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章 横关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1729年,6月23日,横关。

“有大船靠岸了!”

随着一声高呼,聚集在码头的小贩们立即朝大船即将停靠的泊位涌去。有的挎着篮子,里面盛着各色水果和食水,有的抱着一个半敞开的箱子,里面摆了不同规格的烟丝,还有的则举着木牌,上面写着“住店”、“餐食”的字样。

几名粗壮有力的工头,则掂着脚尖寻声朝驶来的大船张望,寻摸着船只的类型,是否载有大量的货物,以便可以获得扛包的活计。

“好像是一艘兵船(战舰)。”一名苦力工头喃喃地说道:“这下子都便宜那些小贩了。”

众所周知,齐国军队薪俸较高,这么一艘兵船起码得有百十来名官兵,随便手指头缝里露出一点,都够这些小贩几天的收息了。

而因为是兵船,可能随行载运的货物不多,怕是满足不了码头数百名苦力的用工需求。

“呜……”那艘兵船在拖船的辅助下,稳稳地靠上泊位,随即开始下锚停驻。

几名码头工人迅速地接过水兵抛来的缆绳,将其牢牢地捆在岸边的缆桩上,然后敬畏地看着这艘威武的战舰。

高坂带着一队驻防军冲到泊位附近,命令士兵将那些蜂拥而来的小贩驱赶开,以免他们冲撞了即将下船的上国“军爷”。

高坂挥起刀鞘,狠狠地抽向一名小贩,瞬间在对方的脸上留下一道刺目的红印,惨叫一声,忙不迭地向后退去。

最先下船的是一群带衔军官和资历士官,跟在后面的水兵每人均提着一个沉重的包袱。他们一边互相交谈着,一边迈步朝码头管理大楼走去,对两排维持秩序的驻防军士兵正眼都不瞧一下。

话说,我们海军连正经的陆军都瞧不上,更别提这些由当地日裔士兵组成的仆从部队了!

“长官!”高坂正怀着敬畏和羡慕的神情看着陆陆续续下船的齐国海军官兵时,猛然发现一名齐国陆军校尉军官走到了自己身边,立时挺直身体,向对方敬了一个军礼。

“有去城中警备司令部的马车吗?”李延良问道,同时打量了一下这名驻防军士官。

五短的身材,细细的豆角眼,嘴巴紧紧抿着,穿着灰布军装,站在他面前,表现得异常谦恭。

“长官要去警备司令部?码头出口有许多马车,卑职可以立即为你喊一辆过来。”高坂闻言,不由快速地瞥了一眼这名军官的衔级。

嗯,是一个宣节校尉(少校)。不过,这对他而言,绝对算是一位大人物。

要知道,他们的连长也不过是一名齐国仁勇校尉(中尉)。

“去吧,帮我叫一辆马车过来。”李延良松了一口气,将双手提着的包袱放在地上。

此次前来横关赴任,为了与自己共事的同僚和部下打好关系,并能快速地融入其中,他从秦国买了不少土特产,准备作为见面礼,送与众人。这就使得随身携带的行李有些过于沉重了点,若是徒手提着出去,不免有些费事。

不像那帮海军军官,可以使唤船上的水兵帮他们掂着行李,一個个抄着双手,闲庭信步地离开码头。

五十多年前,齐日战争结束,根据双方签订的《江户条约》,日本政府(幕府)将下关、壹岐岛、平户岛及上述三地的附属岛屿永久割让给齐国。齐国接收后,将其设为瀛州,隶属于琉球总督区,作为就近监视日本诸岛的前沿警戒地。

经过数十年发展,瀛州人口规模超过八万人--若不是每年移民部官员都要从该地抽取人口,发往殷洲几个总督区,人口会更多--其中近七成人口都集中在横关城,使得这座昔日为长州藩所属的小码头,变成了一个经济活跃、商业繁盛的港口城市。

横关城区位于最南端半岛地区,而码头却是在半岛东侧,距离超过两公里多,带着这么多行李,只能乘坐马车。

日本诸岛并不是一个盛产良马的地方,其国内的马匹还是4世纪末叶,由朝鲜半岛传入的蒙古马的一种。经过千年的演化,马匹愈发矮小,肩高基本就是一米二三的样子,不过配上身材普遍不高的日本人,倒也相映成趣。

在基本上没有什么战事的江户时代,大部分马匹是用于农耕和驮运,并不怎么追求所谓“高头大马”,自然就没有对马匹实施良育配种,导致日本境内的马匹体高严重下降,甚至其平均身高比古代马还要更加矮小。

