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百零七章 家世探底

书名: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0

有了吴五莲的试菜在前,晚上的吴家家宴自然是一片觥筹交错,欢声笑语,和乐融融。

比起韩道济以往所做的菜肴,除了此一道“葱鲥鱼”有些说道,其它的菜品实属家常,无非有了御厨的名头加持,手法、调味也确有独到之处,显得格外味美。

只有一尾鱼被血染污了,为何最后都做成了葱

还能因为什么,吴五莲觉得好吃呗,这家里还有比她说话更管事的

席间,吴家长子、儿媳时不时抓准机会撺掇韩道济和吴五莲处一处。

吴五莲一时还未从在后厨试鱼的兴奋劲儿中缓过来,任由长兄和嫂子活泼、胡闹。吴夫人见一家团聚吃饭,心中欣喜,劝酒劝菜乐此不疲。

全程假笑陪衬、脸部僵硬的就是吴老爷吴秉通,想来也是,全家人除了他,再把韩道济和吴五莲往一块儿撮合。眼瞅着就要当场拜堂成亲了,还有选秀女什么事。

还是那句话,“一粒沙”的想法里,这两件事都无措,只是先来后到的顺序让自己非常不适,还有就是执掌翊坤宫、乃至整个后宫的郑皇贵妃,哪有那么好得罪

一个韩道济如果就这么折腾掉吴家祖传的龙涎香,还搭上自己一个女儿,吴秉通越想越亏得慌。

人常言,物极必反,捧杀之下必有逆转。

他打算试试,就在大家酒足饭饱,满脸油光,笑逐颜开的时候,吴老爷开口了,“韩御厨当真名不虚传,此一道葱烤鲥鱼真乃人间绝品”

“火旁,一个倚靠之靠字。”吴五莲直用勺子蒯贴在鲥鱼脊骨上最嫩的肉吃,一边一脸嫌弃,对父亲说的字进行纠正。

“啊,葱鲥鱼,火字旁靠。”吴秉通挺起胸,又叹了口气缩回去。

一时被打断,忘记之前要说什么,忽地又想起,“看吾家小女对席间这些菜品无一不爱,恕吴某无礼多问一句,韩御厨此时,可有媒妁登门啊”

顿了顿,改了改措辞,“若不便说,也无妨,无妨。”

大家都没注意到吴五莲在听到这句话时,勺子一直停在鱼骨上一动不动,屏息凝神等韩道济答复。

“吾家家贫,亲人如今也只父亲一位,家境如此,实不敢奢求婚娶之事,只先顾好自身与家父而已。”韩道济双手放在膝上,非常正经地回答。

吴秉通干咳两声,心想若早知身世如此,就不便问了,但话都到这份儿上,不如刨根问底,“敢问,尊父在何处高就”

“家父早年随兵部魏尚书镇守山海关,从军多年,后一腿负伤,蒙魏尚书特加照顾,予家父兵部会同馆副使一职,如此仍在任上。”

韩道济对父亲的早年经历全无刚才回答家境时的谦逊,面带骄傲。

这一点倒是让吴秉通肃然起敬了,也坐稳凳子,端正起来,“魏学曾魏尚书乃朝廷重臣,如若他格外照顾之人,必是曾有一番作为的。”

吴五莲跃跃欲试想知道的媒妁之事,已经得到回复,心满意足地勺筷齐上,慢慢收拾饭桌上盆碗里的残局。

吴秉通本想继续激一下韩道济,但见到女儿满面桃花的样子,却怎么也开不了口,只好作罢。

这场家宴在一团和气的氛围中结束,食后仍是一杯消食解腻的“端午茶”。

茶余饭后,韩道济几次表达想要返家的意愿,一一被吴五莲劝着留下,又是因为知他肚饿,故晚饭早吃了些;又是端午茶喝罢,万一解腻之后,肠胃不适,在路上颠簸如何是好。

而韩道济心中惦记仍要去何府一趟,把钱袋还于何宁,所以到这时也是有些如坐针毡。

最后实在忍不住,“员外郎今日邀请,在下甚感荣幸。只是时候不早,家中老父还需照顾,不如在下若他日有幸,再登门造访,可好”

吴秉通自是无所谓,起身准备送送,吴家长子和儿媳也正欲离开,对韩道济说不如同车一段。吴五莲扔下手中吃完的果皮,准备拦下。

吴夫人站起一手扶住女儿,用肘轻轻向后推她。吴夫人是听过韩道济家世之后,态度急转直下的,认为若两人得了姻缘,眼前的御厨虽好,也要入府成为赘婿,还有一位伤父,实在不便。

吴家虽非什么名门望族,但还是想保全一些基本的体面,自然不是说御厨不体面,只是若还有更佳的选择,韩家属实并非上选。

当然这一些都要取决于自己家老爷的想法,更要考虑天地不怕的女儿的立场。

她把女儿拦回座位,瞪了一眼。吴五莲岂是那种吃软不吃硬的子女,刚被按在座上,就强硬地站起来追上去。

走到门口,韩道济身形巨大,实在挤不进吴家长子夫妇的车内。吴秉通又从韩道济处得知要去一趟别处,只好要家丁去街上在寻一辆。

吴五莲从后面跟来,自觉日后或还有机会见面,临时改变主意,不再强留韩道济。

而是决定和韩道济,再乘一车返回韩家,这样去一趟又有近半个时辰的独处时间。

吴秉通这时在女儿面前还有何话可说,自然一言不发,兹当是默许了。

车不一会儿就找来了,吴五莲自己撑着车板跳上车,韩道济拱手道别吴氏夫妇,二人也客气,说仍望再次登门一叙。

韩道济上车之后,吴五莲就紧挨着他坐,直到韩道济退无可退,开口问她,“车中空余良多,为何执意靠着在下。”

“你管我。”吴五莲不管,照旧挤着坐,想起一件事,“去黄土二老那儿之前,赠与你的那个浅粉色香囊呢”

“在。”韩道济从怀中掏出来,带出何宁的紫黑色绒布钱袋来。

“这是何物”吴五莲没有经过允许,一把从韩道济怀中把钱袋夺过来。

“光禄寺何卿的钱袋,说起来”韩道济见和她已经相对熟悉,便把那日何宁把三两银子借给他还“茶钱”的事,全部告诉了吴五莲。

吴五莲乐不可支,“三两银子竟花去你这么多功夫,还牵动了何卿,哈哈哈,真有你的,”边笑边从白天买鲥鱼时的钱袋中拿出三两,装进钱袋里,“到时你都还于何卿吧,真有你的,光禄寺卿的钱也敢借,那可是万岁借钱的地方。”

“哎,我也知三两银子微不足道,无奈就是拿不出来。”韩道济在她面前似也没有之前的尴尬,接下钱袋和钱,“也非到时,此一趟我正要去何宅还这钱袋,如今钱也能还上了。”

吴五莲心想这又绕出一段新路,当然忙不迭地说正好同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15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