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十八章 市井(一)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当李延良从睡梦中悠然醒来时,家里已然空无一人,母亲早早乘坐马车去了学校,但却在炉灶上为他热着丰富的早餐,几种皮薄馅多的肉包子、浓郁的酱牛肉、软嫩的鸡蛋盛放在蒸笼屉里,半锅香糯的米粥盛放在另一边。

屋外晾衣绳上挂着一排洗过的衣服,笔挺的军服、贴慰的里衣,甚至就连军帽和皮靴也被母亲刷得干干净净。

穿上母亲给他准备的常服,走到小院里,惬意地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

这才是正常人的生活呀!

“延良哥。”

出了小院,还没走几步,便遇到隔壁邻居家的半大小子热情地朝他打招呼。

“大根?”李延良迟疑了一下,试探性叫了一声。

“延良哥,……我是三根。”陈根民嘴角抽了抽。

“你是三根呀!”李延良并没有因为叫错名字而显露出半分尴尬,反而颇为亲昵地伸出手在他脑门上揉了一把,“你都长这么高了!我记得刚离开汉洲前往海外服役时,你才不过一个小布丁点大嘛。”

“延良哥,我都十六了。”陈根民憨笑着说道:“伱前往海外服役的时候,我还在上学呢。”

“怎的,你今天没去上学?该不会又逃课了吧?小心你爹回来,揍你个半死!”

“我没上学了。嘿嘿……,我没考上高级中学。……我都出来做工两年了!”

“哦。”李延良点点头,笑着说道:“那你今天怎么没去工厂?”

“唉,十几天前,就被东家给辞退了。”陈根民叹口气道。

“怎么回事呀?是你们东家的工厂做垮了,还是你在那里捣乱被赶出来了?”

“都不是。”陈根民郁闷地说道:“我们东家一个月前,进了一批新的纺织机器,厂子里要不了那么多人。所以……”

“也就是说,你的工作被新来的机器替代了?”

“那可不?”陈根民一脸苦色,脸上还带着一丝愤愤的神色,“那些新机器不仅效率更高,能生产出更多的棉纱,而且需要的人工也更少。这些黑心的工厂主,算盘打得可精了。他们不断引进更新更先进的机器,要将我们这些工人一个个全都扫地出门,可节约不少成本呢!”

这个时期,齐国差不多有一百多万人直接和间接地在棉纺织产业里从事相关工作,涉及面非常广。而齐国的棉纺行业,为了在国外市场获得更为有利的竞争条件,不断改进和提升行业生产效率。从乾武元年(1642年)至泰平六年(1710年)近七十年间,齐国纺纱业的机械化,已经使单个生产力提高了两百倍到三百倍。

而纺纱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织布技术的相应改进和提升;与棉纺织机相配套的脱棉机、净棉机、梳棉机、漂白机、整染机也相继问世,共同组成了一整套复杂的机器系列。可以说,棉纺织业成为齐国工业第一个实现机械化的行业,纺织品输出规模亦出现井喷式增长。

建业、威海和大兴,是齐国最主要的三大棉纺织中心,占整个行业总产值的八成。上述三地的棉花原料除了大量来源于印度、孟加拉等地区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则主要来源于汉东省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产棉区,以及南洋零星的棉花种植园。

随着蒸汽机的完善和普遍应用,逐渐改变了生产效率和劳动者的关系。过去一个工人只能管理一台纱锭机,现在,一个工人可以管理一百台甚至更多的纱锭机。在这种情况下,手工劳动制品不仅无法与大规模机器产品数量相比,而且在质量上也完败于机器。

现在,市场上一件大兴本地产的薄纱,价格是五十年前的十分之一。过去一个工人一分钟可以锁五个网眼,而如今用网眼机在同一时间锁的网眼可达一万个以上。

若是以这种趋势发展,工人,特别是齐国的纺织工人,会逐渐变得多余。近几年消费税的增长乏力,工资水平常年未曾变动,以及需要救助的人数增加,似乎也预示了齐国将可能会发生大规模的产业工人失业,继而说不定就会促成某种不可测的社会变革。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齐国的社会依旧稳定,经济仍然在不断狂飙突进,市场也是愈发扩大。究其原因,大概就是相较于秦国、朝鲜、日本,乃至印度、波斯和欧洲等国家地区,齐国工人的生活水平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再加上国内各项劳动立法和工人保护权益的日益增加,还有各地大理寺法庭颇具公正性地调解工人和雇主之间的争执,这一切都极大地缓解了社会矛盾。