当年,齐日战争爆发,以齐国为首的诸夏联军在面对一两千日本骑兵部队冲阵时,曾一度怀疑对方所骑乘的玩意是驴子,根本无法与清虏的八旗骑兵那般凶猛威势相提并论。

待齐国将瀛洲纳入治下后,大量优秀马种被引进横关,用于骑乘和拉车之用,同时也有零星良马开始与本地的“矮脚马”进行配种,大量繁育优秀马匹。

因而,李延良所乘坐的马车,基本上与本土没什么差异,都是由健壮雄骏的大马拉车。

马车穿过一片较为杂乱的棚户区和一段较为热闹的商业区后,便来到了环境较为幽静典雅的“国人区”,由两米高的围墙将其圈在里面,入口处还有许多日裔警察把守。

在这里居住的人群主要是地方殖民官员、书吏、军人,以及侨居于此的商人和家属。当然,也有一部分稍有身份和地位的日裔行政官员和有钱人。大部分重要殖民机构也均分布在此间,可以算是横关的内城。

当马车停靠在横关警备司令部大楼前,立即有数名持枪警卫的陆军士兵迎了上来,呵斥的话语尚未说出口,便看到一名陆军宣节校尉军官下了马车。

“长官!”一名值班的陪戎校尉(少尉)向李延良敬了一个军礼。

“我奉陆军总参谋部的命令,前来接任横关警备副司令兼第五团第一营主官之职。”李延良整了整军服,将一份调令在这名陪戎校尉眼前晃了晃,昂然地说道:“现在带我进去,见你们的最高长官。”

“是,长官!”那名陪戎校尉心里一紧,立即挥手示意两名士兵赶紧去提马车上的行李,然后身子微微一侧,便带着李延良朝大楼门口走去。

奇了怪哉,以往横关警备副司令都是由第五团副团长兼任,衔级也都是翎麾校尉(中校)。如今,竟然委任了一位宣节校尉来接任,看着面孔也是甚为年轻,该不会是本土哪家的权贵子弟吧?——

毛利键一郎满脸堆着笑容,端起酒壶,替面前的这位齐国军官再次倒满了酒。然后放下酒壶,举起自己的酒杯,向对方敬酒。

“我这个警备副司令的职位也做了不了几天了。”横关警备副司令、第五团副团长翎麾校尉曹征甲一口将杯中的酒喝下,看着桌角摆放的一件精美礼盒,笑着说道:“毛利君这般盛情,我怕是有些无福消受了。”

“曹将军此言差矣!”毛利键一郎郑重地说道:“这些年,我承蒙你的关照,生意是做得异常红火,也着实赚了不少钱。对此,我是发自内心地感激你,敬重你。就算你不是横关警备司令,也不再待在日本,我们依然是朋友。”

“既然毛利君如此够朋友,那我在临走前,给你提一个忠告。”曹征甲说道:“新任警备副司令虽然年纪不大,资历也是不深,但人家的背景非常深厚。所以,你在他接任后,乱七八糟的生意暂时收敛一点,勿要让人抓了把柄,将伱拿来立威。”

“曹将军,不知此人……”毛利键一郎听到对方建议他暂时停了手里的走私生意,顿时有点肉疼,遂小心地打探新任警备司令的身份。

“他跟我大齐皇室有点关系,而且,他还担任过我齐国永隆陛下曾经的侍从武官,关系非常密切。”曹征甲晒然一笑,“以他的背景身份,恐怕就连横关总督,甚至琉球总督都要对其忌惮一二。”

“哦,原来是一位上国皇室子弟。”毛利键一郎听了,眼睛一亮。

这种天潢贵胄,怕是最爱钱财,也是最懂享受的。届时,无非就是多塞点钱,多孝敬一点,还不信摆不平?

再者说了,拥有这种身份背景的人,来横关任职,估计多半是来混资历、刷经验的,地方上的弯弯道道,怕是根本搞不清楚。

若是能将他搞定了,说不定还能将生意做到琉球,乃至大坂、京都和江户。

“别瞎琢磨!”曹征甲一眼就看出了毛利键一郎的心思,提醒道:“这位年轻的警备副司令,可是上过几次战场,也跟蛮人拼过命,是见过血的。搞不清对方的为人和习性前,就莫要自作聪明,小心弄巧成拙!”

