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一十一章 威尼斯人的报复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1725年7月27日,埃及,达米埃塔港。

达米埃塔港地处尼罗河出海口,是埃及最古老的港口之一。八百多年前(853年),拜占庭帝国为了打击阿拉伯帝国在埃及的势力,曾派出海军突袭了达米埃塔,将其攻陷并焚毁。自此,这座兴盛的港口便荒废下来,沦为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渔港。

汉兴二年(1671年),奥斯曼帝国因为需要齐国提供大笔贷款,而将这座小渔港及周边五公里土地,以租借的形式交于齐国经营和建设,并赋予齐国商人代理征税的权利。当三十年租借期届满后,齐国又与奥斯曼帝国续期三十年,并将每年的租金从五千元,增加到六万元。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建设,达米埃塔已建有较为完善的码头、泊位、仓储、装卸等先进设施,同时为了便于对往来地中海的商船进行维修和保养,齐国人还在码头南侧修建了一座船舶修理厂。每年进出港口的船只达数百艘,将红海运输而来的齐国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往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地区,成为该地区最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

为了维护这座港口的安全,同时也隐有监视齐国人的目的,奥斯曼帝国驻开罗总督在达米埃塔港附近派驻了一支千余人规模的军队,其中半数为彪悍的马穆鲁克骑兵。而在达米埃塔城中,还有一支人数为四百多人的齐国商社护卫队,维持整个港城的治安秩序。再加上位于尼罗河河口位置的几座要塞和炮台,足以确保该港安全无虞。

可以说,依托这般强大的护卫力量,别说纵横无忌的海盗不敢轻易前来打秋风,就算是周边海上力量不弱的威尼斯、热那亚、撒丁王国等国家,也未必敢派兵来攻。

而就在这几天里,不断有平底运输船从开罗顺流而下,进抵达米埃塔港。这些运输商船除了装运的大量齐国商品外,还携带了一队队全副武装的齐国士兵和众多的军用物资。这些士兵有来自本土的正规陆军,也有从印度抽调而来的驻屯军,还有在阿拉伯和埃及当地招募的雇佣骑兵,总数约有三千五百余。

这是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两百年来,首次有外国军队踏足这片土地。当然,对于这种事情的发生,远在伊斯坦布尔的帝国素丹和大维齐是知道的,并且经过了他们的默许--之所以是默许,自然是为了保持帝国的颜面,不能下发正式的文书晓谕各地,这毕竟有损帝国权威。

“什么?奥斯曼人希望我们将囤积于此的部分作战物资转运至伊斯坦布尔,以便他们能够应对奥地利人的进攻?”齐国远征军西路指挥官、广威将军(少将)杜习平听到奥斯曼商社驻达米埃塔港大掌柜严彦鸿的话语后,脸色立时沉了下来,“他们难道不知道,我们正在与英格兰处于战争状态,囤积于此的作战物资随时都会随同部队运往摩洛哥吗?”

“杜将军,奥斯曼人声称,奥地利人在贝尔格莱德聚集了十万大军,准备进攻瓦拉几亚。”严彦鸿脸上带着几分无奈,苦着脸说:“为了抵挡奥地利人的进攻,奥斯曼帝国也是针锋相对,从各地抽调大批军力以对。但是,大军开拔到前线,就面临后续军械物资不足的问题。同时,他们也担心战争会陷入长期对峙和消耗状态。所以,他们就希望……”

“他们希望征用我们的作战物资,我们就乖乖听话给他们送过去?”杜习平瞪着严彦鸿,一脸的不虞,“那我军若是缺了作战物资,难道就要我军中儿郎在英格兰人面前送死吗?”

“杜将军,奥斯曼人也没说将这里的物资全都给运过去,他们也只是希望我们能匀出一部分。”严彦鸿双手一摊,说道:“另外,外交事务部驻奥斯曼公使也给我们发来了训令,责令我们商社要保证为奥斯曼人输送军用物资和粮食提供充分而必要的运力。你说,我能怎么办?”

“哼,我这里只有总参谋部下发的军令,于达米埃塔港集结,等候远征特遣舰队总司令万将军的下一步指示。”杜习平漠然地说道:“至于驻奥斯曼公使发来的训令,恕我不予接受!”

