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十七章 印度洋明珠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1731年10月18日,下午四时,潘广峰所乘坐的大型客轮“延锋号”缓缓驶入遂昌港(今斯里兰卡科伦坡市),随后在两艘拖轮的牵引拖拽下,稳稳地停靠在码头东侧的泊位上。

潘广峰在船长和众多随员的簇拥下,第一个踏上了舷梯,登上了码头。

甫一下船,便感受到一股闷热而湿润的气息,非常不适。码头上湿漉漉的,一些低洼处还有积水,显见是刚刚经历了一场大雨,以至于整个空气中还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移民部开始往锡兰岛大规模移民了吗?”

潘广峰注意到码头西侧停靠着两艘专用移民船,在船员和码头官员的指引下,一列长长的队伍从船舷一直延伸至港口检疫场。经过长途的旅行,每个人神情显得极为委顿,怀抱着各自的小包袱,温顺地听从移民官员的安排,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着。

“回潘大使,早在八年前,荷兰人将这座岛屿卖给咱们齐国后,便开始陆续往这里移民了,但数量并不是很多,一年下来也就两三千人的样子。”一名港务管理人员恭敬地答道:“不过,从三年前开始,移民力度突然加大,数量几乎翻了一倍,每年往锡兰岛移民超过了五千人。嗯,现在码头上的这些移民应该都是移民部和农林产业部从秦国专门引进的茶农,这已经是两年来引进的第五批了。估摸着,前后应该有两千多人吧。待通过十天的检疫期后,便会悉数转移到中央高原地区,与此前抵达的茶农一道从事茶叶栽培工作。”

不过,对于齐国高层而言,锡兰岛适合种植茶叶也罢,能出产橡胶也好,这点蝇头小利还不至于让齐国对其花费大力气进行开发和建设。

眼馋归眼馋,但生意还是照做,谁让这茶叶只有秦国才能生产呢?

齐国除了在锡兰岛建立了殖民政府,派遣官员进行直接管理外,他们还对全岛顺服的民众实行惯有的****,如同南洋诸岛那般,竭力清除当地的文明和历史遗迹,力图将这里的文化、传统以及语言消灭殆尽、彻底抹除。

而到了九、十月份,各地的茶叶便会陆续在上海或者广州汇集。两地的垄断行商作为大秦政府特许的海外贸易经营机构,几乎包揽了所有的茶叶出口。他们会根据本年度茶叶产量和市场行情,坐地起价,将每担(100斤)平均成本仅为三四两银子的茶叶以九到十二两白银的价格售卖给齐国海外贸易公司或个体商人,赚取高达230%-300%的超额利润。

不过,最让农林产业部技术专家欣喜的是,在岛屿的中部高原地区移栽的百十棵茶树不仅生长旺盛,而且采摘下来的茶叶经翻炒后,品质和口感极佳,丝毫不亚于大陆秦国所产的茶叶。

但是,也有非常适合当地土壤和环境的异域农作物,橡胶就是一种非常适合于锡兰岛环境的经济作物。地方政府随即开始大肆圈地,招揽商人,大力发展橡胶种植园经济。

真特么的,秦国人赚钱简直不要太轻松!

市场是广阔的,利润更是超额的,齐国人没理由会舍弃这么一个巨大的商机,更不愿意永远成为大陆秦国茶叶的“搬运者”。

仅英格兰一个国家,每年从齐国手中进口的茶叶就有一百二十万磅,折合540多吨(原历史同期进口茶叶仅为90万磅),贸易金额超过四十多万英镑。

为了维护一条条安全的贸易航线,我们齐国历数十年开发建设了多少座港口,设立了多少个军事据点,养了多少艘海军战舰,剿杀了多少股海盗,跟西夷玩了多少心眼,又与多少个国家进行过战争!

