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章 镇州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九月,秋意渐浓,外面的温度也开始逐步降低,感受到丝丝寒意的人们不得不添加几件衣物,以适应早晚的低温天气。

在镇州广阔的原野上,农人也开始进入繁忙的收获季节。托老天爷的福,今年风调雨顺,春耕时节没有霜冻,夏天时也没有频繁的雨水,如今秋天已至,辛苦劳作大半年的成果终于可以收获了。

相较于祥和喜悦的田间地头,在双城子县春华镇(今俄罗斯加廖恩济小镇)铁路工地上,却显得有些血腥和暴虐。

来自大坂的浪人大竹俊治一只脚踩在一名朝鲜苦力的后背上,在一名北明监工的示意下,随即便双手高高地举起长刀,腰腹微微发力,在围观人群的惊呼声中,手起刀落,一刀斩下苦力的人头。那颗大好头颅瞬间滚落在地土上,殷红的血液浸透了松软的泥土,显得格外刺目。

杀死一名苦力后,大竹俊治将长刀上浸染的血迹在尸体上蹭了蹭,然后转过头来,将目光看向瘫软在地上的其他朝鲜苦力,眼睛中全是嗜血的光芒,骇得那些人小便失禁,惊叫连连。

“你等破坏工地材料,谋划逃走的时候,难道就没想过这个下场吗?桀桀……,如今死到临头,却晓得害怕了?”大竹俊治狞笑道。

三日前,因为不堪忍受铁路工地的繁重工作,十余名来自朝鲜的苦力趁着夜间休息的时候,在工地堆放材料的帐篷里点了一把火,然后便趁乱偷偷潜出营地,稍稍辨认了一下方向,便奔着西边逃去。

只要能跑到大秦的地界,就能脱离苦海,避免被继续压榨和折磨的苦日子。说不定,为了彰显天朝圣恩,边墙内的大秦官员还会对他们施以抚慰,编为屯丁,每人分配到三十亩田地,成为大秦百姓。

可谁知道,到了次日清晨,铁路工地上的监工获悉有苦力逃脱后,立即上报地方政府和驻地明军。

明军当即派出了几队骑兵,带着猎犬,循着朝鲜苦力逃去的方向便追了过去。

很显然,两条腿的朝鲜苦力虽然半夜开始逃亡,但最终难以摆脱四条腿的骑兵追捕。两日后,明军骑兵小队经过一番搜索后,在一片山林中发现逃走的朝鲜苦力,当场击杀了四人后,顺利捕获了大部分逃亡之人,并将其尽数押回铁路工地。

负责铁路施工的齐国工程技术人员倒没为此埋怨什么,铁路施工本来就是一个苦差事,在汉洲本土大建铁路时期,也时常会有南洋土人逃跑现象存在,抓回来,将其吊起来教训一顿就是了。

可谁曾想到,北明的监督管理人员却要对这些破坏工地并逃亡的朝鲜苦力施以极刑,以此警示所有铁路工地上的苦力。

而作为工程护卫队的日本浪人,则承担了此次施刑的刽子手。

尼玛的,数名凶神恶煞的日本浪人,跟杀鸡一般,将捉回来的朝鲜苦力摁倒在地,一一斩首于工地上,鲜血染红了一片,不仅让所有的苦力噤若寒蝉,就连在一旁观刑的几名朝鲜官员也吓得面如土色。

齐国工程技术人员在看到这般血腥场面后,虽没有骇然变色,但也硬是一天都没吃下饭。

此前,在北明境内的矿场、铁路工地,乃至政府控制下的大型屯殖农场,也不是没有苦力逃跑事件,但一般抓回来后,都是略施惩戒,然后再继续使用。毕竟,在人口不丰的北明,任何一个劳动力,都是极为珍贵的,可不能随便浪费了。

但是,从开春以来,北明突然决定要将铁路修到秦明边界地区的阜宁堡(今绥芬河市),并责令限期明年六月前必须完工。

很明显,北明为了加强边境地区的控制,更是为了应对秦国可能存在的军事威胁,将本来规划中的双镇铁路向北延伸至勃利的施工路线,直接改变了方向,准备先修条支线,通往阜宁。

我大明跟你们秦国拼人力拼消耗,多半是不成的,但我完全可以利用便捷的铁路线,将自身的内线优势最大化,不论你们秦国从哪个方向攻来,我都可以用铁路快速地将有限的军力抽调过来,形成局部兵力优势。只要撑过了秦军的第一波攻势,将战线稳住,就能获得齐国源源不断的军力援助。

