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章 霍尔木兹岛(一)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大齐泰平十七年(1721年),八月十六日,霍尔木兹岛。

“轰!轰!轰!……”

陆军陪戎校尉(少尉)李延良严格的按照步兵操典,双手捂着耳朵,大张着嘴巴,靠坐在船舷的一侧,等待炮击的结束。而距离他不远的地方,一群老兵仿佛对舰队猛烈的炮击浑然不觉,一个个扒在船舷边上,兴致勃勃地看着前方那座不断遭到轰击的小岛。

“嗯,应该差不多了吧。这顿炮击足够岛上的阿曼人喝一壶了!”

“我觉得还是再轰击一会,最好将岛上的阿曼人都给炸死。那咱们登陆后,就能安安全全地接收这座岛屿了。”

“也是,反正海军那么有钱,多打几轮炮,好过咱们登岛去跟那些阿曼人拼命。”

“估计打不了几轮了,你们听,这炮击的节奏好像慢下来了。……是不是该登陆了?”

“嗯,是要登陆了。你们瞧,前方那几艘战舰已经开始将莫州(今印度卡提阿瓦半岛)的仆从部队放下去了。……等他们登岸后,就该轮到我们了。”

“……”

李延良坐了起来,转过身,扒在船舷边上,朝前方张望。

只见最前方的几艘战舰,已经停止了炮击,两侧的船舷也挂出了悬网,一个個又黑又瘦的莫州仆从兵正在笨拙地朝下面的登陆小艇攀爬。整个现场,或者拥挤,或者手忙无措,不时有士兵掉落水中,一边奋力地扑腾着,一边大声地呼救,喧嚣沸腾,显得异常混乱。

李延良嘴角露出鄙夷的神情,这些从印度运来的莫州仆从兵,估计平日里就没怎么训练登陆作战的科目,也就跟在印度驻屯军身后,欺负一下印度各地的土邦王公,逞逞他们的威风。

如今,他们被波斯舰队(隶属于印度舰队)匆匆拉来,便直接投入到对阿曼亚里巴王朝的战争。说不定整场战斗进行下来,掉进海里被淹死的都比被敌军杀死的要多。

“嘟嘟嘟……”

一声尖利的哨声吹响了,106团第三混成营二连连长、御武校尉(上尉)俞元斌冷眼扫了一圈甲板上已经整装待命的官兵,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挥挥手,命令道:“开始登陆!”

在1717年,阿曼王国的素丹本·塞伊夫二世利用波斯萨法维王朝国内混乱纷争的局势,开始侵占了他们的阿拉伯海岸部分地区直至卡提夫港。至年底,阿曼人渡过了海峡在巴林群岛登陆,尽歼波斯守军,上至总督、下至普通官员,以及众多的阿拉伯上层附庸人士被悉数绞死,巴林也被宣布为阿曼素丹国的一部分。

本·塞伊夫二世在巴林建立了海军基地,随即开始大肆进占海湾(波斯湾)内各岛。去年(1720年)八月,阿曼人攻占基什姆岛(即格什姆岛),将荷兰人给赶了出去。同年,阿曼人的几支队伍在海军的掩护下,开始对海湾内波斯海岸城镇港口频频发起武装袭击。

在短短不到五年时间,阿曼人几乎控制了整个海湾,凭借他们海军所拥有的三百余艘大小舰船,守卫着通向各个驻防据点的要冲。巴林、霍尔木兹、克什姆等岛屿都变成他们的海军基地,阿曼人除了不断袭扰波斯沿海地区外,还对往来的商船行劫掠之举,极大地破坏了当地海上贸易往来。

作为印度洋地区的海上霸主,更是该地区贸易秩序的维护者,齐国自然不能坐视阿曼人如此肆无忌惮地破坏既有的和平稳定的贸易环境,开始将目光投注于海湾地区。

在数年前,阿曼人以咄咄逼人的态势,谋夺海湾霸权的时候,齐国之所以未及时干预,主要是精力暂时不济,被同时进行两场战争拖住了手脚。

大齐泰平十一年(1715年)十月,齐国以本国商人和民众遭到无辜杀害为借口,对位于苏门答腊岛北端的亚齐素丹王国发动战争。不到两个月,齐国军队便攻占亚齐近半国土,并于当年十二月,占领亚齐首都和王宫,素丹马哈穆德·福赛被迫撤往山区,不久病故。

但顽强的亚齐人在继任素丹和真神教首领杜伊玛·乌丁的带领下继续顽抗,凭借山高林密的地形,与齐国军队展开了频繁而残酷的治安游击战,让自以为大势已定的齐军吃了不少苦头。

为了彻底征服这个小国,齐国除了征召占碑、干巴鲁、柔佛、吉达、霹雳等众多土邦属国派出军队参战外,还调集了顺国、河仙、占城等三个藩属国军队,使得参战人数规模达三万余,全力剿杀亚齐反抗势力。