他娘的,这些日本商人,一个个好计算、短视、贪心,性格绝对属于下三流,做事毫无底限可言。

这个毛利键一郎应该跟长州藩毛利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横关,倒腾各种物资至日本内地,高价销售出去。然后再经他所建立的关系网,为齐国诸多贸易商社和商人充当掮客,代为采买日本特产,攥取中间差价。

多年的经营,积累了巨万身家,在横关城乃至临近的长州藩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据悉,财政困难的长州藩毛利氏从他手里借了不少钱来弥补藩政亏空,更使得此人在中国地区(指本州岛西部地区)影响力巨大。

当然,作为一个备受武士阶层歧视的商人,毛利键一郎也诚如武士所指摘的那般,好计算而贪心,背地里还做着许多灰色和黑色生意。除了从事日本商人传统的产业——高利贷外,还频频做着人口贩卖的勾当。

无数的日本年轻妇人通过他的各种手段,被卖往琉球、吕宋、南洋,以及遥远的殷洲,他所赚取的每一枚银币,都沾染着悲惨妇人的血泪。

同时,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他还大散金钱,收买了不少横关的官员和驻防军人,大肆走私。许多受到管制和敏感的商品,他都可以从横关港口搞到,然后偷偷运往日本内地,大发横财。

甚至就连被日本德川幕府禁止贸易的北明商品,都可以通过他所建立的贸易渠道,流入中国,乃至关东地区。被称为“软黄金”的黑貂毛皮、苦叶岛上的海獭皮,可以被用来制作弓箭的虎头海雕羽毛,以及大量的渔获。

可以说,只要能赚取利益,其他皆可不顾。

这个时期,受齐国的影响,以及整个社会的剧烈变动,幕府的改革也进行过几轮,并且也持续有些年头了。但改革具体怎么搞,全日本上下并没有个明确的概念,似乎这也可以改,那也可以改,但转念一想,好像又都不能轻动,可能会触及德川幕府的直接利益。

没办法之下,只能依靠从齐国那里接触时获得的信息,寻摸一鳞半爪,捡些适合操弄的,再偷偷借鉴一下北明的模式,打算照猫画虎先试着改一改。

可想而知,这种没有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改革会带来多少社会问题,弄得整个社会一团糟,各个阶层也撕裂得厉害。

这要搁一般国家,估计早就经济崩溃了,秩序也大乱了。若是再来一个豪杰人物,登高一呼,说不定就会直接威胁幕府的统治。

但神奇的是,日本居然死撑着没崩,小的乱子不少,大的动乱没有,保持了罕见的社会“基本稳定”。

大概是蜗居海岛数千年,坚毅的日本人民比较能忍吧。农业改革使得粮食价格暴涨,产量陡降,市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就连许多武士都要经常忍饥挨饿。而农民似乎也没得到好处,生活陷入了困境,活得不如一条狗。

不过,日本社会也就是没崩而已,各种丛生乱象还是不少的。传统既得利益阶层武士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时不时爆发一些恶性杀人事件。或者迫于高利贷的威逼,或者遭到大名的罢黜,刺杀商人、大名的暴烈行为层出不穷,整个社会就像个高压锅一般,怨气升腾,似乎已经到了某种临界点上。

好在,这个“高压锅”有不少泄压阀,通过齐国和北明可以将社会上那些利益受损、生活困难的并且还有武德、有组织、有行动力的失格武士给送到海外去,比如朝鲜、岭北、安南、南洋、印度甚至是殷洲,成为受“华夷”雇佣的炮灰部队,为“华夷”的利益打拼。

运气好立功受赏的话,还能混上个军官,那就意味着阶层的跃升,将会使得整个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呃,当然了,也有运气不好的,那就是真的变成了“炮灰”,随风一吹,就消散于无形。

君不见,持续一年多的秦明战争,有多少武士葬身于朝鲜和辽东的冰天雪地之下,让人闻知而扼腕不已。

国内有闹事能力的人走了一大堆,剩下的人也在琢磨着如何走出去,自然少了几分在国内搞事的心思了。幕府在长叹之余,也不免稍稍松了一口气,那就继续将就着吧,这里改改,那里变变,好好维持德川氏的统治地位。各藩大名们日子也是不咸不淡地凑活着,一边压榨藩内民众,一边又继续承受高利贷商人的盘剥。

在齐日战争结束,日本开埠后的数十年间,唯一获得巨大利益且社会地位和实力都获得极大提升的,那绝对是商人阶层了。通过日益增长的对外贸易,他们的财富急剧膨胀,手底下养的人也非常庞大。在京畿和关东地区,穷困潦倒的大名们根本玩不过狡黠的商人,人家随时能拉出几百名全副武装的护卫,将欠债不还的大名堵在屋里不敢出来。甚至,有些势力强横的商人,直接带着一大票人跑人家封国里收账,让大名的的威慑荡然无存。

毛利键一郎虽然头上顶了一个毛利氏,但要是隔壁的长州藩敢欠钱不还,他照样可以扯着齐国的大旗,带着人去堵毛利吉元(现任长州藩主),讨要欠款。

再怎么说,他也是落籍横关的齐国海外国民,可不能让“外人”给欺负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1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