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进三章 山河无恙

书名:味结膳缘 作者:伊岛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0

“盘中此物”宴桌边的每个人盘中都放有一只“会动的”鹌鹑,那股独特的禽肉香气就像一双手把众人的脸捧住,固定在菜盘上方。

众人迟迟不敢动筷,唯有金靓姗不信邪,对准盘中鹌鹑背脊上被撑开的白色缝隙,插入筷子,大家的眼睛也都朝向郑皇贵妃盘里。

“哎呀”金靓姗惊叫一声,顿觉失态,瑛儿递来手帕,金靓姗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捂住嘴。

鹌鹑里的浓稠羹汤从鹌鹑内部,夹带笋丁、火腿丁、小葱白还有未知的青色叶菜、蒜片一样的白肉喷溅出来,流淌在盘子里。

方备严此刻走到桌边,“若诸位方才留意一牛二羊的摆法,方能记起全牛、全羊的脊背堆叠、起伏极似群山层峦叠嶂此为山宴山河无恙之山。”

“而此时盘中的布袋鹑鸟鹑鸟为鹌鹑古称,则为山河无恙之河。”

“山确实如方监所言极似,可这河何解啊”皇帝费解地看着郑皇贵妃盘中的一汪汤水,对自己面前的盘子迟迟不敢下手。

方备严让出一个身位,韩道济持双刀上前,两架羊骨中还剩了几只没有分完的鹌鹑,他从羊的肋骨处把鹌鹑依次划开,羹汤依旧散着热气从鹌鹑内部涌出,流动到持续发热的铜盘里,呲啦作响,被水汽的羹汤沿着铜盘向盘边流动,被羊骨阻拦,分为几股,继续流淌。

“河此为河”皇帝大喜,轻轻地拍打了一下桌子,“朕品品这河”

说罢用筷子捅入鹌鹑向两侧拨开,羹汤一股脑涌出,皇帝急不可耐地拿起勺子舀上一口,“鱼肉这羹汤之中竟是鱼肉”

“万岁好舌口。既是河,岂能无鱼。”方备严向皇帝拱手弯腰。

众人见皇帝开动,也陆续破开了眼前的鹌鹑,时不时面对眼前的“河”啧啧称奇。

金靓姗划开鹌鹑之后就知晓了个中道理,这道菜和现代一道仿膳料理“布袋鸡”非常相似,布袋鸡是一道汤菜,把鸡骨整个取出,留下浅浅一层皮肉作为布袋,再塞入复杂的填料,用多种用料组合的高汤中火慢蒸,因为整鸡皮肉完全不破,内含填料丝毫不漏,故名“布袋鸡”。

她原本想好好存一阵子钱,去好好尝尝有这道菜的那家仿膳。

没想到自己出了状况。倒回几百年前,竟然吃到了同款的布袋鹌鹑,缘分不可不谓妙不可言。

不过话说回来,这布袋鹌鹑比布袋鸡难度大出许多,鹌鹑骨更脆弱细小,用小刀做到整皮不破属于难上加难,更何况宴席并非仅此一只,而是二十余人人前一只。

“此鱼为何鱼”因为有“山海合宴”的前提,所以金靓姗很自然地想到口中鹌鹑腹内绵软、滑爽、不夹杂土腥气的鱼肉是海鱼,但又不敢确定,于是问了出来。

“回娘娘,河有两重含义,一为菜形似河,二为鹑鸟内所填鱼肉为河鱼,此鱼谓之曰河鲈,中原、江南的江河湖泊中偶得寻见。”方备严仔细回答。

原来是河鲈,难怪味道这么清爽,肉还呈蒜瓣状,金靓姗又吃下一勺,对禽鸟的肉味和鲈鱼的鲜美这对组合,再次发出感叹。

“这羹汤浓郁,似在吃糕品,又无糕品的甜腻。”皇后看上去对这道汤菜也非常认可。

“娘娘说的是,羹汤乃杭州府藕粉所调制,先调制后灌入,清甜不腻,似凝胶状。”

