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 分类:军事 | 字数:0

各抱各娃,各回各家

书名: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分封完毕之后,项羽命令各路诸侯军队限期回国。等各路诸侯启程奔赴封地就职后,他自己则带着从咸阳虏来的美女和珍宝,浩浩荡荡地开拔回彭城了。这期间关于项羽定都的事还有一个小插曲。

当项羽准备定都彭城的消息传开后,有个姓韩的先生,我们姑且叫他韩生吧。他找到项羽说:“关中山川险固,易守难攻,况且土地肥沃,粮食富足,是很好的建都之地。想要成就霸业,非此地莫属。”

项羽是江苏一带人,手下将士也多为长江中下游一带人,大家都急于返乡,要长久留在咸阳,生活习惯等都难合拍。

他对韩生说:“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那怎能光宗耀祖呢?”他拒绝了韩生的建议。

事后韩生对项王不听自己的建议,非常不满。经常对外攻击项王,他逢人便说:“人们常说楚人浮躁,沐猴而冠。此话果然不假。”

这话怎么就传到了项羽耳中,他勃然大怒,下令将韩生活活丢进锅里给煮了。

总结历史教训,这个事件项王和韩生都有过错。作为领袖级的政治人物,项王不能分析利弊、从谏如流也就罢了,其心胸狭隘,性格暴躁,动辄开铡杀人,让自己错过良机不说,还使得许多著名的智囊人物敬而远之,如张良、陈平、韩信之类的天才谋士倒戈到汉王阵营。

作为韩生来说,这个主意既及时又精准,无奈项王不肯接受。

平台是人家的,刀把子在人家手里,要么通过其他办法引导,劝说项王改变,要么闭嘴明哲保身。

好比樊哙,劝说沛公不成,懂得迂回寻找张良来协助自己,把沛公拉回正道。樊哙是沛公的连襟,老乡,钢铁盟友,樊哙尚且不敢去硬碰硬,韩生一个不沾亲带故,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怎能放肆如斯?

偏偏韩生自视甚高,别人不听从自己的意见建议,便心怀愤恨,甚至口出恶言,最终断送了卿卿性命。

类似这种自视甚高,却又迂腐固执,得到重用便嚣张跋扈,一旦不被宠信便怨声载道,甚至反目成仇的所谓才子,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其人。

有的居功自傲,有的恃才傲物,他们往往觉得高人一等,因而不可一世,受不了一点委屈,吃不得一点小亏。一旦诸事不顺,往往破罐子破摔,甚至起到了破坏作用,跑到敌营去了。这殷鉴很远的有的是这样的人,这殷鉴不远的也不在少数啊。

项羽于公元前206年的年底入关,经历了鸿门宴、屠咸阳、分封诸侯后,下令各路诸侯于四月各自领军返回封地任职。西楚霸王同时也离开咸阳回彭城。

入关时项羽年方二十六岁,对于冷兵器的战场来说,这个年纪正是体力旺盛,适合作战的最佳时期。项羽打仗,向来勇猛,常常一马当先,勇闯敌阵。受其鼓舞,士兵们也是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跟着项羽打仗,确实畅快淋漓,胜多负少。但论起领导力,论起驾驭纷繁复杂的形势,项羽的决断以及应变却比沛公逊色得多。

沛公此时已经五十出头,人生经历丰富。他自幼混迹江湖,对人性的感悟深刻,接人待物懂得平衡上下左右的关系,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和建议。遇事冷静,不冲动,不随性。他还具有极强的观察力,对人、事、物的判断既快又准。汉王手下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没有不顺服的。

西楚霸王没能听取韩生的建议,失去关中的龙兴之地,加上对沛公的判断失误,以及分封产生的矛盾,使得刚刚出现的和平曙光,转瞬即逝,更要命的是西楚霸王为了维护分封的成果,从此南征北战、东奔西突,逐渐走向四面楚歌的悲壮坎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414s