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十章 福灾双至

书名: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0

在门外高喊的人是梁秀殳,而这次叫他赶来咸福宫、将临盆之事告于皇帝的并非即将临盆的郑皇贵妃,而是本人也并不在月子房的王皇后。

李敬妃在郑皇贵妃有孕后的举动,她一直看在眼里。皇帝不去探望王荣妃的事则已,今日郑皇贵妃生产之事,皇帝再不露面表示关心。恐怕日后就算她以皇后的身份,也难镇住完全恢复、气焰全盛的郑皇贵妃。

眼下这段时间是金靓姗最后悔来到明朝的时刻,她正在持续体会一部分身体剥离另一部分身体的痛苦,全身的力气仿佛都被剧痛吞噬,只剩下自己无尽的嘶吼和喘息在月子房里回荡。

皇帝这时早已收拾好凌乱的衣服,赶来距离月子房数墙之隔的一处偏殿等消息,按理这个过程可以省去,但眼下躺在月子房中的毕竟是郑皇贵妃。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午膳喝下的酒都消了大半,身上的热气也在散去,酒意和那糟卤牛冲的滋味却慢慢浮了上来。

皇帝昏昏欲睡,耳朵边隐约传来正月里御史冯从吾口无遮拦的劝谏“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又能清晰地自言自语,“朕此时也饮,也醉,可无怒。你们这帮外臣啊,还是不懂朕为何人。”

打出一个酒嗝,牛脂肪的香气在嘴里回荡,“万岁大喜郑皇贵妃方才诞下皇女,稳婆已将皇女迎下,万岁大喜”

梁秀殳此时是真的为郑皇贵妃感到高兴,和瑛儿一样经历过皇四子和皇六女的诞生和夭折,深知郑皇贵妃实属不易。

皇帝又添皇七女,大喜过望,当下就敕礼部、司礼监准备七公主的诞生告祭事宜。

金靓姗则依然停留在生产的姿势,看清月子房的人是怎么一步步地在安排自己刚生产下的孩子,而自己此时却连那孩子的正脸都没能见着

见到女儿的正脸,已经是三天之后的事了,瑛儿小心地搀着她走向奶婆的房子,女儿的脸只有自己的一多个拳头那么大,鼻子小巧精致,眼睛忽闪忽闪像会说话,吮着自己一手的手指,另一手正在摸金靓姗靠近她的脸。

她太小了,小得让人觉得一用力就要碎掉,小得自己不自觉正掉下的眼泪都会砸坏她。

金靓姗情不自禁,眼泪止不住地向下流。瑛儿双手托着郑皇贵妃的臂膀,七公主不哭不闹,好奇地盯着眼前正在掉泪的女人。

三月二十日,女儿有了名字,叫朱轩媁,金靓姗暗自叫她小鱼尾,因为如果按西历计算,三月二十号应该是双鱼座的最后一天,而她也希望女儿成为自己的尾巴。

望着眼前怀中的女儿,和不远处立着看书的皇三子,金靓姗心里那股温暖的感觉又回来了。

回来的也不只是心里温暖的感觉,皇帝似乎因为又得一女,高兴不已,回到翊坤宫常住,但在金靓姗的坚持下,短时间内,同床不行事。

而皇帝也满不在乎,每天都花很多时间陪伴小鱼尾。

有了孩子之后的日子变得飞快,常常感觉一天什么也没做就过去了。等回过神,感受到四周变化时,已然是四月中,稍暖一些的季节。

皇帝再一次把议政的地点安置在翊坤宫,整天殿前跪倒在地的大臣乌泱泱一片,魏学曾可能是因为宁夏战事的缘故,老得更甚,在向皇帝征求率领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的权限,这一次皇帝二话没说就准了。

魏学曾此时显得很欣慰,远远地冲金靓姗点了点头。

喜得一女,战事安宁,以金靓姗对皇帝的了解,该是动歪脑筋的时候了。

生下小鱼尾后,金靓姗时刻把王荣妃留给她的字记在心里“祸福两知”,她没能完全参透这四个字的意思,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意思,她很清楚。

越是觉得幸福的时候,越要提防藏在暗处的冷箭。

一晚,皇帝重提自己想要选秀女一事,金靓姗没有正面回应,和皇帝两人以不欢收场。

后一日再想与皇帝正面讨论时,首辅王锡爵的一封劝请赈济疏进入自己眼帘,上疏中附有饥民的图说,图说附上了水中的人拼命挣扎,而岸边的人因为想要救援,也一并落入水中溺亡的画面。

王锡爵希望发内帑之银赈灾,而皇帝关于财产的意见向来含糊,迟迟不做决定,甚至想用之前拆借周边州府财产之法,来缓解灾区的燃眉之急。

除去一时之间突然产生的对皇帝的绝望,金靓姗自觉这一次得靠行动让这位财迷皇帝清醒。

她当着皇帝的面,直说,“臣妾自愿捐出五千两救灾,另替皇三子与皇七女再捐两千两。”

此言即出,皇帝的面子挂不住,只好草草地批复王锡爵的奏折,写到,“若中宫等再有捐赠的,一并发出,”以此拖延金靓姗的捐助。

而后不知为何,郑皇贵妃这番举动竟然传至朝中大臣耳中,诸臣纷纷上疏请求皇帝尽早收集中宫捐助,火速发出,以解灾民眼下之苦。

皇帝被逼无奈,只好发动后宫总共筹银三万三千五百三十两,发往受灾地区,又迫于金靓姗在这次赈灾的表现,特别授意王锡爵再次上疏夸奖郑皇贵妃善举。

他在上疏的结尾写到,“以祝皇上圣母万岁,皇贵妃千岁。”

李太后听完皇帝身旁太监田公公这番关于此次赈灾捐款的说词,当着王皇后的面重重地拍了拍桌子,“汝乃一国之母,现如今竟然任由一名妖女居我与皇帝之后汝颜何在,吾颜何在”

而此时跟在一旁听了个痛快的李敬妃,心生一计,朝王皇后耳语。

王皇后听罢连连摇头,李太后不明所以,喝住李敬妃,“有话大声说”

李敬妃连忙跪下,“太后息怒,臣妾只是认为,此番郑皇贵妃做法并无不妥,而是朝中大臣皆因万岁在皇长子与皇三子之间摇摆不定,且更偏于皇三子,才如此支持郑皇贵妃,若此时太后与皇后以江山社稷为由,于万岁以言相劝,早日立皇长子为储,臣妾私以为,此番千岁言论定不再发生”

太后听完不言语,看一了眼王皇后,又看了看在隔厅静修的皇长子,深吸一口气,说了句,“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00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