在事关国家危亡和外部军事威胁下,所有的一切都要让路,包括前景远大、经济利益丰厚的镇州-勃利铁路建设。

是故,在这种急迫的情势下,北明不仅要求铁路沿线村屯县镇广泛征发徭役,提供必要的建筑人力,还从北明间接控制的朝鲜咸镜北道、庆尚道、全罗道和忠清道等地征调大量民夫,充为苦力,前来镇州参与这条军备铁路的建设。

好嘛,尔等朝鲜苦力不思尽力劳作,为上国分忧,却要想着逃脱工地劳役,遁入秦国境内,此举不啻为叛逆之行。

既然如此,那就莫怪我们手下不留情,痛下杀手,以儆效尤。

北明官员和铁路监工在旁冷冷地看着日本护卫队行刑,丝毫没有流露出同情的目光。这铁路若是未能按照皇帝陛下和内阁政府的期限完工,所有人都没好下场,一旦被牵连了,罢官免职那是轻的,说不定还有深陷牢狱之危。

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伱们朝鲜人反正人口众多,就算多消耗一点,也是无妨的。

话说,这帮身材矮小的日本护卫队员也是尽职尽责,使唤起来也是得心应手,让他们做什么,无不遵命行事,什么腌臜恶事都能做,也敢做,还好管理。在工地上的朝鲜人备受压榨和奴役,虽然明白谁才是他们真正的苦主,但在北明多年积威之下,敢怒不敢言,只能把仇恨集中在对他们直接的施暴的日本人身上。

这些日本浪人也不在乎朝鲜人的想法,而且也更乐意担任这样的角色,充当北明手中一把锋利的刀。

说来也是苦逼,如今的日本虽然承平日久,但经济上完全沦为齐国和北明的殖民地,百业凋敝,民生艰难。破落武士和失格武士也是日益增多,沦为浪人。

江户、京都、大阪等几个商业氛围浓厚的大城市,聚集了数万衣食无着的浪人,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这些浪人能被商人招募去保护主人安全或者看家护院,那绝逼要对天照大神三拜九叩,感恩不尽。但更多的浪人只能做一些短工之类的日结活计,有一顿没一顿的,苦不堪言,也失了武士所谓的尊严。

因此,能出海到外国谋一份工作,还是待遇相当不错的那种,自然要积极表现了。

目前,春华镇段铁路工地有八十多名日本浪人组成的护卫队,负责铁路工地上的治安和秩序维护,保卫齐国工程技术人员,装备的火器和冷兵器参半,同时还要监督管理近一千人的朝鲜籍苦力,防止他们怠工或者私自逃跑。

至于他们的薪水报酬,每人三块的月薪,还有价值一块五角钱的食物、薪碳之类的实物补贴,还有集体宿舍居住,温饱不虞,待遇优厚,由不得他们不死心卖力。

更何况,服务五年后,若是不愿意返回日本,可以选择入籍北明,并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将在日本的家人也接来,过上这种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双城子通往阜宁的铁路全长约一百二十多公里,途经山谷密林和多条蜿蜒河流,施工难度还是不小。更不要说,十月底至来年三月的隆冬时节,万里冰封,土地上冻,更是加大了施工过程中的困难,想要在明年六月前按时完工,还是极具挑战性。

不过,北明政府从朝鲜先后征调了六千余劳工,还将山林里的一些部落野民给揪出不少,就是要保证铁路施工路段始终拥有充沛的人力资源。在官人的眼里,有了人,再加上提供了足够多的粮食,就算是用脚给我扒拉,用牙齿给我去啃,也得保证铁路的施工进度。

在这种高压下,毫无疑问就是要残酷压榨筑路工人的体力乃至他们的生命。

天可怜见,冬季尚未到来,经过数月高强度的施工,使得原本数量超过七八千人的筑路劳工,已经陆续损失了四五百人,有工伤事故,有生病倒下,也有逃亡的,不一而足。这要是天气转冷,大雪落下,怕是损失的劳工数量会更多。

是的,北明的铁路施工管理人员在冬季到来时,不打算停止施工,准备能多修一段就修一段,只要劳工还能忍受,那就死命的给我继续干活。

说实话,当初北明在占领镇州时,并不太重视这片广袤的领土。天气寒冷不说,还没什么资源,到处都是深山密林,野人部落无数,根本就是一片未经任何开发的蛮荒之地。若是将宝贵的移民资源丢在这里,那也太暴殄天物了。

作为北明核心统治区的云州(北海道),虽然也比较冷,但好歹有一股暖流(对马暖流)经过,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在冬季时,一般最低气温也只有零下十几度的样子,降水量有800毫米至1200毫米,也算充沛。几乎不受梅雨和台风的影响,四季分明。仅开发数十年,便成为北明最大的粮仓所在。更不要说附近的渔场(北海道渔场),那渔业资源简直不要太丰富,随便一网打下去,便能兜上满满的鱼获,鲑鱼、狭鳕、鲱鱼、沙丁鱼、秋刀鱼……,个头肥大、味道鲜美,成为广大北明百姓口中最主要的肉食补充。

镇州有什么?

