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百卌四章 赤脚神僧

书名: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0

金靓姗从小到大所经历过的变故,都谈不上特别重大,但这次正在经历的是自己在异时空的女儿得了可能会致死的重病,难免病急乱投医。

宫中名簿被翻了个遍,光是太后、皇帝、皇后和诸多妃嫔、皇子、公主就有十数人符合“水火不容,名命一同”的前提。

就拿皇帝一人来说,按照太祖定下的明朝皇室后代中爷父孙三代,必须依照“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五行相生规律取名。

“翊钧”二字虽是按太祖传下的辈分表所起,但如果照玄学里的方法来解字,“羽匀”二字里已经含有三水

命中含火就更无解了,这一代皇帝缺乏冷静、性情刚烈、感情易动、言语妄诞的性格,不是火命又会是什么

这么说起来,小鱼尾就是被皇帝所克了,就应该“远于此,近不依”还有,皇长子常洛、皇三子常洵也都符合这些规则,又怎么解释莫不是小鱼尾就不该生在这帝王家

金靓姗的思绪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她真的有逐渐开始相信小鱼尾的确不该出现在帝王家。

想想小鱼尾的由来,就知她并非是那种不信玄学的人。如今身处一个无甚科学可依的时代,很难免地开始“宁愿信其有,不忍信其无”。

反观梁秀殳、瑛儿等人,倒是对此不置可否。

莫名其妙出现的未名书信确实邪门,但书信所言之事根本无从取信也是真的。所以二人对此事没有进行过多的干涉和评价,只按部就班地做好各自每天的日常事务则已。

正是因为如此,才忽略了郑皇贵妃日渐变得执着、怪异甚至有些“走火入魔”的状态。

金靓姗开始整日闷在正殿暖阁之中,寸步不离地守着小鱼尾,拒绝任何自己怀疑之人靠近这一片区域,甚至包括皇三子。

五六岁的孩子正是希望时刻能待在母亲身边的时候。这一阵却被母亲避之不及,心中也是有很多不解和委屈,只能用哭闹发泄。

一时之间,翊坤宫又慢慢进入才消停下来不久的、鸡犬不宁的状态。

等到手头都有要事在处理的翊坤宫主事梁秀殳、瑛儿二人反应过来,郑皇贵妃的状态已经可以用六神无主、魂不守舍来形容了。

瑛儿正在筹备几日后的终选,正巧有事向郑皇贵妃讨个示下。过去几日并没有注意到娘娘的状态,此时瑛儿对从暖阁移步到正厅的郑皇贵妃定睛一瞧,惊骇不已。

金靓姗连日没有好好梳洗打扮,显得蓬头垢面,脸上的薄妆都有剥落的痕迹,眼眶深陷,眼睛无神,血丝爬满眼白。

正午的光线打在她脸上,两颊出现的凹陷,显然是因为几日没有好好用膳导致的。

这时瑛儿才想起,宫女所说的不知为何这几日的饭菜总是剩下许多,原来是郑皇贵妃几乎没有食用。

“娘娘,”瑛儿轻声叫到,“娘娘,您尚好”

由于精神垮塌,又连续几天没有吃下东西,金靓姗现在听见的声音离自己格外远。

在瑛儿眼中,郑皇贵妃此时就像一位暮年的老者,要花很长时间回应自己的问候。

“好与不好的,我也不知,只是七公主”金靓姗现在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小鱼尾身上。

