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十七章 搞事的神罗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1730年11月13日,安州半岛(今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境内伊斯特拉半岛),洛宁(今克罗地亚西部重要港市普拉)。

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这个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躲避西哥特蛮族的刀兵,转而避往这座亚德里亚海中的小岛。

岛上有肥沃的冲积土质,有利耕作,居民们就地取材,用石块和木料建成了一座离岛堡垒,然后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于是,辛勤的人们硬是在这片淤泥中和水上,建起了威尼斯城。

至10世纪,威尼斯开始迅速发展,到了公元1000年左右,威尼斯人通过不断剿杀伊利里亚海盗,将他们寄居的岛屿统统变成了威尼斯共和国的势力范围,顺势扩展了自身地盘。14世纪前后,这里已经发展成为意大利地区最繁忙的港口城市,成为整个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业贸易和手工业于一身的水上都市。

14-15世纪为威尼斯全盛时期,是意大利最强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国、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威尼斯人也在这个时期曾一度握有全欧洲最强大的财力、物力和权势。

然后,16世纪始,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路的开通,欧洲商业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威尼斯繁荣不再,商业也日趋衰落。

再加之,威尼斯与奥斯曼帝国进行了长达三百年的战争,不仅接连丢城失地,而且还使得这个海上共和国的经济愈发陷入困顿之中,难以自拔。

第一次威奥战争(1463–1479),威尼斯失去了在巴尔干南部的属地内格罗蓬特公国、利姆诺斯岛和威属阿尔巴尼亚。

第二次威奥战争(1499–1503),威尼斯丢掉了更多的爱琴海岛屿,以及在摩里亚(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部的关键据点莫东和科伦,还让奥斯曼帝国的兵锋直达北意大利的威尼斯本土。

第三次威奥战争(1537–1540),威尼斯所属除提诺斯岛之外的基克拉泽斯群岛、全部斯波拉泽斯群岛和在摩里亚的最后几個据点均被奥斯曼拔除。

第四次威奥战争(1570–1573),威尼斯又丢了整个塞浦路斯。而且,因为担心战争延长会过度损害其海外贸易,还赔付奥斯曼帝国30万杜卡特,才结束了这场战争。

第五次威奥战争(1645–1669),威尼斯又将其最为富庶的海外领地克里特岛也丢了,同时也使得奥斯曼在地中海的势力达到鼎盛。

第六次威奥战争(1684–1699),威尼斯与奥地利、波兰、俄罗斯结成“神圣同盟”,夺回了摩里亚半岛和部分爱琴海岛屿,终于取得了数百年来对奥斯曼人惟一一次胜利。

然而,在第七次威奥战争(1714–1718)中,威尼斯不仅将夺回的的摩里亚再次丢失,而且其战略要地--科孚岛还遭到奥斯曼人大举围攻,形势一度岌岌可危。若不是经齐国、英格兰和荷兰等三国调停斡旋,以威尼斯正式放弃摩里亚和克里特岛为代价,奥斯曼人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这场战争。

按理说,威尼斯共和国总是被奥斯曼人这般虐菜,早就该偃旗息鼓,放弃咄咄逼人的对外政策,在保持与神圣罗马帝国和几个主要欧洲大国之间的友好同盟互助关系外,尽可能地避免再卷入与奥斯曼之类的大国间战争。

因为威尼斯的体量太小,实力太弱,而且随着自身经济和商业的凋敝,早已无力维持一支强悍的海军来维持某种程度上的制海权,也更加无力保卫自己领土安全和海上贸易。

然而,不知道威尼斯人脑子是被门夹了,还是被驴踢了,在齐英战争期间,威尼斯竟然受英格兰所邀,在地中海开始肆意拦截和袭击齐国商船,还跟着英格兰皇家海军一起打到了埃及,袭破亚历山大港,继而又围困齐国所租借的达米埃塔港。

一时间,让齐国人举止失措,狼狈不堪。

威尼斯人的举动,既让齐国人感到万分的震惊,也有些许费解,但更多的是恼羞成怒。

你一个人口仅二十多万的撮尔小国,怎么敢对一个致力于建立世界海洋霸权的超级帝国动手?!

这尼玛太打脸了!

必须要给你一个深刻的教训,要不然,你怕是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帝国的威严也不容冒犯!

