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一十章 十日灭一国(二)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1733年2月21日,清晨,八时,平南城(今越南谅山省支棱县)。

谅国世子、征南总指挥郝宗道站在高高的瞭望塔上,举着望远镜,细细地观察着对面的几座安南警戒哨所。

“世子殿下,据我们持续半个月的侦查,可以确定安南已陆续往河北(红河以北)地区调集了大量兵力,粗略估算的话,也有两万上下。”谅国征南军总参谋长梁弘基神情凝重地说道:“另外,这一个多月以来,对面的安南人征调了大量的民夫丁壮,日夜不停地加修城池以及外围的重要防御工事。”

“怎么,怕战事一起,军队伤亡太大?”郝宗道放下望远镜,淡淡地说道:“不是给你调了六千余义从军过来吗?这些部队,不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消耗战、攻坚战的吗?”

所谓的义从军,即为谅国在辖地境内征召和武装的安南人及其他族裔的土著,每每与黎朝发生激烈的边境冲突,这些人便被顶在第一线,为谅国的开疆扩土,抛洒自己的热血。

组建义从军,除了为王国增加更多的兵力(炮灰)外,还有更为隐晦的目的,那就是最大程度地消耗原住民人口数量,为将来更多的汉地移民到来腾出必要的生存空间。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盖莫如是矣!

“殿下,齐国让我们谅国率先发动攻击,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安南人的兵力,以便他们可以从东北沿海地区从容登陆,然后顺利突入安南腹地。”梁弘基沉声说道:“但是,反观北部战场,我们从平南至右陇这段数十公里的攻击路段上,皆为高山峻岭,唯有一条狭窄的谷道通行。而且,安南人还于此修建了四座坚固的堡寨,若是就这么一路推进,怕是要杀个尸山血海,部队损失必然极其惨重。”

“嗯,你想说什么?”郝宗道面无表情地问道。

“殿下,为了保存实力,也为我谅国将来计,下官认为总攻计划不妨推迟个三五日,待齐国大军从东北沿海地区发起登陆行动后,我们再行实施突击。”

“若是你真的这么做的话,那可就将齐国人得罪了。”

“殿下,这战场情况变幻莫测,更是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如何能完全按照既定作战计划行动呢?”梁弘基说道:“故而,下官建议推迟数日进攻,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大损失。到时候齐国人前来问责,我们随便寻個理由唐塞他们即可。”

“梁总长,若是真的为了谅国将来考虑的话,我们还就必须严格按照齐国所制定的作战计划行事,于今晚凌晨三时向安南发动全面进攻。”郝宗道正色说道:“你要知道,此战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一场极具政治意义的战争。因为,这场战争之后,整个安南地区的政治格局将会发生重大改变,我们谅国在此战中的所有表现,将直接决定我们在战后所能获得的收益。”

“……”

“若是我们想要在战争中投机取巧,事事皆以我谅国自身利益来考量,你认为齐国对此不会心生芥蒂?他们会不会藉此对我谅国予以疏远或者打压?作为一个藩属小国,想要生存,想要发展,首先是要听话,诸多事务要皆从宗主,以示恭顺;其次,是要体现出某种价值,证明自己能在特定区域、特定事务上可以为宗主所用。……呵,此话虽显粗糙,但道理就是这般浅显而直白。”

“殿下,下官愚钝。”梁弘基暗自叹了一口气,随即朝郝宗道拱了拱手。

“梁总长言重了。”郝宗道摆了摆手,说道:“你考虑的只是单纯以军事角度来谋算,想的是减少我军伤亡,避免我谅国实力损耗太大。但是,此战对于我谅国意义重大,不容有失。尽管安南于右陇一线陆续修筑了四座坚固堡寨,外围防御工事更是星罗棋布,守军也有两万上下,但我们必须以不计伤亡的方式,快速突破安南的防线,攻入河北之地。若是,我们能在齐国之前攻入东京城,那是最好不过了。到时候,可允许所有官兵大掠三日,以慰军心。”

——

2月21日,正午十二时,宣光镇。

武公澍端着酒杯,一口灌入喉中,辛辣的劲道瞬间从喉间传递至腹中,仿佛像一团火,将他整个身体点燃。

旁边的侍女款款上前,端起酒壶,为隆平王再次斟满酒杯。

“桀桀……”武公澍趁着酒性,伸手在那名侍女的屁股摸了一把,露出一丝猥琐而淫邪的笑容。

“隆平王!”宣光镇前卫总兵陈中奎在一名侍从的引领下,进入殿中,跪拜在地。

“怎么,前方可都探查明白了?”武公澍一把推开那名侍女,然后问道:“谅国人是不是准备进攻了?”