“唉,既然如此,那我便将此间情形回报与公使。你说这叫什么事呀?咱们齐国跟英格兰开战,这奥地利人凑什么热闹,突然出兵进攻奥斯曼?……不过呢,我需好心提醒一下杜将军,此番与英格兰之战,怕是短时间内无法结束。我们齐国远征舰队此后用到奥斯曼人的时候必然会很多,切莫将他们得罪了,以免两国之间生产嫌隙,误了我们齐国军国大事。”

“嗯?”杜习平闻言,心中一动。

还真巧,我齐国刚刚向英格兰宣战,那边奥地利人就开始对奥斯曼人发难,还有高加索地区,两年前被摁下去的俄国人又蠢蠢欲动起来,不断调集兵力,朝波斯边境汇集,使得本来准备撤离的波斯远征军不得不继续停驻于伊斯法罕和大不里士两地,以应对俄国人可能的入侵。

在这种情势下,许多本来应该运往苏伊士港的军用物资,转道又输往布什尔港,以支援齐国在波斯的军事行动。

嘶,这莫不是英格兰人捣的鬼,鼓动俄奥两国给我们齐国找些麻烦?

这么看来,英格兰人的政治外交手段极其高明呀!

也不知道,除了奥地利和俄国,他们还暗中怂恿了哪些国家与我齐国作对?——

7月29日,克里特岛以北三十公里海域,正在上演一场紧张的海上追逐战。

六七艘排水量500吨的加莱塞桨帆船迅速地划过水面,以半月形的阵势朝前方正在奔逃的两艘三桅帆船包抄而去,试图凭借迅捷的速度将其拦截。

加莱塞桨帆船最早是威尼斯人作为运输奢侈品(香料、丝绸、瓷器、没药等)的商用桨帆船,纵行于地中海东部海域。但随着16世纪地中海东部贸易的萎缩以及与奥斯曼人的频繁交战而变得“无用武之地”,无奈之下,威尼斯人把它改造成战舰应用于和奥斯曼人的战争之中,并在1571年的勒班托海战中,大放异彩。

作为一种使用帆桨混合驱动力的船只,加莱塞船要比加莱船更依赖风帆,因为它的船身更大更重,同时,它在微风或者无风的海况下,凭借众多的桨手,依旧可以保持较高航速。配置的火炮通常被集中在船首和船尾两端,加莱塞早期舰载火炮不过20余门——主要是能破坏敌舰船体的常规火炮,到了上个世纪中期,威尼斯人将其被加强到30-40门,以取得对奥斯曼海军的火力优势。

没错,这几艘加莱塞战舰正是隶属于威尼斯共和国海军旗下,巡航游曳于爱琴海,袭击往来的奥斯曼商船。

然而,那两艘三桅帆船的桅杆上却赫然悬挂着几面黄龙旗,明显是属于齐国籍商船。按理说,威尼斯海军不应该袭击第三方的船只,因为,此举很可能会引发与齐国之间的冲突。

但威尼斯人偏偏就做了这种事!

其实,早在四五十年前,随着齐国政治和商业势力渗透至地中海地区,便不可避免地与威尼斯人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众所周知,威尼斯最主要的外部威胁来自奥斯曼,自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后,便同威尼斯进行了延续二百余年的海战。在奥斯曼人持续打击下,威尼斯在巴尔干和地中海的殖民领地几乎丧失殆尽。

而位于大洋深处的齐国迅速崛起后,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它竟然就跟奥斯曼人勾勾搭搭起来,并借助他们的影响力,一头闯入地中海。

要说齐国在财政上和军事上不遗余力地支持奥斯曼帝国,那倒也罢了,无非就是给威尼斯共和国增加一点军事压力,但有奥地利人等一众天主教伙伴在旁支应下,倒也能勉强应付奥斯曼帝国一次又一次的军事进攻。

可是,齐国人在倾力支援奥斯曼帝国之余,他们还凭借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和迅速织就的商业网络,不断挤压威尼斯人的商业势力,蚕食他们在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利益。

要知道,威尼斯本身就不以工业生产赖以存身,所从事的都是转手贸易,主要是将东方的胡椒、肉桂、丁香、蔗糖、宝石、丝织品等运往西欧各地高价出售,其贸易总额每年达数十万杜卡特。再加上威尼斯独有的玻璃制造技术,更是让他们赚取海量的财富,数钱数到手抽筋。