不过,因为这场战争的主要对手是英格兰,而且地中海也没几艘战舰,齐国人倒也没第一时间调集舰队寻它来找回场子。

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齐国逐渐开始扭转战场局势,在北大西洋、阿尔沃兰海、英吉利海峡,齐英海军进行了数场大规模海战,均重挫英格兰海军,慢慢获得战场主动权。

在确立了对英海上战场优势后,齐国人终于腾出空来,开始“关照”威尼斯共和国。

十余艘蒸汽-风帆战舰和二十余艘武装商船驶入地中海,迫近亚得里亚海,直驱威尼斯位于北意大利的本土。经过数月缠斗,齐国海军干脆利落地击垮了威尼斯仅存不多的海军,并将威尼斯岛给彻底封锁和围困。

而作为齐国事实上的军事盟友,奥斯曼帝国也趁势从陆路向威尼斯发起进攻,在齐国海军的掩护下,连续攻占威尼斯位于亚德里亚海东岸大片领土,马尔卡斯卡、斯普利特、普拉等重镇相继陷落。

就在齐国与奥斯曼商议组织一场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一举攻破威尼斯城,灭亡这个存在了近千年的海上共和国时,却未曾想到,威尼斯人审时度势,在被围攻四个月后,主动与齐国商讨有条件投降。

是的,威尼斯人非常识时务,在国家生死危亡之际,准备放弃抵抗,以免整个国家遭到战火荼毒,人民遭受苦难。

神圣罗马帝国与奥斯曼人在贝尔格拉德陷入拉锯战,暂时无力援助威尼斯。同时,他们也对威尼斯反复无常而心生疑虑。

实力强大的法国人选择了袖手旁观,但他们却对萨伏伊提出了边界领土要求,很明显是想要在北意大利地区陷入混乱之际,趁火打劫。

教皇虽然对齐国-奥斯曼联军大肆入侵威尼斯,发表了强烈的谴责,但也并未采取实际的援助措施,估计是受西班牙王国的影响,准备继续观望。

至于西西里、米兰、热那亚等几个意大利邦国,要么实力有限,不敢招惹齐国和奥斯曼两国,害怕引火烧身;要么囿于跟威尼斯之间的地区和贸易纷争,而选择了作壁上观的态度。

举目四望,威尼斯人发现自己陷入了空前的孤立状态。曾经信誓旦旦要给予威尼斯安全保障的英格兰王国早就被齐国海军逼出了地中海,龟缩于大不列颠岛,跟封锁英吉利海峡的齐国舰队苦苦相抗。

在面对齐国海上封锁和奥斯曼陆上大举进攻的情势下,威尼斯共和国的十人委员会经过数月的争执和讨论,最终决定向敌人屈服。

于是,威尼斯提出的条件,愿意割让部分亚得里亚海东岸领土予齐国和奥斯曼,并赔款60万杜卡特,以换取双方之间的和平。

但威尼斯人的条件遭到了齐国和奥斯曼两国的拒绝,要求其必须割让亚得里亚海东岸所有领土,赔款金额也被提高至200万杜卡特。

同时,齐国还提出要威尼斯惩戒战争的发起人和袭击杀害齐国商船水手的肇事者,全面开放国内市场,允许两国在威尼斯境内驻军,威尼斯城设立必要之租界,齐国商人和旅居者享法外治权……,等等,林林总总加起来有十余项要求。

当威尼斯人就停战条件与齐国-奥斯曼联军还要试图扯皮拉锯时,却惊恐地发现,越来越多的齐国战舰和武装商船不断汇集于威尼斯岛周围,随船而来的还有大量齐国军队和奥斯曼军队,甚至还有不少来自埃及和阿拉伯地区的雇佣军。

很明显,齐国-奥斯曼联军并不指望通过谈判来迫使威尼斯人屈服,而是准备采取军事攻击的手段,发起登陆战役,从而占领威尼斯全境。

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威尼斯人被迫应允了联军的所有要求,但出于对奥斯曼人的恐惧,他们要求仅让齐国军队入驻威尼斯城。

齐国人答应了威尼斯人请求,三千余陆军官兵登陆,进驻了这座千年古城。

威尼斯共和国,一个历经上千年地中海贸易财富积累的国家。还是历史第一个开启大规模奴隶贸易的国家;更是间接上灭亡拜占庭的国家,也是最为现实中的“地精(反复无常)”,要钱不要命的守财奴。

它终于被一个来自万里之外的海上帝国彻底打落尘埃,匍匐于齐国的脚下。

在刺刀的威逼下,威尼斯共和国与齐国签订《威尼斯和约》,将位于亚得里亚海东岸所有领土和岛屿全部割让,赔款150万杜卡特,主张对齐发动战争的官员和元老院议员以及参与袭击、杀害齐国舰船水手的凶手均交由齐国人处置,国内市场全面开放,进出口关税由两国协商确定,齐国舰船可在威尼斯所属港口自由停靠。

