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十一章 印度人的战斗力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按理说,纳瓦布王国据有原莫卧儿帝国大半个信德省和三分之一面积的旁遮普省,人口近八百多万,军队规模更是超过十万之众,在镇压区区数万平民暴动时,根本不应该向齐国的西州总督区求援。

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盖因沉寂了七个多月的印度西北战事突然又“热闹”起来。

在1719年,莫卧儿帝国内部又经过一番惨烈的皇位争夺战,罗赫桑(沙·阿拉姆一世的孙子)被权臣尼扎姆扶上了王位,称号为穆罕穆德沙。为了巩固统治,建立自己的威信,年轻的皇帝在宰相尼扎姆的唆使下,于1722年2月,发起了对旁遮普和信德两地的统一收复战争。

为求自保,纳瓦布王国遂联合班吉那德王国共同出兵,于卢迪亚纳、拉其普特(今印度拉贾斯坦邦)等地区,与莫卧儿帝国军队展开大战。

战事持续了一年多,波及拉合尔、木尔坦、信德以及拉其普特四个省,双方军队死伤十余万,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尽管这场战争已成胶着状态,谁也无法吃掉对方,但双方并没有就此罢兵言和,反而在三方交界处囤积了大量的军队,形成彼此对峙。

纳瓦布王国在都城木尔坦城只保留了一支不到四千人的王室禁卫军,在面对城内外数万暴动平民的攻势下,猝不及防,未多做抵抗,在损失了一半人员后,便护卫着国王阿济姆一世狼狈逃出城,直奔三十多公里外的哈内瓦尔要塞而去。

十几天后,就在纳瓦布王国准备从边境地区调集军队返回都城平叛时,莫卧儿帝国却趁机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进攻,生生地拖住了纳瓦布王国的军队。

国王阿济姆一世在“有心人”的指点下,急遣使者前往临近的西州总督区,请求齐国出兵,帮着纳瓦布王国平定暴乱,稳定国内秩序。

当三千余西州驻屯军官兵在距离木尔坦十余公里处登陆时,立时遭到了数千暴乱平民的袭击。

不过,当几艘小火轮在河面上一字排开,陆续朝岸上开炮轰击后,那些群情汹汹的暴民迅速地逃散一空,在河滩边留下数十具尸体以及满地的狼藉。

次日午后,闻知齐国军队抵达木尔坦附近后,一支千余人的纳瓦布王国军队匆匆赶来接应。

“你们没有出动本国嫡系军队吗?”领兵的纳瓦布王国禁卫军统领普拉莫德·米什拉诧异地看着数千身着灰布军服齐印仆从军,脸上不由带着一丝惶惶,“暴乱的贱民多达三万人,而且他们还夺取了木尔坦城内的军械库,使得他们的实力更加强大。若是不及时将他们击败,势必会有更多的暴民附从,整个局势将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三万余暴民,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西州驻屯军指挥官、翎麾校尉(中校)江春堂不屑地说道:“就算他们夺取你们纳瓦布王国军队的军械甲具,但此前未曾经受任何正规的军事操演,其战斗力又能高到哪里去?打仗,有时候不是人多就能一定打赢!”

“可是,十倍的兵力差距,而且贵国又是出动的这般……这般……地方部队,是不是有些托大轻敌了点。”普拉莫德·米什拉急切地劝说道:“这位齐国将军,我们还是再等等,待你们齐国的大军抵达后,我们方可对暴乱的贱民发起最为猛烈的进攻。”

哟,被人家小瞧了!

我西州驻屯军这三千地方仆从部队,虽然装备的武器皆为老旧的“汉兴10式”燧发枪,但好歹也是经过了我陆军专业军官操练了一年以上的堪战之兵,对付三万余匆匆组织起来的暴民,当能战而胜之。

