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十九章 陆军的野望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你……来了。”

齐国乐安大长公主齐子若看到隐在几个子女后面的宋文茹,虚弱地抬起头来,露出一丝微笑,朝她眨了眨眼,示意她走到近前。

“母亲……”宋文茹急忙上前几步,紧紧握住母亲那只形销骨立的手,泪如雨下,无语凝噎。

“你这些年……是怎么过的?”齐子若费力地抬起另外一只手,想努力地替女儿擦拭满脸的泪水,但终究病体虚弱,手臂又无力地垂了下去,“文茹,你可曾……恨我?”

“没有……,我没有……”宋文茹泪眼摩挲地看着母亲,抽噎地说道:“女儿从来……从来没有怨过母亲,更没有对母亲生出……半点恨意。女儿不孝……”

“唉……”齐子若看着泪人般的女儿,触动了心中的一丝柔软,“当年,你执意要……要嫁于那个自诩前途远大的小军官,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会有这个境遇。……这些年,吃了不少苦吧?”

“女儿没有……吃苦。”

“你的孩子呢?”齐子若抬眼看了看后面,轻声问道。

“他在陆军服役,现下在印度……”

“嗯……?他怎么……怎么也入了军队?”

“……”宋文茹看着虚弱的母亲,泪如雨下。

“唉……,这些渴望建功立业的少年人呀!”齐子若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脑海中却突然浮现出一個模糊的英武军官的身影。

“我在军中服役,时日无常,如此一来,必不能有太多时日可与公主殿下相见。”

“无妨!我等伱。”

“若是陛下不许……”

“这是我的事。父皇那里,我自去说项,定不使之为阻碍。”

“好,待我在军中有所功业之时,我必来长安寻你。”

“既如此,那我在长安……等你。

一晃眼,四十多年了,那个英武少年早已逝去,为了追求他的军功伟业,埋骨于非洲荒野之中。却未曾想到,自己的女儿,在二十多年前也会如她一般,同样喜欢上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青年军官,不顾自己的强烈反对,毅然离家而去,下嫁于他。

这些热血的男儿们,为何会如此执着于沙场征战,醉心于开疆扩土,却独留身后一个个痴心苦候的可怜女人?

-----------------

11月28日,总参谋部大楼。

“……经过缜密推演和细致谋划,针对波斯的大规模军事干预行动,总参谋部拟定出动兵力组成如下:一,海军将于明年3月底前,从北海舰队、本土舰队,以及印度舰队抽调二十六艘舰船组建一支特遣远征舰队前往波斯地区,承担海上封锁、登陆掩护、驱逐外来海上势力、掌控海湾制海权等各项作战任务。该舰队辖下包括十七主力战舰、四艘武装侦查联络船、三艘补给船、一艘医疗船和一艘维修船,舰队司令官由印度舰队司令、海军骠骑将军(上将)褚云岭担任。”

“二、陆军将从本土、宣化(今帝汶岛)、开化(今爪哇岛)抽调两个团五千四百余官兵,从顺国、卫国、吕宋(郑氏)、河仙、占城五个藩属国抽调七个营三千余官兵,于1月底前广宁集结。随后,分乘海军舰船和征用的商用运输船前往印度,会同孟加拉驻屯军一个团、科钦驻屯军一个团、宁阳驻屯军一个团,共计七千二百余仆从兵,共同组成波斯远征军,司令官由南洋卫戍司令官、陆军镇国将军(中将)傅卫荣担任。”

“三、印度莫州驻屯军、印度西州驻屯军抽调十个营四千二百余仆从兵,会同喀拉特汗国骑步兵五千余,组成西路军,司令官由莫州驻屯军总司令、陆军明威将军(准将)孙友鹏担任,从俾路之地区攻击坎大哈,以断绝阿富汗吉尔扎伊人的退路,同时将我齐国军事力量浸透至阿富汗地区。”

“……”

“此战过后,陆军的实力又要膨胀几分了。”海军部总参谋长、镇国将军(中将)顾继洪一边听着台上正在宣读的军事部署计划,一边朝海军部副总长、骠骑将军郑德朋小声地嘀咕道:“三个架子团满编,加上战后驻军波斯,这差不多就增加了八千余兵额,将整个陆军规模足足扩充了五分之一。”

“何止于此!”郑德朋暼了一眼就坐于斜对面的陆军总长、骠骑将军彭辉明,低声说道:“他们陆军正在多方游说,希望能仿我海军模式,在南洋各藩属国建立联合陆军司令部,想要将人家手里的陆军纳入统一指挥系统之内,以期扩大他们的陆军影响力。”

“哦?”顾继洪扫了一眼对面的陆军将领,脸上带着揶揄的神情,“陆军终究是不甘屈居我们海军之下呀!……但凡遇到某个海外热点问题,便使出浑身解数,极力扩大他们的影响力。”

齐国自建国八十多年来,除了刚刚入主汉洲时遭到西属菲律宾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三次入侵外,随着齐国海军实力的快速增长,并进而掌控了南洋制海权,本土便再无任何外患的威胁。