更重要的是,齐国目前尚处在经济极为繁荣当中,这足以让这些勤奋而聪明的工人得到合理的结果,就算失业了,也会在劳动力市场上很快获得新的工作机会。

在大兴这座城市,有二十多万台纺织机、一百七十多万个纱锭,从早到晚,由数万男工和女工操作着。城市上空的烟囱经久不息地冒着浓烟,车间里的锤子不断敲打,齿轮发出吱吱的声响,纱锭不断旋转,货仓里纱线和棉布高高的堆积起来。港口无数的商船将一包包棉线、未染色的棉织品或者各种彩色平布和条纹细布运往国内及世界各地。

大兴,作为齐国第二工业重镇,除了棉纺织业外,机械设备制造、金属加工、五金、制糖、精密仪器、造船、煤炭、化工等相关产业亦极为发达。

大兴有世界上最大的一家工厂--汉洲机械设备总厂,拥有工人六千余人,整个厂区占地面积达三千二百多亩,厂房面积二十五万多平方米,主要生产战舰和商船的附属相关驱动设备、工业蒸汽机,还有铁路部件、蒸汽机车设备、钢炮、蒸汽锤和其他各种大型机械。

沿着大兴河,密密麻麻的分布了千余家大小工厂,涉及缆线、铁管、针、弹簧、农用机械、光学和医用器械、玻璃灯具和马车制造等产业。

今天,奥斯曼宫廷里吃羊肉米饭时使用的是大兴的镀金勺子,埃及的帕夏喝酒时用的是大兴的酒壶和酒杯,在印度土邦王宫里用来照明的是大兴的水晶吊灯。南美庆国用来狩猎或作战时,用的是大兴的火枪,纵情享乐的欧洲贵族在他们的餐桌上摆放的是来自大兴的镀金餐具和漂亮灯具。波斯、阿富汗等地的牧马人奔跑在无垠的旷野中,他们皮靴上的马刺、上衣纽扣,也都来自大兴。秦国、朝鲜、日本等市场上广泛使用的缝衣针、纽扣和带扣、锁具和各种小摆件,也都来自大兴。各种金、银、铜等金属制品,玻璃和硬纸板产品,大头针和军刀,乐器和工业机器,车辆设备,等等,大兴都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这座人口规模达六十万的城市里,还有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置身于一栋栋商业大厦,或者徜徉在繁华的街道上,去寻找可能存在的商业机会。

那些从乡村来的年轻人,从外国来的移民,还有许多刚刚步入社会的学生,一个个怀着懵懂和兴奋表情,打量着这座充满无数财富的城市,幻想着如何在这里大展拳脚,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李延良走在繁华热闹的街道上,东瞅瞅,西看看,就像是第一次来大兴城似的,什么都觉得好奇,不时地在某个街口或者一处市场驻足停留,甚至还饶有兴致地步入店面或者档口,买些小零碎,吃点小零食。

“那栋高楼是去年才建起来的。”陈根民见李延良一边吃着东西,一边仰着头看前面的大楼,便热情地介绍起来,“这座大楼是除了城北的文昌塔外,整个大兴城里最高的建筑。你数数,足足有十八层呢!……延良哥,你猜大楼里的人是如何上到最高层?”

“这么高的大楼,总不至于一个个全都爬楼梯吧?”李延良笑着说道:“我猜呀,大楼里面一定有一种升降机器,可以把更高楼层的人送上去。”

“嘿,延良哥还真是见多识广!”陈根民三口两口地将手中的肉串吃完,抹了一下嘴巴,点头说道:“没错,大楼里安置了两台蒸汽升降机,那些需要上到更高楼层的人站在一个包厢里,机器一启动,嗖的一下,就飞快地升上去了。啧啧……,想想还真神奇!”

