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二章 请愿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8月5日,傍晚,少梁府,浔阳县(今澳洲金皮市)。

陈根民站在街道一侧,看着远处紧闭的工厂大门,半响不语。

“这东家……还真不开工了呀!”

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在夕阳斜照下,拖着疲惫的身影,朝家的方向走去。

在县城里奔波了一天,也就是在下午时分,才河边的码头寻了一个扛包的活计。

一艘平底货运船拉了三十多吨小麦,十多吨杂货,陈根民与三名同伴足足做了四个小时,才将货物卸完,而他们每人却仅获得了一角钱。

要搁着以往,这种卖苦力的活计,还有这点工钱,陈根民是根本不稀来做的。

在县里的毛呢制品厂里,作为一名熟练工,他每月可以赚到十二块多钱,算下来,一天就是四角多钱。

虽然在工厂里劳作时间很长,超过十二个小时,但劳动强度却远没有码头苦力这般大。

他奶奶的,这活计平时可都是那些新来移民或者汉洲土著才会去抢着做的,哪里会看在咱们爷们眼里!

但是,谁让县里的大部分工厂因为税务稽查的缘故,一个個都宣布关门歇业,说是要应对税吏的盘查和问责。

这就奇了怪了,你说国家税务衙门稽查工厂税收情况,那也只需要工厂里的账房人员与之对接即可,东家为何要将整个工厂都关闭?

是了,这些工厂的东家们可能是为了向税务稽查人员示威,或者间接向政府表达他们的强烈不满!

几个月前,因为福运旅店的一场大火,烧死了几名税务稽查人员,引得整个少梁府震动。

上面派了不少警察和密探过来查案,说是有人图谋杀害了这些官府公人,以图掩盖税务稽查的结果。

后来,查来查去,也提了不少嫌疑人员前去问话,始终没有结果,更没有擒获幕后真凶。

可能是上面的人感到了愤怒,也对少梁府的拖沓和无能有些不耐,竟然说动了民调处派了一批好手过来,以彻查此案。

好家伙,民调处花了不到七天时间,便将案件给查了个底掉。

县里最知名的“利生行”东家居然是这起案件的幕后主使人,因为被税吏查出了近十余年的偷逃税款问题,便心生歹念,悍然做出此等丧心病狂的事情,雇佣凶徒,夜闯旅店,杀死相关税务稽查人员,并试图销毁被收缴的账本。

那还有什么说的,事情真相大白后,“利生行”被查封,其东家和几个凶徒也被穷凶极恶的民调处探子给捉到了大兴。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这些杀人凶犯多半会被府城的大理寺判处绞刑,其他一应相关人员也会被判流配海外。

至于曾经红火的“利生行”商社,估计也多半要败落了,不仅东家和几个家中子弟涉案被抓,还要因偷逃税款而被追缴一大笔罚款。另外,因为杀死了几名政府公人,也需要为此承担相应的巨额赔偿。

倘若,事情到此为止,浔阳县也只不过发生一起大案而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会被掩埋在悠长的岁月中,偶尔沦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

但这起案件却涉及到税务稽查,事关政府财税的征收,再加上此前少梁府和浔阳县两地政府对此案的消极应对,使得上头在权威上感受到一丝轻视。

于是,此案过后未久,不仅少梁府尹和浔阳县官被调离,而且税务总司派出大量税吏入驻少梁府和浔阳县,清查当地所有商社和工矿企业的税务情况。

一时间,搞得当地工商企业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说来说去,也是这些商社和工矿企业底子都不咋干净。

平日里,少缴、漏缴税款的事情简直不要太少!

对于查税,被资本压榨过甚的陈根民与所有工人自然是乐的看热闹,并且心中还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暗爽。

活该,那些开厂、开矿的东家们太黑心,合遭被查!

平日里,对我们这些工人死命的压榨,从天不亮一直做到夜幕深沉,做工的时候稍有纰漏,轻者呵斥训骂,重者罚款克扣工饷,甚至还会动手加以体罚责打,完全不将我们工人当人看。

要是在工作中受伤或者患病,那些黑心的东家们不仅不加以体恤照顾,还将人给赶出工厂,任其自生自灭。

即使有人以《劳工保护律》名义闹到了官府,工厂主最多也就扔个几十百把块钱,就将人打发了,根本不管工人此后的生活着落和家人的供养问题,着实让人恨得牙痒痒。

正当工人们幸灾乐祸地看着县里的工厂主和矿主陷入查税风波,全都一个个焦头烂额的时候,却不料他们竟然直接将厂矿给关闭了,让所有工人都统统没了生计。

这下子,所有工人顿时坐蜡了。

没有了生计,也就没了进项,没了进项,这不就要喝西北风了!