在和约签订后,齐国便与奥斯曼展开了一场分赃大会。

齐国获得原威尼斯所属的伊斯特拉半岛及临近的克尔克岛、茨雷斯岛、洛希尼等数十座岛屿,而亚得里亚海东岸剩下的所有土地均归奥斯曼。

由此,威尼斯人领土便仅局限于意大利北部地区,整个国土面积骤然缩水三成。

至于150万杜卡特的赔款,则由齐奥两国均分。

除战争赔款需要分期二十年偿还外,威尼斯人在很短时间里,就逐一落实了《威尼斯和约》中各项条件。齐国占领军遂在一年后撤出了威尼斯城,恢复了该共和国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然而,这场战争虽然结束了,但后续的各种社会问题却亟待解决和处理。

出于对异教徒的恐惧,在被割让的亚得里亚海东岸领土,出现了一股巨大的难民潮,无数的天主教徒忍痛抛弃自己田地和屋宅,纷纷携家带口,逃往威尼斯本土或者临近的神圣罗马帝国境内。

奥斯曼人对于逃难的威尼斯人采取了坚决制止的措施,出动大批军队予以拦截和捕杀。仅不到半年时间,便有超过四千人被杀死,两万多人被贬为奴隶,所有人的财产均被没收和查抄。

更有甚者,为了彻底震慑威尼斯人,奥斯曼人在反抗最为激烈的科孚岛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有两千多成年男子被钉在了十字架上,数千名妇女被轮暴,所有的孩童被收纳入“德夫希尔梅”,整个岛屿沦为人间地狱。

相较于奥斯曼人在新获得领土上实施的各种残暴行径,齐国人的手段就显得比较温柔和缓。

齐国人除了将威尼斯人割让的伊斯特拉半岛改名为安州外,对境内的威尼斯人并未采取过多干预的政策。

当地居民不论是继续安居乐业,还是出于对异族统治的恐惧而携家外逃,齐国人似乎并不怎么理会,完全任凭自便。

两年多来,有数批齐国移民抵达安州,均被安置于洛宁城及周边地区,分配的土地也是那些威尼斯人逃亡后出现的空置农庄。

若是以这种情势发展下去,整个安州地区在经历了短暂的动荡和恐慌后,应该可以很快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留下的居民也会重新适应新的统治者。

然而,在六月间,处于奥斯曼统治下的原威尼斯领地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当地居民在获得了临近神罗暗中资助后,纷纷拿起简陋的武器,不断袭杀奥斯曼官员和士兵,以期取得自治的地位。

随着局势的愈演愈烈,威尼斯人的武装起义逐渐从奥斯曼领地蔓延至齐属安州地区,在靠近北部的山区,许多当地居民竟然喊出口号,驱逐齐国人,回归威尼斯。

齐国人在安州驻有陆军两个营,齐印仆从军两个营,兵力总计一千五百余,对于压制人口规模仅一万三千多的威尼斯人而言,绝对有足够的实力和信心。

但是,当驻安州陆军司令部命令两个营的齐印仆从部队开往北部山区,镇压当地“反叛”势力时,却意外地挨了一记闷棍。

七百余齐印军在一处被称为帕津的农庄,遭到当地叛军的突袭,伤亡近两百人,不得不退回洛宁城。

据领兵的军官汇报,叛军手中竟然有火炮,而且数量还不少,有三五门的样子,使得齐印军在敌人火炮轰击下,根本无法组织有效反击。

谁能想到,一群叛乱的农夫会拥有火炮呢?

前去镇压叛乱的两个营齐印军根本就没携带火炮之类的重武器,全部轻装而行,就连物资补给也只带了五天的量。

本以为,叛军手中最多只有几杆火枪,大部分应该都持有的是锄头、铁锹、镐子之类的农具,在面对全副武装的齐印军镇压时,会立刻土崩瓦解。

那么,问题来了,叛军手中的火炮是从哪里来的?

神圣罗马帝国!

有鉴于此,安州总督和陆军司令部除了整备武装,征召附近移民乡兵,以加强洛宁城及周边防御外,还立即派出几路信使,乘坐联络快船,前往埃及和中阳岛请求援兵。

神罗要搞事,那还不赶紧摇人来弄它!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0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