正因为国家富庶,财力充沛,小小的威尼斯才能力抗庞大的奥斯曼帝国两百余年,而始终屹立不倒。

可如今,那些赚钱的东方商品都控制在齐国商人手里,以汹涌的贸易量和遍布的商业网络将威尼斯商人打得体无完肤。曾经倚为暴利的玻璃产业,更是让齐国人做成了“大路货”,让无数的威尼斯玻璃工场和手工业者破产。

如此一来,威尼斯共和国的财政立时陷入困境当中,在军事投入方面也有些力不从心。要不然,也不至于在近几十年来,被奥斯曼人接连暴揍,陆续丢掉了莫登、科伦、纳瓦里诺,摩里亚(今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以及附近所有岛屿。

夺人生意,如杀人父母!更不要说,齐国人的“资敌行为”和经济扩张已经严重威胁到威尼斯的生死存亡了。

不过,囿于一直面临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压力,威尼斯人一直隐忍不发,但也在等待合适的机会,籍以报复齐国。

半年前,英格兰就不断派使者游说威尼斯人,要他们在即将爆发的英齐战争中,能站在他们一边。当然,英格兰人也不期望威尼斯日益衰败的海军能开出地中海,与英格皇家海军联合共击齐国海军。

英格兰人建议威尼斯人,一旦英齐战争爆发,齐国海军主力舰队被英格兰海军牵制住后,可以调集大量海军舰船在爱琴海以及奥斯曼沿海地区,拦截和袭击齐国商船。一者,可以打击齐国的地中海贸易,稍稍扭转一下威尼斯商人的颓势;二者,可切断奥斯曼帝国从埃及等北非地区获取物资输入的通道,为哈布斯堡王朝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众所周知,奥斯曼帝国海军在勒班托海战之后,便就此衰落凋零,已无法完全掌控地中海制海权,仅能维持沿海地区的防卫,面对威尼斯海军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只能龟缩于港口,依托岸防火炮的掩护,抵挡他们的进攻。

因而,奥斯曼人早在一百多年前,便将大量的地中海运输工作交给外国人。先是法国人,后来是荷兰人、英格兰人,以及部分阿拉伯人。待齐国人来了之后,凭借双方“如胶似漆”的密切关系,奥斯曼帝国又将地中海往来的商品和人员运输业务又交给了齐国人。

在短短不到五十年时间,齐国商船几乎垄断了奥斯曼帝国六成以上的海上运输量,地中海上到处都游曳着悬挂黄龙旗的齐国商船。让威尼斯人看了,不由嫉妒得发狂。

因而,对于英格兰人的建议,威尼斯是颇为意动。待战争爆发后,齐国部署在地中海地区的五六艘战舰相继驶往摩洛哥,顿时使得众多齐国商船失去了武力庇护,宛如待宰的肥羊。

于是,威尼斯海军从七月起,便开始频繁拦截和袭击途径爱琴海的齐国商船,并收获颇丰,先后捕获了四艘满载货物的齐国商船。

加莱塞战舰的战术简单又有效,在迅速拉近目标猎物的距离后,率先用强大的火力打击敌船,恐吓和削弱敌人,而后甚至可以再利用硕大的金属撞角冲撞对手船身。如果这两种打击手段都不奏效,还可以极力靠近敌船,与其接舷,派出船上搭载的大量武装人员登上敌舰用刀剑火枪给予敌人最后一击。

那两艘三桅帆船为了减轻船身重量,开始不断将船上的货物抛弃到海里,以期摆脱威尼斯人的追击。可能是学了荷兰商船的样子,许多齐国的商船上不仅配置的火炮数量很少(一般不超过十二门),而且水手也不多,仅能对那些武力孱弱、船只单薄的海盗船稍稍有些抵抗力。

但要面对武备强大的威尼斯海军战舰,怕是就不够看了。何况,对方的数量还占据绝对优势,若不能迅速摆脱追击,及时避入奥斯曼沿海港口,那后果必然是凶多吉少。

尽管穷尽各种手段,并且还采取了分头逃跑的策略,但经过大半天的追击,威尼斯人最终还是成功捕获了一艘齐国商船,看着满满一船的棉布、谷物、钢条,还有大量的工业制成品、军械物资,威尼斯人爆发出热烈地欢呼声。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3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