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零二章 战争的直觉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你们要记住,我们帝国陆军在武器装备上并没有对马拉塔人以及其他印度土邦形成压倒性的优势。我们唯一对他们构成的优势是,专业的军事素养和严密的军事体系!所以,你们近期的表现让我非常失望。”

在泗平(今印度塔那市)郊外的军营里,新任印度驻屯军副总训官兼上海绥靖卫戍司令的李延良正在对一众军官训话,言语中对他们的近期的作训水平和备战状态极为不满。

两个多月前,继四千多士兵被抽调至地中海和加勒比地区,参与对法战争后,在上个月,又有五千名士兵被紧急运往北方的拉杰普特和旁遮普,以应对那里的紧张局势。

数年前,位于旁遮普东北地区的锡克王国甫一诞生,就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

五年前,在齐国还未做出积极反应的情况下,便以摧枯拉朽的方式吞灭了纳瓦布王国和班吉那德王国,占领了整个富庶的旁遮普及印度河中游流域。三年前,他们又在拉合尔大败莫卧儿帝国五万大军,随后攻占了北方重镇阿姆利则,兵锋直指德里。

在震慑了莫卧儿帝国后,锡克王国很快就将攻击的矛头转向拉杰普特王国,以籍此消除西南方向的军事威胁,并顺便将这片广袤的荒漠地区也纳入到王国治下,从而获得大量骁勇善战的拉杰普特骑兵。

作为印度地区的搅屎棍,哦,不对,应该是印度秩序的维护者,齐国自然不能任由锡克王国再吞灭他们一手扶持的拉杰普特王国,就此逐渐坐大。

于是,殖民事务部驻印度专员兼莫州总督齐兆辉随即下令,出动驻屯军干涉锡克王国与拉杰普特王国之间的战争,同时还征调喀拉特汗国骑兵六千余,从旁信德西北侧翼发起进攻。

广卫总督区因为靠近北方,遂在第一时间收到驻屯军司令部的调令,要求派遣两个团的兵力,运至海宁港(今印度包纳加尔市)和津门港(今卡拉奇)。

广卫驻屯军经过两次抽调,兵力仅剩下一万出头,还要镇守北至南徐(今印度达曼市),南至荣阳(今印度果阿首府帕纳吉市),东至西高止山这片广袤的殖民领地,顿时就显得捉襟见肘。

地方驻屯军司令许超武等一干高级将领为了能在接下来与锡克王国战争中获取战功,悉数带兵北上,将广卫总督区的防守重任直接丢给了这位新上任的驻屯军副总训官李延良,责令他在整训军队的同时,务必要谨守防区,保证地方的安全。

在李延良前来就任报道时,许超武对他的姗姗来迟很是不满,当即给他了几个下马威,不仅当着众多军官的面严厉斥责他的“消极懈怠”,还将最为出力不讨好的新兵整训工作丢给他。

甚至,为了刁难他,驻屯军司令部以防范马拉塔帝国入侵的名义,要求他在一个月内做出两套军事应急计划,而且还必须标出详细的兵力部署和军力调配。

要想完成这份防御应急计划,就必须实地考察辖区内的各个军事据点,还要研究和探查具体的地形地貌,统计驻屯军现有的兵力配属和武器装备。

说实话,这份工作应该是由驻屯军参谋部来做的,而不是由他这个初来乍到的副总训官兼上海绥靖卫戍司令来做。

但在帝国陆军当中,有着极其严格的上下等级观念,以及无条件服从命令的军队准则,既然是上官发令,作为下属的李延良只能遵命行事。

在稍稍安顿下来后,他便带着十余名直属军官奔波于广卫各地,开始辛苦地制作全域应急防守计划。

一个月时间,李延良几乎跑遍了广卫近半数驻屯军据点和关键要隘,大腿两侧也因为长时间骑马,曾数度被磨破,导致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合不拢双腿。

就在他忐忑不安地将辛苦制作出来的两份应急防御计划交给许超武,准备再次接受他的诘难和训斥时,却惊讶地发现对方的态度突然变得和缓友善起来,不仅高度评价他这一个月以来的工作成绩,更是对他提交的两份作战计划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和赞扬。

