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零三章 一个理想主义者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1728年11月7日,极乐岛,兰陵(今塔斯马尼亚岛霍巴特市)。

极乐岛第一座定居点并不是目前人口规模最多的朔昌(今朗塞斯顿市),而是位于岛屿东南方的茂川港(今霍巴特市东南一百多公里的亚瑟港)。

数十年前,往东州(今新西兰)以及南美庆国的商船皆以该港作为临时停靠点,稍事补充食水,检查船只状况后,便会进入南纬四十度的西风带,向着东方快速驶去。

另外,周边海域众多的捕鲸船也会以茂川港为后勤补给点和加工点,使得该港在某个时期显得异常繁荣,吸引了许多移民在此定居和生活,并向内陆腹地扩散。随之,便建立了极乐岛第二座定居点--兰陵。

这里港阔水深,是汉洲最好的天然港之一。而且,周边风景秀丽,南西北三面为高山环绕,唯有东面朝海。攀爬至高山之巅,通过望远镜可以俯瞰整个极乐岛风貌。这里冬季峰恋银装素裹,白雪皑皑,是冬日游趣的好去处,夏天山中林海茫茫,瀑布飞泻,也是登山观景的胜地。

兰陵还是汉洲本土三大主要捕鲸港之一(另外两处为桂州和临淄),亦为南大洋的鲸鱼和海豹贸易中心,该城有铁路与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相联,也是极乐岛主要公路干线的交汇点,不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发展状况,仅次于朔昌城。

当年太祖皇帝于岛上颐养期间,便是居住在兰陵城。皇室和内阁政府先后在城中修建了两座宫殿,分别为玄武宫和碧霄宫。

不过,待太祖驾崩于此后,皇室为了纪念和缅怀这位创建煌煌帝国的伟大君王,特意将两座宫殿封存,里面的所有陈设、布局,也皆保留为太祖生前居住时期的模样。

虽然,太祖遗体被运回长安城郊的中梁山皇家陵园安葬,但多年来,仍有无数的皇室子弟、阁臣官员,以及学者文人络绎不绝地前来该地,瞻仰他生前最后居住的宫室,凭吊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

齐泽烜曾在幼年时期,跟着他的太子父亲来过兰陵城,也参观游览过太祖皇帝生前居住的玄武宫和碧霄宫。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幼时的记忆早已模糊,依稀间记得两座宫殿仿若江南园林,其间分布无数亭台楼阁,还有小桥流水,间或有三五座传统高檐流瓦状的宫室。

宫殿里的书册非常多,各种藏品也是极为丰富,有华夏历史文物,也有海外诸国的典藏珍品,有名人书画,也有古玩玉器,有他国皇室异宝,更有民间雅趣,不甚凡几,可与帝国几座万国博物馆所藏之品媲美。

当然,现在这些太祖遗物,在名义上是属于皇家财产,不为政府所有。

虽然,不少藏品是当初太祖皇帝怀着好奇和把玩的兴趣,从若干次战争掠夺的战利品中“借来”欣赏一番。但最终,内阁政府也没好意思再从太祖皇帝手里逐一讨回,放置于万国博物馆。

齐泽烜看着架子上摆着一枚安南阮朝大南传国玉玺,上有汉字“大南受天永命传国玺”,便要伸手过去取来细细观看。

“殿下,可要小心,莫要掉落在地上将它打坏了。”宗正寺少卿、简王齐元熠跟在后面小心地提醒道:“这些玉玺可是当年我大齐陆军攻破安南都城,从他们的皇宫里弄来的。太祖皇帝极为喜欢这件物什,认为极具历史意义。”

“哦。”齐泽烜闻言,把手又缩了回来。

“昔年,太祖皇帝戏言,要将天下各国的玉玺或者皇冠尽皆藏于此,以彰我大齐声威。”齐元熠感慨地说道:“但迄今为止,所收王室玉玺和王冠不过寥寥二十余个,且大多为南洋和印度土王之有,甚为遗憾呀!”

齐泽烜闻言,不由看了一眼这位老爷子。

这话说的,好霸道!