况且,随同而来的还有一支专业炮兵部队,配属了十二门口径为55毫米和65毫米陆军轻型火炮,这要是还打不过几万乌合之众,那还不如直接全部解散回去吃土。

在齐国人看来,包括莫卧儿帝国在内的所有印度土邦王国的军队战力水平,从四十多年前,帝国皇帝奥朗则布率军惨败于齐国后,便呈现出无可抑制地衰败和退步。

想当年,莫卧儿帝国的开国之君巴布尔从中亚转战印度时,他的大军在印度诸多土邦国家面前堪称无敌一般的存在,所到之处,无不以摧枯拉朽的方式击败当面之敌。他们不仅有强悍的火炮和火枪,还有着中亚、波斯士兵强悍的军事素养。即便是在战局不利、将领阵亡的逆风局里,他们也依然能够顽强战斗下去。

及至阿克巴大帝进行了军事改革,使部队的训练、管理和装备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更是为帝国在印度开疆拓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可是到了上个世纪中叶,莫卧儿军队就在与波斯萨法维王朝争夺坎大哈的战役中三战皆墨,以至于患上了“恐波症”,不敢直面其兵锋。在后面的皇位继承混战中,更是多次出现全军溃散的大败局。在这些战斗中,帝国大军在顺风局面下个个奋勇争先,唯恐捡不到功劳,但一旦局势对己方稍有不利,立刻便会军心动摇,乃至怯战而逃。

作为印度的外来征服者,开国皇帝巴布尔赖以起家的军队中,将士们多来自中亚的苦寒山地和沙漠地带。这些人在贫瘠艰苦的环境中成长,培养出了吃苦耐劳、骁勇善战的优良品质。同时,他们也融合了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的武器装备、战略战术,拥有超越印度当地军队的战斗力。

但是,随着他们步步深入南亚次大陆,逐渐扎根印度这片温暖富饶的土地,便不可避免地被这里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舒适富足的生活所侵染,战斗力开始迅速退化,昔日的艰苦奋斗精神也渐渐被奢靡享乐之风吹到了九霄云外。

而且,自阿克巴开始,连续三代莫卧儿皇帝为了稳固统治,大力拉拢印度本地印度教王公,让越来越多的印度当地人参与帝国军政事务,并让他们在军政系统中担任要职。与能够耐受严寒气候和贫苦环境的中亚人相比,享受着南亚温暖气候和丰饶土地的印度将士们明显更欠缺对不利战况和恶劣环境的耐受力,更没有开疆拓土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低种姓士兵们深受森严等级划分的影响,饱受高种姓者的歧视。他们享受不到良好的待遇和训练,也没有立功后咸鱼翻身飞黄腾达的机会。这使得他们不但军事素养不佳,更没有多少奋勇战斗的驱动力。在莫卧儿帝国的历次战役中,他们如同炮灰一般被推上战场,但在真正成为炮灰之前,往往在战事稍遇不利的情况下,会迅速地溃败,作鸟兽散了。

齐印战争后,莫卧儿帝国更是仿佛被齐国一下子就打断了脊梁,不仅国内出现各种分离势力,而且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滑。奥朗则布时期,曾经咄咄逼人的开拓势头立时戛然而止,而且还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内斗。

马拉塔人、拉其普特人、俾路之人、锡克教徒……,以及那些割据自立的行省总督,都能在庞大的莫卧儿帝国身上撕咬下一块血肉,从而吸取养分,逐渐让自己滋生壮大。

在印度境内,齐国人非常小心地控制着各类火器的输入数量和输入对象,既要避免某一方势力的过分壮大,从而拥有再度统一印度地区的实力,又要绞尽脑汁地控制各方进行的战争频率和规模,以免过度破坏当地的经济民生。

去年爆发的莫卧儿帝国第三次国内战争(又称西北战争),不论是莫卧儿帝国军队,还是纳瓦布王国和班吉那德王国联军,虽然也拥有不少齐国淘汰后的老旧火炮,但大部分士兵的装备基本上是以冷兵器为主,战争方式也回到了中古模式,双方的火炮轰击过后,骑兵和步兵便操着刀子开始互砍,直到某一方支撑不住。

而我西州驻屯军中的地方仆从兵好歹也是经过数月严苛训练的近代化火器部队,还有专业的炮兵加持,在面对一群连饭都吃不饱的乱民时,若不能一战将其击溃,那委实有些打脸了。

“今晚好生休整,明日清晨出发。”江春堂命令道:“我希望,在明天晚上就能进驻木尔坦城。”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22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