瑛儿心想如此下去不行,但眼下,娘娘应该是处于如何劝都听不进去的阶段。

她担心郑皇贵妃的现状,可没有更好办法,只能寄希望于娘娘能和之前一样自愈。

才这么想着,就自顾自地把终选之日的安排,详细地报于郑皇贵妃知。

金靓姗眼前、脑里都是一片混沌,上回那种心中一黑的感觉似乎又要泛上来了。只听得见瑛儿在咕哝咕哝地说话,但具体什么内容根本听不见。

瑛儿说完,询问,“娘娘,如此可好”金靓姗毫无反应,脖子之下食道的位置突然汹涌,本能地强忍住想要呕吐的欲望,却无法控制。

“哇”的一声吐在地上,瑛儿反应很快,顺着郑皇贵妃别过头的方向,托着帕子正要去接吐出的东西,却清晰地看着帕子上出现几颗墨点一般的东西。

墨点有些似蜡质,又像血滴,却无血液的铁锈味道,渐渐从掬起的帕子上,向下渗透。

她还在为郑皇贵妃吐出的东西感到怪异时,却看到娘娘径自站起,慢慢走到正门口向院子里望去,嘴上喃喃到,“院内有人。”

瑛儿看着这一刻有些魔怔的郑皇贵妃,收起绢子放在桌上,顺着娘娘望着的方向看去。

她没有做过丝毫心理准备,只看了一眼院内,双脚一软。若不是扶住了殿内的门框,眼看就要瘫倒在地。

整片疆土之中,防备最严、守军最精干之地,京师当属之一;京师之中守备最为万全、防御滴水不漏之地,当属皇城。

而万岁所在的后宫,更是最为安宁的腹地,是禁军守备的腹地。

但如今,翊坤宫院内正站着一个人,不仅体态、样貌完全不似宫中人物,更有甚是,皇城之中如何能放一个衣衫褴褛、浑身邋遢的乞丐进来。

宫中此时四处无人,瑛儿张嘴正要叫喊,还未开腔,那个“乞丐”远远地直视着她,两指在空气中一抹,瑛儿觉得喉头似有什么东西堵住,完全发不出声音。

不只是如此,喉咙不能发声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身体中的力量在被吸走,本就双腿发软,这时更是无力支撑自己站起,竟然缓缓地躺到在了棉花一样的地面上。

还残留些许意识的前一刻,她记得这乞丐手里提溜着一个葫芦,从自己身边走过,身后跟着郑皇贵妃,正门照进来的正午阳光格外刺眼,瑛儿看了一眼日头,就失去了意识。

事后金靓姗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试探着问过瑛儿这一日午间,是否有何异样。

瑛儿直说只记得娘娘脸色极差,欲哕,自己准备用帕子接,却空无一物。之后发生的也只是把终选之日的事情敲定,当日别无任何异样。

而在金靓姗的回忆里,那位背着葫芦的和尚真的出现过,而且也正是因为他和他的“葫芦药”,医好了小鱼尾的病症。

她也清楚地记得自己那一日精神混沌,脑子里只有婴儿床中的女儿;也记得瑛儿来询问事情,自己也确实呕吐过,而且吐出的东西非常怪异,像是现代的柏油。

吐过之后,就觉得耳中有人诵经,和自己在寺中庙和法事上听到的别无二致。然后内心就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冲动,驱使自己走向殿外,正看见院内台阶下静静站着一个人。

那人身上与其说穿着,不如说裹着几片破布一般的衣物,赤着双脚,两腿全是泥渍,一身乞丐模样。

但她又注意到,那人头顶光亮,很明显有九颗戒疤。既有九颗戒疤,自然是某处的高僧了。

金靓姗眼前的景象像镀上了一层水雾,除了眼睛聚焦之处,周围全是朦朦胧胧,明明站在翊坤宫殿前,却有一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的感觉。

她的内心在这一刻全无之前的焦躁和急迫,反而陷入了一片安宁,也没有思考为何这一刻宫中无人,面前站着这位高僧是谁,来做什么。

慈眉善目的高僧表情淡泊,单掌立起,行了佛礼。放下同一个手掌,向前摊开,远远地向台阶上的金靓姗展示,他的掌心中央还有一个戒疤。

金靓姗一直关注着他手心的戒疤,这时才看到高僧的另一只手中,提着一个用朱红色粗绳绑住的葫芦,她能感受到上下眼睑被自己的惊讶撑开。

高僧一直未开声言语,但金靓姗耳边的诵经声,时刻未停。

此一时,诵经声突然停止,高僧金口微张,“尔非境中人,缘何处境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57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