木头?

距离云州更近的苦叶岛(今库页岛)木材资源更丰富。

渔业?

能比得过云州附近的渔场!

毛皮?

嗯,当然,这个也算是一种比较值钱的玩意,不论是卖给齐国人,还是卖到大陆,都能换回不少银钱。

好吧,可能是仅仅出于这个原因,早期的北明政权便有些不情不愿地开始在镇州移民拓殖,征服当地土著部落,建立地方政府,将这块蛮荒之地纳入北明治下。

可是,后来北明在针对清虏和伪秦(没错,北明一直坚持自己才是大陆上的合法政权,秦国孙氏不过是谋权篡位的乱臣贼子)的局部战争中,频繁征调镇州地方土著参战,发现这些野人在经过简单地调教后,战斗力相当高,而且悍不畏死,不论是作为大军的斥候、哨探,还是冲锋陷阵的敢死队,绝对是军队中最好的炮灰,哦,不是,应该是最好的兵源。

为了加强己方军队的战力,北明政府随即在镇州、苦叶岛等地大肆征召土著为伍,配合强悍的火枪兵,开始大杀四方。

在清虏尚未败逃大陆时,北明就频频在沿海地区登陆,展开“夏狩”和“冬猎”行动,获取宝贵的人口和物资,以提升和补充自身实力。在面对清虏的反击中,以土著组成的“蛮军”着实让八旗甲兵吃了一惊,“虏寇凶猛,勇力丝毫不弱于索伦之兵,辅以犀利火器,诸军莫敢掠其锋。”一度逼得清虏在部分沿海地区搞出所谓的迁界禁海,“着命南北洋百姓于重要关隘处砌筑界墙,从江口至金州。墙阔四尺,高六尺,每户计筑二丈一尺。界口起了望楼一座,遇海另筑界堤。”

1662年,北明联合齐国攻入朝鲜境内,这些“蛮兵”在火枪兵射击掩护下,往往仅以数十上百人,便敢追着数千朝军的队伍,大砍大杀,让朝鲜人恍惚间又体验到昔年后金入侵所造成的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场景。

1677年,又又在三千里河山的朝鲜,明军分别从咸镜北道和东莱(釜山)攻入朝鲜,与秦军激战一年,这些“蛮兵”在崎岖山岭中,屡屡袭击秦军部队和后勤补给,配合火器装备率更高的北明新军,将先后十余万秦军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只能在齐国的调停下,息兵止战,以各自控制区域划定势力范围。

也正是在不断收服土著部落民,将其纳为军队兵源的基础上,北明也逐步加大了对镇州领地的开发力度。

随着对镇州开发的深入,一座座城镇和村屯建立起来,无数的耕地也被开垦出来,荞麦、小麦、玉米、燕麦、大麦、大豆,以及各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皆能生长,而且产量还不低。更神奇的是,在一群善于栽稻的朝鲜移民侍弄下,竟然种出了水稻,让这片蛮荒大地的百姓也吃上了难得的大米。

自1672年,镇州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每年还能往云州、朝鲜、东丹及渤海等国家地区出口数十上百万石的粮食,为北明政府贡献大量财政收入。

同时,来自岭北、北海,以及镇州当地的珍贵皮毛、人参、鹿茸、东珠也为北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

更不说,在齐国地质勘探人员的指导下,北明政府在镇州各地陆续发现了煤、铁、锌、锡等矿产资源,对北明工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八年前,在齐国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下,北明第二座钢铁厂在镇州城(今海参崴市)建成投产,年产量目前已经达到两万吨。正因为有这座钢铁厂的存在,北明才有底气要在未来几年将双镇铁路延伸至勃利城。

如今,镇州已然成为北明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基地,也是最主要的毛皮来源地,为北明赋税重地,断不容任何有失,更不会让秦国从辽东攻入此地。更为关键的是,有了镇州的存在,北明才能北控东丹和渤海,南压朝鲜,西制秦国,继而掌控整个西海(今日本海)。

是故,镇州乃为北明核心要地,无论何种情况下,当力保之!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9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