇长子这番“割爱”之意生出些崇敬之情,就决定派那何贵御厨去,有何不可。

而皇长子的想法很清晰,既然要翊坤宫要一位御厨随行,那么派事先已经与自己就“对付皇贵妃”展开过讨论的何贵去,岂不一举两得。

礼部郎中谢过皇长子的提议,带着主事二人,怀揣照会赶去尚膳监。之后就有了三人与张公公、伊士尧在监内的对话。

礼部中对坐的两位皇子也没有如各自担心的那般剑拔弩张,皇三子借口要为明日出宫做准备,拜别自己的老师和左右侍郎,带着翊坤宫跟来的随从太监走了出去。

礼部左侍郎一直未言语,这时才开口问皇长子,“殿下,恕在下愚问,御厨何贵究竟有何特别之处,料理竟让殿下入迷至此。”

皇长子翘起二郎腿,用手掸了掸披风上的灰尘,“倒非多有入迷,吃惯罢了。”

“只是尚膳监一直为后宫料理,为何独皇长子您的餐食是由光禄寺送来的”左侍郎提出一个看似无关紧要,实则众人都存有疑问的话题。

皇长子嘴上敷衍说是太后与皇后当初为了磨炼自己,才隔三差五地让他吃几顿光禄寺的定食例餐,自己起初吃得极其不适应。而后忽然有一天,味道竟与尚膳监的相差无几,甚至在做法与口感上更胜一筹。

于是他好奇去问才知,光禄寺新入了一批御厨,其中一人入寺之后,凭借过硬厨艺和一丝不苟的行事风格,成了一众厨子中的翘楚。

皇长子有四处打听来,这人就是年仅十八岁的前光禄寺卿何宁之子,何贵。

礼部众人恍然大悟,原来这之后是这么个故事,怪道皇长子要特别将何贵调入尚膳监。

又转口表达对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和两位主事表达了欣羡之情,想他三人与皇贵妃和皇三子出宫一趟,如何都能吃上一顿半顿何贵亲手料理的菜色。

皇长子任由他们讨论着另外三人的口福,自己则回想起将何贵调入宫中的其它几个缘由来。

何汀仍为尚食局掌膳的时候,不为功名利禄、也不愿读书的何贵就已经瞒着家里,偷偷地在京师之中的大小饭馆里开始做起了厨房学徒。

他因家姐参选秀女而得了份从天而降的从八品俸禄,这件事也更加推动他向自己最真实的兴趣靠近与其闲赋在家消耗光阴,不如在京师之中做一名四处晃荡的浪厨。

正因为这样,何贵结识了很多分布在民间的名厨、高手,得到他们的倾囊相授,学了一身不凡本事。

之后朝廷连年的征战、迎战、应战至京师之中多有动荡,那些名厨、高手要么毅然从军,要么回到原籍,还有一些则图生活安宁稳定,应召加入光禄寺或尚膳监。

就这么阴差阳错,彼时的何贵一方面受时局影响,另一方面念在家姐当初好不容易入了秀女终选而不得的憾事上,也想去宫中见识见识。

哪知资历过浅,入不了整日都在伺候太后、万岁、诸多妃嫔的内监的法眼,辗转之下,才入了光禄寺,更没成想能在光禄寺与当年宝膳阁的韩道济韩大哥不期而遇。

何宁因何汀与皇长子一事避嫌,从光禄寺卿之位退下,时任光禄寺少卿,已在吴五莲调教之下,懂得相机行事,灵活应对,四处打通的韩道济,两年后为自己争取到了新光禄寺卿的位置。

也是这时偶遇了才入光禄寺的何贵,想到与他家父共事学习、请教的漫长时光,还有当年与他家姐一段相识,对他自然而然地施与更多重视,有能抛头露面的机会,都会将何贵放入考虑。

这也是为什么“好好”吃着“光禄寺茶汤”的皇长子,突然一时能吃到媲美尚膳监餐食的定食例餐时,竟产生了要结识一下这位御厨的想法。

皇子出宫只要有合理理由和妥善陪伴,无人敢拦,因此那时皇长子就时不时地找机会去光禄寺与何贵会面。

几次交流下来,皇长子与何贵互相都有相见恨晚、知己难寻的感觉,更何况两人之间还有一个共同的话题何汀。皇长子对何汀的过去深感兴趣,何贵则对家姐在宫中的一切心存好奇。

更深入一步,皇长子一直就想找到那些对皇帝和郑皇贵妃多有不满的宫中之人,培养成自己亲信,在太后的暗中帮助下,择机给翊坤宫制造麻烦。

何家的这对姐弟,正好就是这样的人选。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何皇长子要主动接近何汀,又要积极提拔何贵了。

“不过以我之见,方才翊坤宫郑皇贵妃亲自过目的那份食谱,也非什么珍馐佳肴,皆是些日常饮食,甚可言有些民间料理之相。”礼部尚书想表达既然食谱上都是些民间菜色,或许不用尚膳监的御厨,亦可胜任。

“诶,尚书此言差矣,越是民间菜肴,才愈加需要一位良厨料理。正如我泱泱大明千万子民,若无贤君明主,如何可得太平盛世”皇长子拿眼下做菜的事,相比治国之事,说的身边礼部数人啧啧称奇,对他的刚才这一番话赞叹不已。

他见目的达到,闭眼仰脖,嘴角挑起蔑笑,心想这些文人就喜欢空喊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方略,真正落于实处的究竟为何,他们一概不知,就这样,这大明还能好

按理说,位高之人,对一件事能清醒认识的速度是最快的,礼部尚书很快意识到皇长子所言确有其事,但又夹带着对如今的暗讽眼下大明四处民乱,按皇长子所言,岂不是在说现在这时,并无贤君明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51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