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圆四章 是夜背谈

书名: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0

在金靓姗的想法里,罪己诏这种书面东西不就相当于一封简单的道歉信吗

皇帝那一脸不甘愿也先不提,金靓姗自己在郑皇贵妃这躯壳里还不足一年,已经跪下无数次了,今天这是头一次看见皇帝下跪。

显然贵为九五之尊,是不可能给一个皇贵妃下跪的,而是李太后因为这几日在咸福宫发生的事,单独把皇帝和郑皇贵妃叫到宗庙,金靓姗作为皇帝被罚跪和书写罪己诏的另一位见证人,在皇帝的背后默然地看着他下跪的场面。

为什么没叫来无论是精神还是宫内受损最重的李敬妃,李太后知道,皇帝知道,皇后知道,金靓姗不知道。

其他人认为她不需要知道,她自己主动不想知道,或者说能猜到但是有意回避去猜测。

在现代作为一个被保护的极其周到的姑娘,别说是耳光,连肢体上的擦碰都没有过。虽然言语上,自己的父母常会出现词不达意、言不由衷的情况,但动手这件事,本来就不是现代社会家庭中应该出现的东西。

所以金靓姗深深地把皇帝猛推开门、将手甩到自己脸上这一幕,刻在脑子里。

“儿臣于宫闱之中,疏于自律,任肆酒性实当警醒。”皇帝有板有眼地念着自己花去半个晚上在翊坤宫写下的罪己诏,当晚金靓姗睡得格外忐忑,但凡书桌传来一点声响,自己就会猛地惊醒。

皇帝醉打贵妃、乱杀深宫的代价不止于此,七公主出生时,他大喜过望,要为皇七女庆生,命人取来六万两太仓银,四万两光禄寺银,本已经足够奢侈。

可在公主满月已过去多日,突然又要银库再取两万二千两,光禄寺再取一万两千两为公主举办满月宴席。

明眼人都知道,宴席能花几个钱,多出的那些,还不是都给了翊坤宫当做赔礼。

减去赈灾时金靓姗带头捐的七千两,半个多月的功夫一来一去,反倒还赚了几万两。但交换的筹码是一个让人半夜会惊醒的耳光,金靓姗认为这只是补偿的一部分。

同床不侍寝,这一点也被她当做“筹码”放进了这场“交易”里,之前发生的种种和最后落下大锤的那一耳光,让她顿悟有些事情,没有爱,是无法做出来的。

皇帝自知理亏,非常勉强地同意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把翊坤宫的东偏殿收拾出来作为备用房间。

有时皇帝选择不在主殿休息,就会自己留在偏殿内,不定期地召唤昭仪、贵人、选侍同睡。

金靓姗宁愿眼不见为净,想到有这一份清净可得,直接同意,也没有多说什么。

咸福宫和李敬妃是这场闹剧的始作俑者,也是绝对输家。

整个后宫内,每天最无人关注、专心致志的时刻是午膳时间,尚膳监和尚食局的传膳、尝膳,各宫主人用膳是最有人气,甚至略显吵闹的环节。

而就在过去几天,其它宫内午膳照旧,唯独咸福宫内,除去面如土色、战战兢兢端着碗的李敬妃和三五个刚调来服侍的新宫女、太监之外,西面靠近建福宫的一间杂物室里,会准时传来男人、女人喉咙之中被挤压出的轻微尖叫。

那是麻绳拧在脖颈之上无法呼吸的声音,李敬妃一面花容,顷刻失色,如此持续了四天。

第五日晚,咸福宫的菜色较之前明显丰富许多,看见杂烩驴腩、果香生炙鹿腿和一碗鹿血的时候,她明白是万岁要来了,心里仍然胆战心惊,却也心存欣喜,想着自己还没有被放弃。

但持续的担惊受怕带来的面容憔悴和体力不支也是不可逆的,侍寝并不如以往让皇帝满意。

皇帝叹了口气,李敬妃直直地躺着,连气也不敢深喘,只敢小声说,“臣妾今日略感不适”

皇帝翻了个身,背对着她,“无妨,朕今日只是闷了,来见见你。这几日,你受惊了。”

李敬妃听到后半句,心生一丝感动,完全忘记背对自己之人才是这几日自己夜不能寐的根源,反倒反思起自己当日的错误决定。

而皇帝这时想的最多的却是几个自己还能回忆起来的妃嫔,张顺嫔、杨宜妃、王僖妃、王荣妃自己十九岁那年选定的“九嫔”,如今仅余四人。

常顺妃许久未见,听闻皇二子当日夭折后,身体也是每况愈下,还有许德妃还有令人头疼的王恭妃众人皆言后宫佳丽无数,可如今看来,又有几人能为自己延续血脉。

皇帝再一次叹气,李敬妃显得更加不安,“敬妃,你以为朕是何人”

冷不丁地提问让李敬妃乱了阵脚,“万、万岁治国有方,万民景仰”

“朕想问的是在你眼里,朕是何人”皇帝打断她说的话,但语气并不粗暴,甚至有些恳求。

“万岁、万岁宽宏大量,体、体恤臣妾。”李敬妃一时想不到更多的事情来补完自己以为的、皇帝想让她说出的形象。

“王皇后说的也是类似的话,”皇帝的语调提高了一些,又顿了顿,“暂未问过郑皇贵妃,可她定会说出另一番话”

“臣、臣妾有时有时也想,万、万岁是否喜郑皇贵妃过甚”李敬妃从来没有预料到自己的胆量可以支撑自己说出这样的话。

皇帝沉默,只有鼻息在动,李敬妃又想找两句话找补一下刚才的失言,结果皇帝先说了,“朕也曾如此想过。”

李敬妃在心里默默地舒了口气,想到出现那样的事,就算是万岁也会对郑皇贵妃产生和以往背道而驰的评价。

皇帝说完,对一件事下定了决心。第二日早起,就去往慈宁宫拜见李太后,恳谈半日,太后也同意了他的想法,还叫来了王皇后。

王皇后对此事早有预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以自己的口吻,让另一位首辅赵志皋草拟好懿旨,择期再宣。

庙堂以里,金靓姗拿着草拟的懿旨逐字逐句念,心里冷笑一声,“哼,铺垫这么长时间,原来是为了这事。”

懿旨用纤巧秀丽的行楷,写有一句:兹恳请上位,于滨土之中广纳良女,以为大明再续山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84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