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十六章 四处漏风的俄罗斯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1731年2月21日,莫斯科。

相较于丹麦王国能迅速地转变思路,准备要交一个值得托付的“好朋友”,从而来保障自身安全,那么俄罗斯帝国在面临艰难的困境之时,想要多拉几个能减轻自身压力的小伙伴,却显得异常迟钝和低效。

在过去的五年里,俄罗斯遭受了一系列打击,可以说是经历了帝国历史上最为深重的灾难。

这场灾难可能始自1725年8月,是时,帝国受英格兰所怂恿,调集军队侵入高加索地区,试图趁波斯萨法维帝国内乱之际,彻底掌控这片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地区。

但未曾想到,帝国军队遭到了齐国-波斯联军的强力反击,接连损兵折将,战线也被逼退一百余公里。

为了扭转战局,帝国在次年四月至五月间从莫斯科、卡累利阿、明斯克等地区抽调一万八千余部队增援前线,还征召了四千余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的卡尔梅克(即土尔扈特部)骑兵,使得俄军在高加索地区的聚集了四万五千余兵力,从人数上来看,对齐波联军形成数量优势。

然而,7月初,齐波联军骤然发起库拉河战役,以极其猛烈的炮火覆盖俄军阵地,轰击持续时间长达三十余分钟,将俄军构筑的防线几乎摧毁殆尽。随即,联军又以六千余波斯骑兵为突击力量,一举冲垮了俄军的阵地。

萨克森-波兰联军统帅奥古斯特二世遂派使者前来莫斯科,商讨两国协同作战,建议双方集结大军分别从西面和北面同时发起攻势,一举击垮瑞军主力。

却不想,俄军停止继续进攻,却让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迅速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战机,利用数十艘舰船,通过海路,将六千余精锐士兵机动至萨波联军的侧翼,然后以急行军的方式,快速突进,杀到了萨波联军的身后,从而取得了一场完美的胜利。

这实际上就把皇帝置于一个帝国象征性的地位,如同英格兰那般虚君制度。

而在叶尼塞河流域,地方督军也不断向莫斯科请求调集更多的士兵和武装移民,以对抗越来越具有侵略性的渤海人和鞑靼人。

此外,他们在心理上对彼得大帝的后妻叶卡捷琳娜和他们的子女很反感,甚至背地里称叶卡捷琳娜一世是“女仆”,“外国女人”。

如果按照帝国继承人的顺序排列的话,在彼得二世死后,应该由彼得的子女就任沙皇。

打仗嘛,先等等吧。

另外,从柏林那边传来消息,普鲁士王国似乎跟瑞典也达成了某种私下协议,在获得了瑞属西波美拉尼亚领地后,主动将位于边境城市梅梅尔的部队撤回至内陆,明显是选择了继续中立,不掺和俄瑞战争里面来。

此时的俄罗斯帝国,宛如一栋四处漏风的房子,到处都需要进行“修补”和“拾掇”,所以必须要先缓一口气,可不能让人家一脚将房子踹塌了。

而最佳人选竟然是彼得一世的小女儿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也就是彼得二世非常迷恋地小姑姑。

作为议立沙皇人选的最高秘密委员会,成员一共有七人,为首的是一等文官戈洛夫金公爵,其余四人来自多尔哥鲁基家族,两人来自戈利津家族,几乎清一色的帝国保守势力。

什么都不重要,先扶立新的沙皇,将帝国政局稳定下来,然后在新的政治格局下抢占一个好位置,这才是当前重中之重。

待安娜继位沙皇后,所做的第一件就是在最高枢密院的操控下,以沙皇的名义,准备向瑞典求和。

据说,这些卡尔梅克人的背后有齐国人和波斯人的身影。

可万万没料到,此前还在与丹麦王国剑拔弩张的瑞典军队,趁着俄军兵力调动之际,突然调转枪口,转身朝俄罗斯发起了迅猛进攻,以极短时间里攻入俄罗斯纵深腹地,并兵围圣彼得堡,使得帝国形势急转直下,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