“你进去坐过?”

“我一个穷苦下力的人,哪有资格进到这种地方!嘿嘿……,里面具体什么样的,我也不知道,都是听人家说的。咱们大兴城里那些很多有钱的商社和机构都搬到这里了。你看看那些进出的人,一个个非富即贵,都是鼎鼎有身份的!”

“你羡慕呀?”

“谁不羡慕呀!……我要是发财了,一定要穿着最好的衣服,堂而皇之地走进去。然后,找大楼里的高级旅店要一间最顶层的豪华房间,舒舒服服地住一晚上。你想想,站在那么高的地方,端着一杯美酒,俯瞰整个大兴城,估计呀,都兴奋地睡不着觉!”

“你要发财的话,干嘛非要进去住一晚?”李延良听了不由莞尔,“你应该自己建一栋更高的大楼,然后天天睡在最上面,那才叫享受人生!”

“啊?”陈根民眨了眨眼睛,愕然地说道:“自己建一栋大楼,那得多少钱呀?”

“你都发财了,那肯定是想要多少钱,就有多少钱呀!”

“一万?……两万?”

“三根呀,我觉得你对财富的想象力可以再大胆一点!”

“十万?一百万……,我的老天,这得是多么一大笔财富!……延良哥,你是在逗我吧?”

“哈哈……”李延良看着陈根民那副呆萌而懵逼的样子,不由大笑起来。

这个时期的齐国民众,虽然在人均收入上冠绝全球,但花费也是非常多的,不说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平日里穿衣出行,休闲娱乐,住房医疗,那也是要支出不少的费用。若是家里的孩子多一点,日子其实也是紧巴巴的。

陈根民一家兄弟姐妹五个,他跟一个哥哥和姐姐也都出来做事,但要维持一家七口人的生活,也是颇为艰难的。全家这么多人,还是蜗居在一套十几年前才买下的老旧两居室,在逼仄的空间里,连个转身的地方都没有。

平日里吃的主食,也是挑选那种市场上卖得最便宜的陈米。偶尔改善一下生活,买来的鱼虾海鲜也是蔫了吧唧半死不活的,猪肉、牛肉、禽蛋之类的肉食,大多为不好的部位。至于炒菜煮食的油料,基本上是来自南洋的棕榈油--相比其他植物油类,棕榈油在价格上要便宜不少。

就这样,一年下来家里也攒不了几个大钱。倘若下面的弟弟妹妹考上了高级中学或者入读某个职业技能学校,那意味着家里的开支又将蹿升一大截。

因而,在陈根民眼里,能有一万元钱,就已经是他自认为非常大的一笔金额了,更不要说,一百万这种他想都不敢想的巨款。

“附近有哪些好耍的地方没?”

“有啊!”陈根民听到李延良这么一问,眼睛立时放出光芒,跃跃欲试起来,“曲水湾那里的赛马场,还有斗狗场,每日里都聚集了不少人,甚是热闹。……在茅坪街那里有一座足球场,平日里有不少球队比赛,可以去瞧一瞧。哦,还有,过了前面几个街道后,还有一家格斗馆,那打得才叫精彩,拳拳到肉,一场下来,不是血流满面,就是腿断筋折,刺激得很!”

“还有吗?”

“哦,延良哥不喜欢这些激烈场面?……那要不去茶馆,可以一边吃点东西,一边听说书,也是不错的选择。《三国志》、《西游记》、《水浒传》、《皇明英烈传》、《封神演义》……,讲得可精彩了!到了休息日,或者节日期间,那茶馆更是挤满了人。”

“行,咱们就去茶馆!”李延良听了也是心动不已,“这都有好多年没听过说书了,也不知道有没有新的东西出来。”

“有呀,有呀!几年前,有人将咱们齐国自建立以来,发生的几场战争都编成了话本。许多茶馆里的说书人便将这些内容也给搬过来了。嘿,还别说,听起来,那可真提劲!”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8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