“回隆平王,谅国已在平南、武鸣(今越南北干省首府北件市)两地聚集两万余兵力,进攻之日,当在最近几天。”

“两万余兵力?谅国这是征了多少民壮来凑数?呵,看来他们这是要以倾国之力,准备玩一把大的呀!”

“……”陈中奎抬起头来,欲言又止。

“嗯?……你可有话说?”武公澍眯着眼睛,自顾自地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隆平王,谅国几乎将所有兵力尽数集结于太原镇和河北镇当面,试图以最快速度击破朝廷大军,突入河北之地,威胁东京。而我宣光镇当面,谅国几无兵马守御,若是我们趁机发起攻击,足以大破谅国。”

“哦?……”武公澍闻言,立时玩味地看着对方,“想不到,陈总兵还有一颗心向朝廷的忠贞之心呀!”

“卑职对隆平王效死之心,日月可鉴!”陈中奎大惊,连连叩首,“卑职此念,一切皆为隆平王所想,绝无半分心向朝廷之意。”

“是吗?”武公澍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随即站起身来,慢慢踱步至陈中奎面前,轻声问道:“那你以为,我们打垮了谅国,接下来又将何如?”

“打垮了谅国,自然是吞其地,抚其民,将我宣光镇领地扩充至整个越北之地。如此,隆平王当可居高临下,俯瞰河北。假以时日,就算是入主东京,改朝换代,也非不可能之事。”

“哈哈哈……”武公澍大笑起来,伸手指着陈中奎,“想不到,伱这厮的野心比本王还要大!你就不怕自己的胃口太小,被撑坏了吗?”

“隆平王,卑职粗鄙,自然是气量狭小,无以成事。但隆平王有帝王之姿,王霸之气,入主东京,称制安南,定当深孚众望,天下归心!”

“哈哈……”武公澍再次大笑,再行几步,走到陈中奎近前,“你这拍马屁的功夫是日渐增长,比起你的眼光和胆略可要强多了。陈中奎,你这是准备要将本王架在火山炙烤呀!……你说说,威南王(第八代郑主郑杠)许了你什么好处,让你这般蛊惑我出兵攻打谅国?”

“啊?……”陈中奎脸色一变,愕然地看着武公澍,“隆平王,卑职没有……,卑职对隆平王素来忠心耿耿,毫无异心,天日可表!”

“是吗?”武公澍脸上露出一丝狠厉,右手轻轻地抚上刀柄,狞声问道:“五日前,中书监左监丞阮益春到你府上,都跟你谈了什么?”

“……”陈中奎闻言,骇得魂飞魄散,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武公澍,心下一阵冰凉。

“威南王是不是许你宣光镇总制、北平郡公之爵,取我武氏而代之?”武公澍缓缓地将刀抽了出来,眼中带着嗜血的光芒,“郑氏倒是舍得下本钱,甚至还应允你,在夺得谅国之地后,世镇北方,裂土封国?”

“隆平王,卑职……”陈中奎双膝不断地向后退着,眼睛也四下乱瞟,余光之中,数名侍卫正举刀逼近,头上的汗水不断滴落。

苦也,今日要死在此地了!

武公澍竟然不知何时已侦得自己私通朝廷之举,今日特意召见,怕是就是为了解自己的性命。

“父王,前卫大营已彻底控制。”此时,武公澍的三子武朝福全副武装走进殿来,身上还带着一股浓浓的血腥味。

“嗯,那就送他去见家人吧。”

话音刚落,数名侍卫立时发动,持刀便砍向陈中奎。

“啊!……”

瞬间,陈中奎便被乱刀砍死,一名侍卫将他首级剁下,提着它便出了大殿。

“好好的殿堂,又给弄脏了。”武公澍皱着眉头看着几名侍卫将陈中奎的无头尸体拖了出去,有些不满地说道。

“父王,齐国人……可信吗?”武朝福面色犹疑地问道。

“呵呵……”武公澍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齐国人虽然比较霸道,但向来信誉不错,从未反复食言过。他们既然许了我们武氏继续镇守宣光,百年不变,那就会一定遵守承诺,保我武氏安全。”

“可是,若齐国覆灭了黎朝,与那谅国共分其地,其势必涨,实力远超我武氏,那我宣光镇岂不是孤助无依,任其揉捏?”

“你说,此战过后,谅国会不会也趁势坐大?”