城里不比农村,地里有粮,院里有菜,房前屋后还有养的鸡鸭或者牛羊,断不会少了吃食。

可城里的东西都需要用钱买,米面蔬菜,油盐酱醋,甚至就连日常用的水,都得花钱。

这要是没了进项,坐吃山空,时日已久,那不得饿肚子?

原以为,工厂停工歇业,也只是暂时的,要不了几天就会重新开工,大家乐呵呵地重新回到工厂里被黑心的东家继续压榨。

可谁能想到,县里的那些工矿企业宣称,为了顺利配合政府税务稽查,所有的厂矿都无限期地停产,直到税务稽查结束。

这么一停,就是半个多月,让所有的工人们心头全都慌了起来。

听说,少梁府城和周边几个县也都是这个情况,闹得数万厂矿工人全都没了生计,陷入衣食无着的境地。

要不然,你以为陈根民为何仅为了挣一角钱,不得不在码头跟昔日外来移民和土著苦力抢活,累得像条狗一样去扛大包。

“你回来了!今日……怎么样?”

甫一进屋,妻子于冬妹挺着肚子,蹒跚地从炉灶前站起身来,一脸期待地看着陈根民,背后的围兜里还背着他们刚刚一岁的孩子。

“厂子还是没开工。”陈根民苦着脸,摇摇头说道:“你身子不方便,先到屋里歇着吧。……我来做晚饭吧。”

说着,走到妻子身前,先探头瞧了瞧她背后的孩子,随即从裤兜里掏出一角纸币,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轻声说道:“今日去码头做了半天工,得了一些现钱,怎么着又能多捱两天了。”

“……家里没碳了。”于冬妹神色一黯,低声说道:“方才,我到隔壁张大哥家借了几块。”

“哦……”陈根民怔了一下,然后拍了拍妻子的胳膊,“我晓得了。明日我去碳火店买些回来。”

“要不,我明日跟张嫂她们一起到城外去捡拾些柴草,多少能省些碳火。”

“你抱着孩子,又挺着大肚子,怎生去郊外捡拾柴草?”陈根民摇头说道:“莫要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咱们不是在银行里还存了三五十块钱嘛,怎么着也能挺大半年。”

“那大半年之后呢?”于冬妹低声问道。

“大半年之后……”陈根民心中一阵烦闷,“狗日的,工厂主不至于大半年都不开工吧!放心好了,在咱们齐国,饿不死人的!”

“我们大人怎生都好说,但我担心孩子。”于冬妹微微叹了一口气,扶着椅子慢慢坐了下来,右手抚摸着隆起的小腹,“这大丫还没断奶,这老二要不了几个月,也要出来了。我……,我怕苦着他们了……”

“有啥怕的,一切都会好的。”陈根民有些不耐,粗声粗气地说道:“我家兄弟姐妹五个,还不照样都被爹娘养得好好的,也没见吃多少苦头?放心好了,咱们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孩子们自然也是比我们这一代更加享福!”

“……”于冬妹看着满脸自信的丈夫,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作为第二代秦国移民,于冬妹可能是自小便受父母影响,对自己身边的环境一直都有种不安全感,唯恐会陷入父母所说的那般衣食无着、困顿不堪的生活。

浔阳县是四十多年前才成立的县份,距今为止,人口规模已达四万余人,此前不过是一个纯粹的农牧业县,经济发展一般,全县百姓属于吃喝不愁,但兜里绝对没多少钱的普通县份。

不过,在五年前,有人在浔阳县城西南十余公里外的山谷发现了一片储量丰富的金矿,顿时引爆了当地的经济和人口。

周边府县的民众闻讯后蜂拥而来,准备趁着政府尚未将金矿圈占的空挡,来到浔阳县大肆采挖黄金,以图一夜暴富。

陈根民就是在那个时候,从大兴城随着他的三哥一起来到浔阳县,加入汹涌的淘金热潮。

也正是在淘金时期,不期然遇到了于冬妹一家也来到此地淘金。一来二回,两人熟悉后,暗生情愫,然后结为连理。

未久,政府将金矿区封存,禁止普通人随意采挖黄金,从而人为地中止了该地的淘金热潮。

好在,随着这场喧嚣的淘金热,浔阳县也引来了诸多产业的投资,相继建立了呢绒、棉纺、皮革、建材、食品加工、制糖、陶瓷、矿产、金属加工等数十家工矿企业,再加上各种兴起的服务业,将不少淘金者吸引至当地定居和工作。

