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百廿五章 尤木不可

书名: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0

待金靓姗把材料、人工、财力前半段弄清楚,皇后多时仍未回。议事过程中间,金靓姗还用了一顿坤宁宫的午饭,群臣也没走,金靓姗提早让梁秀殳给他们安排了光禄寺的定食例餐说白了也就是明朝临时准备给仍停留在宫中之人的盒饭。

反观自己面前的一桌精致,群臣吃得挤眉弄眼的表情已经诉说出不少故事。

饭罢茶后,金靓姗回到自己的客椅上,其他人早已经草草结束一顿“光禄寺茶汤”,站在殿内等候郑皇贵妃。

众人见郑皇贵妃落座,齐刷刷毕恭毕敬地站回原处。还未站定,郑皇贵妃就发话了,“适才说到前几朝制作房梁和柱子时,原先的楠木未能取得,是怎么一回事”

工部在场的三人,尚书仍是当年一言都不肯多说的闷葫芦,另两位一位右侍郎、一位营缮清吏司郎中,则是近几年晋升上来的新人,正值乐于在宫中表现的时候。

尚书叹了口气,言到,“好木材,难得。”

这五个字若要是其他大臣说的,金靓姗当场就发火了,还好平日就知工部闷葫芦只做事、不言语的脾气,此一刻也不计较。

她又看向另外像是抢着要说下一句的两人。

右侍郎接着尚书的话往下说,“好木材难得,娘娘有所不知,成祖兴建这皇城时,取尽天下良木,只为显我朝帝王之尊”

见右侍郎还在犹豫措辞,宫殿修缮的主要执行人营缮清吏司郎中又把话把儿接了过来,“经年把千百年的粗壮楠木、杉木皆用去不少,后几朝因火事,又连年翻修”

“此几年,四川、湖广各地竟没有像样的木材了。”右侍郎快速地怒视了郎中一眼,郎中明明官职差着几级,却丝毫没有怯意,只是短暂回看了看他。

“实在没有像样的木材了。”营缮清吏司郎中也补了一句。

金靓姗在自己面前用来记录的纸上查找,又拿起一本工部的奏本反复查看,“皇极殿的四方主立柱竟是四棵整杉树所切”

“实为嘉靖年记载,以臣所见,确实如此。”工部尚书这一句话,多说了几个字。

“上回三殿重建,缘由为嘉靖三十六年大火,三殿两楼十五门俱灾,直到先皇隆庆三年,重建才方完工。”右侍郎说到。

“下臣查验过,如今皇极殿东、西、北三根立柱,确为整根杉木。胸径五尺六寸又三分,高七丈三尺。原木粗壮且直,定是在地树农代代培育之物,只是西边的一根”营缮清吏司郎中前面的大半段说得极其流利,到最后一句忽然停了下来,看了看自己的顶头上司,工部尚书。

尚书干咳了两声,明显想要回避这个问题。

“继续说。”金靓姗发觉郎中的话与尚书奏本上写的有不一致,所以把刚才郎中的话都记在面前的纸上。

郎中见尚书不打算直面问题,看向右侍郎,右侍郎也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只好自己说,“西边立柱三丈一尺又四分处,沥粉金漆显有剥落,仔细查验可知其中木料有环状切痕;又在立柱五丈三尺又三分处,现同样切痕,沥粉金漆亦有剥落。”

工部的人就像是现代的理科生、工科生,他们会想尽办法、不厌其烦地用可以轻易听懂的方式重复,去解释清楚一个眼前的现象,却对你最想知道的本质,只字不提。

金靓姗就差没有用力揉揉脸,克制自己想骂人的冲动,“所以这是何意”

郎中脸上露出与理工生那种“我都告诉你现象,你却推理不出结论”的表情望向郑皇贵妃。

这下金靓姗是真的有点恼了,“说”

右侍郎嘴角一撇,连忙接上,“此根立柱在前次大修之中,定是由多种木料拼接而成。”

这个结论一出,金靓姗马上明白过来,工部三人的言下之意,是可以用来替换主立柱的木料早在前朝,就已经消耗殆尽。

“可如今已过卅年有余,难道四川、湖广等地仍没有可以上供的木材”金靓姗追问。

“前朝所用木材,六七十年龄之木砍裁居多,想必二三十年龄的,还余一些,只是”右侍郎刚才话说得好好的,这一刻也染上了欲言又止的毛病。

“你们三人,但凡再有一人,一句话不说完就停下,当殿领二十廷杖梁秀殳,替我记着。”金靓姗对这些老油子的处世哲学感到非常反感。

她认为,无论阶层、地位还是不同三观,任何人的沟通都在于相互交流,而非揣摩。

“是,娘娘。”梁秀殳两手放在腹前,挺直腰板看着三人。

“廷杖”两个字也明显刺激到了年事最高的工部尚书,他弯下腰请罪,边说,“经户部言,近三年云贵川三处,连发豪雨,水土受损甚重,木材泡水便不宜使用,因此,”尚书惯性又准备停下,看了一眼梁秀殳,“因此实难从各地运送合适木料进京。”

工部尚书想从来没有完整说出一句这么长的话似的,开始止不住咳嗽。

“不只如此,横梁、雕栏、殿中十余根胸径不足三尺的立柱木材都多被侵蚀,若都用往年木材修缮,恐怕一时之间很难凑齐。”右侍郎扶了一手尚书,继续说到。

“黔国公一路上京,轻装出行也需数月,更何况动辄重达万斤的木材。两月之内找齐人手,备齐材料,一月修整,如此尚需三月。若要寻得相仿木料,只怕黔国公已至,大殿仍未修完。”郎中补充。

听到郎中这番关于“找齐人手、尚需三月”的话,礼部和户部也开始了满嘴怨言。

户部抱怨的是人手紧缺,尤其京师之内的官军数量因为支援平乱,为了黔国公顺利抵京,还需增加护城人员,人手显然不足。

礼部则说怎可让黔国公才到,大殿也才方修缮完毕,有失迎接之礼。

一时之间,坤宁宫中乱成一片,他说他的难处,我说我的苦恼,还有本不参与此事,为其他事而来的人一直在找皇后娘娘。

金靓姗忍无可忍,怒拍身前的文案,“够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29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