于是,从五月上旬开始,萨波联军以四万余兵力再次突入库尔兰,目标直指里加,而俄军集结了六万余兵力,从特维尔出发,朝诺夫哥罗德的方向杀来,准备打得瑞典首尾不能相顾。

虽然条件苛刻,但对安娜来讲,获得沙皇之位不谛为天上掉馅饼,而且还是一块布满了奶油和肉松的超大馅饼,幸福地一下子砸到了她的头上。

另外一支使团队伍则朝西南方而行,准备借道波兰,前往法国巴黎,试图觐见法王路易十五,请求法国介入调停,从而能体面的结束俄瑞之间的战争。

至于响应萨波联军的攻势,让俄军继续进攻诺夫哥罗德,分散瑞军兵力,自然也被暂时叫停了。

沙皇彼得二世突然挂了(比历史同期晚死了四个多月),而且死因还扑朔迷离。

虽然,帝国的军队规模庞大,对瑞军形成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但整个部队官兵士气不高,而且武器极为短缺,仅凭帝国落后的军工生产能力,根本无法为所有的士兵装备足够的火枪,超过一半以上的士兵持有的武器还是冷兵器。

闻知萨波联军惨败后,俄军当即全线收缩,快速地退回了原先的出发地,然而继续坚壁清野,进行消极的防御。

于是,在争执吵闹了两个多月后,8月23日,最高秘密委员会宣布了决定,库尔兰女公爵、沙皇伊凡五世次女安娜将继承沙皇位,登基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第四位皇帝(注1)。

可问题是,彼得二世在娶了多尔戈鲁基公爵的侄女后,似乎不太满意这桩婚姻,对皇后非常冷淡,让人家一直独守空房,却整日里依旧跟他那位年轻漂亮的姑姑伊丽莎白“厮混”在一起,导致他在死后没有留下一个子嗣。

在战争的第二年,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在忧愤中去世,又引发了帝国宫廷的一场政变,一百多名宫廷大臣、贵族、军队高级将领,以及显赫贵族遭到清洗,进一步加剧了俄军在战场上的溃败。

另外,帝国还面临艰难的多线作战,除了要在西方战线上应对急于复仇的瑞典王国外,在高加索和顿河流域两个方向,还要面对实力强劲的齐波联军和凶残野蛮的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夹击。

是役,俄军全面溃败,损失兵力超过一万八千余,器械粮秣也全部丢失,已无力再战。

秘密委员会七个人挑来挑去,认为安娜最合适。首先他是伊凡五世的女儿,是罗曼诺夫家族的合法继承人;其次安娜近二十年来一直住在库尔兰,和俄罗斯皇室没有联系,自然在俄罗斯没有自己的政治势力,而且库尔兰此时还被瑞典人攻占了,可以说是无根浮萍,便于掌控拿捏。

所以,尽管伊丽莎白是最具法统的继承人,但却遭到最高秘密委员会的一致否决。

最后从年龄和资格上看,也比洛普辛娜(太老)和多尔哥鲁卡娅(太年轻)更合理。

接下来的人选就是年事已高的彼得大帝前妻洛普辛娜、彼得二世的妻子多尔哥鲁卡娅和伊凡五世的次女安娜(库尔兰女公爵)。

既然年轻的沙皇没有继承人,那么排序的话,新任沙皇的人选便只有从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子女中选择了。

虽然通过《俄波希尔凡和约》,以割让大片领土的代价,结束了高加索战争,但位于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的卡尔梅克人(即土尔扈特部)却又闹腾起来,不仅断绝了继续向帝国缴纳贡赋和提供兵员,还要独立建国,成立一个所谓的阿斯特拉罕王国。

如果伊丽莎白登上皇位,戈洛夫金、多尔哥鲁基、戈利津等家族保守派势力必将受到打击。

根据种种迹象表明,盘踞在科布多地区(今唐努乌梁海)的鞑靼人应该是跟贝加尔湖地区的渤海人“合流”了,正在跟西伯利亚地区的哥萨克探险队和众多皮毛商争夺皮毛资源。

这不是白捡的嘛!