你们秦国茶商却只需花点小钱,上下嘴皮子一动,便将全国各地茶山上的茶叶收购过来,然后便坐等我们齐国人巴巴地赶来采购,然后赚取两三倍的利润。

锡兰岛地处印度洋上,是印度洋北大门的关键要冲,更是挟制印度大陆的战略支点,也是连接阿拉伯和东亚、东南亚航运通道的关键节点。

这要是在锡兰岛圈上一大片土地,搞一个茶叶种植园,相当于搂了一个金饭碗,财源滚滚而来。

“哦,锡兰岛的茶叶试植成功了?”潘广峰闻言,不由大感意外。

八年前,齐国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就南洋诸位岛、锡兰岛以及开普敦等殖民领地归属问题签署了一揽子解决方案,通过给予贸易优惠、低息商业贷款、折算入股,以及支付大笔购地费等多种方式,几乎全部接收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位于印度洋地区的殖民领地。

要知道,随着茶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消费总量也是逐年增加,市场需求极为旺盛,是一个规模超过数千万元的大产业。

没办法,这是老天爷赏饭!

神州大陆数千年的茶叶栽培历史,可不是齐国想要通过简单的移栽培育就能彻底颠覆茶叶王国的统治地位。

腾笼换鸟,人口置换,也是应有之事。齐国人为此在锡兰岛上采取了强制劳动制度,大量的僧伽罗人、摩尔人被齐国人一船一船地运往科钦、孟加拉、缅甸以及非洲进行“劳务输出”,为齐国开辟和建设新的殖民领地而贡献出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

没错,对于一些战略要地,齐国人的最终殖民目标就是要力图实现本土化管理,将之纳入政府的实控管辖之内。

除此之外,还有印度、波斯、奥斯曼等几个人口大国,受齐国的风尚影响,消费量也在逐年递增。

按照循例,农业专家们也在岛上开辟了数座植物园,试栽各种农作物,以期更好的利用该岛优越的种植条件。

一番捣鼓下来,咖啡移栽不甚理想,可可也被证明无法适合当地栽种,倒是各种水果长势喜人,不负当地湿热温润的气候环境。

尽管,齐国的贸易公司和商人们在获得秦国的茶叶后,往往会在采购价格的基础上上再翻数倍,转卖至印度、波斯、阿拉伯、奥斯曼,以及欧洲诸国,赚取更高的贸易利润。

每年四月时节,秦国的武夷山便会迎来了采茶季,鲜嫩的茶叶被集货、炒制、包装,做成武夷茶,由茶商们收购,然后北上运往上海,或者南下至广州,进行再包装加工和储存,等待齐国商人前来购买。

但掌握了世界主要贸易渠道和关键航线的齐国人哪里会容忍秦国茶商如此轻松地将钱给赚去了!

我们齐国将秦国的茶叶买来后,还得跨越万里海波,历经各种风浪,千辛万苦地才能将茶叶转卖给西方那帮“凯子”。

你瞧瞧上海和广州那些茶叶垄断行商,哪个不是身家巨万,哪个不是在我齐国境内广置产业?随便一出手,便是数十上百万两白银,壕得惨无人道!

所以,尽管锡兰岛距离临近印度大陆的奉宁总督区只隔了一道狭窄的保克海峡,不论是拥有的领地面积还是控制的人口规模,都远远不如,但在政治地位上却是与之平等的,而且还是直接隶属于民政事务部管辖。

随后,十数支探险队在军队的保护下,展开对锡兰岛全境的详细普查,看看有什么值得开发的矿产和资源。

“潘大使所言甚是。”那名港务管理人员附和道:“去年,听闻那些农林产业部的官员所说,我们齐国每年从大陆秦国进口的茶叶总量超过两万多吨,交易总额近两百百七十多万元。呃,折算成白银的话,也超过八百万两。嘿,这么大的产业,也不知道养活了多少秦国人。以后,若是茶叶贸易转移到锡兰岛,怕不是会让岛上的那些茶园主赚翻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齐国以后将拥有自己的茶叶来源,不再被那帮秦国茶叶垄断行商随便卡脖子,时不时还搞出一波所谓天气灾害原因而擅自提高茶叶出口价格的窝心事。

随着印度贸易的日趋繁荣,为了满足两地之间的物资和人员往来,包括印度贸易公司、孟加拉贸易公司、帝国海外班轮运输公司在内的多家商业巨头陆续开通了定期客货两运班轮,而且投入的船只皆为大吨位、全蒸汽动力的轮船,以满足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天气下都可以乘坐(载货)轮船往返两地。