正当他对此摸不着头脑之际,驻屯军后勤部向他转交了两份皇家发来的电报。

一份是关于爵位晋升的皇家敕令,将他原先的青川男爵位,晋阶为永兴伯,直接跳过子爵的爵位。

这份敕令,顿时让整个广卫驻屯军司令部为之哗然,继而生出无尽的羡慕。

在一般情况下,帝国封爵是很难的,尤其是伯爵以上的爵位,更是极难获得,非赫赫军功或者对国家及社会做出突出贡献者,轻易不能得到皇室册封。

当年,太祖皇帝登基之时,曾一口气将原登州元老两百余人全部封爵,最高授国公,最低授伯爵,由此建立了帝国勋贵集团。待绍宁时期,帝国爵位制度日趋严格,别说普通人无法再像太祖时期那般大规模的获得爵位,就连皇室本身也是极尽“抠唆”,皇家子弟终其一生仅封低等爵位的不在少数。

再加上袭爵降等的规定,至泰平晚期,拥有伯爵以上的爵位的贵族仅有一百八十余人,大量被敕封的子爵和男爵都是出于贡献表彰或者荣誉上的考量,而且还基本上都是终身制的,人死爵消,无法传承下一代。

而在整个印度地区,获得伯爵以上爵位的勋贵也不过寥寥十余人,无不是手握一方重权的地方总督、驻屯军司令长官,或者就是前来历练的皇家子弟。

倘若,一份爵位晋升皇家敕令让广卫驻屯军一众将领们心生嫉妒外,那么另外一份皇帝陛下私人发给李延良的电报,就让人震惊不已了。

这位传说中的“幸进之人”居然跟陛下的关系如此亲密,双方之间还互通电文!

那他有没有将抵达广卫总督区所遇到的诸多事务向陛下报告呢?

许超武在听取李延良的计划报告时,便不免有些尴尬和忧虑。

尽管自己的职位晋升和职权安排是由枢密院和陆军总参谋部决定的,但皇帝陛下却对军方有深远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若是陛下得知自己故意刁难这位亲信军官,那自己岂不是一脚踢到刀尖上了。

不过,双方相处十余日,发现李延良似乎不是那种搬弄是非、不学无术的庸碌军官。

他上过战场,杀过人,策划过地区冲突,搞过民防整训体系,推动过殷州殖民领地的向东扩展。

总得说来,此人还是有几把刷子,不是来印度驻屯军混资历、刷军功,以及谋取个人利益的幸进之辈。

既然如此,那不论是竭力培养李延良的治军经验,以此讨好陛下,还是用心整顿地方军务,许超武遂将辖区内许多重要军务都委于他,并给予最大的力度支持。

一个月前,印度驻屯军总部发来调令,要求广卫地区抽调两个团兵力前往北方,以遏制锡克王国的扩张战争。

许超武当即亲自带兵北上,将整个广卫驻屯军防卫事务皆托付给李延良,并任命他为权(代)司令之职。

李延良骤然间获得了一方大权,在意气风发之际,不免也有一丝忐忑不安。

若是此前,广卫驻屯军近两万军队齐装满员,自是无人敢来掠其锋芒,主动前来挑衅或者偷袭,甚至还会让周边的土邦王国感到无尽的威压,担心随时会遭到齐国的入侵。

可如今,经过连番抽调,广卫驻屯军兵力仅剩万余,而且还要分守各地,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在这种情势下,万一要是哪个地方势力(马拉塔帝国:你是在说我吗?)想要趁虚而入,对广卫总督区发动袭击,那还真的有些危险。

据悉,南方的科钦王国正在酝酿对迈索尔王国的战争,以遏制对方继续向南方扩张。

而在孟加拉地区,情势同样不容乐观,统治孟加拉的总督卡瓦杰挂了,他的几个儿子和亲信将领开始争夺孟加拉省的统治权。他们各自拥兵自重,互相攻伐,都想竭力清除对方,从而夺得孟加拉总督的位置。

这使得孟加拉驻屯军绷紧了神经,一边配合殖民事务部驻孟加拉总督与各个野心家虚以为蛇,挑选合适的代理人,一边全面军事动员,准备随时干涉当地的政权更迭。

因而,要是广卫总督区但凡出个什么大事,一时半会可能得不到来自各方的支援,必须动用所有力量自己搞定。

李延良为此,将散布于外围据点的小股驻屯军全部撤回,集中在郧阳、南徐、临汾(今锡尔瓦萨市)、广晋(今格利扬市)、平山(今孟买东南科波利镇)等几个重要城镇和铁路枢纽站,以防为敌所趁,被各个击破。

同时,为了增强防御力量,他还勒令作训官对新征召的两千名土著士兵加紧训练,使其能尽快熟悉火器操演、鼓点信号,以及队形转变等各种战阵技能。

“长官,你是认为马拉塔人一定会向我们发动进攻,有什么直接证据吗?”驻屯军第五混成团团长、翎麾校尉(中校)黄弋被这位比自己还要年轻几岁的上官训斥,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遂大声地质疑道。

从各个渠道传来的消息,马拉塔人正集结主力与东南方的海得拉巴王国进行军事对峙,局势异常紧张,大战也是一触即发。

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哪里还腾得出手来进攻我们?