怀着对太祖皇帝的强烈好奇心,他在五日前,便乘坐火车来到兰陵,再一次参观访问了太祖皇帝生前居住的两座宫殿。

兰陵城驻有禁卫军一个营四百余官兵,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警戒护卫这两座宫殿,以防无端人员的擅自闯入,偷窃或者破坏宫殿里的太祖遗物。

对于宫殿里的古物文玩字画,以及无数的珍宝玉器,齐泽烜并不怎么放在心上,长安皇家典藏库里有的是此类死物,见得多了,自然无法勾起他太多的兴趣。

这几日,他数次进入两座宫殿中的御书房,查阅太祖生前留下的诸多笔记和文章,试图从中能更深一步去了解这位伟大的帝王。

当然,这些笔记和文章皆为摘抄本,原件早已被妥善保存在长安皇家典藏馆内,轻易不会示人,非皇帝钦命,任何人不得擅动,

太祖皇帝撰写的笔记和诸多文章,涉及面非常广,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哲学……,等等,有的只是只言片语,寥寥数百文字,有的是系统构筑,十数万字的恢弘巨篇,还有的则是简单的几個字词,让人深思不得其解,更有甚至,还有画着奇奇怪怪的符号,使人观之愕然不已。

据闻,太祖皇帝在少年时期,曾于登莱上过几年县学,但资质平平,读书也是不求甚解,只是一味死读、苦读,挨过不少先生的板子。至崇祯四年,孔有德、李九成发动登莱之乱,年仅十一岁的太祖皇帝同舅舅和几个兄长遂被叛军裹挟于其中。其后,明廷调数千精锐关宁军会同各地卫所大军击破登莱,叛军浮海逃往辽东。

不过,太祖皇帝的舅父曹雄不愿随同叛军投虏,便带着太祖几个兄弟漂流于海上,沦为海盗。未及,又转投海上巨枭刘香。然而,在崇祯八年,郑芝龙聚数百艘战船,在田尾洋击杀刘香。是时,太祖和几个兄长又随舅父曹雄亡命于海上,仓皇逃至吕宋。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太祖皇帝在经历了万千磨难后突然“发了慧,开了窍”,不仅指点众人一路辗转摸索来到汉洲,而且还说服曹雄暂时依附荷兰人,立基汉洲,潜行发展,以待后势。

接下来的事情,齐国的史官和皇室都有非常详细的记载,不复赘言。但让很多人惊异的是,太祖皇帝仿佛像一个无所不知的圣人,不论是基地营建,还是初期的工业起步,以及农业的规划发展,就连浅显的军事操演,也略懂一二。

更让人叹服的是,太祖皇帝高瞻远瞩,对世界及周边大势的判断极为精准,还有他数十年来所作出的诸多战略布局,让后人受益无穷。

不过,唯一让人诟病的就是他对大陆毫无保留的扶持和援助,让人猜度不已。

“太祖皇帝其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简王齐元熠跟着齐泽烜来到一间宽敞的殿内,空荡荡的屋内摆着一个巨大的沙盘,赫然为世界山川地理图。

“太祖皇帝曾有一个宏愿,那就是为华夏民族构建一个面积广大而又资源丰富的势力范围圈。”齐元熠在墙边拿起一根长长的教棍,然后从黔州(今南非地区)开始划过,沿着非洲东海岸,一路向上,直到埃及,随后又将阿拉伯半岛、波斯、印度、缅甸、马来半岛圈入,再点了点大陆秦国,随即教棍扫过渤海、东丹、北明,最后移到殷洲(北美洲)西海岸,往下划到(南)美洲西海岸,最后停在庆国的极地群岛(火地岛群岛),转头看向齐泽烜,“这么一大圈地方,跨越两洋,横贯数个大陆,以后皆为汉人之土,华夏文明熏陶之地。”

“太祖宏远的实现,已然是为期不远了。”齐泽烜并没露出过多的惊讶,淡淡地说道。

印度洋西海岸自不消说,没有齐国海军的允许,任何外来势力皆不能在此范围内跑马圈地。在齐国逐步加深对埃及的渗透和控制后,在过去两年,通过扶助萨法维王朝复国,已经事实上掌控了波斯一地。至于印度嘛,那早已是齐国的囊中之物,只不过囿于其人口太多、体量太大,尚需时日慢慢鲸吞和消化。