到了后期,经略南洋、夺取吕宋、谋占安南,所面对的一个个敌人,实力也都相对较弱,而且齐国也是采取多方分化、逐步蚕食的手段,很少实行大规模的兵团作战,这就使得齐国陆军规模扩充速度一直都比较慢。

当然,这也跟齐国早期人口资源不丰的因素有关,不能像大陆秦国那样,动辄出动数万乃至十数万庞大的军队。另外,在数十年前,为了快速积聚人口,齐国每年都要拿出大笔资金进行移民活动,使得政府只能将有限的财政收入投入到最为关键的海军建设上来。因而,齐国便一直奉行着“大海军,小陆军”的建军模式,在各种资源方面,优先向海军倾斜,从而强化海军实力,做到御敌于国门之外。

待逐步控制了南洋、安南以及部分印度地区后,齐国又大量抽取地方土著建立仆从部队,将其作为齐国继续对外扩张殖民的炮灰,驱使他们征战四方,以夷攻夷,从而减少宝贵的陆军消耗。

在发生对外战事时,齐国往往会以少量的精锐陆军为核心,辅以大量的土著仆从部队为主力,凭借凶猛的火力,超出对手武器代差,就能轻松击溃当面之敌。若是战事规模扩大,齐国则会大量征调藩属国军队随同出征。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齐国陆军规模的扩张速度显得异常缓慢,从两万人增加到四万余人,足足用了三十多年。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不论是大陆上的秦国,还是欧洲各国,所拥有的军队规模无不以人数庞大而著称。三十多年前,法国为了争霸欧洲,常年保持着20、30多万的常备军,在9年战争时期法国陆军总兵力甚至达到了44万人,达到了同时期欧洲军队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沙俄在彼得大帝时期进行了军改,于1710年组建了42个步兵团、6万余的新式陆军。随后几年,又把这支部队扩充到十几万规模。当时,彼得大帝的建军思路是,按照每100人抽掉一人终身服役的标准进行扩军。在1722年沙俄的人口总共是1600多万,也就刚好能够给他凑出10余万陆军和数万海军。这个比例在工业化以前是非常高的,和罗马帝国的最高标准相当--嗯,不愧自诩为第三罗马。

而表现出更加穷兵赎武的欧洲国家当属普鲁士,1713年腓特烈·威廉一世继位后,把王室开支削掉四分之三,节省下来的钱全部都用来建设军队。普鲁士全年国库收入才700万银元,砸在军队上就600万。结果就是,普鲁士的陆军规模从他接手时的不到4万人,到1720年时就增加了一倍多,达到8万人。而这个时期,整个普鲁士所控制的人口仅220万,军民占比高达3.8%!

当然,对于齐国陆军而言,尽管无不极度渴望扩充规模,增加陆军的影响力,倒也不至于像普鲁士那般疯狂,不顾国力的限制,建立一支数量庞大的陆军。

但是,齐国立国八十多年来,从据有汉洲本土,到控制南洋诸岛,进而又殖民印度、非洲、美洲等地,这般广袤的领土,仅有区区四万余陆军兵力,是不是数量也忒少了点。

固然,各个海外领地可以征召了大量仆从兵,还有人数众多的地方轮值乡兵,表面上看,确实能维护这些领地的基本安全和帝国的商业利益。但不要忘了,有句俗语叫做“鞭长莫及”。一旦某个偏远的海外领地在一些野心家的撺掇下谋求自立,脱离帝国的统治,那么陆军无法做到及时平叛,必然会造成不可测的帝国危机。

所以,陆军心中的小算盘便是在未来十年到十五年里,将陆军人数增加到十万的规模。如此,方能在有效维护帝国的领土完整的情况下,积极推进帝国的殖民扩张事业。

“彭总长,此次我齐国率师征伐波斯,可有成算?”

总参谋部的军事部署会议结束后,皇帝侍从武官、明威将军(准将)滕锡光紧走两步,来到陆军总长、骠骑将军彭辉明身侧,一边走着,一边轻声询问道。

“我齐国两万余大军,皆训练有素,且粮械充足,面对那些野蛮愚昧且又武器落后的阿富汗部落武装,当能一鼓将其聚歼于波斯境内。”彭辉明信心十足地说道。

“如此甚好!”滕锡光点点头,说道:“陛下希望此次远征,除了帮助萨法维王朝恢复国内统治秩序外,还要打出我齐国声威,展现我齐国强大的战力,以此震慑奥斯曼帝国和沙皇俄国,为我外交斡旋劝退两国撤出波斯境内领土,张以声势。”

“请滕将军回报陛下,我陆军上下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所期望。”

“彭总长有此信心,陛下定然亦为之欣慰。”滕锡光笑着说道:“对了,陛下有一个私人之请,请彭总长着人寻一位印度驻屯军中一位仁勇校尉(中尉),名叫李延良,将其调回本土,至长安陛见。”

彭辉明闻言,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应道:“我会立即着令印度驻屯军从速办理此事,以最快速度将这名仁勇校尉召回长安。”

李延良?

难道是某个匿名的皇室子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3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