此时,我们应该主动援助海得拉巴王国,以支持其继续与马拉塔人对抗,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搞得整个广卫总督区紧张兮兮的,还非常可笑地担心马拉塔人打过来。

他们敢吗?

“没有证据。”李延良摇摇头。

“没有证据?”黄弋被这个回答给气乐了,“长官,既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马拉塔人会进攻我们,那我们这般枕戈待旦,一直处于三级警戒状态,很容易造成部队的疲劳,士兵们也是怨声载道。”

“军人当服从命令为最高原则,士兵们何敢生出怨言?再者说了,这只是三级警戒状态,不允许请假离开营房而已,怎会让部队处于疲劳状态?”

“问题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马拉塔人会进攻我们,为何要搞得所有官兵如此紧张?长官,你是基于什么情报信息,笃定马拉塔人会搞出声东击西的把戏,突然对我们发起袭击?”

“直觉。”

“……直觉?”在场的一众军官闻言,不由面面相觑。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

可没人曰过,兵者,直觉矣!

这位长官怎么说出这么不靠谱的话?

“崔校尉,你来说说马拉塔人的军事状况。”李延良转头朝黑衣卫驻广卫负责人、翎麾校尉崔有澜说道。

“遵命,长官。”崔有澜向他敬了一个军礼,然后将手中的资料夹摊开,朝众人读了起来。

“……马拉塔帝国拥有人口规模约两千万至两千四百万之间,在此基础上,马拉塔人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常备军。”

“……马拉塔军队主要分卫戍兵、骑兵、步兵和新式火器部队,兵力总数在十八万到二十万左右。其中,马拉塔骑兵有五个军团,兵力在两万上下,装备有骑枪和马刀,以及传统的弓箭;步兵有十二个军团,兵力在八万上下,主要装备为刀枪之类的冷兵器,少量装备有火枪,但性能比较落后,甚至还有老旧的火绳枪。”

“而马拉塔人最为重要的军事力量则是近二十多年来逐步扩充的新式火器部队,仿照我大齐军队和欧洲军队模式编练,总规模有十四个团,兵力人数在三万左右,大量装备了其自己生产制造的火枪、大炮和弹药。据说,武器性能跟我陆军装备相差不远,部队训练也是有欧洲雇佣军从头到尾全程指导和操演,部分中高级军官甚至也是由欧洲人担任。”

“至于剩下的地方守备部队,应该算是地方民壮之类的武装,战力不值一提,可以忽略不计。”崔有澜将文件夹合上,朝众人微微点了点头,说道:“马拉塔人的军事武装力量基本上就是这样,以数量来计的话,在整个德干地区超出周边所有地方实力派,甚至可以说呈碾压之势。若是没有我们齐国坐镇于此,他们将很轻松的统一德干,或者进一步统一印度南方以及整个次大陆。”

“所以,他们就敢向我大齐发起挑战?”齐印军第十二混成团团长霍百川不以为然地问道。

“不然呢?”李延良淡淡地反问道。

“长官,我是觉得马拉塔人未免有些自不量力了……”

“印度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强烈的自信,他们从来不觉得在我们面前是自不量力。”李延良沉声说道:“以马拉塔人拥有二十万之众的兵力,不论是海得拉巴王国,还是迈索尔王国,亦或是莫卧儿帝国,都不不可能对他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况且,他们还组建了印度地区规模最大的新式火器部队。那么,他们的对手会是谁呢?”

“诚然,以我大齐之强,自是不会将马拉塔人这点力量放在眼里。但目前是什么情况呢?我广卫兵力空虚,北方又需要介入到锡克王国的战争当中,孟加拉又要干涉地方政权更迭,在短时间内将面临孤立无援的境地。若是马拉塔人的皇帝还拥有一丝雄心壮志,你们说,他会不会对我大齐冒险一击,从而取得一个先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4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