当下,安娜没有丝毫的犹豫,就签署了这个对沙皇权力极尽约束的协议。

为此,帝国大元帅、特级公爵缅希科夫提出建议,以退出高加索地区、割让亚速城及顿河下游周边领土为代价,换取与齐波联军和克里米亚汗国的停战和议。如此,便能集中帝国所有的力量,专心对付瑞典这個生死大敌。

俄军打不动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帝国的沙皇人选迟迟无法确定,使得帝国政局一直处于混乱当中。

为了稳住高加索局势,防止联军攻入南俄地区,帝国遂将驻守于圣彼得堡、卡累利阿和伏尔加河流域的万余部队紧急抽调至南方,以阻联军入侵。

本来,在瑞典王国大举进攻库尔兰公国后,她连财物细软都没来得及收拾,就仓皇逃回俄罗斯,使得她瞬间变得一无所有,没有了权势,更没有了财富,只是一个可怜的逃难者,依靠帝国皇室和贵族的施舍才能勉强度日。

彼得二世被拥戴为新的沙皇后,在众臣的支持下,很快稳定了帝国局势,并在战场上止住了全线溃败的颓势。

因而,在他们看来,伊丽莎白可不是最好的沙皇人选,就因为她是彼得一世的女儿,代表了彼得大帝以来推行的改革路线。

在两支使团队伍出发后不久,从莫斯科城又驶出几名使者,在一队骑兵的护卫下,奔着东南方的伏尔加河下游而来。

好在,帝国领土庞大,依靠广阔的纵深,暂时迟滞了瑞典王国的进攻。同时,萨克森和波兰也应帝国的援助请求,向瑞典宣战,并随后攻入库尔兰,稍稍减轻了帝国的军事压力。

实在打不下去了,且不说在战场上,俄军面对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瑞军毫无取胜的把握,就是虚弱的帝国财政,也使得这场战争难以继续。

然而,当萨波联军攻克库尔兰公国首都叶尔加瓦,并继续向里加进军,并期待与俄军主力共同夹击瑞军时,却不曾想到,俄罗斯这边又出了新的状况。

除此之外,遥远的中亚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安全局势也不容乐观。

一支使团队伍向西,前往里加,面见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试着进行两国之间的停战和谈。

最高秘密委员会为了把权力牢牢抓在手中,与安娜签署了一份协议书,要求她在成为沙皇后,必须保证最高委员会的权力。协议书规定,没有最高秘密委员会的同意,沙皇无权宣布对外战争或者讲和,不准调整税率和制定新的税法,皇室的开支必须经由秘密委员会批准划拨,无权干涉政府官员的任免升降,不能拥有自己的领地,不经司法审判无权剥夺贵族们的生命和财产,无权任命继承人。

那个曾经称霸中亚的准噶尔汗国在遭到东方的秦国重创后,除了不断向西攻略哈萨克汗国以弥补自身损失外,还不时侵袭鄂木斯克督军区,抢掠移民定居点,掳取人口,以报复帝国曾配合秦国对他们的打击行为。

尽管前朝重臣缅希科夫在生病期间被搞下了台,全家也都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但是在宫廷中缅什科夫派系仍然人数众多,在政治上依旧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随着后方征召的军队陆续汇集至莫斯科,俄军的兵力开始变得雄厚,开始试着向瑞军发起反击。

在冰雪尚未消融的时节,两支使团便迫不及待地从莫斯科城出发。

这没法打了,遭到重创的萨克森-波兰联军估计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元气,那么在战场上又只剩俄罗斯一家独自应对战意高昂的瑞典王国。

完全不知道已被俄罗斯人坑了一把的萨波联军依旧懵逼地向里加进军,期待继续获得一场轻松的胜利,从而享受完全光复库尔兰的伟大荣光。

却不料,在帝国先后两位沙皇去世后,皇冠会突然落在了她的头上。

沙皇死了,帝国宫廷又迎来了一场新的政治博弈,包括枢密院和军事委员会等高层人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动。

他们不仅要将帝国势力彻底逐出高加索地区,还要将俄罗斯人赶出里海,使得帝国成为一个纯粹的内陆国家——若是瑞典人再攻占了圣彼得堡,将波罗的海给彻底封堵,昔日彼得大帝的海洋战略势必会毁于一旦。

到了1730年,瑞典王国的凶猛攻势逐渐停歇下来,可能是消耗太大,也可能是兵力不足,在整个战场上似乎显得有些后劲不足。

他们将代表沙皇陛下,前往阿斯特拉罕,重新商讨和确立帝国与卡尔梅克人之间的从属关系。

难道这些曾经受帝国庇护的卡尔梅克人就铁了心地要独立建国,从而跟帝国一刀两断,从此各安天好?——

注1: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王国进行大北方战争胜利后,10月22日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罗斯正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帝国。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16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