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十二章 伊斯法罕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1722年1月5日,伊斯法罕。

1501年,伊斯玛仪一世击败白羊王朝,占领了白羊王朝的首都在大不里士,自称“万王之王”,建立萨法维王朝。但在接下来的近百年时间,面对更为强大的西北邻居--奥斯曼帝国,却一直都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可以说是被奥斯曼人摁在地上暴揍,一度跪着“喊爸爸”,那是相当地郁闷。首都大不里士还曾四次让奥斯曼人攻破,整个城市被洗劫一空。

后来,为了躲开奥斯曼远一点,萨法维王朝索性将首都从大不里士迁到加兹温。到了1598年,阿拔斯一世又把都城从过于靠近边界的加兹温迁到位于国家中心的伊斯法罕。

或许,新都城的风水太好,萨法维王朝突然开始转运了。在伟大的阿巴斯大帝带领下,彪悍的波斯骑兵经过数年的血战不仅收复了马什哈德这些核心地带,而且一直打到撒马尔罕,还迫使阿富汗臣服。

收拾完东境,转过头来集中力量进攻奥斯曼。而这个时候奥斯曼国力已经大不如以前了,阿巴斯经过十年苦战收复了西北的所有失地。未几年,再次发动第二次大规模战役,重新收复了富饶的两河流域,可以说,在阿巴斯大帝统治时期,萨法维王朝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伊斯法罕,这座城市不仅是萨法维王朝的都城,而且历来就是南北交通的枢纽,也是贸易通道,中国的丝绸之路过来之后,通过撒马尔罕然后在通过马什哈德,沿着厄尔布尔山脉走到德黑兰附近有一支继续往大不里士走,通过土耳其,还有一支往南走到伊斯法罕,然后翻越扎格罗斯山脉达到巴格达,通过地中海最后跟欧洲进行贸易,另外还有一条从印度过来也要经过伊斯法罕。

所以,伊斯法罕历来就是南北东西的一个重要的商业大通道,商贸通衢之地,再加上阿巴斯大帝不遗余力地对新都的大规模建设,使得伊斯法罕变得异常壮丽,被世人誉为“天下之半”。嗯,就是称赞伊斯法罕是天下一半,天下一半的好东西伊斯法罕都有。

这时的伊斯法罕,依旧富丽堂皇,无隗于“波斯明珠”的美称,一座座雄伟壮观的真神寺、肃穆沉静的经学堂、无数装饰考究的商队客栈,众多挂着白布冒着热气的公共浴室,南来北往的商人,街道熙熙攘攘,无不显示出这座城市的商业兴盛。

“哇,好大的真神寺!”

经过二十余天的长途跋涉,商队终于抵达了萨法维王朝的都城--伊斯法罕。按照波斯人的规定,任何私人武装均不能进入伊斯法罕,因而,两百余商社“护卫”随同商社人员都留在了城外的商站里,而几名身着普通服饰的军官则在商社掌柜的引领下,乘坐两辆马车,穿过繁华热闹的街道,朝城西方向的齐国公使馆而去。在路过国王真神寺(今伊斯法罕伊玛目清真寺)时,众人均被它所展现出的雄浑庄严、精美瑰丽气魄所震撼。

这座占地达一万七千余平方米的真神寺,是伊斯法罕最大的双层拱顶真神寺,据传,阿巴斯大帝为了建造这项工程,召来了全波斯最优秀的工匠,花了二十七年时间才精心修建而成。正门上有许多著名书法家用漂亮的波斯文书写的诗文,高耸的宣礼塔大门贴满了瑰丽、缤纷的漂亮瓷砖。蜂窝状的门廊拱顶上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装饰,门廊下则贴着细腻柔滑的大理石。

第三混成营营长、宣节校尉(少校)闫少武看着逐渐远去的那座宏伟寺庙,心中不自觉拿它跟建业城中那座高达一百多米的通天塔相比较,好像它除了占地广大,不论是从高度上,还是从建筑外观上,都是远远不如后者的高耸壮观。