“那是自然。”

“这就是我们宣光镇存在的必要,齐国也会不遗余力地予我们加以扶持。”说完,武公澍笑着出了大殿,数名侍卫随即跟上脚步,一起朝府外走去。

“啊?”武朝福有些不解地挠了挠头,“为何谅国势大,我们宣光镇就有存在的必要?”

——

2月22日,上午十点,东京。

位于西湖边的安国寺始建于李朝李南帝时期(541-548年),是安南历代王朝高僧和皇室、权贵受教之所在。寺中古塔林立,与相邻的西湖荷塘交相辉映,平日间吸引了无数达官贵人的到来。

但今日晨间,整个安国寺却是护卫森严,到处布满了殿前六卫的官兵,将所有前来礼佛敬拜的信众远远地拦在院外,禁止任何人入内。

在主殿奉祖堂内,年仅二十二岁的威南王郑杠虔诚地跪拜在蒲团上,口中念念有词,似乎正在向佛祖祈祷着目前所面临的巨大危机可早日解除。

两个月前,齐国润州总督、珉王殿下非常意外地被安南密谍刺死于舰船之上,顿时引发了这场巨大危机。

齐国公使咄咄逼人的态度,苛刻而严厉的和解条件,还有南方阮逆的蠢蠢欲动和北方伪谅郝氏的诸般军事挑衅,使得整个黎朝上下顿时陷入焦虑和混乱之中,也让年轻的威南王疲于应付,渐感不支。

永庆元年(1729年),父亲郑去世,郑杠嗣位。次年,郑杠便被时任皇帝(黎裕宗)册封为元帅总国政威南王,正式执掌安南内外朝政。

然而,嗣位不到两年,河北地区便遭遇巨大水灾,红河泛滥,冲毁河道,造成灾民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

但国库空虚,各地存粮几近于无(随着齐国商业势力不断侵入,使得安南常年处于巨大贸易赤字,为了获得宝贵的金银,安南每年都会出口大量稻米,甚至都不会考虑荒年存粮的问题),根本无法进行有效赈济,使得河北地区饿殍遍地,倒毙者数以万计。

好不容捱过荒灾,这还没缓过一口气,却又一不小心惹到齐国,让我黎朝瞬间陷入战争的边缘。

哎,国事艰难呀!

希望佛祖保佑我黎朝国运昌隆,保佑本王平安渡过此劫!

“噔噔噔……”佛堂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很快便来到佛堂门口。

“王上!”殿前左卫指挥使郑锡元面色惶惶,跪倒在郑杠面前,“北宁大营急报,谅国于昨晚丑时二刻,向我河北和太原两地的前沿城寨发起全面进攻!”

“战况如何?”郑杠听到谅国进攻的消息后,不知为何,突然觉得心中一松。

“河北镇回报,谅国攻势甚烈,炮火异常猛烈,猝然接战后,力不能敌,已连丢两座城寨。”郑锡元说着,将手中的战报递给郑杠,“太原镇传回消息,在全体官兵竭力抵抗下,已击退谅国数次猛攻,但战场形势极为不乐观,请求朝廷急派援军。”

“海阳大营和南定河防总督那边有最新的消息传来吗?”

“回王上,两地暂时没有传来任何消息。”

“谅国既然动手了,那么南方阮逆必然也会有所动作……”

“报……,横山大营五百里加急战报!”话音刚落,佛堂外传来一阵呼声。

片刻,一名信使满头大汗地被带进佛堂,跪拜在郑杠面前。

“王上,横山大营请奏王上,南方阮逆于两日前清晨卯时集重兵猛攻横山防线,形势危急,请调援兵以救!”

“这……,这……都来了……”郑杠脸色一片苍白,手握着两份急报,微微地抖动着。

“王上,请立即回王府,召集文武前来议事。”威南王府僚长史潘希贤见郑杠有些乱了分寸,忙上前一步,低声说道。

“哦,长史所言极是。”郑杠一把抓住潘希贤的胳膊,连连点头,“……回府!我们立即回府,召集所有府僚臣属速速前来议事!”

说罢,撩起袖袍便急匆匆地步出佛堂,然后朝寺外走去。

“哎呀,长史……”走了几步,郑杠突然停下了脚步,转头看着潘希贤,“阮逆和伪谅同时发动,于我南北两境展开大举进攻,你说此时,齐国人会不会从沿海之地,也趁势向我发起突袭?”

“……”潘希贤听罢,神色立时僵住了,下意识地朝东北方向看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9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