而太平洋东侧,从凛州总督区(今阿拉斯加地区)到蓬州总督区(今加拿大温哥华地区和美国华盛顿州),再到暄州总督区(今美国俄勒冈州、加州及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地区),再加上海州总督区(范围包括今巴拿马科伊瓦岛、珍珠群岛,以及地峡附近的阿苏埃罗半岛)和庆国的泽州(智利南部)、极低群岛,可以说几乎锁住了太祖划定的西部“边界线”。以西班牙孱弱的国力,后期齐国通过软硬兼施,多半也能从它身上割下来美洲西海岸部分领土,最终建立一条严实无缝的西部封锁线。

“不过,太祖皇帝太过理想化了。”齐元熠将教棍收了回来,将它轻轻地点在大陆秦国的位置上,摇头说道:“他老人家以为,只要是汉人,那就是天然的盟友,是守望相助的兄弟,但此念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不消说咱们齐国已经立国九十余年,在本土出身的子民多的也有历经四五代的,至今能有多少人还对神州故土念有一丝亲情,还很难说。就以齐秦两国截然迥异的国情和社会形态,以及未来越来越多的利益纷争,又能如何会使得两国同心协力,彼此相助,共建华夏文明圈?”

“是呀,时移世易,变法亦易。”齐泽烜点点头,喟然一叹,“太祖皇帝的想法确实太过理想化,小民之家,尚且会有财产之争,门户之斗,遑论两国之间?”

太祖皇帝雄才大略,博学多专,自然让世人敬服,甚至引为圣人。但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太祖也是有几多缺陷的。

那就思想太过理想化,仿佛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比如,他身为独裁专制的皇帝,却对顾炎武、黄宗羲等学者的“众治”、“民本”的主张极为推崇,认为国民的自由比民主、平等更重要,自由对政府来说也是更容易实现的目标。

不过,太祖皇帝强调的“平等”,是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的平等。是故,齐国规定四民平等,皆无贵贱之分。

他在谈及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和暴乱时,指出那些反专制的人群对所谓平等、自由和正义的追求,完全是靠砍头来实现的。可之后,又会重复曾经的不平,限制他人的自由,继而维护少数人的正义。

他断言,厌恶频繁变化是人的天性,大变革只能为“英雄”带来快感,但多数人并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成为权谋家施展革新大业的舞台。

比如谈到自由的来源,他说:“自由是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后就具有的继承物,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

当世界各国的专制政权和皇帝都在争论哪种权力更好时,太祖却说,“与权力的形式相比,对权力的限制更为重要。”

因而,齐国的政权架构在某种程度上就形成了一个互相制约、彼此限制的状态,皇帝的权力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几分抑制。

太祖皇帝还强调人类的自主性和创造力,鼓励人们质疑传统观念和权威,并追求“真理”和“进步”。

他认为,人类通过使用理性可以超越过去的限制和迷信,追求无限知识和智慧的增长,从而实现文明和科技的高度发展。

太祖皇帝还说,一个合格的帝王和政府,应该一直是在扎扎实实为民众创造自由和美好的生活。

……

齐泽烜坐在御书房的地板上,在旁边的书架上随手抽出几本太祖所撰的笔记和文章,漫步目的地翻看着,思绪也在虚无缥缈地游荡。

见文识人,可读着这些“不合时宜”的文字,他仿若在审视一个愤世嫉俗的落魄文人,而不是一个伟大的帝王。

一种强烈的反差感,让自幼便视太祖为神明的齐泽烜有些恍惚。

气度恢宏、挥斥方遒、遥制万里、权略善战、威服四夷……,这些形容伟大君王的词语,似乎一下子就跟太祖皇帝不沾边了。

可我大齐帝国恰恰是太祖皇帝一手创立,并为后世子孙打下了坚实而厚重的基础,方有今日控扼两洋,威服四海,成为继西班牙之后第二个可称之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

呵,太祖皇帝还真是一个让人无法琢磨的君王。

“殿下,朔昌城来电,陛下命你立刻返回。”

齐泽烜正陷入遐想之中时,一名禁卫军官匆匆寻到御书房,传达泰平帝的谕令。

“哦?”齐泽烜愕然不已,“可知何事?”

“……”那名禁卫军官明显获知了详情,脸上带着几分犹豫的神色,半响,低声回道:“太子殿下……垂危。”

“……”齐泽烜惊得立时站了起来,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0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