大齐泰平十三年(1717年)六月,齐国军队在一个投靠的亚齐部落首领指引下,于多巴湖附近俘获亚齐素丹,毙真神教首领杜伊玛·乌丁,尽歼该地亚齐抵抗军两千余。

随后,齐国人废黜并软禁了那名被俘的亚齐素丹,重新在亚齐王室中挑选了一名“睿智”而“机变”的王子,继承素丹位。

搞定了亚齐王国,齐国还没喘一口气,印度又生出事端。

马拉塔王国于泰平十年(1714年),在齐国的主持下,同莫卧儿帝国签署了《浪纳瓦拉合约》,结束了双方长达十二年的武装冲突,并由此在法理上获得了德干五省的地盘,成为印度地区仅次于莫卧儿帝国的大国。

《浪纳瓦拉合约》被认为是“马拉塔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王国的帕什瓦(即宰相)巴拉吉·维斯瓦纳特的声望也藉此在马拉塔王国中达到最高点,而由此滋生的野心和欲望,也膨胀到极点。

向德里进军,彻底取代莫卧儿帝国,废黜帝国的皇帝,在广袤的印度大陆,建立一个统一而伟大的马拉塔帝国!

泰平十四年(1718年)七月,巴拉吉·维斯瓦纳特向所有的马拉塔人宣称:“以我们最为坚韧的力量,去猛烈地晃动那棵已经枯萎的树干,那么,上面的树枝和树叶就会自己掉下来。马拉塔人的旗帜,应当从克里希纳河飘扬到印度河!”

齐国驻印度总督闻知马拉塔人开始进行国内总动员,准备对莫卧儿帝国发动一场灭国之战,惊愕得无以复加。

尼玛的,你们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就不问问我们齐国人的意见?!

齐国驻印总督府立即对马拉塔人发出了严厉的警告,勿要做出任何改变目前地区局势的举动,否则,齐国将会做出坚决有力的反制措施。

然而,自信的马拉塔人对齐国的警告置若罔闻,在他们看来,不趁着自己兵强马壮之际,灭亡莫卧儿帝国,从而建立一个属于马拉塔人的伟大时代,那可是会遭到三相神(印度教的三位最高主神,梵天、毗湿奴、湿婆)的唾弃和惩罚。

同年12月,八万马拉塔王国军队越过讷尔默达河,攻占了莫卧儿帝国马尔瓦省重镇博帕尔,拉开了灭亡莫卧儿帝国的战争序幕。

泰平十五年(1719年)二月,马拉塔王国军队进抵拉贾斯坦省南方城市莫雷纳,兵临卡尔曼瓦蒂河畔(今印度昌巴尔河),距离莫卧儿帝国旧都阿格拉不到120公里。

这时,马拉塔王国军队统帅巴拉吉·维斯瓦纳特收到了前方侦骑的报告,莫卧儿帝国和齐国联军四万余已经进驻卡尔曼瓦蒂河北岸的托尔布尔小城,试图阻挡他们继续进军,杀入莫卧儿帝国的核心统治区。

巴拉吉·维斯瓦纳特仅仅犹豫了不到五分钟,便命令全军分段渡过卡尔曼瓦蒂河,以最为坚决的姿态,击退齐国军队,夺取阿格拉,以及帝国的都城德里。

正值冬季,卡尔曼瓦蒂河水位不高,许多河段甚至仅齐腰深,骑兵可以轻松地涉水而过。当两万余彪悍的马拉塔骑兵在宽达十多里的河道上激起无数的浪花,缓缓地向对岸逼近时,巴拉吉·维斯瓦纳特认为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他们的通行,只需要五分钟,势如奔雷的骑兵军团就会踏上北岸的陆地,撕碎所有敢于抵抗的军队。

然而,骄傲的马拉塔人还是低估了齐国军队的战斗力,以及他们的军队所拥有的恐怖火力。数十门火炮不断轰击着正在渡河的马拉塔军队,一队队排着密集队列的火枪兵,站在卡尔曼瓦蒂河北岸,好整以暇地打出了一波又一波整齐的排枪,一枚枚呼啸的火箭,带着红色的尾焰,铺天盖地地在河道上爆炸。

侥幸冲上北岸滩头的马拉塔骑兵,尚未调整马势发起冲击,就见对面扑来数千莫卧儿帝国和喀拉特汗国的骑兵,挥舞着锋利的弯刀,将他们一一砍翻在岸边,随后便沿着河道反复冲杀后续登岸的马拉塔骑兵。

整个战斗持续了两个小时,马拉塔人在卡尔曼瓦蒂河遗尸一万三千余,人马尸体几乎阻塞了整个河道,河水也被鲜血侵染成赤红一片。

就在马拉塔王国军队主帅巴拉吉·维斯瓦纳特退兵至莫雷纳稍事休整,舔舐伤口准备择日再战时,从后方突然传来一条令他惊惧万分的消息。

齐国人集结了近万余驻屯军和地方仆从兵,从郧阳堡(今印度新孟买区)登陆,然后朝马拉塔王国都城--浦那杀去。据悉,齐军已连续攻破科波利、洛纳瓦拉等几座小城,进抵宾布里金杰沃德,距离浦那仅咫尺之遥了。