而于冬妹和陈根民也留在了这里,租住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并很快有了第一个孩子。

平日里,陈根民在县城里的“利生行”呢绒厂做工,于冬妹在家待孩子、料理家务,生活过得也是美美满满。

两人还计划着,打拼几年,积攒一些银钱,在县城里买一栋属于自己的屋宅,再生几个儿女,和和美美地过自己的小日子,一切都是那么的有盼头。

谁能想到,好生的活计,说断就断了,想到以后的幸福生活,还有需要生养的两个孩子,陈根民第一次有了种深重的危机感。

当年,在大兴的屋宅遭到一场意外的火灾,整个家庭的财产化为灰烬,他都没有这般恐慌。

如今,他才突然感受到一个当家人的种种难处。

原来,养一个家,是那么的不容易!

“三根,别在这忙活了。”陈根民正在自怨自艾地弄着晚饭,距离他家不远的侯泽光跑到屋里来,大声地嚷嚷道:“张大哥那边院子里正在摆酒,让我过来喊你过去聚聚。……哟,三根媳妇,你也不要坐着了,一起过去热闹热闹。”

“喝酒?”陈根民愣了一下,“张大哥家里有喜事?”

该不会喊我们过去随一份礼把?

“没啥喜事的。”侯泽光摇摇头说道;“说是大家伙坐一起商量下,如何应对目前没有生计的事。”

“咋的,张大哥有门路可以找到新的活计?”陈根民眼睛一亮。

“张大哥跟咱们一样都是穷苦工人,哪有什么门路!”侯泽光说道:“那边院子里来了一个工厂里的主事,说要召集大伙议一议,讨论如何让停工歇业的厂子恢复生产。”

“工厂恢复生产,咋还跟咱们商量呢?”陈根民有些不解,“这工厂开不开工,还不是东家一句话的事。咱们做工的,也只有老实进厂生产就是,商量个什么劲?”

“三根,你怕是不懂。”侯泽光说道:“那位工厂主事说,工厂停工歇业并非东家们想要这般,而是政府胁迫太甚,派了许多税吏前来稽查税收,搞得工厂和矿山的东家们根本无心开工生产。所以,他们为了应对税务稽查,不得不关闭工厂,让咱们没了生计,断了进项。说一千道一万,这事搞得,还不都是税务衙门肆意妄为,胡乱干涉工厂的正常生产嘛!”

“啊?”陈根民听了,顿时瞪大了眼睛,“这不是瞎扯淡嘛!政府查税,工矿东主们若是短了税款,只管补缴就是,哪需要关停工厂,闭门歇业的?伱们莫要听那个工厂主事胡乱攀咬政府的不是!”

老子好歹也是在大兴这种大城市生活过的人,可不是啥都不懂的乡下汉,任由这些人蛊惑造谣。

要知道,当年他们那个大院里,可是有一名资深的学堂老师,平日里可没少给他们宣讲一些时事政治,懂得许多明理事务。

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都能琢磨出这个事情的原委,这他娘的分明就是地方工矿企业主们想以停工歇业的方式,造成大范围的民生问题,以此逼迫上头政府让步,撤了税务稽查人员,或者让税吏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马马虎虎过去,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过。

“那个工厂主事想让你们做什么?”

陈根民不想掺和这种事情,跟这那般黑心工厂主去和政府作对,那是绝对没好果子吃的。但他忍不住,顺口问了一句接下来那边商议过后会如何去做。

“我们准备将所有没了生计的工人聚集起来,到县府那边请愿,要求所有工矿企业早日开工生产。”

“那为啥不到那些工矿业主那边去请愿?”

“是政府查税太严,使得那些工矿业主们被迫停工歇业的。”侯泽光想当然地说道;“所以,咱们工人都联合起来,一起向县里的官人们请愿,让他们停了这个捞什子的税务稽查。”

聚众示威请愿?

这莫不是要搞出大事来!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4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