在太祖时期,齐国就曾试着在汉洲东北地区的威海、广陵等地移栽大陆的茶树,但经过数十年的培育,虽然每年也能出产数千吨茶叶,但品质和口感始终无法与秦国茶叶相媲美,只能沦为普通消费者饮用的低档茶叶,卖给南洋、缅甸、印度等地区的土包子。

取而代之的,则是无数来自汉洲本土、秦国、朝鲜、日本和安南的新移民,在当地殖民政府官员的安排下,心安理得地占据原住民离开后所放弃的房屋和田地。

印度次大陆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齐国虽然可以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将其尽数占领,纳为殖民领地,但却无法真正的将其消化吸收,只能占些边边角角,在大部分地区尚需借力打力,分而治之,把印度作为一个超级“奶牛”,不断滋养齐国本土。

“在锡兰岛上茶叶栽培正是在三年前试植成功的。”那名港务管理人员笑着说道:“而且,农林产业部的茶叶栽培技术专家还根据中央高原的海拔高度的不同,分为高地茶、中段茶、低地茶。栽种的品类也以红茶为主,经过采摘烹炒后,其品质和外观丝毫不差于大陆秦国武夷山所产茶叶。更为难得的是,锡兰岛上气候温热,一年四季都可采茶,每个茶叶产区因海拔高度、气温、湿度的不同,茶性也有不同特点,可以满足了不同偏好的消费者的喜爱。移民部的官员言及,将在未来五年内,陆续移民三万人以上,从而保证茶叶生产所需的农人要求。”

在获得锡兰岛后,齐国当即调集近万陆军和齐印仆从部队,干脆利落地覆灭了盘踞在岛上中部高原地区的康提王国,从而完成了整个锡兰岛的统一。

于是,锡兰岛立时变成了一个香饽饽,引来无数人的关注,自然也让一些嗅觉敏感的商人闻风而至,准备来此投资圈地,搞茶叶种植园。

不过呢,皇天不负有心人,齐国人经过这么多年终于发现一处适合培植茶树的风水宝地。

源源不断的茶叶贸易,为秦国换来了数不尽的黄金和白银,是秦国对齐贸易少数大宗出超的商品之一。

潘广峰并未在这座被誉为印度洋明珠的岛上过多停留,在当晚应邀参加了锡兰总督举行的接风晚宴后,到了次日正午时分,便继续乘坐“延锋号”大型客轮朝汉洲本土而行。

而欧洲还有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神罗、普鲁士、瑞典等诸多国家,他们虽然茶叶的平均消费水平要低于英格兰王国,但这么多国家加在一起,茶叶的消费总量也是一个颇具可观的数字。

但锡兰岛弹丸之地,人口亦为不丰,还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自然要将其彻底吞并,成为齐国诸多直辖海外领地的一部分。

到了次年一月,秦国茶叶会陆续装船运离大陆,通过齐国构建的贸易中转渠道进入全球贸易链条。

齐国不惜以四十万元的代价,将荷兰东印度公司控制的半个锡兰岛领地买下来,主要是看中了它的绝佳战略位置。

当然,齐国也不仅仅在汉洲本土试栽茶树,南洋诸岛、安南、吕宋、印度,乃至黔州(今南非地区)、殷洲(今美洲)等海外领地也相继尝试过移栽大陆的茶树,但弄出的茶叶始终差了那么一点味道,根本无法取代秦国出口的茶叶。

“甚好!”潘广峰点了点头,说道:“若是未来锡兰岛上的茶叶形成规模,产量得到迅速扩大,那么,以后我们齐国就能逐步降低对大陆秦国的茶叶依赖程度,从而将这個规模巨大的产业源头控制在我们自己的手上。”

据说,为了提升客户的乘坐舒适度,帝国海外班轮运输公司计划采购数艘排水量超过四千吨以上的全钢制轮船投入运营,并且还要将定期班轮的航线延长至波斯和埃及,以满足北印度洋地区的商贸和人员往来需求。

经营数十年,印度洋已然成为齐国的“黄金洋”,遍地的财富和无数的矿产经过浩瀚的印度洋,源源不断地流向齐国,供奉着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也是最为富庶的帝国。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9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