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百零四章 黄二土姥

书名: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0

明朝从洪武年间开始,实施过近一百八十年的海禁,直到穆宗的隆庆元年才解除。

在此期间,自然是有一些能人、猛士无视法条,自行出海,躲避不定期的巡查。

也出过伤亡或是被捕的状况,但依然有人为了生活或是理想,冒然驾船离港,驶入远海。

“黄土二老”就是如此,大爷年轻时诨号黄二,世代在津门近海捕鱼为生,到他这一代已是嘉靖年间,近海已无太多良品渔获,故而动了去远海的念头。

家族众人怀着对一族未来的考量,和不得不遵守的海禁法条,既害怕又无奈,所以对黄二的想法不太认可,也不明确反对。

黄二领会族人意思和个中道理之后,毅然从族中脱籍,只身一人,用全部身家,买了艘微型沙船,决然开进远海,自此数年未归。

隆庆元年,海禁解除,黄二返回故乡,此时已是一个两位中年人组成的家庭。而黄二记忆中的故乡早已物是人非。

和他一起回来的是一位倭人女子,名字听来有趣,叫海老原土衣,说着一口流利的官话。若不是船靠岸之时,两人身穿倭人的服饰,还以为他俩就是在地的居民。

两人在津门生活了几年,穆宗朝太平而稳定,国力也尚可,两人生活得很安宁平静,甚至可以说有些富足。

海老原土衣在当地也并未被当做外国人对待,甚至因为年纪稍大,又过于和蔼,非常亲切,被在地的一些孩童叫做“土姥”,土自然好解释,倭语中的土字发音与“土”差别不大;而姥,自然是小辈对姥姥、奶奶的爱称。

穆宗驾崩后,十岁的万历皇帝登基,李太后和张首辅掌权,国力更上一层。

黄二和海老原土衣想趁自己还走得动、干得动,去京师闯荡闯荡,一来见见世面,二来看看两人最终能做成什么事业。

两人再一次如只有黄二一个人时那样,变卖全部家产,凑齐一大笔钱,走漕运前往京师。

在城南的一处宽敞河道两侧置办了几十间屋子,连带门后的铺位,这就是南市鱼巷的雏形。

如此二十余年,发展到现如今的规模,两人也从中年模样变得发有霜色、脸带深纹。

夫妇二人也从富商成为传说,黄二、土姥的诨号也成了现在的“黄土二老”。

“我俩和江河湖海中的砂石打了一辈子交道,将来又要魂归黄土,黄土二老这称谓,吾等甚为喜欢。”黄二爷和海老原土衣夫人都说过类似的话。

韩道济被惊地绊了一跤,和吴五莲回到车里,一边被土石路颠着,一边听她把“黄土二老”的往事说完。

“我认识的鱼贩叫费适,他说起过二老,只是没想到”

“没想到如此二人竟就在这鱼市之中吧”吴五莲接上话,“我朝从太祖时,颇为厌商,像二老这般富商大隐隐于市,也未尝不是一件妙事。”

韩道济沉默地点点头,仍然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就算是费适那般,从远海随便就能弄回一船各种海获、以及珍稀玩意儿的能人,说起“黄土二老”时,语气和表情里尽是崇敬和憧憬之情。

“若能”他喃喃到。

“若能像他二人那般,度过此生该有多好。”吴五莲先于韩道济一步把话说出来。

两人发现要说的话一致,对视一眼,又把目光移开,脸颊一红。

“驾”家丁驭马撞上一块大石头,马车猛地颠了一下,竹筐内的水渗了出来,流在车里。

“方才黄二爷说,里头是几尾鱼,还不知是何鱼”韩道济打破刚才对视脸红的沉默,望向筐里。

“那本姑娘就要考考你了,此时正值吃何鱼”吴五莲自离开南市,那股子大小姐的劲头又很快回来了。

“我怎知这是河鱼、湖鱼还是江鱼、海鱼”韩道济忽略吴五莲的俏皮,反而是认真思考起竹筐中鱼的品类来。

“榆木脑袋,”吴五莲叹了口气,“上回山海合宴的海获你等了多时”

“足近五日,据费适所言,海上也花去几日,不过都封存在冰内,并未有太多鲜味受损。”

“谁问你这个了我是说上午才定的鱼,怎可此时就能拿到海鱼”

韩道济再次陷入思考,因为之前提到山海合宴,他理所当然地以为今天要做青衣鱼,但这时候吴五莲又说并非海鱼,“二三月食河豚,三四月食刀鱼,此时刀鱼肥美但不耐存放,定不是刀鱼,莫非是河豚”

“有些道理,但都不是。”吴五莲眼睛亮闪闪的,望向韩道济。

“啊如今五月,此物定是鲥鱼了,”韩道济像突然开窍似地喊出声,吓得家丁勒了勒马,“鲥鱼此时最为肥美,可是”

“可是,鲥鱼若西游过久,产尽鱼卵,必将瘦骨嶙峋,肉质枯涩,莫非筐内之鱼是从扬子江直运而来”韩道济一刻不停地说着。

这会儿轮到吴五莲一脸困惑了,“为何西游过久会肉质枯涩”

“书中如此说的,鲥鱼之鲥,取自不食不时的时,鲥鱼原是海鱼,育卵时,游回江河,至江河源头,鱼卵产尽,就不再适宜食用。”

“此外,鲥鱼金贵,出水即亡,三日之外,无法料理,更勿谈食用。”韩道济补充到。

吴五莲原以为韩道济不过是一个手艺尚可的御厨,根本没有想到他为料理储备了如此丰富的知识,此时比得知山海合宴的作者是他之时,要来得更加刮目相看。

“因而,此鱼莫不是一路都用江水饲养,乘船而来,若以黄土二老之力,倒也不是办不到。否则自扬子江漕运进京师,鱼肉怕早已腐坏。”韩道济见她没有说话,自己自言自语。

吴五莲暗想,这原来就是黄二爷说“怎么才来”和“废了好大一块冰”的意思,还是老者更有智慧,话不明说,但意思到了。

这鱼原是这么运来,出水后一直储藏在江水和冰之内,才能保存到如此地步。

韩道济此时却在想,这竟是时鲜之顶鲥鱼,那该如何料理,自己更要留意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47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