主帅巴拉吉·维斯瓦纳特当即丢下大队主力,率领仅剩的万余骑兵,驰援浦那。数日后,当他奔至奥兰加巴德小城时,他的长子巴吉·拉奥已经领着败兵,裹挟着马拉塔王国的贾特拉帕蒂(即国王)沙胡一世从浦那逃了过来。

激愤之下,巴拉吉·维斯瓦纳特一病不起,在床榻上捱了十余天,便恨然离世。巴吉·拉奥随即便被推举为新的帕什瓦,继续领导王国的军政事务。

巴吉·拉奥虽然年仅二十岁,但从小跟随父亲南征北战,耳濡目染之下,使得他不仅成长为一个英勇善战的将军,而且还具有一个政治家的英明头脑。他在第一时间便派出使者,向齐国表示停止战争的意愿,希望恢复战前的既有地区格局。

为了挟制莫卧儿帝国和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孟加拉,更为了维持整个印度地区的平衡局势,齐国应允了巴吉·拉奥的停战要求。在马拉塔军队全部退出讷尔默达河后,与巴吉·拉奥签订了《浦那合约》,索要了一笔赔偿后,便携带大量的缴获,撤出浦那,返回郧阳堡和上海(今孟买市)。

当齐国人挫败马拉塔人的野心,再次巩固了齐国在印度地区的主导地位后,便将目光投向了局势日益纷乱的海湾地区。

李延良去年六月才从大兴陆军学校毕业,非常遗憾地未能赶上这两场战争。先是在开化总督区(爪哇岛)服役,度过了半年的军官见习期,随后又被分配沙洲总督区(辖区范围为红海、阿拉伯半岛东部沿海及非洲东部地区)的剑门堡(今也门亚丁市)服役。

如今,我大齐为了教训桀骜不驯的阿曼人,重新恢复海湾正常的海上贸易秩序,同时,也受波斯萨法维王朝的邀请,准备将阿曼人一一逐出他们所侵占的岛屿和沿海城镇。

为此,海军印度舰队波斯分舰队抽调了八艘战舰、七艘波斯商社旗下的武装商船,以及一个陆军混成营、三个营的莫州仆从兵,发起了夺岛战役。

李延良所部乘坐登陆小艇抵达岛上时,那些莫州仆从兵已经粗粗建立了一座滩头阵地,岛上驻守的阿曼军队兵并没有趁机发起反击,估计是怕遭到舰炮的轰击,全都躲在坚实的堡垒要塞中。

登陆部队总指挥、翎麾校尉(中校)罗占平在花费了半天时间,修建了稳固的营地后,便指挥部队朝阿曼人所据守的堡垒进发。

霍尔木兹堡垒要塞的建造,最早要追溯至两百年前(1514年),当年葡萄牙人为了控制东方贸易和海湾贸易,夺占了这座原属于海岛城邦国家霍尔木兹王国据有的岛屿,然后修建堡垒,以此为基地,劫掠波斯沿海地区。由于建造的年代较早,这座要塞并没有采用棱堡设计,自身安危全靠守军强大的火力输出。

但在整个印度洋地区,哪个国家或者地方势力想要跟齐国军队比拼火力,那简直是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数艘轻型快艇,已经载着几门重炮缓缓驶至岸边的浅水区域,准备在岸上炮兵观察员的指引下,抵近轰击岛上的堡垒。面对这种大部分夯土为原材料建造的堡垒,齐国人并不认为城里的阿曼人能坚守太长时间,只要轰塌城墙,守军的防守意志会立即动摇。

而登陆部队所需要做的,无非就是轻松地进入城中,升起齐国的旗帜,然后收容俘虏,清点缴获。

在齐国对霍尔木兹岛发起进攻时,波斯分舰队原本想利用夺岛的机会,吸引阿曼的海军舰队来援,加以歼灭或者重创他们的海上力量。别看他们号称拥有三百多艘战船,数量显得异常庞大,但其中绝大部分船只均为小型的桨帆船,上面仅布置了一两门轻型火炮,根本无法对齐国战舰形成致命威胁。

波斯分舰队旗下的两艘包铁战舰,甚至不需要依靠舰炮轰击,仅凭坚固的船身、尖锐的撞角,就能撞沉这些武力孱弱的“战船”。

结果,齐国舰队进抵霍尔木兹岛海域时,却未发现一艘阿曼人的船只,全都躲回了马斯喀特,或者巴林岛,以避齐国海军锋芒。

面对孤立无援的霍尔木兹岛守军,齐国人充分相信,在部队进抵至他们据守的霍尔木兹堡时,一定会打出白旗,乖乖地出来投降。

“停止前进!……停止前进!”几声凄厉的呼喝声响起,“列队,列队!……准备接敌!”

只见从前方的堡垒中,正在不断地涌出阿曼士兵,他们高声呼喊着,或举着弯刀,或持着火枪,朝行进中的齐国军队凶猛地扑了过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2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