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十三章 泰平帝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9月19日,广水府,罗田县(今澳洲昆士兰州乔治镇)

许多第一次到访汉洲的外国人,或者移民入境的“逐梦者”,无不对齐国的繁华和富庶所震撼,熙攘的城市,林立的工厂,规划有秩的布局,优渥的工作待遇,以及遍布的农田和牧场。在所有人看来,齐国就是一个天选之国,理想之国,富饶之国。

但是,若是有心人深入汉洲腹地,就会愕然地发现,那里有无尽的荒漠、大片的盐碱滩,以及大部分时间处于断流状态的干涸河道,除铁路线上和主要公路附近,有寥寥几座村镇牧场外,到处都是空旷无迹的无人区。

尽管汉洲的北部、东部沿海地区有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但是,早在六十多年前,政府便颁布了严格的禁伐令,禁止随意砍伐树木。因为,在汉洲,土壤生产力的低下,使得树木和草生长得非常缓慢。森林、草场一旦被破坏,再想恢复起来,时间会相当漫长。

在汉洲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西部和内陆,降雨量非常稀少,荒漠化严重,如果不灌溉,根本无法发展任何农业。

在生产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地区,通常离海岸越近,降雨量就越大。所以,当到访者朝着内陆方向行进,首先看到的是种满作物的农田,还有汉洲近半数的牛也在此地,载畜量极高。深入内陆,可以看到无数的牧场和羊圈;继续向里走,看到的是一座座养牛场--汉洲另一半的牛就在这里,不过,这里的载畜量很低。因为降雨量相对较少,所以养牛比养羊更具经济效益。最后,腹地深处就是荒漠,不能种植任何一种粮食。

汉洲大陆上,不仅平均降雨量低,而且难以预料。要知道,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每年有规律的雨季可有效地帮助农业发展。如大陆的秦国江南地区,每年5-10月的梅雨季节,一般情况下雨量较多,其他时间则是雨量较少。

在众多农业生产力高的地方,不仅有雨季,而且每年出现的时间也大同小异,很少会发生大旱。农民每年遵循季节规律耕地、播种,作物在雨水的灌溉下生长、成熟。

而汉洲大部分地区的降雨根本无法琢磨,十年里的降雨量都变幻莫测,而每十年间的变化更大,这对汉洲的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唯一降水稳定的地区,只有位于汉洲西南地区的坤州省—以《国语·周语下》所注,西南曰‘坤’而命名的行省。该地区每年降水丰沛,平均而有规律,小麦几乎年年丰收。近几十年来,已成为仅次于开化总督区(今爪哇岛)最大的粮食产区。

为了解决缺水的问题,齐国只能不停地大搞农田水利设施,迄今为止,已经在汉洲各地修筑了约两百八十多座水库,至于堰塘、储水坝更是不计其数,遍布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镇、村屯和牧场之中。

而为了解决土地贫瘠、肥力不高的问题,齐国不遗余力地从南太平洋上诸多鸟粪岛上一船又一船地运来大量磷酸钾矿,用于改善地力,有力地支撑起本土的农业发展规模。

就在各类农作物即将开播的春天到来之际,大齐泰平皇帝齐士纬在内阁总理郑振寰等诸多官员的陪同下,正在视察遭到严重旱情的罗田县。

自今年二月以来,广水府遭遇严重的旱情,数月滴雨未下,流经罗田县的广水河(今澳洲巴朗河)也在四月间出现断流。

虽然利用附近的水库和众多堰塘,勉强撑过了五月的秋收,但产量不到往年的七成,农民收入锐减。

“你们内阁对受灾府县的众多农民准备如何救助和扶持?”泰平帝站在一处高岗上,看着田地里的无数的农人提着水桶,正在给刚刚载下的作物灌水补墒,不由微微一叹,轻声问道。

“陛下,内阁已着令户部已向广水府拨款四十万元。”内阁总理郑振寰身体微微一躬,回答道:“该笔款项,除了部分用于打取三十余口水井,以保障受灾地区民众生活用水需求外,剩下的款项,将以各种生活物资的形式,发放至每一户农人家庭。当然,该府今年的农税也将予以全部豁免,以减轻受灾民众的经济负担。”

“你们内阁政府能否保证每一笔救灾款项和物资,可以分毫不少地用在灾民身上?”

“……陛下。”郑振寰闻言,顿时面色一变,颇为尴尬地看着泰平帝,“陛下,请放心。若是在救灾过程中,出现任何渎职和贪腐行径,内阁将绝不姑息,予以最为严厉的惩处!”

话说,在去年,汉东省郢州府(今澳洲纽卡斯尔市)爆发洪灾,政府拨款六十万赈灾救助。却不料,当地数十名官员串联合谋,竟然将其中三成救灾款贪污。此事被揭开后,引发全省震动,郢州府数十万受灾民众群情汹汹。

虽然,监察院和大理寺从速从快地逮捕并审判了所有贪腐官员和办事吏员,汉东省总督也引咎告职,但这起事件,却因国内报纸和刊物大肆宣扬,引得广大普通百姓对官员的操守持极度的负面看法。

这吃相太难看了!

