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百二十章 连锁反应

书名: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0

皇帝的病情在皇七子出生、李敬妃突然薨逝后就有端倪。

李敬妃薨逝那天,京师数月不下雨,猛降大雨。皇帝说什么都要见她最后一面,金靓姗出于对李敬妃对王荣妃当年的所作所为,尝试过拦住他,却怎么也拗不过。

去便去了,自己无法也只能跟着去。

田公公年事已高,无法再鞍前马后地跟在皇帝四周。

所以那天金靓姗记得很清楚,是梁秀殳在一旁搀着皇帝,后面有两个小太监举着临时临刻匆忙取来遮雨的对伞。

从翊坤宫走出不足五十步,走至红墙边,皇帝在平路上忽然站不住,脚下似一滑,又好似一时无力,歪倒在一边,所幸有墙和梁秀殳在两侧做支撑,这才没跌倒。

金靓姗在身后看到皇帝站正之后,一手死死抓着梁秀殳,一手扶住自己的额头,好像很痛苦的样子。那是她第一次见到皇帝体力不支、力不从心的姿态。

李敬妃在皇帝还没有来得及赶到咸福宫时,就已经咽气了。陪伴金靓姗已近七年的“祸福两知”四个字,又一次应验。

皇帝非常伤心,一度想把李敬妃葬入皇陵,要不是大臣里十之位妃子打开了。

“祸福两知”在此处就更加真实,李敬妃生前争宠不如郑皇贵妃。但至少以薨逝后的待遇看,金靓姗心想,以自己现在对皇帝的态度,未必郑皇贵妃百年后能享受到和李敬妃同样的待遇。

李敬妃入殓后,皇帝就生了一场大病一度需要把内阁叫到床前安排后事的大病甚至险些就在病榻之上把储君就此立下。

虽然皇帝在略微复原之后,紧急收回了成命,但他因重病而想到立储的消息却不胫而走。

这不胫而走,不是说皇城之中,也非京师之内。各地的藩王,边陲的诸多“土皇帝”,乃至疆土之外的属国国王,或多或少都听说了大明皇帝曾“病重垂危”的消息。

有些信息是这样运作的,它既是一条重要信息,也是一面照出人性的镜子。

大多数藩王、国公或是被封过爵位的人,听到千里之外皇帝身体不适,无非准备好表、笺,例行问候,自己在属地该做什么做什么。

对皇帝感情稍深一些的,距离有近一些的,会亲自进宫一趟,以示问候和尊敬。

而那些别有用心的,会不远万里地从天南海北赶来,甚至会带上无数贡品,只为看一眼神丧体衰的皇帝。

世代承袭黔国公、征南将军、自诩“云南王”的沐昌祚就是这么一位别有用心之人,大家都在事不关己时,他已经在属地内开始搜集贵重贡品,准备北上进京。

遥想当年,一日沐昌祚出行,在地的一位杨姓佥事没有及时“避道”说起来,也就只晚了一小会儿才让开“云南王”的出行队伍。

区区一件小事,沐昌祚竟下令把杨佥事的随从鞭打至残,还美其名曰为“小小惩戒”。佥事不忿,向朝廷申诉,“云南王”随即被皇帝下诏斥责。

被斥责同样是一件区区小事,沐昌祚铭记在心多年,想着终有一日虽然他没道理也没有能让皇帝难受的资本,但确实时时刻刻想着要把这口被斥责的怨气抒发出来。

苦等几年,终于等到李敬妃薨逝,皇帝大病一场的“天赐良机”,如此一场好戏,沐昌祚怎么舍得错过,搜罗好贡品,力排众议,甚至还花了些“力气”说服内阁,恳请让自己上京亲眼见见病中的皇帝,一收到肯定的答复,马不停蹄地往京师赶。

陆路水路轮番用上,不惜人力物力,跨越两季,行了数月,最终到达京师。

谁承想皇帝病情已经基本转好,精神十足地接见了因为赶路和水土不服而疲惫不堪的他,看笑话的反而变成被看笑话的,“云南王”这算盘打得不可不谓精明。

若要说沐昌祚这次进京有什么好处,也都是对于金靓姗而言的,虽然路途遥远,花去的时日众多,但总归横跨长江之后,气温转凉,保存措施也尚算妥当。

贡品里的异域果蔬、禽肉、兽肉足足让她享受了一番,不知“云南王”作何道理,不远万里搬来了半个动物园,稀奇的鸟类如黑尾蜡嘴雀、楔尾绿鸠、白喉噪鹛自不必说,孔雀、大象也在其列。

最刺激的,沐昌祚还从云南带来十几条蛇听闻皇帝的祖父嘉靖皇帝喜炼丹药,当年自己的先辈就曾进贡蛇皮、蛇胆作为丹药的成分。现如今不知皇帝如何,所以就进贡活物上来。

最出色的当属通体金色、黑色间隔,眼神犀利的王锦蛇,几条王锦蛇还在来的路上产卵孵出了几条小的。沐昌祚自己说,这些都就当是给皇子、公主的小玩意儿。

在场见到这些活物的人,无一不心说世间不会有比此更骇人的贡品,唯独斜倚在龙辇上的皇帝直笑到露天环境一阵回音,说,“此物一脸龙相,谁知在朕这宫里竟成了玩物和丹药。”

这句话且听就罢了,禁不起细琢磨,所幸沐昌祚不是一个城府太深的人,并没听懂之中深意。

“云南王”上供的事情经金靓姗一回想,上一次也是近五年前的事。这次似乎是真心来进贡,却遂了他前一次的愿,恰巧遇上正在发病的皇帝。

时隔数年,“云南王”老成不少,从贡品上就能看出来,除去照例有的大象、孔雀这些活物,多是一些实用之物。

还有一物据与他一同来的官员说叫“真珠西谷”,是云南以外的蕃夷常会食用的东西目前暂存在光禄寺。

金靓姗仔细听过“状似糯米,煮之剔透”的描述,非常确定他们嘴里说的就是西米,在现代吃过的那些糖水、甜品走马灯似地在眼前轮转。

随口当着礼部和光禄寺的面,说了一句,“既是可食之物,尽早由光禄寺与尚膳监研究出做法,与各处分了吧,也不辜负黔国公大老远送来这新奇之物的一番苦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70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