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百廿四章 唯手熟尔

书名: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0

皇后如大臣们期待的那样,主动把郑皇贵妃拉入大殿修缮的讨论。

她自己反而是稍坐片刻,不动神色地叫坤宁宫的太监去延禧宫,通知皇长子同去翊坤宫。

郑皇贵妃端坐在坤宁宫的客椅上,皇后却跃跃欲试上赶着去翊坤宫。

要真有那糊涂的,还以为两宫这就开始易主了;明眼人自然知道两位娘娘这是各自在打自己的算盘。

皇后娘娘想的是此时此刻,就算万岁真有不测,立储之事一旦定下,生米煮成熟饭,日后哪怕万岁想要更改,到时受到的阻力也不可与现在同日而语。

而金靓姗看到的是未来某时,就算皇长子的太子之位已立,到时自己在群臣之中的威信和影响远超皇帝,加之皇帝的支持和现有的拥趸,收回成命又有何难更何况,此时储君之位仍然空缺,正是要在朝堂之上发力的时机。

发力讲求技巧,有些事费力不讨好,有的事却力半功倍。

何为费力不讨好就是那种明明是光明磊落、值得一做的事,却偏偏选择藏于人后,暗地操作,又很轻易地败露于人前,且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事情。

何为力半功倍就是那种能在人群里显露,拉拢人心,自己可以充分利用手中优势,不用大费周章就能完成的事情。

对于金靓姗来说,郑皇贵妃的躯壳长期受宠算一件力半功倍的事,多年前捐款赈灾一事也算得一件,筹办选秀女一事更算得上是一件,这一回修缮三大殿以迎黔国公,更是这样的事。

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属地被封爵的黔国公上京,对皇宫而言无异于一件“外交”大事,为这事做好完美的铺垫足以算得上一件像样的功绩。

金靓姗有这样的功绩来为自己添砖加瓦,何愁得不到众臣的尊重。不管东林还是浙人,有人能给他们拿主意,还能教他们把事儿做好,他们就支持。

金靓姗放松地坐在椅子上,“先前告于皇后娘娘的事,再说与我听听吧。”

大臣们一嘴一舌地又把现在的状况和待解决的问题说了一遍,听下来还是老三样钱、人、材料。

这次三大殿的修缮,金靓姗一直都认为是一个自己抛头露面的好时机,所以在皇后揽下这件事之前,她自己就做了充分的功课:永乐十九年,那还是明朝头一个百年之内的事,皇极殿那时还叫奉天殿,就遇到了建成以后头一场大火。

永乐皇帝以为是自己得位不正、杀亲族、行严政的报应,还特意为此事去去太庙和社稷坛祭祀,下了罪己诏。

说来可笑,紫禁城在那之后进入了连年不断失火的阶段,明英宗正统六年、八年、十年都发生过三大殿和周边区域失火的情况。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秋冬两季交替的十、十一、十二月分别发生了三场大火,烧毁主殿、偏殿、回廊数十间。

明武宗正德九年,元宵节的烟花爆竹,毁掉了御花园四周的六间宫殿。

当今皇帝的爷爷明世宗在自己嘉靖年间更是遭遇了“三殿两楼十五门俱灾”的惊天火灾,三大殿的重建前后历时近三十年。

至少从金靓姗能看到的记录里,嘉靖年间的大火发生后,只是清理火场就用了三万名军工,前后一共清理了四个月。

只是人力,就不是如今万历年间修整一个小小的储秀宫能比拟的。

选秀女时,金靓姗为储秀宫私掏腰包的一万两千两,她到最后看到典簿才知道,自己掏出来的不过是人工钱。

不大点地方修修补补两个多月,前后就有近两千个工匠参与进去。

储秀宫只是一个给储备的妃嫔和秀女临时过渡之处,所用材料都是往年囤积、或是使用剩余下来的,几乎没有花去太多时间收集和采买,所以工部用从郑皇贵妃那儿筹来的银子,支付给工匠就足够了。

像这般小工程,金靓姗原本以为自己额外掏了七百两“犒赏”大臣,显得很慷慨。

看了记录才知,只是嘉靖年间的三大殿火事,重建材料加上人工的费用就已达白银六百万两之巨,相当于此时明朝整整两年的财政收入。

这之中又产生过多少民脂民膏,自不必多讲,而眼下虽说才修复完成不足三十年,但确实又已经有些残破的三大殿,显然再一次成为相关大臣们的眼中肥肉。

而且不过百年,几代皇帝,就已经对皇宫进行了十几次的大修大补,这之中流动的金银又怎么能详细计数。

联想到自己“慷慨”而出的七百两,金靓姗只觉得自己是一只坐井观天的傻蛤蟆。

大臣们报上来的三件事:钱、人、材料,在金靓姗这里又多出一件,贪。

金靓姗也爱财,在才到明朝时,就伙同皇帝一起弄了不少钱。小鱼尾出生后,她和皇帝产生了一些间隙,但不妨碍敛财。

不过正如之前定下的规矩那般,尽可能避免这件事影响到普通子民的生活。

至少从面上,不能看到因为自己或是朝中大臣的敛财无道,导致某地、某区域的普通民众直接受到影响。

身居高位,能想到这一步已经算得上是体恤民情,可体恤能治得了自己心中的“标”,却治不了老百姓家中的“本”。

三大殿决定开始修缮的那一天开始,大明子民就已经在承受潜移默化的民力耗竭了。

金靓姗何尝不知道,但这她又怎么管得了,所以第四个问题“贪”,最后的结果就只好交由时间验证了。

但她也有能做的,就是以自己的认知,尽可能降低成本这件事是她在现代很拿手的。

常言道,我亦无他,唯手熟尔。但就算是拿手的事情,也要时常去做,而且无论在何处都要想尽办法用上。

金靓姗要坤宁宫的太监搬来一张方形文案,宫女拿过砚台和纸笔,她接过纸笔,让工部和工科、户部下设的民部、度支和金部分别把材料以及所需人力、财力的详细报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29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