平日里,你们这些地方官员百般维护那些黑心的工厂主和贪婪的商社掌柜,获取的政治献金和好处不计其数,想不到竟然还要贪腐受灾民众的救济款。

你们官员的操守哪里去了?

你们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陛下,我监察院亦会对救灾过程的款项和物资发放,予以全程监督,必然不会让贪腐官员上下其手,败坏官场风纪。”帝国监察院副总判王方义躬身说道。

“嗯。”泰平帝点了点头,喟然一叹,“国内数千万子民,终日忙碌,所求不过饭食饱餐、向往宽裕生活。若是官员贪渎,吏治败坏,使得民怨沸腾,卿等以为可安坐其位?我齐国高速发展数十年,历太祖、太宗数十年之治,方有今日成就斐然,国力昌盛之势。但国内浮华之风渐盛,享乐好逸,奢华攀比蔚然成行。于此情形下,众多官员难免侵染其中,跟风附会。长此以往,晚明之败,在我齐国发生,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陛下,臣等惭愧!”听到泰平帝如此震聩人心之语,郑振寰等在场官员立时躬身告罪。

陛下这是对内阁、对整个官场表示极度不满了呀!

在齐国,内阁政府从汉兴五年开始,便有了固定的任期,每届五年,若是皇帝陛下对内阁施政满意,可以连任,不过最多只能干三届。倘若,内阁施政有误,或者闹出什么大乱子,皇帝陛下可以发布紧急敕令,解散或者勒令内阁辞职,然后任命一名临时总理,组建临时内阁政府。

待临时内阁任期结束后,由敕令院(立法机构)和元老院(由最早的登州元老院转化而成,现目前主要为皇室成员、退职的政府高层成员、军方退休将领,以及社会名望人士组成)推举下届总理合适人选,最后再由皇帝陛下下发谕旨予以正式任命。

当然,若是内阁政府对皇帝陛下某些政策或者谕令表示不满,可以辞任为威胁,将政府这一摊子直接甩给皇帝,逼迫皇帝做出让步。

不过,若是做出这种选择,无疑是对皇权的严重挑战,对皇帝个人威望会有不小的打击。但凡没有被皇帝逼到忍无可忍的境地,一般内阁政府不会做出这個极端决定。

齐国建国八十多年来,尚未发生过君臣相迫的事情。皇帝即使对内阁施政不满,也只是做一番暗示,不会直接解散内阁,更不会直接逼着总理辞任,而是捏着鼻子等这届政府任期结束。

而内阁政府虽然在执政期间,会遭到皇帝陛下的非难,或者坚决反对某项决定而未遂,倒也没有直接撂挑子的先例。一般情况下,内阁会选择搁置争议,或者消极应对,将皇帝某个“不理智”的决定给拖黄了。

比如,在泰平十四年(1716年),一艘琉球商社的船只在夷州凤山县(今高雄)附近遭到风暴袭击,触礁坐滩于海岸边。一群在附近打渔的东番人(即今高山族)趁机抢夺船上的蔗糖、稻米,以及一些五金工具,并与船上的水手发生冲突,造成六名齐国人死亡,是为凤山惨案。

事后,海军琉球舰队舰队四艘战舰驶抵夷州,要求地方的秦国官员给个说法,一度引发了秦齐两国的海上对峙。

泰平帝为了向他的表弟、大秦的皇帝表示强硬,一度想要按照海军提出作战意见,出动大批战舰和陆战部队,夺取夷州,封锁秦国沿海,逼迫秦国在贸易上做出大幅让步。

内阁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不说秦国与我齐国签订过一份百年盟约,互为对方战略合作伙伴,就以秦国拥有亿万人口,兵员数十万,乃是当今有数的的陆上强国,也不是一场有限而短促的战争,就能将轻易其迫和的。

更不要说,秦齐之间每年数亿元的贸易额,贸易联系紧密,还有双方均为华夏文明,同源同宗,彼此间情感和文化交织在一起,这要大打一仗,此前数十年相携互助的交情可就全都没了。

好在,泰平帝在内阁拖延不决的情形下,经过慎重考虑后,最终否决了海军的建议,要求秦国夷州地方政府为凤山事件向受害者赔款道歉,和平了结了此次危机。

“皇爷爷,秦国使团已抵达长安半月有余,至今未与外交部谈出个什么结果。”在一辆宽大豪华的皇室马车上,坐在对面的皇孙齐泽烜将一只梨子削了皮,去除了果核,然后恭敬地递给泰平帝,“对此,咱们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那个北明的王爷找到你头上了?”泰平帝接过梨子,笑吟吟地看着齐泽烜,“伱到我这里打听秦国使团与我外交部谈判事宜,该不会是收了人家好处吧?”

“皇爷爷神明!”齐泽烜笑嘻嘻地说道:“朱伯胤是寻到我这里来了,也送了几支极品的东参。考虑到皇爷爷和皇奶奶的身子需要补一补,我也全都收了。”

“呵呵……”泰平帝笑了笑,微微摇了摇头,说道:“昔日,太祖皇帝扶立北明建朔立朝,除了想给朱家寻一条后路外,还有就是想为更多的华夏子民扩展一点生存空间。至于他们总想着杀回中原,恢复明室,当不再我们齐国考虑之内。……闹腾这么久,也差不多该停下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8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