不过,这個国家既然能建造出如此雄浑的真神寺庙,其国力想来还是不弱的,至于他们在路途中所看到的王朝末世般破败景象,可能是地方政府怠于治理才导致的。

发源于波斯西部扎格罗斯山脉的查扬德河,从西到东贯穿了伊斯法罕城区。在潺潺的查扬德河上,横跨着数座颇具历史感和艺术美的古桥,其中最为漂亮的当属三十三孔桥。

这座孔桥建于一百多年前,全长近三百米,孔桥下层由三十三个半圆形桥洞构成,整齐地依次排列。桥洞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与桥洞本身形成三十三个整齐划一、浑然闭合的圆孔。

然而,就在齐国一行两辆马车行将通过这座孔桥时,却被数十名全副武装的沙阿近卫军给拦了下来,勒令他们将车辆避后,让开大道。

一辆装饰奢华的马车从桥的北面驶来,数十名身着统一制服、佩有闪亮盔甲和保护前胸后背板甲的骑兵随扈左右,骑兵所持的尖利长矛,直指天空,整个声势显得异常浩大。

马车驶过桥面,经过齐国人一行车辆时,突然停了下来。片刻,一名头戴名贵皮毡帽、身形矮胖的波斯贵人下了马车,伸手示意齐国人过来说话。

“你们是刚刚抵达伊斯法罕的齐国商队?”萨法维帝国大维齐穆罕默德·库里汗·沙姆鲁和声问道。

“是的,尊贵的大维齐阁下。”波斯商社大掌柜牛希平从身边的通译口中获知,这位波斯贵人竟然是帝国大维齐,连忙俯身致意,随后恭敬地答道:“我们商社从布什尔港而来,刚刚才抵达伊斯法罕。”

“路途之中,可还安全?”

“回大维齐阁下,路途中……稍有波折。”

“呃?……”穆罕默德闻言,先是一怔,随即不由苦笑连连。帝国势衰,于地方各省控制力大不如以前,以至于境内盗匪横生,对商人和旅人的安全已然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如今,就连商业势力强大的齐国人,也要委婉地抱怨一声“路途中稍有波折”。

“你们商队可曾携带稻米?”

“回大维齐阁下,我们商队运了一些产自印度的精米。”

“数量有多少?”

“约五六吨左右。”

“五六吨?”穆罕默德·库里汗·沙姆鲁心中暗自换算了一下齐国人所说的重量单位,随即眉头皱了起来,“你们应该多运些粮食来伊斯法罕的。”

“……”牛希平闻言,不由一愣。

多运些粮食来伊斯法罕?这玩意又不值钱,而且还占车辆运输空间,有这功夫,我们还不如多装一些价值更高的丝绸和瓷器,就算换成茶叶和咖啡,也比千里迢迢地运粮食要划算得多!

波斯境内的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大麦等谷物,主产区除了呼罗珊外,也广泛地种植于内陆的山间谷地,基本能满足自身需要,但大米主要依靠从印度信德、孟加拉等地进口,基本上是被齐国商人所垄断。

不过,齐国商人为了获得更高的贸易利润,大米一般都作为压舱物运至波斯售卖,大部分运载的货物都是本土所产的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或者一些专供王公贵族消费的高档奢侈品。

此次运来的五六吨精米,除了一部分供给居住于伊斯法罕的齐国外交使团人员和商社人员外,剩下的会随同大量高档商品一块赠送给城中的达官贵人,以维护商社的上层关系。

如今,这位帝国的大维齐竟然关注齐国商队是否运了粮食来伊斯法罕,同时,还对粮食的多寡表达了严重的关切。

难道,这座拥有五十多万人口的帝国都城在闹粮荒吗?

“未必是闹粮荒。”闫少武目送着帝国大维齐逐渐远去的车对,摸着布满胡茬的下巴,若有所思,“这座城市很有可能会迎来一场大战。”

“大战?”牛希平惊愕不已,诧声问道:“什么人能打到波斯人的都城来?奥斯曼人?还是达吉斯坦山区的列兹金人?”

“……也有可能是阿富汗人。”闫少武笑着说道:“要知道,这十几年来,波斯人在阿富汗是屡战屡败,已经让那些部落武装给打出阴影了。说不定,人家直接弃克尔曼不顾,转头就杀到了伊斯法罕。毕竟,伊斯法罕半天下的诱惑,足以让那些穷得只剩一条烂命的阿富汗人冒一次天大的风险!”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0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