“怪道这般适口,你们有心了。”皇后笑着回答,轻轻擦了擦嘴角。

方备严见众人对羹汤的享用都告一段落,连忙接着说,“太后,万岁,两位娘娘,皇子,公主,诸公,此菜还有另一妙,请将鹑鸟翻转,取用品尝。”

听到还有一种吃法,每个人更来了精神,筷勺并用将鹌鹑翻转,发现鹌鹑腹部有一块被烧烤过的痕迹,格外焦黄,用筷子轻敲,竟然噔噔发出响声。

金靓姗很好奇,明明被汤汁浸泡如此长的时间,仍旧能发出脆响,用筷子头轻轻夹开焦黄处四周软烂的薄皮,取下这块两枚铜钱大小的焦黄,送入口中,轻轻一咬。

竟然是一块香米锅巴,锅巴的空隙浸润鲈鱼藕汤,带着酥脆的咬劲,又有些炒米泡在汤中的复合味道,金靓姗像吃零食一样,一口接一口吃下这块带有鹌鹑酥皮的香米锅巴,还想再来一口却发现筷子头已经空空荡荡。

不知不觉,从之前戳开鹌鹑发出惊叫,郑皇贵妃成了整张桌上的焦点,大家仿照她的做法,取下锅巴,嘎吱嘎吱的咀嚼声连绵不绝。

太后对酥脆的东西格外喜欢,但又觉得声音不雅,命人帮她改成小块放在羹汤中再吃下,连连点头。

而牙齿仍未长好的皇三子也喜吃香脆之物,闹着要吃,瑛儿把锅巴拿至一旁,细细地碾成粗粒,再用羹汤泡上,成了一碗炒米鱼羹。

“妙,妙啊。”皇帝面前的布袋鹌鹑竟吃得只剩下头和脖颈以及一些碎骨,吃得都有些摇头晃脑。

“谢万岁,得备此宴,实乃尚膳监之幸。”在金靓姗的眼里,方备严这就叫会做人。

这话说完之后的几分钟内,就叫冷场。众人都一言不发,偶尔有一两人,拿起酒杯抿一口酒。

“山河既成,不知后两字是为大明江山祈福,还是在这菜品之上另有说法。”席中一人提问,其他人看去,这人正是魏学曾。

山河无恙上桌后,他还未得知桌上的豪牛从何处来,中途就被打断,就不在发言,只是机械地回应同僚的祝酒。

但边听边吃之下,觉得这山河无恙并非只是一道菜这么简单,他迫切地想知道尚膳监的方备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又或者眼前这一切,其实都是方备严身后那个高大御厨的设计。

“山河无恙自是为我大明江山祈福,千秋基业,山河无恙。”方备严回答,皇帝很欣慰地点头,还自饮了一杯酒。

“若如此说得通,此菜为何明明有羊,却叫做无恙呢”魏学曾听他一言,更加确定桌上铜盘之内,是韩道济的主意。

“哈哈哈,魏尚书此言甚是,朕眼前这山河无恙,明明有羊,却”皇帝说到一半,意识到其中的微妙,话才说至一半,沉默了。

这山河无恙却有羊明显就在说山河有恙。

边陲的豪牛和鹌鹑、中原的河鲈、江南的春菜和藕粉,这不恰好是眼下大明江山的边陲战事、中原和江南的水患吗

皇帝自己参透这一点,却又不能当场发作,入席的皆是谏臣,也是国之栋梁,如果当着这些人的面,在宴席之上,把方才夸奖过、却一直在影射自己的厨子杀了,会显得自己更加无理。

还有,除了魏学曾,剩下的这些人或多或少肯定也都悟到这“山河有恙”的内涵,此时要做些什么,定会迎来一片劝阻声。

他一时又想不出,能做些什么以解心头之恨,又闷闷地喝下一杯酒。忽然计上心来,不能因影射杀人,但厨子若是没有尽到职责,惩罚就显得合理很多。

皇帝向田公公耳语几句,田公公点头称嗻,扭头走出了御花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79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